本草綱目[書籍]

本草綱目[書籍]
本草綱目[書籍]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本草綱目》,中國藥學著作,52卷,明朝李時珍撰,刊於1590年。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96個,繪製精美插圖1160幅,分為16部、60類,是中國古代漢族傳統醫學集大成者。李時珍在繼承和總結以前本草學成就的基礎上,結合作者長期學習、採訪所積累的大量藥學知識,經過實踐和鑽研,歷時數十年而編成的一部巨著。書中不僅考正了過去本草學中的若干錯誤,綜合了大量科學資料,提出了較科學的藥物分類方法,溶入先進的生物進化思想,並反映了豐富的臨床實踐。本書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響的博物學著作。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是中國古代藥學史上部頭最大、內容最豐富的藥學著作。作者是明朝的李時珍,撰成於萬曆六年(1578年),萬曆二十三年(1596年)在南京正式刊行。全書收載藥物1892種,附藥圖1000餘幅,闡發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採集、炮製、方劑配伍等,並載附方10000餘。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字的全譯本或節譯本。

《本草綱目》集中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是對16世紀以前中醫藥學的系統總結,被譽為“東方藥物巨典”,對人類近代科學影響巨大。

書名由來

李時珍採藥圖李時珍採藥圖

《本草綱目》是以宋朝唐慎微《證類本草》為資料主體增刪考訂而成的。李時珍用了大約27年的時間才編寫完成《本草綱目》,經過了三次改寫,於萬曆六年(1578年)才最終完成。在這個過程中,李時珍參考了800多種書籍,多次去各地進行實地考察,採集樣本,耗費了他非常大的心血。

《本草綱目》的書名是在書籍編撰完成後由李時珍定名的。為了《本草綱目》一書的體例,李時珍翻閱了不少書籍,並從《通鑑綱目》中得到啟示,決定採用“以綱挈目”的體例來編這部書,並以《本草綱目》這個名稱作為自己經歷二十七年蒐集、整理、編纂的這部書的書名。

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藥物學家趙學敏撰《本草綱目拾遺》,用意在拾遺補正《本草綱目》,其中新增716種藥材,補充161種藥物內容,糾舉錯誤34條。

書籍目錄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

《本草綱目》共有52卷,載有藥物1892種,其中載有新藥374種,收集醫方11096個,書中還繪製了1111幅精美的插圖方劑11096首(其中8000餘首是李時珍自己收集和擬定的),約190萬字,分為16部、60類。每種藥物分列釋名(確定名稱)、集解(敘述產地)、正誤(更正過去文獻的錯誤)、修治(炮製方法)、氣味、主治、發明(前三項指分析藥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間流傳的藥方)等項。

全書收錄植物藥有881種,附錄61種,共942種,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種,總計1095種,占全部藥物總數的58%。李時珍把植物分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雜草等九類,是中國醫藥寶庫中的一份珍貴遺產。

全書可分為三部分:

1、卷首部分----“本草綱目凡例”。其內容包含本卷的目錄以及附圖1160幅。

2、卷一至卷四部分----“序例”和“百病主治藥”。

3、卷五至卷五十二部分----這是《本草綱目》的主要內容,它把所收錄的1892藥物細分為16部,部下又分類,總計60類。在大多數藥物後面,都附有歷代的經驗藥方11096個,其中有8160個是來自李時珍親自收集。

版本介紹

《本草綱目》問世後,版本甚多,《中國中醫古籍總目》收錄的1912年以前的《本草綱目》版本就有82種之多。

金陵版

《本草綱目》脫稿於1578年,又經過反覆三次修改後終於定稿。為了能儘快刊刻此書,李時珍不顧年高體弱,於1580及1590年兩次前往太倉和南京,請當代文學家、曾任刑部尚書的王世貞作序,之後經金陵出版書商胡承龍應允刻印。從1590年(明萬曆十八年)起,至1593(明萬曆二十一年)止,前後歷時四年才全部刻完。在原書即將出版之時,李時珍告別人世,沒有能目睹本草綱目的問世。三年後的1596年,《本草綱目》在南京全部出版,史稱金陵版。到21世紀,該版本已成為世界珍寶,存世不多。根據日本著名醫史文獻學者真柳誠教授的研究,該書在世界各地收藏情況如下(括弧內為目錄中所列):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明、清善本(金陵本書影)

1、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內閣文庫本(別42函8號)全帙本。為井口直樹所獻本。內閣文庫所藏這一金陵本,於1992年由大阪Orient出版社影印出版。

