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我的]

鳥[我的]

鳥(學名:Aves),又稱作鳥兒。脊椎動物的一類,溫血卵生,用肺呼吸,幾乎全身有羽毛,後肢能行走,前肢變為翅,大多數能飛。在動物學中,鳥的主要特徵是: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或梭形),大多數飛翔生活。體表被覆羽毛,一般前肢變成翼(有的種類翼退化);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輕體重,利於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體溫恆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鳥類溯源於中生代侏羅紀始祖鳥。全世界現存鳥類約有156個科9000餘種。

基本信息

起源

鳥類起源的研究,經過了主要這樣的一些階段。

1868年,赫胥黎提出了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假說。赫胥黎是英國著名的一個生物學家,也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堅定支持者,同時他也是首先提出鳥類起源於恐龍學說的一位學者。

到了1927年,丹麥古生物學家海爾曼在他1927年發表了一本非常經典的著作《鳥類的起源》書中提出,鳥和恐龍雖然十分相似,但恐龍因為已經十分特化,所以鳥類可能不會從恐龍直接起源,而是和恐龍有一種共同的祖先,這就是槽齒類。所謂槽齒類,就是說比恐龍更加原始的一種化石類群,這個類群被認為是產生了恐龍、鳥類、鱷魚等現代一些主要的脊椎動物大的類群,它出現的時代可能會更早一點,比侏羅紀白堊紀還要早的三疊紀出現。這種學說從提出來以後,一直盛行了大概有半個世紀。

從1973~1985年,恐龍起源說再次復興。學者在研究脊椎動物化石的時候,發現有一塊被鑑定成翼龍的化石具有羽毛,進而找到了另外一件始祖鳥化石。這種偶然的發現,使學者將鳥類和恐龍的關係連線到了一起。1986年一直到2013年,恐龍起源學說不斷盛行,越來越多的化石證據支持了這樣的一種假說。

來自於中國的帶毛的恐龍,如中華龍鳥是第一個身上保存真正的分叉羽毛的恐龍化石。該化石的發現,引起了國際古生物學界很大的轟動,被認為是鳥類起源於恐龍的學說最重要最新的證據。

甚至有學者提出恐龍沒有滅絕,我們所見到的現生的鳥類都是恐龍,生活在南美的蜂鳥當然就自然而然成為最小的恐龍。

鳥類的起源是複雜的問題,當更多證據被發現後,或許還有其他的解讀(普遍認為,中華龍鳥是鳥類最早的祖先,不過中華龍鳥還不是鳥,仍然屬於恐龍的一種)。

鳥類是6500萬年前白堊紀物種大滅絕事件中的倖存者,那次事件滅絕了地球上的恐龍,只有部分鳥類的祖先存活了下來。而基於基因組數據的新研究表明,恐龍滅絕後1000萬年至1500萬年間,鳥類經歷了一次“超級物種大爆發”,後來逐漸演化出了1萬多種被稱為新鳥綱的鳥類,95%的現存鳥類來自這一新鳥綱鳥類。

結構

羽毛

羽毛分為正羽、絨羽和毛羽三種類型。正羽的羽枝兩側密生羽小枝(圖8),羽小枝上生有鉤或槽,前後相鄰的羽小枝相互鉤連,組成扁平而有彈性的羽片。體表的正羽,形成一層防風外殼,並使鳥體呈流線型輪廓。翼及尾上的正羽,對飛翔及平衡起決定作用。絨羽的結構特點是羽軸纖弱,羽小枝的鉤狀突起不發達,因而不能構成堅實的羽片,有保溫作用。鴨絨就是鴨的絨羽。毛羽很細,呈毛髮狀,雜生在正羽與絨羽之中,在拔去正羽和絨羽之後才能見到。

皮膚

鳥類的皮膚無汗腺,唯一的皮脂腺是尾部的尾脂腺,其分泌的油質,經過喙的塗抹,擦在羽上,使羽片潤澤不為水濕。尾指腺的分泌物,還含有麥角固醇,這種物質在紫外線照射下,能轉變為維生素D。當鳥用喙塗擦羽毛時,維生素D可被皮膚吸收,有利於骨骼的生長。

骨骼

鳥類適應于飛翔生活,其骨骼輕而堅固,骨片薄,長骨內中空,有氣囊穿入。許多骨片合在一起,以增加堅固性。脊柱可分為頸椎、胸椎、腰椎、薦椎和尾椎五部分。頸椎數目較多,椎體呈馬鞍形,使頸部極為靈活([2]貓頭鷹頭部活動可達270°)。
最後幾個胸椎、全部腰椎、薦椎和部分尾椎完全癒合在一起,稱綜薦骨,為腰部的堅強支柱。肋骨上有鉤狀突,互相鉤接,使胸廓更為堅固。

前肢變為翼,各骨排成一直線,骨間有能動的關節,末端的腕骨、掌骨、指骨癒合變形,使翼扇動時成為一個整體。肩帶由肩胛骨、烏喙骨和鎖骨組成。細而有彈性的鎖骨呈“V”字形,它能在鼓翼時阻礙左右烏喙骨的靠攏,也能增強肩帶的彈性。

