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壁村

張壁村

張壁村,是山西省介休市龍鳳鎮的一個行政村,又稱張壁古堡,位於介休盆地東南三面溝壑,一面平川的險峻地段,海拔1040米。古堡充分利用依山退避,難攻易守的地理優勢,在地下建有長達3000米,上下三層攻防兼備的古地道,在地上築壘構城屯甲藏兵。古堡堡牆1300米,面積12萬平方米。在堡內一條用紅色石塊砌成的“龍脊街”兩側,錯落有致地修建著五大神廟建築群。

基本信息

基本簡介

張壁村張壁村

張壁古堡位於介休市城區東南10公里龍鳳鄉張壁村,背靠綿山,面對綠野,海拔1040米,周圓1300米,面積約12萬平方米。

張壁古堡是中國現有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為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戲台、明清民居等許多文物古蹟,特別是隋唐地道、劉武周廟、琉璃碑等為全國罕見,張壁獨有。張壁村是一個融多民族文化為一體、住百家姓的千年古村落,堪稱一部厚厚的史書。

張壁村:由於古村形態、風貌格局、廟宇建築、居民院落保存完好,而被授予“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的稱號,又被評為“全國十大魅力名鎮”。正如其頒獎辭描述的那樣:“這是世界建築史上罕見的袖珍小城,0.1平方公里的面積,古堡暗道、宮殿廟宇一應俱全,軍事宗教、民俗歷史多種文化融合為一體。地下暗道一萬多米,地上古堡一千餘年,可進可退。方寸小城規劃高超,魚型巷,龍型港,孔雀琉璃,處處可見。張壁,古廟神佛異,明堡暗道奇。”

整座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從堡北向下俯視,左、中、右各有一條深溝向下延伸。堡南則有三條向外通道,堡西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堡東居高臨下,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堡牆用土夯築而成,高約10米。堡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長 300米的街道。街東 3條小巷,街西 4條小巷,由街中向上延伸。北堡門築有瓮城,南堡門用石塊砌成,堡門上建門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幾座廟宇琉璃覆頂,金碧輝煌,點綴在堡內;還有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到處是古蹟勝景,古香古色。

自然環境

(圖)張壁村張壁村

1、面積及方位

張壁村位於山西省中南部,太行山北側。地跨東徑111°44′10″— 112°10′14″、北緯36°50′01″—37°11′04″之間。

2、地貌

張壁村整個地勢形態呈南高北低,海拔在740—2487米。

3、氣候

張壁村處於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域,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全年日照時數年份均在200天以上,2500小時左右。丘陵山區少於平原,南部少於北部。據1954—1994年氣象資料統計,全市年平均氣溫為10.4℃,冬夏季氣溫變幅較小,總的分布趨勢是由南向北升高,由平川向丘陵山區降低。平均降水量為477.2毫米,一般集中在7至9月。無霜期平均為175天,其分布趨勢為平川丘陵長於南部山區。

景點

(圖)張壁村張壁村

有句話說,“五百年的風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風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成了華夏文明的魂。而說起山西的古鎮,平遙是聲名赫赫的,張壁卻一直鮮為人知。本期,車行天下將向你展示不日前才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2005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一的張壁,下期則會將一個完整的平遙古鎮呈現在讀者面前。

在張壁被中央電視台評選為“2005中國十大魅力古鎮”之一之前,張壁這個名字對於遊人來說,是陌生的。這個神秘的城堡式村落,似乎遠不及臨近的綿山和王家大院聲名顯赫,鎖不住人們注視的目光。其實,歷經興衰起落的張壁,積澱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就像一部厚厚的史書能讓人深刻地感受到它的份量。只有深入張壁,看它的古堡地道、宮殿廟宇,看它的軍事宗教民俗歷史,才能感知張壁作為晉商文化特例的風采。

迷宮暗道,地下的一座城

壁者,軍壘也。顧名思義,張壁最初有可能就是功能單一的軍事堡壘。事實也是如此,張壁“地上明堡,地下暗道”,是中國唯一具有軍事、民用雙重用途的城堡遺址,也是中國現存比較完好的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活動於一體的罕見的古代袖珍城堡。

張壁古堡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北面,有三條深溝向下延伸;南面,有三條向外的通道;西面為窯灣溝,峭壁陡坡,深達數十丈;東面則有溝塹阻隔,可謂“易守難攻,退進有路”。古堡建有南北兩座堡門,北堡門為磚砌,南堡門為石砌,中間是一條長300米的街道。街道兩側有典雅的店鋪和古樸的民居,還有幾座琉璃覆頂、金碧輝煌的廟宇點綴其中。抱柳的古槐和罕見的琉璃碑也為古堡增色不少。