2、日本、國立國會圖書館本(205-5)全帙本。為田澤仲舒的舊藏書,後獻於國立國會圖書館。

3、日本、東洋文庫本(11-3-A-c-23)雖是全帙本,但一部分是鈔補內容,為岩崎久彌舊藏書。

4、日本、東北大學附屬圖書館狩野文庫本(狩8?21595?36)全帙本。中國學者狩野亨吉的舊藏書。

5、美國、國立國會圖書館本(G141.76/L61.4)全帙本。日本的舊藏書。

6、中國、中醫研究院圖書館本(0953/子21-1578)全帙本,謂思補山房的舊藏書。

7、中國、上海圖書館本(善本480471-90)全帙本。1993年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影印出版。根據其藏書印可知,此書曾為解放前的上海市科學技術圖書館藏書。更早的藏書印模糊不清,只知為“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之藏書印。

8、日本、京都府立植物園大森記念文庫本(38番)闕卷19~21和卷47~49等6卷。為植物學者白井光太郎的舊藏書。

9、日本、武田科學振興財團杏雨書屋本(貴593)現僅存卷19~28共10卷。江戶本草學者小野蘭山和幕末考證醫學者伊澤蘭軒的舊藏書。

10、日本、宮城縣圖書館伊達文庫本(30196伊?BR>現僅存卷36~38共3卷。經曲直瀨養安院、奧田慶安、幕末的考證醫學者弘前藩醫澀江抽齋、伊達家等輾轉所藏,傳至於今。

李時珍家傳版

國家圖書館展出的李時珍家傳自編版《本草綱目》國家圖書館展出的李時珍家傳自編版《本草綱目》

2013年12月,中國國家圖書館展出了李時珍家傳版的《本草綱目》,該書是中華古籍保護計畫中,由河南私人藏家申報的,它是世間罕見的金陵本全本,為現全球僅存8部的《本草綱目》祖本之一,也是由李氏家族自編的版本。由於流落民間,當時這本《本草綱目》非常殘破,根本無法打開閱讀,國家古籍保護中心委託修復中心對其進行了修復,修復之後面貌煥然一新。

其他版本

除了上述著名的金陵版之外,《本草綱目》還有江西版、湖北版、杭州版、本立堂版等多種,先後在國內翻刻60餘次,同時還有一些簡編本出現。

作者介紹

李時珍李時珍

李時珍(1518年-1593年)字東璧,號瀕湖,身高約合現今1.63米,湖北蘄州(今湖北省蘄春縣蘄州鎮)人,漢族,生於明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卒於神宗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其父李言聞是當地名醫。李時珍繼承家學,尤其重視本草,並富有實踐精神,肯於向勞動人民民眾學習。李時珍三十八歲時,被武昌的楚王召去任王府“奉祠正”,兼管良醫所事務。三年後,又被推薦上京任太醫院判。李時珍再此只任職了一年,便辭職回鄉。李時珍曾參考歷代有關醫藥及其學術書籍八百餘種,結合自身經驗和調查研究,歷時二十七年編成《本草綱目》一書,是中國明以前藥物學的總結性巨著。在國內外均有很高的評價,已有幾種文字的譯本或節譯本。另著有《瀕湖脈學》《奇經八脈考》等書。

作品成就

1、《本草綱目》在藥物分類上改變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類法,採取了“析族區類,振綱分目”的科學分類。它把藥物分礦物藥、植物藥、動物藥。又將礦物藥分為金部、玉部、石部、鹵部四部。植物藥一類,根據植物的性能、形態、及其生長的環境,區別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類。動物一類,按低級向高級進化的順序排列為虫部、鱗部、介部、禽部、獸部、人部等6部。還有服器部。這種分類法,已經過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統來進行了。從無機到有機,從簡單到複雜,從低級到高級,這種分類法在當時是十分先進的。尤其對植物的科學分類,要比瑞典的分類學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綱目》《本草綱目》
2、《本草綱目》不僅在藥物學方面有巨大成就,在化學、地質、天文等方面,都有突出貢獻。

它在化學史上,較早地記載了純金屬、金屬、金屬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學反應。同時又記載了蒸餾、結晶、升華、沉澱、乾燥等現代化學中套用的一些操作方法。

李時珍還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樣,都是具有山河的天體,“竊謂月乃陰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爾”。

