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

藥物

藥物指能影響機體生理、生化和病理過程,用以預防、治療和診斷疾病,有目的的調節軀體生理功能,並規定用法用量和功能主治的一切物質。藥物包括有利於健康的催眠藥、感冒藥、退燒藥、胃藥、瀉藥等等各種藥品。藥物可在藥店購買,處方藥必須憑處方購買,藥物與藥品有極大的差異。

基本信息

簡介

藥物 藥物
詞目:藥物
拼音:yào wù
詞義:藥物是指人們用於預防、治療、診斷疾病,有目的的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並規定有功能主治、適應症和用法用量的物質。藥物國際一般分為天然藥物和化學合成藥物。[remedy;medicine;pharmaceuticals;medicaments]  治病的藥品,能內服外敷,都稱藥物。
詳細解釋
能防治疾病、病蟲害等的物品。
《左傳·昭公十九年》:“盡心力以事君,舍藥物可也。” 晉葛洪《抱朴子·道意》:“屢值疫癘,當得藥物之力。” 清孫枝蔚《客句容五歌》之三:“寒暖失時劇可憂,藥物貧家那易求。”嚴復《原強續篇》:“蓋察病而知致病之原,則其病將愈,唯病原真而後藥物得,藥物得而後其病乃有瘳,此不易之理也。” 


中醫藥物丹道之藥物說

丹經子書,所言藥物,即烹鍊金丹,皆是先天無形無質之真,非世間有形有質之藥,亦非人身有形有質之物。
真正靈藥是何藥?先天真一之氣也,先天精氣神三寶也。先天真一之氣又名真種子,此氣不落於色象,至無而含至有,至虛而含至實,真空妙有,統攝精氣神三寶,三寶亦非有形之物,乃無形之真。
所謂藥物者,譬象也。後世學者見丹經藥物之說,誤認為有形有質之物,而遂採取山中草藥,配合服食,妄冀長生,或采五金八石,煆煉丹藥服食,妄想飛升,殊不知有形之藥,僅能治有形之病,而不能治無形之病。若欲治無形之病,非采先天真一之氣,余無他術矣。

毒性

藥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毒性,大劑量時尤其明顯。甚至有的藥物就出自毒物,如箭毒、蛇毒都可製成藥劑。可見,藥物與毒物之間並無明顯界限,但一般認為毒物是指能損害人類健康的化學物質,包括環境中和工農業生產中的毒物、生物毒素以及中毒量的藥物。此外,當食物的某種成分被用於防治其缺乏症時也就成為藥物,所以藥物與食物也難以截然區分。

發展

藥物是人類在長期與疾病作鬥爭的過程中不斷發現、積累而豐富起來的。其來源不外乎天然(礦物、動物、植物、微生物)和人工製造兩個方面。19世紀以來,隨著藥物化學的進步,不但可用人工的方法合成天然藥物的有效成分(如麻黃的有效成分麻黃鹼),還能改造天然藥物及合成新的化學藥品(如巴比妥類、氯丙嗪、磺胺類等)。 

分類

藥物 藥物
藥物的分類方法較多,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根據藥物的來源可分為天然性藥物和人工製造(包括人工合成)藥物。②根據藥物的用途可分為預防藥物、治療藥物、診斷藥物和計畫生育藥物等。③根據藥物作用對象可分為兩類:一類是以人體為作用對象的藥物,包括天然存在於人體的化學物質如激素和神經遞質等,以及正常不存在於人體的化學物質如植物有效成分和人工合成的化學物質;另一類是以微生物、寄生蟲和腫瘤等為作用對象的藥物。④根據藥物的化學組成或結構可分為無機化學藥物(如硫酸鎂等)、有機化學藥物(如乙醇、心得安、磺胺等)、天然藥物及有效成分。⑤根據藥物作用於人體系統的部位可分為主要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主要作用於傳入或傳出神經末梢部分的藥物、主要作用於內臟系統的藥物、影響血液和造血系統的藥物、影響生長代謝功能的藥物,以及其他作用的藥物(如抗微生物及抗寄生蟲藥、抗腫瘤藥、解毒藥等)。⑥還可根據藥理作用來分,在藥理學中常採用這種分類方法。例如傳出神經系統藥物分為擬似藥和 拮抗藥