骨骼

鳥類的整個體重落在後肢,後肢骨骼強大,和其他陸棲脊椎動物的後肢骨相比,鳥類跗骨延伸,起到增加彈性的作用。鳥類通常具四趾。在成鳥,腰帶的髂骨、坐骨、恥骨三骨片以及綜薦骨癒合成一個整體,增加了腰帶的堅固性。

肌肉

鳥類與飛翔有關的胸肌特別發達,約占身體質量的1/5,它能發出強大的動力,牽引翼的扇動。而背部肌肉退化,這一點和魚類正相反。

鳥的胸肌可分為大胸肌和小胸肌兩種。前者起於龍骨突,止於肱骨的腹面,收縮時,使翼下降;後者起於龍骨突,而以長的肌腱穿過由鎖骨、烏喙骨和肩胛骨所構成的三骨孔,止於肱骨近端的背面,收縮時使翼上舉。

後肢的肌肉,集中在大腿的上部,而各以長的肌腱連到趾上。這樣,支配前肢和後肢運動的肌肉都集中於身體的中心部分,這對於飛翔時保持身體重心的穩定性有重要意義。

消化系統

現代鳥類缺齒,咀嚼功能由砂囊代替。雌鴿在生殖時期,嗉囊壁能分泌“鴿乳”用來餵養雛鴿。鳥類的消化腺(肝、胰)很發達,它們分別分泌膽汁和胰液並注入十二指腸,參與小腸內的消化作用。家鴿無膽囊,而雞、鴨等大多數鳥類都有膽囊。鳥類的消化能力強,食量大而不經餓,這是與鳥類飛翔時能量消耗大有關的。

神經系統

鳥類的大腦、小腦、中腦都很發達。大腦半球較大,這主要是由於大腦底部紋狀體的增大。在鳥類,紋狀體是管理運動的高級部位,也和一些複雜的生活習性相關。實驗證明:切除家鴿的一部分紋狀體後,家鴿正常的興奮和抑制就被破壞,視覺受影響,求偶、營巢等習性喪失。鳥類的大腦皮層並不發達,小腦很發達,這與鳥類飛翔運動的協調和平衡相關。中腦在背部構成一對發達的視葉。

在鳥類的感覺器官中,最發達的是空中飛翔時起重要作用的視覺器官,而嗅覺器官不發達。鳥眼依靠發達的睫狀肌可以迅速地調節視力,由遠視改變為近視。因此,當鳥在樹木中疾飛時,從未和樹枝相碰;或由高空俯衝到地面覓食時,也能在一瞬間由“遠視眼”調整為“近視眼”。鳥眼的瞬膜發達,飛行時遮蓋眼球,起保護作用。

生殖系統

鳥類的腎臟十分大,可占體重的2%以上,在比例上甚至超過哺乳類的腎臟。腎臟之所以發達,是與鳥類的新陳代謝相關的。鳥類無膀胱,尿中水分較少,呈白色濃糊狀,隨糞排出而不單獨排尿。

鴿與大多數鳥類一樣,無外交接器(鴕鳥、鴨、鵝等有交接器)。它們在交配時,雌雄鴿的泄殖腔孔相互接觸,精液進入雌體而行體內受精。卵成熟後,破卵巢壁而出,被吸入輸卵管的喇叭口內,如遇有精子,則在此處受精。卵無論受精與否,沿輸卵管下行時,都被裹上蛋白,然後又加上卵殼膜,最後在子宮處加上石灰質的蛋殼。鴿的受精卵,孵化期約16d,雞約21d,鴨約28d。

種類

鳥的種類繁多,遍布全球,生態多樣,鳥類可分為三個總目:

平胸總目,包括一類善走而不能飛的鳥,如鴕鳥
企鵝總目,包括一類善游泳和潛水而不能飛的鳥,如企鵝。
突胸總目,包括兩翼發達能飛的鳥,絕大多數鳥類屬於這個總目。

鳥類種類很多,在脊椎動物中僅次於魚類.21世紀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光中國就記錄有1,300多種,其中不乏中國特有鳥種(參見中國特有鳥種列表)。大約有120~130種鳥已絕種,與其他陸生脊椎動物相比,鳥是一個擁有很多獨特生理特點的種類。這些鳥在體積、形狀、顏色以及生活習性等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在這么多的鳥類中,最大的要數鴕鳥,它是鳥中的"巨人"。非洲鴕鳥體高2.5米,最重的可達75千克。最小的是南美洲的蜂鳥,體長只有50毫米,體重也就同一枚硬幣一樣重。

鳥能飛翔,但並不是所有的鳥都可以飛起來。比如鴕鳥雙翅已退化,胸骨小而扁平,沒有龍骨突起,不能飛翔。企鵝是退化了的海鳥,雙翅變成鰭狀,失去了飛翔能力。有的鳥雖然可以飛行但飛行的距離不是特別遠,如家雞由於雙翅短小,不能高飛,但至少可以飛幾十米遠;而家鴨徹底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在會飛的鳥中,飛行最高的要算高山兀鷲了,飛行高度可在10,000米以上。飛行最快的是雨燕,短距離飛行最快時速可達360多千米。大地回春,鳥類鳥就開始進行求愛、生殖、營巢、孵卵和育雛等一連串的活動。鳥由於用喙在土壤中取食,喙一般狹長尖細,口中沒有牙齒。

