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莊村

冉莊村

冉莊村是著名的地道戰遺址,地處清苑縣冉莊,距保定市約30公里。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冉莊人民開展地道戰,神出鬼沒地打擊敵人,致使敵人“寧繞黑風口(張登),不從冉莊走”。由於冉莊人民開展地道戰功績卓著,曾榮獲“抗日模範村”的光榮稱號。現在的冉莊地道戰遺址,就是冉莊人民光輝鬥爭業績的歷史見證,也是冀中人民在極端殘酷的戰爭環境裡,為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的一個典型實例。

基本信息

(圖)古槐樹和大鐘是冉莊地道戰遺址的標誌古槐樹和大鐘是冉莊地道戰遺址的標誌

發展過程

冉莊的地道及其工事,是在與敵人的那箇中創造和逐步完善起來的,經歷了一個由簡單到複雜,由單純防禦到主動打擊敵人的過程。開始,民眾在村里、村外挖隱蔽洞,成為蛤蟆蹲。後來吧隱蔽洞加長,再把單口洞改為雙口洞,成為地道的雛形。

冉莊地道

(圖)冉莊村原貌、老槐樹、地下作戰攻勢、展覽館冉莊村原貌、老槐樹、地下作戰攻勢、展覽館

冉莊地道以十字街為中心,有東西南北主要幹線4條,長4.5里,南北支線13條,東西支線11條。還有西通東孫莊,東北通姜莊的聯村地道;有向東南通隋家墳和河坡的村外地道。全長約30里,形成了村村相通,四通八達,能進能退,能攻能守的地道網。地道一般寬約0.7至0.8米,高約1-1.5米,上距地面2米多。從用途來看,可分為作戰用的軍用地道和供民眾隱蔽用的民用地道兩種。地道結構複雜,內部建有儲糧室、廚房廁所和戰鬥人員休息室,設有照明燈和路燈。地道總指揮部附近挖有很深的陷阱,上設“翻板”。它是一種防衛設施,敵人萬一進入地道,踏上“翻板”,就會落井淹死。地道又與水井相通,既可作為氣眼流通空氣,又解決了地道民眾的用水問題,設計十分巧妙,實用價值很高。地道的出入口都是從實戰,實用和隱蔽的原則出發,經過精心選址和設計後修建的。有的修在屋內牆根壁上,有的建在靠牆根的地面,有的則利用牲口槽、炕面、鍋台、風箱、井口等作為入口。這些地道口選址時都充分利用了地形地物,偽裝得與原建築物一模一樣,是敵人很難發現。為了充分發揮地道優勢,還在村里各要道口的房頂上修建了高房工事,在地面修建了地堡,把地道與地面工事有機地結合起來。此外,還根據相同的地形地物,分別在小廟、碾子、燒餅爐櫃檯暗室、牆角或牆根等處,修築了工事和槍眼。其中高房工事7處,地堡14處,小廟工事6處,碾子工事2處,燒餅爐工事1處,櫃檯工事1處,暗室及牆角槍眼8處。所有這些工事都和地道相通,既能瞭望,又能射擊。這樣,地道和地面相配合,各種火力相交叉,構成了密集的火力網,充分發揮地道的威力,痛殲來犯之敵。

冉莊地道戰工事的主要特點是三通、三交叉和五防。三通即高房相通,地道相通,堡壘相通;三交叉即明槍眼與暗槍眼交叉,高房火力與地平堡火力交叉,牆壁火力與地堡火力交叉;五防即防破壞,防封鎖,防水灌,防毒氣,防火燒。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冉莊的民兵和民眾曾經利用這種神秘莫測的地道與日偽軍、國民黨軍隊進行地道戰17次,同時進行伏擊、追擊戰55次,配合地方武裝出村作戰85次。其中五次規模較大的地道戰,就斃傷敵人163人。因此,冉莊成為冀中地道戰的一面紅旗。

現貌現狀

冉莊村冉莊村
地道戰是冀中平原抗日鬥爭的光輝典範和縮影。冉莊現仍保留著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的環境風貌。舊址保護區面積為14萬平方米,重點保護區為22600平方米。保留著當年構築的地道多路及各種作戰工事。1959年8月,建冉莊地道戰紀念館;1961年3月4日,冉莊地道戰遺址被國家定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聶榮臻元帥題寫館名,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牌匾。1994年8月,被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1月26日,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江澤民同志為基地題寫牌匾;1997年6月,被中宣部列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許多影視片如《地道戰》、《烈火金剛》、《戰後武工隊》《平原游擊隊》等都曾在此拍攝。
地道戰紀念館展廳內珍藏著大批寶貴的地道戰文物,輔之以聲光電等現代化展覽手段展現當年情景;地下兵工廠、保定城市工作委員會、冉莊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處的復原陳列,使人如同回到了激情燃燒的歲月。