藥效學 

影響藥物的選擇和套用的兩個醫學名詞是藥效學(藥物對機體的作用)和藥物動力學(機體對藥物的作用)。除了探討藥物的作用(例如減輕疼痛、降低血壓、降低血漿膽固醇水平)外,藥物動力學還研究藥物在什麼部位和怎樣發揮作用(即作用機制)。雖然藥物作用比較容易顯現,但其作用部位和機制不可能很快弄清楚。例如,阿片和嗎啡用於鎮痛和治療抑鬱已有幾百年了,但僅僅是不久前才發現與鎮痛欣快有關的大腦結構和腦化學成分。
藥物必須到達發病部位才能起作用,這也是藥代動力學的重要性所在。藥物發揮作用時須在患部保持足夠的量,但又不能產生嚴重不良反應,每個醫生都知道選擇正確劑量是一門複雜的平衡藝術。
許多藥物通過血循環到達作用部位。藥物顯效時間和效應維持時間一般由該藥進入血液的速度、進入量、清除的速度、肝臟代謝的效率以及被腎和腸道清除的速度所決定。

藥物作用

藥物僅影響機體生物功能的進行速度而不能改變現存的自然生物過程或產生新的功能。例如,藥物可加速或減慢引起肌肉收縮的生化反應、腎臟細胞對水、鈉瀦留和排除的調節、腺體的分泌(如粘液、胃酸或胰島素),以及神經對信息的傳遞等。藥物作用的強弱一般取決於靶部位的反應。
藥物可改變生物過程的速率。例如,一些抗癲癇藥物通過腦組織發布指令減少某種化學物質的生成從而減少癲癇發作。然而,藥物不能修復已經超出修復範圍的損傷,這種藥物作用的限制,使得組織損傷或退行性病變如心力衰竭、關節炎、肌萎縮、多發性硬化及阿爾茨 海默病的治療十分困難。
每個個體對藥物的反應均有差異。為達到同一療效,體重較重的人比較輕的人需要更多的藥量。新生兒和老年人對藥物的代謝慢於兒童和青年人。肝腎病患者對藥物的清除亦比正常人困難。
每種新藥的標準劑量或平均劑量由動物試驗和人的試驗決定。但平均劑量表面上被定義為“適合所有人的劑量”,其實它只對一定範圍的個體適用,並不完全適合每個個體。
藥物體內過程因人而異,許多因素可影響藥物的吸收、分布、代謝、排泄,從而影響最終的藥效。其他一些因素也可影響藥物的作用,如遺傳、藥物間的相互作用、疾病等。
遺傳因素
遺傳可影響藥物的代謝過程。研究遺傳和藥物作用之間關係的科學稱為遺傳藥理學。
由於遺傳差異,有些人代謝藥物的速度慢,藥物易蓄積並引起中毒,有些人代謝藥物速度快,藥物在體內不易達到有效濃度。遺傳還可影響藥物代謝的其他方面,例如:常用劑量下藥物代謝速度正常,當藥物劑量過高或和另一同類藥物合用時,超過其代謝能力會導致藥物蓄積中毒。