在自然界,鳥是所有脊椎動物中外形最美麗,聲音最悅耳,深受人們喜愛的一種動物。從冰天雪地的兩極,到世界屋脊,從波濤洶湧的海洋,到茂密的叢林,從寸草不生的沙漠,到人煙稠密的城市,幾乎都有鳥類的蹤跡。鳥是一類適應在空中飛行的高等脊椎動物,是由爬行動物的一支進化來的。

許多鳥類在遷徙途中會採取"V”形編隊。這是因為鳥類遷徙的路程都很長,體力消耗特別大,呈"V”形編隊有助於鳥類在漫長的旅途中節省能量。鳥兒在飛行過程中會有“滑流”,追隨在頭鳥之後的鳥如果處於“滑流”中會減少體能的消耗。如果領頭鳥累了,它後面的某一隻鳥會自動補位,所以在遷徙途中很少有鳥兒因體力不支而掉隊。

形態特徵

鳥是兩足、恆溫、卵生的脊椎動物,身披羽毛,前肢演化成翼,有喙無齒。身體呈流線型(紡錘型),大多數飛翔生活。

胸肌發達;直腸短,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統發達,有助於減輕體重,利於飛行;心臟有兩心房和兩心室,心搏次數快。

體溫恆定。呼吸器官除具肺外,還有由肺壁凸出而形成的氣囊,用來幫助肺進行雙重呼吸。

卵生,體溫較高,通常為42℃。鳥類的胸骨上有發達的龍骨突。

鳥的體型大小不一,既有很小的蜂鳥也有巨大的鴕鳥和鴯鶓(產於澳洲的一種體型大而不會飛的鳥)。

生活習性

鳥的食物多種多樣,包括花蜜、種子、昆蟲、魚、腐肉或其他鳥。大多數鳥是日間活動,也有一些鳥(例如貓頭鷹)是夜間或者黃昏的時候活動。許多鳥都會進行長距離遷徙以尋找最佳棲息地(例如北極燕鷗),也有一些鳥大部分時間都在海上度過(例如信天翁)。飛行大多數鳥類都會飛行,少數平胸類鳥不會飛,特別是生活在島上的鳥,基本上也失去了飛行的能力。不能飛的鳥包括企鵝、鴕鳥、幾維(一種紐西蘭產的無翼鳥)、以及絕種的渡渡鳥。當人類或其他的哺乳動物侵入到他們的棲息地時,這些不能飛的鳥類將更容易遭受滅絕,比如:很大的海雀、紐西蘭的恐鳥等。

鳥的種類很多,在脊椎動物中僅次於魚類.全世界為人所知的鳥類一共有9,000多種,光中國就記錄有1,300多種,其中不乏中國特有鳥種(參見中國特有鳥種列表)。大約有120~130種鳥已絕種,其中最大的要數鴕鳥,它是鳥中的"巨人"。非洲鴕鳥體高2.75米,最重的可達165.5千克。企鵝是特化了的海鳥,雙翅變成鰭狀,失去了飛翔能力。有的鳥雖然可以飛行但飛行的距離不是特別遠,如家雞由於雙翅短小,不能高飛,但至少可以飛幾十米遠;而家鴨徹底失去了飛行的能力。在會飛的鳥中,飛行最高的要算禿鷲了,飛行高度可在9000米以上。飛行最快的是蒼鷹,短距離飛行最快時速可達600多千米。飛行距離最長的則是燕鷗,可從南極飛到遙遠的北極,行程約1.76萬千米。鳥類新陳代謝旺盛,消化力強,所以鳥類的食量相當大,例如蜂鳥一天吸食的花蜜量等於體重的一倍。一些小型鳥類每天的食物量相當於體重的10%~30%。

大多數鳥類是雜食的,並不太挑挑揀揀。每年春天和秋天,鳥類都成群結隊,遮天蔽日地在天空中飛行,這種在不同季節要更換棲息地區,或是從營巢地移至越冬地,或是從越冬地返回營巢地的季節性現象稱為鳥類遷徙。每年大地回春,鳥類就開始進行求愛、生殖、營巢、孵卵和育雛等一連串的活動。

辨識方向

鳥類在飛行時,即使路途再漫長,它們也很少會迷路。原因就在於它們有自己的“導航系統"。在飛行過程中,它們會利用很多東西來為自己導航,如地標、太陽的角度、星星、氣味,甚至還有地磁場。

有一種理論認為,鳥類的遷徙習性辨識旅途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只能用遺傳來解釋。鳥類的遷徙習性是由史前時期覓食的困難所造成的。那時,為了尋找食物,鳥兒不得不進行周期性的長途旅行。這樣年復一年,世世代代,經過漫長的演化過程,各種遷徙習性就被記錄在它們的遺傳密碼上,然後經過核糖核酸1分子一代一代傳下來。因此,那些很早就被父母遺棄了的幼鳥,在沒有成鳥帶領、也沒有任何遷徙經驗的情況下,仍然能成功地飛行千里,抵達它們從未到過的冬季攝食地。