古堡的與眾不同,還在於這裡的所有路口都是丁字,沒有十字。其主次街道分明,南北主道長約300米,由石塊和石條鋪就而成,叫龍街。它與東邊三巷、西面四巷構成了“丁”字型的結構。東三巷民居多為農家小院,西四巷建築錯落有致,街巷格局嚴整,過去多為富戶居住,門楣考究,磚、木、石雕精美。

保存完好的民居目前主要集中於戶家園與賈家巷的嘉會堂。而這些富戶的後代,大多已經遷出古堡,他們的祖屋也被封閉,對遊客而言無緣參觀真是一個遺憾。此外,張壁古堡還保留著中國多數古城均已消失的隋唐城市遺存的“里坊”,在龍街與幾條小巷的丁字巷口,遊人仍可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門,他們是各個“里坊”唯一的出口。關閉巷門後,各個裡坊就成為相對封閉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間既可各自為戰,又可相互呼應,是一套完好的內部防禦體系。

袖珍城堡,地上的一座城

隔著黃土地,張壁古堡的地底下是另外一座讓人驚嘆的城。從西場巷一座普通民居的地道入口進入,就是一個神秘的地下世界,這裡隱藏著張壁的地下防禦體系,也隱藏著一個個未解之謎。

地道為三層立體,高層距地面僅1米左右,中層距地面8~10米,底層距地面17~20米。地道彎曲迷離,道內留存有氣孔,通於溝塹外,還有隔井直下三層底部。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離不等,是放置油燈的地方。高層有餵養牲畜的土槽;中層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二、三人棲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層有寬2~3米、長4~5米的深洞,是存糧的洞穴。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地下工程,其軍事需要、對外保密的戰略目的可想而知。

走在暗道里,就像進入了一個遙遠而陌生的迷宮。這裡,馬槽將軍窯窟天井水井,還有糧倉、瀉洪防堵、壁孔通訊設施和暗殺機關,均在昏黃的燈光下充滿了詭異色彩。來到堡內最低處,距離地面20米左右的高度,通過正上方開鑿的天井仰望外面燦爛的天色,那是一種奇妙的感覺,天空仿佛更加遙不可及了。

寺廟宮觀,罕見的密集建造

除了頗具規模的軍事堡壘,眾多的宗教廟宇也是張壁的一個看點。堡內現存十六座祠廟,真武殿、空王殿、三大士殿、二郎廟、可汗祠、關帝廟等各自分布在南北兩門附近,且大都建於城牆之上。

張壁古堡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於古代城市選址“子午”坐城須北高南低的原則,為了彌補這一缺陷,張壁村不遺餘力地對北堡門和周邊祠廟進行了多次改造,他們在北堡牆上修建了“二郎廟”和“真武廟”,廟頂高度高於南堡門,以順應北高南低的原則。由於綿山的地勢高陡,“沖”氣足,於是又在南堡門外建造了關帝廟,以遮擋來自綿山的“煞氣”。其實,稍加留意古堡的建築,就會了解古堡內的建設規劃無一不反映著中國古代天人合一、順應風水的思想。譬如,南北兩座堡門士是相互看不見的,它們並不在一條貫穿的直線上,因為連線兩座堡門的主街道在兩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而這正是處於“風水不外流”之考慮。

小小的張壁古堡建有如此多的寺廟宮觀真是讓人叫奇。它的金壁輝煌流光溢彩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了一方百姓的精神寄託,那是那個時代的人們對平安幸福的希翼和長盛不衰的祈盼。這眾多的廟宇中,最著名的是明代空王佛行宮,建造在北門丁字門頂上,座北向南,大殿三間,殿內塑主像為空王佛,山牆繪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最珍貴的莫過於行宮前廊下兩通罕見的琉璃碑,通體琉璃燒造,孔雀藍底,黑字書寫,碑額為青黃綠二龍戲珠,兩邊藍黑龍紋花卉裝飾圖案。曾聽聞山西介休是中國琉璃藝術建築的寶庫,見此二碑更深信不疑了。