3、《本草綱目》糾正了前人的許多錯誤之處,如南星與虎掌,本來是同一種藥物,過去卻誤認為兩種藥物;以前葳蕤、女萎認為是同藥,李氏經過鑑別則確認為兩種;蘇頌在《圖經本草》將天花、括樓分為兩處,其實是同一種植物;前人誤認“馬精入地變為鎖陽”、“草子可以變魚”,一一予以糾正之。並且在本書中還加入了許多新的藥物。對某些藥物的療效,李時珍還通過自己的經驗作了進一步的描述。

4、本書還載敘了大量寶貴的醫學資料,除去大量附方、驗方及治驗病案外,還有一些有用的醫學史料。

《本草綱目》是一部集十六世紀以前中國本草學大成的著作,不僅是中國一部藥物學巨著,也不愧是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正如李建元《進本草綱目疏》中指出:“上自墳典、下至傳奇,凡有相關,靡不收采,雖命醫書,實該物理。”

錯誤與缺陷

由於書中所收集的資料廣博,因此書中不免有些內容與現代的認識不符,甚至有些可能具有迷信的色彩,例如,鉛粉辛寒無毒,現代則認為有劇毒的;又如其中人部收錄的孝子衣帽、寡婦床頭灰、草鞋、男陰毛治蛇咬、女陰毛治“五淋、陰陽易病”、人魄(人吊死後的魂魄)鎮驚嚇、人中黃(人糞)治嘔血、樑上塵治昏厥等皆可入藥。這部份李時珍大多引用《輟耕錄》、《本草拾遺》的說法,采以姑妄信之“凡經人用者,皆不可遺”的態度。

《本草綱目》也有誤解之處,例如《本草綱目》里所說的“胡嶠〈陷虜記〉言:‘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今查胡嶠〈陷虜記〉原文:“自上京東去四十里,至真珠寨,始食菜。明日,東行,地勢漸高,西望平地松林郁然數十里。遂入平川,多草木,始食西瓜,雲契丹破回紇得此種,以牛糞覆棚而種,大如中國冬瓜而味甘。”。李時珍《本草綱目》里所說的胡嶠“征回紇,得此種歸,名曰西瓜。”,顯然是誤解。不過也正由於巨細靡遺的收錄,使得一些已散佚的古代醫書及本草藉由綱目而保存下來。

出版傳播

本草綱目[書籍]《本草綱目》

由於他在書中批判了水銀“無毒”,久服“成仙”“長生”等說法,當時皇帝大臣都信道士們的水銀煉丹,所以這部著作大書商們都不敢出版,直到他死後於公元1596年才與讀者見面。出版後立即引起了巨大的反響,人們到處傳播它,並進行翻刻,成為醫生們的必備書籍。

《本草綱目》出版後,明朝皇帝朱詡鈞,為了充實國家書庫,下令全國各地向朝廷獻書,李時珍的兒子李建元,將《本草綱目》獻給朝廷。朝廷批了“書留覽、禮部知道”七個字,就把《本草綱目》擱置一邊。後來仍在南京的私人刻書家胡承龍的刻印下,在李時珍死後的第3年(1596年),《本草綱目》出版。公元1603年,《本草綱目》又在江西翻刻。從此,在國內得到廣泛的傳播。據不完全統計,《本草綱目》在國內至今有三十多種刻本。

公元1606年《本草綱目》首先傳入日本,1647年波蘭人彌格來中國,將《本草綱目》譯成拉丁文流傳歐洲,後來又先後譯成日、朝、法、德、英、俄等文字。

從17世紀起,《本草綱目》陸續被譯成日、德、英、法、俄等五國文字。1953年出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共收集531種現代藥物和製劑;其中採取《本草綱目》中的藥物和製劑就有100種以上。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稱《本草綱目》為“1596年的百科全書”。

相關影響

2013年1月8日,台灣食品藥品主管部門宣布,食品不得宣稱“可恢復視力”“改善過敏體質”“活血”“化瘀”或引用《本草綱目》。

主管部門提醒製造業者及銷售業者,切勿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規定,並禁止食品標示、宣傳或廣告誇張、易生誤解或宣稱醫療效能。“宣稱產品對疾病及疾病症候群或症狀有效”及“涉及中藥材之效能者”均視為涉及醫療效能,如降肝火、改善喉嚨發炎、祛痰止喘、消腫止痛、解毒等。若引用或摘錄出版品、典籍或以他人名義也被視為涉及醫療效能,比如宣稱據《本草綱目》記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