種群分布

中國禽的分類

1.凌波仙子——游禽
游禽善於飛翔、潛水和在水中撈取食物,卻拙於行走。有70多種游禽,多在洪湖、沉湖、龍感湖、梁子湖等江漢湖群,為冬候鳥,著名的“洪湖野鴨和大雁”就屬於這一類群。

2.濕地之神——涉禽
濕地是地球上最富饒的自然環境,中有水生昆蟲、軟體動物、甲殼類、魚、蝦、蛙等動植物,為涉禽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而那些茂盛的水生植物,又為涉禽提供了良好的隱蔽場所。涉禽大多數具有嘴長、頸長、腿長的特點。水域生態環境比較適合涉禽的生息,近幾年來涉禽的數量大幅增長,分布越來越廣。常見有鷺科鳥類。

3.空中雄鷹——猛禽
猛禽有強大有力的翅膀,彎曲銳利的嘴、爪和敏銳的眼睛,能迅速無聲、自由地升降,準確無誤地捕食獵物。有猛禽51種,著名的有金雕、白尾海雕、紅隼等。

4.攀援冠軍——攀禽
攀禽的攀援本領名不虛傳,它們憑藉強健的腳趾和緊韌的尾羽,可使身體牢牢地貼在樹幹上,攀禽中食蟲益鳥比較多,如啄木鳥、杜鵑、夜鷹等。

5.競走健將——陸禽
陸禽的腿腳健壯,具有適於掘土挖食的鈍爪,體格壯實,嘴堅硬,翅短而圓,不善遠飛。雌雄羽毛有明顯差別,一般雄鳥比較艷麗。繁殖期常一雄多雌,雄鳥間有激烈的爭偶行為,並有複雜的求偶表現。如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白頸長尾雉等等。陸禽分鶉雞和鳩鴿二類。

6.無冕歌王——鳴禽
在鳥類王國中,鳴禽是極富生機和色彩的一大類群。鳴禽種類數量最多,絕大多數以昆蟲為食,是農林害蟲的天敵,著名的有百靈、畫眉、繡眼、紅藍點額等。鳴禽體態輕盈、羽毛鮮艷、歌聲婉轉,多可欣賞。

中國鳥的種類

全世界現存鳥類約有156個科9000餘種。中國有81個科(占51.9%),1244種,占世界鳥類總數的13%,比多鳥的國家——印度還要多,超過整個歐洲、整個北美洲,是世界上鳥類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中國雉科的野生種(各種野雞)有56種,約占世界雉科的1/5;全世界共有鶴15種,中國就有8種,約占世界總數的53%;全世界畫眉科共有46種,中國有34種,約占世界總數的74%。

中國不僅鳥的種類多,而且有許多珍貴的特產種類。例如,羽毛絢麗的鴛鴦、相思鳥,產于山西、河北的褐馬雞,甘肅、四川的藍馬雞,西南的錦雞,台灣省的黑長尾雉和藍腹鷳,產於中國中部的長尾雉,東南部的白頸長尾雉,還有黃腹角雉和綠尾虹雉,等等。有不少鳥類,雖不是中國特產,但主要產於中國境內,如丹頂鶴和黑頸鶴等。

一、東北區
產潛鳥、松雞、鏇木雀、岩鷚、鷦鷯、太平鳥等,其中,松雞科的種類經濟價值最大。山鶉、雉雞也很繁盛,同時是許多種候鳥的棲息地。

二、華北區
產褐馬雞、長尾雉、石雞等。扁嘴海雀在東部沿海地區繁殖。還有廣泛分布在古北界的一些種類,如岩鷚、鏇木雀、鷦鷯、山鴉、交嘴雀等。有不少南方鳥類夏季遷來營巢育雛,如水雉、山椒鳥、卷尾、黃鸝、繡眼鳥等。

三、蒙新區
本區所產鳥類適應沙漠生活,主要有大鴇、毛腿沙雞、沙百靈、沙鵬、沙雀等。丹頂鶴在本區東部的沼澤地帶繁殖。

四、青藏區
本區產有雪雞、雪鶉、高原山鶉、藏雀、高山地雀,兀鷲等高山型種類,以及西藏毛腿沙雞、沙百靈、雪雀等高原草原種類。雪雀在鼠兔的洞穴棲息,正如蒙新區的沙鵬與黃鼠“鳥鼠同穴”一樣,是一種特殊的適應現象。

五、西南區
在本區內,畫眉亞科和雉科在種類和數量上都占優勢,並有許多特產種類。也有不少北方鳥類沿著橫斷山脈進入本區,如戴菊、鏇木雀、岩鷚、長尾雀等。南方鳥類見於本區的還有鵯、太陽鳥、啄花鳥等。