特色

山西晉中地區介休市東南十公里的黃土高原上,如今留有一處保存完好、充滿神秘色彩的古堡,名叫張壁村。
這座古堡海拔一千零四十米,占地面積約一點二萬平方米,系順塬勢建造,南高北低,居高臨下,形成既是一處“易守難攻,退避有路”的古代戰略防禦基地,又是一處井然有序的村落。堡牆系就地取材,用修築地道挖出的黃土逐層夯實,順崖勢而建。堡牆雖無磚石,但十分堅固,留有南北二門,中間是一條三百米用紅砂石砌成的街道,街東三條小巷,街西四條小巷,均系由街中向上延伸,並有出村的通道。街道兩旁有過去遺留下來的店鋪門面以及古樸的民居,抱柳的古槐,別致的巷口門樓,充滿了古色古香的北方民間建築的色彩。最令人感到眼花繚亂的是,小小一個村堡,不僅有民居,而且還有唐宋以來建造的十餘處廟宇殿堂、亭台樓閣。這些建築都是琉璃覆頂,油漆彩飾。最為罕見的是有兩座玻璃碑。碑之通體為琉璃燒制,孔雀藍底,黑字書寫,並有青黃綠二龍戲珠的碑額。據專家考證,這兩座碑是我國目前唯一發現的琉璃碑,具有很高的文物價值。小小的村落能有如此眾多的佛教廟宇和道教廟宇,也是十分獨特和神秘的。
古堡地下,遍布通道,與堡內四通八達,構成一個地下軍事防禦設施。地道為三層立體,高層距地面一米餘,中層距地面八至十米,底層距地面十七至二十米,各高兩米左右。彎曲迷離,形成網狀結構。堡外南北面溝中有洞口,既可作為進出口,又可用作哨位。地道內有通氣孔、水井;壁洞每隔一段有一小坑,是放置油燈的地方。高層有餵養牲畜的土槽,中間和底層,每隔一段有存糧的洞穴以及棲身的土洞和屯兵的大洞。專家考證,如此龐大而複雜的地下工程,絕非民間建造,而是古代按兵法所說“明堡暗道”而修築的地下軍事設施。
介休一帶,在隋末唐初是個古戰場。據碑文記載,當時劉武周與李世民在此爭奪天下,劉武周的偏將尉遲恭駐守此地,古堡、地道可能是他所為,距今已經一千三百八十多年,雖無確切材料可以證實,但這處古代歷史遺存能保存至今應當說是難能可貴的。
歲月滄桑,一個小小的村堡中,竟有如此眾多集文化、宗教、軍事於一體的古建築群,迄今在我國北方是不多見的,很值得認真研究和考證。

現貌現狀

張壁村張壁村
張壁古堡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度CCTV“魅力中國”系列評選的“中國十大魅力名鎮”,也是第二批入選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堡內地上城池古堡、地下 “萬米長城”堪稱世界之最,是一座融軍事、居住、生產、宗教於一體的古代袖珍城堡。它集中了夏商古文化遺址、隋唐古地道、元代戲台、金代墓葬、明清民居文化等一系列華夏文化精髓,具有極高的學術研究價值和旅遊觀賞價值。張壁村現存的明堡暗道始建於公元617年,為隋末定陽可汗劉武周抗擊李世民所建,地道全長萬米,縱橫交錯,立體交叉,具有監視、指揮通信、通水、通氣設施及馬廄、糧倉、屯兵等功能。被國內外軍事權威譽為獨一無二。

2005年10月,古老神奇的張壁古堡與國內兩萬多家知名小鎮競爭角逐,在各位評審專家的一直認同下,脫穎而出,以絕對優勢入圍該年度十佳魅力名鎮的行列。據眾多旅遊業內人士預測,張壁古堡將成為2006年國內炙手可熱的“中國古鎮游”的新亮點。

另一景點秦柏嶺旅遊區距離張壁古堡10公里,是以華夏第一柏——秦柏為中心,集觀光旅遊、休閒娛樂、修心健體、度假療養於一體的生態旅遊區,也是千古祭日――清明寒食節發源地。秦柏是被譽為“華夏霸主”的春秋名主晉文公手植,已有2642年的歷史,古樹胸徑3.95米,樹根盤周長16.7米,樹蔭覆蓋面積300平方米,12個成年人才能圍住,是當之無愧的“華夏第一柏”。

景區內建有三星級標準酒店——秦柏賓館。擁有豪套、標間普間等高中低檔房間,可同時接納300人住宿餐飲;有可接納300人會議娛樂的多功能廳;桑拿部全套進口設備;桌球、棋牌、桌球、KTV包間等娛樂設施齊全。