地理位置

冉莊村冉莊村
冉莊地道戰遺址距北京180公里;距天津190公里;距石家莊16公里;西北距滿城漢墓40公里;東北距華北明珠白洋淀50公里,是節假日和雙休日參觀旅遊的好去處。

冉莊地道戰遺址是融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和旅遊於一體的、獨具特色的理想參觀地,也是為後人留下的一處永恆的、寶貴的歷史財富。

冉莊地道戰遺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紅色旅遊

(圖)冉莊地道戰紀念館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

冉莊地道戰紀念館1959年建館並對遊人開放。現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首批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之一、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河北省國防教育基地。2005年被列為全國首批百家紅色旅遊經典景區之一。

紀念館供遊客參觀的主要內容有: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地道遺址及地下作戰設施和地上遺址保護區。冀中冉莊地道戰展廳於1991年建成,1997年重新布展,楊成武將軍為展廳題寫門匾,展廳內珍藏著大批革命文物,利用聲、光、電等現代化展示手段再現了當年情景。冉莊地道戰遺址保護區30萬平方米,現仍保留著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冀中平原村落環境風貌,完整保留著高房工事、牲口槽、地平面、鍋台、石頭堡、面櫃等各種作戰工事,並對冉莊抗日村公所、抗日武裝委員會等進行了復原陳列,使人如置身於戰爭歲月。地下完整保留著當年作戰用的地道3000米,以及卡口、翻眼、囚籠陷井、地下兵工廠等地下作戰設施。

冉莊地道戰遺址,1961年3月,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4年8月,被列為河北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1月,被共青團中央確定為全國青少年教育示範基地;1997年6月,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2003年9月,被河北省政府、省軍區命名為第一批省級國防教育基地。

紀念館自建館以來,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遊客來這裡參觀旅遊,接受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近幾年,每年接待遊客約50萬人次,為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弘揚民族精神發揮了重要作用。

特色文化

(圖)哈哈腔哈哈腔

1、哈哈腔

哈哈腔,又名柳子調,系流傳於河北、山東的地方戲。它根植於勞動人民生活的土壤中,以其泥土的芳香,贏得了民眾的喜愛。哈哈腔早期的演出活動,常是以自娛自樂為主,大約在清康乾年間,保定一帶逐漸出現了科班、班社組織和以演戲為職業的流動藝人,從而促進了哈哈腔劇種的發展,流傳於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滄州衡水以及山東省德州惠民等地區。代表劇目有《王小打鳥》、《三拜花堂》、《唐知縣審誥命》等。哈哈腔的唱腔,用清苑方言演唱,屬於板腔體,分十餘種基本板式。在唱腔上的鮮明特點是上下句尾音均落“1”音,上句落於眼上,下句落於板上,哈哈腔的器樂包括文場和武場。其文場主奏樂器的組合是三層疊置的織體,在伴奏上具有“拙笙、巧弦、浪蕩笛”的特點,最富特色的托腔手法,乃是吸收民間吹歌藝術的音型化伴奏,俗稱“小抬槓”。演出時,觀眾常為樂隊的精彩伴奏鼓掌叫好。哈哈腔的行當分生、旦、淨、醜四個門類,各門類均有系統的表現程式,尤以小生、小旦、小丑的表演最具特。

3、繡球龍燈

清苑縣冉莊的繡球龍燈在明朝萬曆年間就有繡球龍燈的有關記載,1581年立會。1986年經過挖掘和整理,繡球龍燈已載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河北卷)。近年來,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戎官營村的繡球龍燈藝術團也在不斷進步,成熟、壯大,多次代表省、市、縣參加重大慶祝活動。1999年9月參加省首屆民間藝術節獲一等獎,12月參加北京全國舞龍大賽獲銀獎,同時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慶澳門回歸大型活動,2000年10月在文化部社圖司和重慶市組織的中國銅梁龍燈藝術節中榮獲中華舞龍群珠飛騰獎,為清苑爭得了榮譽。

相關詞條

冉莊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