六、華中區
本區有產於北方的種類,如灰喜鵲、白頭鵯及攀雀等。南方種類更多,如須鴷、山椒鳥、畫眉、啄花鳥等科中的許多屬和種。特產種類僅有金雞、黃腹角雉、紅腹角雉、小隼、白頸長尾雉等。

七、華南區
本區鳥類非常豐富。除與華中區共有許多著名的科以外,還有鸚鵡、草鴞、犀鳥、咬鵑、闊嘴鳥、八色鶇、和平鳥和太陽鳥科的大部分種類。另外,有其他科的熱帶種類,如原雞、綠孔雀、縫葉鶯等。台灣產有一些特有種,如藍鷳、火冠戴菊等。鰹鳥在西沙群島集群繁殖。

鳥類之最

跑得最快的鳥:鴕鳥,它平均72千米/小時。

游水最快的鳥:巴布亞企鵝,它平均27.4千米/小時。

最小的鳥和最小的鳥卵:許多人都知道蜂鳥是世界上最小的鳥類,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十分準確,因為全世界的蜂鳥有315種左右,分布於從北美洲的阿拉斯加到南美洲的麥哲倫海峽,以及其間的眾多島嶼上。它們的體形差異也很大,最大的巨蜂鳥體長達21.5厘米,當然不能說它是世界上最小的鳥了。而產於非洲的麥粒鳥的體長只有5.6厘米,其中喙和尾部約占一半,體重僅2克左右,其大小和蜜蜂等昆蟲差不多,這樣的蜂鳥才是世界上體形最小的鳥類,它的卵也是世界上最小的鳥卵,比一個句號大不了多少。蜂鳥的羽毛大多十分鮮艷,並且閃耀著金屬的光澤。它們的飛行本領高超,可以倒退飛行,垂直起落,翅膀振動的頻率很快,每秒鐘可達50~70次,所以有"神鳥"、"彗星"、"森林女神"和"花冠"等稱呼。中國近幾年有很多地方都聲稱發現了蜂鳥,其實都是誤傳。

體形最大的鳥:世界上體形最大的現生鳥類是生活在非洲的非洲鴕鳥,它的身高達2~2.5米,體重56千克左右,最重的可達75千克。但它不能飛翔。它的卵重約1.5千克,長17.8厘米,大約等於30~40個雞蛋的總重量,是現今最大的鳥卵。

翼展最寬的鳥:漂泊信天翁,可達4米。

最大的飛鳥:生活在非洲東南部的柯利鳥,翅長2.56米,體重達18千克左右,大鴇,雄性的體重18千克。

最小的猛禽:婆羅洲隼,體長15厘米,體重35克。

羽毛最多的鳥:天鵝,超過25,000根。

羽毛最少的鳥:蜂鳥,不足1,000根。

羽毛最長的鳥:天堂大麗鵑,尾羽是體長的2倍多。

壽命最長的鳥:鳥類中的長壽者不少,如大型海鳥信天翁的平均壽命為50~60年,大型鸚鵡可以活到100年左右。在英國利物浦有一隻名叫"詹米"的亞馬遜鸚鵡,生於1870年12月3日,卒於1975年11月5日,享年104歲,不愧為鳥中的“老壽星”。

壽命最長的環志海鳥:王信天翁,60餘年。

壽命最長的籠養鳥:葵花鳳頭鸚鵡,80餘年。

飛行速度最快的鳥:尖尾雨燕平時飛行的速度平均為170千米/小時,最快時可達360千米/小時,堪稱飛得最快的鳥。

衝刺速度最快的鳥:游隼,在俯衝抓獵物時能達到180千米/小時。

飛得最慢的鳥:小丘鷸,8千米/小時。

振翅頻率最高的鳥:角蜂鳥,90次/秒。

振翅頻率最慢的鳥:兀鷲,可以滑翔數小時不拍翅。

一次飛行時間最長的鳥:北美金鴴,以9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35小時,越過2,000多公里的海面。

飛行最高的鳥類:大天鵝和高山兀鷲都能飛越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飛行高度達9,000米以上,高山兀鷲更是達到了10,000米以上的高度,創造了鳥類的最高飛行記錄。

飛行最遠的鳥類:北極燕鷗是飛得最遠的鳥類。它是體形中等的鳥類,習慣於過白晝生活,所以被人們稱為"白晝鳥"。當南極黑夜降臨的時候,便飛往遙遠的北極,由於南北極的白晝和黑夜正好相反,這時北極正好是白晝。每年6月在北極地區"生兒育女",到了8月份就率領"兒女"向南方遷徙,飛行路線縱貫地球,於12月到達南極附近,一直逗留到翌年3月初,便再次北行。北極燕鷗每年往返於兩極之間,飛行距離達4萬多公里。因為它總是生活在太陽不落的地方,人們又稱它“白晝鳥”。

最兇猛的鳥:生活在澳洲的食火鳥,。如果你靠得太近,被食火鳥認為是“恐怖分子”的話,他們就會悍然的發動“先發制人”的攻擊--可能導致骨折的啄傷,該鳥的匕首型的爪子可以一划劃開人的肚皮。