相互作用

當兩種藥物同時使用(藥-藥相互作用)或食用某些食物(藥-食物相互作用),該藥的作用可被其影響,稱為藥物的相互作用。
儘管聯合用藥有時是有益的,但多數時候是無益的甚至是有害的。藥物相互作用可以增強或減弱藥效或不良反應。藥物的相互作用多發生在處方藥,但有時也會出現在非處方藥中,最常見的有阿司匹林、抗酸劑及抗凝藥。
藥物相互作用的危險性取決於用藥的種類、數量及劑量。許多作用是在藥物研製過程中發現的,醫護人員有醫藥知識可減少相互作用危害的發生,一些參考書和計算機軟體會給你幫助。不考慮藥物特點用藥會增加其危險性。醫護人員指導用藥,如發生不良相互作用是由於醫護人員對藥物了解不夠。
藥物相互作用並不總是不利的。例如,一些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劑量較大時,可合用一些藥物減少前述藥物的不良反應。 如何減少藥物相互作用的危險
遵醫囑用藥
定期向醫生詢問用藥情況
定期向醫生匯報病情
選擇醫藥知識全面的醫生作為指導
了解各種藥物的特點及用藥目的
了解各種藥物可能的副作用
了解如何服藥,何時服藥,能否同時服用其他藥物
向藥劑師了解非處方藥的用法,依病情服藥或按處方服用
遵照說明書服用,一定不可以盲目使用
及時向醫生匯報服藥後出現的症狀。
由於藥物的全身分布,在作用於靶部位的同時也作用於其他部位。呼吸系統藥物可影響心臟,用於感冒的藥物可影響眼睛等。由於藥物除作用於靶部位外還影響其他部位,因而在用藥時要了解整個病情的發展,像糖尿病、高血壓、低血壓、青光眼、前列腺肥大、尿失禁、失眠等都應予以高度重視。
安慰劑
安慰劑是無藥理活性的偽藥劑。
安慰劑是外觀相同於藥物的無活性成分的糖類或澱粉劑型。安慰劑可作為藥物對照劑用於科研中;此外,也可用於某些特殊情況,如醫生在無適合的藥選時用以減輕病人的症狀。安慰劑效應是在接受未被證明有效的治療方法後出現的症狀改善,可發生在任何治療過程中,包括藥物治療、手術和心理療法。

不良反應

早在20世紀初,德國科學家Paul Ehrlich將理想的藥物想像為“魔術子彈”,這樣一種藥物可準確作用於患部而對健康組織無損害。雖然許多新藥比老藥具更好的選擇性,但這種完美的藥物並不存在。許多藥物並不具備Ehrlich所想像的,只作用於患部。雖然藥物均可治療疾病,但也伴隨出現一些不希望出現的反應。
治療時不希望出現的藥物反應稱為副作用或不良反應。如果藥物能動態監控,它們可自動保持人們所期望的作用水平。例如,使高血壓患者血壓保持正常或使糖尿病患者血糖保持正常。但是許多藥物不能連續維持某一特定作用,反而由於作用過強而致接受治療的高血壓患者血壓過低或糖尿病患者血糖過低。如果患者與醫生保持良好合作,不良反應可減輕或避免。醫生可根據患者敘述及時調整用藥劑量。
即使一種藥物治療的靶部位只有一個,但它仍可能影響多種功能。例如,抗組胺藥物可減輕鼻塞、流淚、打噴嚏等過敏反應,但因多數抗組胺藥可影響神經系統,故可同時導致嗜睡、神志不清、視物模糊、口乾、便秘、排尿困難等。
根據用藥目的來判定某藥物的作用是副作用還是治療作用。例如,抗組胺藥物是市售催眠藥的一種常用活性成分,當藥物用於這個目的時,它的催眠作用就成為一種有益的治療作 用而不是一種令人討厭的不良反應。 