景點集萃

(圖)張壁村張壁村

空王佛行宮

著名的明代空王佛行宮,建在張壁村北門的丁字門頂上,坐北向南,大殿三間,殿內塑有空王佛像,山牆繪 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畫。殿頂的明代三彩琉璃裝飾,刀工細膩,燒制精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另外,在空王佛行宮的前廊下有兩尊罕見的琉璃碑,東側的石碑記述了空王佛修煉成佛的艱苦歷程,西側的石碑記載空王佛行宮修建的經過。

古地道

張壁村的地下有古人修建的錯綜複雜、規模巨大的地道系統,總長度近10公里。部分區段有上下兩層,甚至三層。地道內,寬處可並行兩人,窄處僅能通過一人,大部分區段高度不足1.8。洞壁上每隔幾步便有一個凹坑,可能是用來放置油燈的。張壁村的西場巷有一座很考究的民居。它正房的東次間裡就有一個地道入口。這個入口藏在房間裡的一個黑漆大櫃中,十分隱蔽。

張壁村有十餘口水井,目前已發現至少有8口和地道相通。井內側壁上開洞口,有的井壁上左右有相對的兩個洞口,搭塊板子便可通行,撤掉板子便斷了後路。由於多次的地震和洪水造成的塌陷,地道的全貌已無法知曉,而且由於村民在沒有專家指導下曾自行挖掘清理,破壞了原始洞壁。如今,地道挖於何時,因何而挖,已無法得到準確答案。有學者認為張壁村的建設者是劉武周,得出這一結論最直接的證據,是古堡內的可汗祠和唐初李世民劉武周在介休一帶交戰的歷史事實。

民俗文化

(圖)張壁村張壁村

張壁村傳統手工業源遠流長。唐代以前,洪山采坪溝已開設三窯,即煤窯泥窯碗窯。唐末宋初,洪山陶瓷業和縣城釀醋業已規模生產。介休陶瓷以洪山白瓷為主,其印花刻花器製作筆意潑辣奔放,不失民窯本色。唐、宋時期,介休已有燒造琉璃記載,到明代,介休琉璃燒造達到極盛,現存張壁古堡、城內城隍廟、師屯北廣文濟寺、靈石資壽寺等琉璃建築皆為介休匠人傑作。介休陳醋具有色黑亮、味香美、不變質等優點,據傳,明代安徽潁州的大升陳醋,清代山西清徐的老陳醋,分別為介休人侯大升、王來福傳藝。清代鹹豐年間,義安“鹹亨涌”釀造的木瓜黃酒,醇香適口,色澤鮮艷,民國18年(1929)曾獲巴拿馬國際賽酒會銀質獎。

十里鄉俗不同,介休城鄉歷來為一日兩餐,(70年代後城區機關因作息時間改為三餐),且人人有喝茶習俗。另外,據史籍,介休鄉民樸直,急貢賦不敢後;士懼禮法,重氣節與清廉。但邑人中也有競相與奢和崇佛重禱之陋習。據歷代《介休縣誌》記載,介休較大的寺廟堂祠有149外之多(含佛寺77處,道觀47處),香火盛俗,昭昭若揭。

出遊提示

張壁村張壁村

張壁古堡位於山西介休市區東南15公里的龍鳳鄉,從太原飛機場乘車到介休車程約80分鐘,城區距離景區車程約1小時;介休市區有通往張壁古堡的旅遊專線。

參觀完古堡可到介休市區住宿,這裡住宿條件較好,房間很乾淨,價錢也算便宜,標間價格只在40~50元左右。

但不方便的是這裡的賓館大多不提供上網服務。

張壁村貓耳朵

山西有許多著名的風味小吃,刀削麵撥魚貓耳朵莜麵栲栳聞喜餅等,其中以麵食為最。山西麵食品種多、吃法別致,而且可以成宴。在山西,無論是小攤上3元一碗的貓耳朵,還是賓館裡色彩繽紛的文化麵食都讓人難忘。

特產

山西陳醋十分有名,不少遊客都喜歡帶些山西陳醋回家送朋友,但要注意的是飛機上醋不能託運,安檢時,隨身攜帶的醋需要開瓶檢驗。

氣候與游季
張壁村屬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為10℃左右,夏季高溫,冬季寒冷。適宜春秋兩季前往遊覽。

古城欣賞

張壁村 張壁村
張壁村 張壁村
張壁村 張壁村

中國古鎮游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