尾羽最長的鳥類:日本用人工雜交培育成的長尾雞,尾羽的長度十分驚人,一般長達6~7米長,最長的記錄為1974年培育出的一隻,為12.5米。如果讓它站在四層樓房的陽台上,它的尾羽則可以一直拖到底樓的地面上,因此也是世界上最長的鳥類羽毛。

雄鳥和雌鳥體重相差最大的鳥類:生活在歐亞大陸北部的大鴇在鳥類中雄鳥和雌鳥體重差別最大,雄鳥體重為11~12千克,而雌鳥只有5~6千克。

嘴峰最長的鳥類:生活在南美洲的巨嘴鳥是嘴峰最長的鳥類,它的嘴峰的長度為1米左右,十分奇特。

最長鳥喙:澳洲鵜鶘,長47厘米。

最寬鳥喙:鯨頭鸛,寬12厘米。

學話最多的鳥:非洲灰鸚鵡,學會800多個單詞。

最擅長效鳴的鳥:濕地葦鶯,模仿60多種鳥鳴。

最複雜的鳥巢:非洲織布鳥的巢,它同時也是最大的公共巢,有300多個巢室。

最大的鳥巢:白頭海雕的巢,長6米,寬2.9米。

最小的巢:吸蜜蜂鳥的巢,只有頂針大小。

產卵最少的鳥類:信天翁每年只產一枚卵,是產卵最少的鳥。

窩卵數最多的鳥:灰山鶉(一種雞類),每窩15~19枚。

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信天翁也是孵化期最長的鳥類,一般需要75~82天。

最晚性成熟的鳥類:信天翁雛鳥達到性成熟的過程也是鳥類中最長的,需要9~12年。

最大的鳥卵化石:17世紀中葉以前,在馬達加斯加島南部生活著一種象鳥,21世紀已經絕跡。象鳥的卵化石的長徑為35.6厘米,相當於148個雞蛋的大小,是迄今世界上所發現的最大鳥卵化石。

最大的鳥類化石:最大的鳥類化石是隆鳥的化石,估計它的身高達4米左右,原來生活在馬達加斯加島上,在公元17世紀時滅絕。企鵝雖然不會飛,但它在很久以前是會飛的。

蜂鳥不僅是體積最小的,還可以倒飛,或停在空中。

相關問題

鳥兒到底睡覺不睡覺?

鳥兒當然也要睡覺,不僅要睡覺,而且有的鳥還是一隻腳站著睡。更令人驚奇的是,人似乎可以向鳥兒施行“催眠術”,按照你的意思讓它睡。只要在鳥籠上蓋一塊毯子,造出一個黑夜的小環境,鳥兒很快就會入睡。最有趣的是,雨燕在飛翔中也能以這種方式睡覺。不過,涉禽類的海鳥,它們睡覺不是按照太陽升落的規律,而是依據潮汐節律。

鳥為什麼會飛? 第一,鳥類的身體外面是輕而溫暖的羽毛,羽毛不僅具有保溫作用,而且使鳥類外型呈流線形,在空氣中運動時受到的阻力最小,有利於飛翔,飛行時,兩隻翅膀不斷上下扇動,鼓動氣流,就會發生巨大的下壓抵抗力,使鳥體快速向前飛行。

第二,鳥類的骨骼堅薄而輕,骨頭是空心的,裡面充有空氣,解剖鳥的身體骨骼還可以看出,鳥的頭骨是一個完整的骨片,身體各部位的骨椎也相互癒合在一起,肋骨上有鉤狀突起,互相鉤接,形成強固的胸廓,鳥類骨骼的這些獨特的結構,減輕了重量,加強了支持飛翔的能力。

第三,鳥的胸部肌肉非常發達,還有一套獨特的呼吸系統,與飛翔生活相適應,鳥類的肺實心而呈海綿狀,還連有9個薄壁的氣囊,在飛翔晨,鳥由鼻孔吸收空氣後,一部分用來在肺里直接進行碳氧交換,另一部分是存入氣囊,然後再經肺而排出,使鳥類在飛行時,一次吸氣,肺部可以完成兩次氣體交換,這是鳥類特有的“雙重呼吸”保證了鳥在飛行時的氧氣充足。

另外,在鳥類身體中,骨骼長骨中空,消化速度快,排泄只要一個小時,還有生殖等器官機能的構造,都趨向於減輕體重,增強飛翔能力,使鳥能克服地球吸引力而展翅高飛。

鳥類的翅膀是它們擁有飛行絕技的首要條件。在同樣擁有翅膀的條件下,有的鳥能飛得很高,很快,很遠;有的鳥卻只能作盤鏇,滑翔,甚至根本不能飛。由此可見,僅僅是翅膀,學問就不少。

鳥類翅膀結構的複雜性,決不亞於鳥類本身的複雜性。如果鳥翅的羽毛構造,能巧妙地運用空氣動力學原理,當它們作上下扇動或上下舉壓時,能推動空氣,利用反作用原理向前飛行;羽毛構造合理,能有效的減少飛行時遇到的空氣阻力,有的還能起到除震顫消噪音的作用。各種不同種類的鳥在各自翅膀上有較大的區別,這樣一來,僅僅是翅膀的差異,就造就了許多優秀與一般的“飛行員”。