藥物反應

關注藥物過敏反應藥物的過敏反應又稱變態反應,指極少數具有過敏體質的病人,在服常用量或低於常用量的藥物時,發生的一些特殊反應,輕者出現皮膚潮紅、瘙癢、蕁麻疹、皮疹、心悸、發熱、呼吸困難,重者引起過敏性休克,甚至有生命危險。
過敏反應是人體對藥物一種超出限度的反應,它本質上屬於一類免疫反應。藥物過敏反應屬於藥物不良反應。
藥物致人體發生過敏反應,與藥物用量沒有關係,對一般人來說.即使用了中毒量也不會發生過敏反應。
過敏藥物
不是所有的藥物都能引起過敏反應,最常見易致過敏反應的藥物有:①抗生素類,青黴素、鏈黴素、氨苄青黴素、氯黴素、土黴素等。②磺胺類。③解熱、鎮痛類,如阿斯匹林、氨基比林和非那西丁等。④催眠藥、鎮靜藥與抗癲癇藥。如魯米那、眠爾通、泰爾登、苯妥英鈉等。⑤異種血清製劑及疫苗等。如破傷風抗毒素、蛇毒免疫血清,狂犬病疫苗等。⑥中藥也可引起藥疹。單味藥引起藥疹的有葛根、天花粉、板藍根、大青葉、穿心蓮、丹參、毛冬青、益母草、槐花、紫草、青蒿、防風等;成藥中有六神丸、雲南白藥、牛黃解毒片,銀翹解毒片等。另外,有些複方中藥部分為西藥,使用時更應注意。
潛伏期 發生藥物過敏前常有一定的潛伏期。首次用藥過敏多在4~20天內發生。重複用藥,則常在24小時內發生。尤其是以前未曾服用過的藥物,服用後經過一定的潛伏期出現過敏,則需高度懷疑。
藥物過敏的皮疹形態多種多樣,一般伴隨較為嚴重的瘙癢。除固定性紅斑和蕁麻疹樣藥物過敏外,其他各類藥物過敏均為對稱和全身分布,皮疹發紅、色澤鮮艷。有時可有黏膜損害。皮疹一般先從面頸部開始,依次波及上肢、軀幹和下肢,或伴有畏寒、發熱、全身不適等症狀。輕的停藥後皮疹逐漸消退,病情嚴重者有生命危險。
一旦發生過敏反應,如果再次使用這種藥,必然會再次發生反應,而且症狀會一次比一次重。為了能避免這種現象,在用藥過程中,如果出現了某種藥物的過敏反應,就要記住這種藥物的名稱,以防再次誤用。對過敏體質者,使用藥物時應格外小心。假如發生過敏反應,重要的措施就是立即停止用藥。

兒童醫藥

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預測,未來中國兒童用藥銷售額將繼續保持年均兩位數以上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15年將達到669億元。由此可見,中國 兒童藥品市場前景廣闊。然而今年以來,兒童用藥安全事件卻屢見報端,某兒童退燒藥以及某兒童疫苗致命的訊息引起了社會各界對兒童用藥安全的廣泛關注。
我國兒童藥物僅有60多種:少年兒童需要適合其生理特徵的藥品幫助其擺脫病痛的困擾。統計數據顯示,我國有3.67億少年兒童,這意味著中國兒童藥品市場實際容量巨大。僅以感冒發燒為例,0―12歲兒童年平均發病率為3.72次,按每次發病5天計算,如果每天服用3包感冒顆粒劑,總共就需要204.8億包。據有關機構初步預測,中國兒童醫藥擁有至少500億元的市場空間。
然而,國內數千家藥廠中生產兒童藥品的寥寥無幾,而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能夠自主開發兒童新藥的專業藥廠更是鳳毛麟角。90%的市場份額被為數不多的外資企業瓜分。更令人擔憂的是,國內市場90%的藥物都沒有兒童劑型,兒科醫生靠經驗用藥,安全隱患巨大。不僅藥品市場如此,在保健品領域,外資、合資企業也表現得非常強勢。在兒童維生素市場,90%以上的份額都被惠氏、羅氏、施貴寶幾大企業所占據。

藥物資訊

藥物資訊 藥物資訊

藥物資訊》Pharmacy Information 是一本關注醫藥領域最新進展的國際中文期刊,由漢斯出版社發行。主要刊登有關藥物治療、臨床藥學、藥物流行病學等領域的學術論文,反映國內外該領域的最新研究動態。本刊支持思想創新、學術創新,倡導科學,繁榮學術,集學術性、思想性為一體,旨在為了給世界範圍內的科學家、學者、科研人員提供一個傳播、分享和討論醫藥領域內不同方向問題與發展的交流平台。
研究領域:  

藥物治療
臨床藥學
藥物流行病學
藥物利用
藥物經濟學
醫藥保健
藥品信息
衛生服務研究
藥物管理
醫療信息系統
其他臨床藥學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