國家的一些二級保護動物,雄性體重超過14千克,身長達120厘米,翼展長度達240厘米。再比如說,翼展為2.3米的軍艦鳥,通常在海岸160公里的海上飛行,是中國一級保護動物。

看了前面的內容,也許有人會問,僅僅是翅膀就可以飛行了嗎?不,把鳥類送上藍天的還有它們特殊的骨骼。鳥骨是優良的“輕質材料”,中空,質輕。據分析,鳥骨只占鳥體重的5%~6%;而人類骨頭占體重的18%。由於骨頭輕,翅膀極容易帶動起來,加上鳥體內還有很多氣囊與肺相連,這對減輕體重,增加浮力非常有利。

這些優越的條件毫無疑問讓鳥類擁有飛行絕技,使它們在另一個生存空間施展本領。但是,我認為,鳥類能飛上藍天,可能還有別的原因,只是人類到21世紀後還沒有發現。

從對鳥類能力的認識中,我們可以看到,探索鳥類的能力,將會有助於人類拓開更新的領域。

什麼是非繁殖鳥? “非繁殖鳥”並不是上面各位所說的“不是用來繁殖的鳥”,而是專業人士對鳥類在非繁殖季節羽毛特徵進行描述的用語。

有些鳥類在非繁殖季節的羽毛顏色沒有繁殖季節那樣鮮艷,所以沒有經驗的人會將那樣的情況誤認為是兩種不同的鳥。

貢獻價值

(圖)因為鳥才有飛機 因為鳥才有飛機

鳥對人類的貢獻是眾所周知的。鳥類還有一種特殊的作用,這就是它啟發了人類的智慧,為人類探求理想的技術裝置或交通工具,提供了原理藍圖。可以說,在結構、功能、通訊等方面,鳥類是人類的老師,許多現代科學技術問題,科學家常常需要去請教鳥類。

經過許多科學家的試驗,人們才弄清鳥類定翼滑翔的機理,認識到機翼必須像鳥翼那樣前緣厚,後緣薄,構成曲面才能產生升力,再加上工業提供了輕質的金屬材料和大功率發動機,終於在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幾千年來人類渴望飛上天空的理想。

鳥類的翅膀具有許多特殊功能和結構,使得它們不僅善於飛行,而且會表演許多“特技”,這些特技還是目前人類的技術難以達到的。小小的蜂鳥是鳥中的“直升機”,它既可以垂直起落,又可以退著飛。在吮吸花蜜時,它不像蜜蜂那樣停落在花上,而是懸停於空中。這是多么巧妙的飛行啊。製造具有蜂鳥飛行特性的垂直起落飛機,已經成為許多飛機設計師夢寐以求的願望。

鷹的眼睛是異常敏銳的。翱翔在兩三千米高空的雄鷹,兩眼掃視地面,它能夠從許多相對運動著的景物中發現兔子、老鼠,並且敏捷地俯衝而下,一舉捕獲。鷹眼還具有對運動目標敏感、調節迅速等特點,它能準確無誤地識別目標。現代電子光學技術的發展,使我們有可能研究一種類似鷹眼的系統,幫助飛行員識別地面目標,同時可以控制飛彈。

候鳥遷徙路程,短則幾百公里,長則幾千公里。但是,它們總能準確地到達世世代代選定的目的地。這說明候鳥有極好的導航本領。科學家們早已對這些現象展開了研究,認為鳥類所以有很好的導航本領,是因為它們都有各自的特殊感覺器官,能夠感覺和分析自然界不同地域環境因素的變化,從而辨認方向,尋找遷徙路線。有的靠辨認太陽的位置,利用太陽作定向標;有的靠辨認星星的方位,利用星象導航;有的靠感覺地球磁場的變化,利用地磁導航;還有的利用地球的重力場導航。

企鵝的啟示下,人們設計了一種新型汽車——“企鵝牌極地越野汽車”。這種汽車用寬闊的底部貼在雪面上,用輪勺推動前進,這樣不僅解決了極地運輸問題,而且也可以在泥濘地帶行駛。

此外,鳥類所特有的生理結構和功能,還為機械系統、儀器設備、建築結構和工藝流程的創新,提供了許多仿生學上的課題。所以,鳥既是人類的朋友,又是人類的老師。為了科學的未來和人類的幸福,我們也應當好好保護鳥類。

鳥給人類了許多無價的啟示:人們看到天空中的飛鳥,想到了一種能把我們帶到天空中飛的機器…飛機;山雕飛落地剎那間的堅定和穩重,讓人覺得自己也可以從天空中飛下,安全落地;飛翔中的蜻蜓,給人類創造直升飛機帶來了靈感;貓頭鷹靈巧無聲的飛行,改造了飛機的性能;天鵝在水面上撩飛的優雅,使水上飛機問世,。研究金翅鳥能改善飛機功能、研究鴿子可預測地震等那些肯思考的人,通過觀察天空中飛行的鳥類,獲得了靈感,而創造出來的奇蹟,讓我們受益無窮。

鳥害影響

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有些鳥類在全世界範圍內泛濫成災。例如,鴿子和烏鴉就在全世界很多城市的市區過度繁殖,成為困擾各大都市的一個公共衛生問題。
飛機安全影響
另外,棲息在機場附近的野生鳥類會對起降中的飛機飛行安全造成一定威脅。這種飛鳥與飛機相撞造成的飛行安全事故稱為鳥擊,歷史上最早的鳥撞機事故記錄是發生1912年的美國,飛行員卡爾洛德傑駕駛的飛機在加利福尼亞上空和一隻海鷗相撞,機毀人亡。隨著噴氣式飛機的出現和人類航空產業的發展,全世界機場數量飛機起降架次不斷增長,鳥撞問題日益凸現,據有關資料統計,全世界每年約有7500架次飛機受到不同程度的鳥撞,損失高達100億美元。解決鳥撞問題的主要方法是驅散棲息在機場附近的鳥類,具體說來,可以採取馴養猛禽驅趕、破壞棲息地、發出巨大和恐怖的聲音等不同方式。
鳥與人的共患病
能夠傳染給人類的鳥類疾病包括:鸚鵡熱、沙門氏菌病、彎曲菌病、紐卡斯爾的疾病,分枝桿菌病(鳥的結核病)、禽流感、賈第鞭毛蟲病和隱孢子蟲病。

養鳥需知

萬物復甦的同時,也是各種寄生蟲、蟎蟲等滋生的大好時機,因此衛生工作一定要重點抓好,要給鳥兒勤洗澡,要勤洗籠具、圍布,有陽光的日子,鳥兒要曬曬太陽。預防生蟲最重要,萬一發現了生蟲跡象,要儘早滅蟲,以免對鳥兒健康造成影響。

如果寵物鳥不小心吃了變質食物出現了腸炎,那么應該怎么辦呢?

1、發病症狀狀:春季是籠鳥腸炎的高發期。病鳥表現為精神萎靡不振,常作排便狀,但糞便不多,鬆散呈綠色,鳥的肛門四周沾掛有較多的糞便和粘液。嚴重者無力上架,縮成一團呆在籠底,並伴有便血便膿。病鳥死亡率很高,並具有傳染性。

2、發病的原因:鳥的食水、食具、鳥籠及環境不潔。應做好衛生預防工作。鳥具要每日清洗。硬食要每月更換一次,軟食要每日更換兩次。鳥籠要經常清理,不可讓糞便污染食水及鳥體。紅茶能夠殺菌消毒,用紅茶水代替一般飲用水給鳥喝,能起到預防作用。

3、防治治療:一旦發現病鳥要及時隔離治療:症狀輕者,可用碳片10至20毫克溶解於糖水中,進行滴喂,連用三天。症狀重者,可用痢特靈0.2至1毫克溶解於糖水中進行滴喂,連用三天。三天后可將藥溶於飲水中讓其自行飲用,症狀消失後再用藥一周即可。

春季,天氣忽冷忽熱,早晚溫差也很大,應注意氣候的變化,注意保暖,防止鳥受冷熱風寒的侵襲而生病。春寒凍死人,由於平日裡氣侯較暖和,養鳥的有時將鳥兒掛在通風處、或陽台上,人去上班或辦事了,遇寒流突至,易造成鳥兒傷風感冒,尤其是夜晚,一定記住收好鳥兒放在避風處,以兔造成鳥兒疾病。

如果遇寒流降至,有的鳥友因條件所限,鳥兒不便拿入屋內,那麽你可在圍好籠布的鳥籠外,再取上一個大塑膠袋,將鳥籠整個套緊夾好,這樣子既保暖又防風,不失為簡易的好點子。

一、感冒症狀
毫無精神或精神不振,羽毛蓬鬆、散亂,厭食或食慾不旺,晚上睡不好。動作遲緩,不愛跳動,甚至蜷縮在籠內一角,頭頸收縮或閉目昏睡,很少鳴叫或鳴聲無力。兩眼無神,羽毛、嘴甲、腳爪失去光澤,膽門處粘有稀薄糞便,甚至生出臭味所拉糞便不乾就稀,不成條狀。不愛洗浴,即便是洗一點,也是蜻蜓點水,洗得不透。

二、感冒治療
及時給它餵些藥物。將患鳥放入防風箱內或避風保暖的地方靜養,免其再受到寒冷空氣的侵襲。

三、加強營養
加強營養,在其飼料中增加蛋白質及脂肪性的含量,促使其康復。如果鳥的鼻孔有粘液阻塞不通,就用棉簽沾少許酒精輕輕將其擦去,使之呼吸暢通。四、感冒預防寒冷的天氣要適當減少洗浴的次數和時間。洗完後要想法讓它把羽毛晾乾。下雨把畫眉打濕後和畫眉洗澡後,要想辦法讓它把羽毛曬乾或晾乾,然後再放回原地。

拼音是niao的漢字

拼音是niao的漢字共有11個,如下:

 |尿 | | | | | | | |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