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灣村[山西省]

西灣村[山西省]

西灣村,位居山西臨縣磧口鎮兩公里處,是明末清初時期,隨水陸碼頭一併崛起的一個村莊。它以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聞名於世,完整的居民建築群是依靠黃河船運發跡的陳氏家族歷經明末到民國300年歷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3萬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風向陽,隨勢而上,如波涌浪卷,層次感極強。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基本情況

西灣村西灣村

西灣村,位於山西省臨縣磧口鎮政府西,距黃河古鎮磧口僅一公里之遙,以獨具特色的民居建築聞名於世,完整的居民建築群是依靠黃河船運發跡的陳氏家族歷經明末到民國300年歷史逐步修建而成的,占地3萬多平方米,依山面水、背風向陽,隨勢而上,如波涌浪卷,層次感極強。西灣村有兩橫五縱七條小巷均勻地把各處院落串聯起來,院院相通、戶戶相連,樓房院牆不拘一格,樣式多變,不同地勢隨行程式、錯落有致,與周邊環境十分和諧,防盜、防火、排水、泄洪的各種設施配置十分精妙,這裡的一磚一石一木都洋溢著濃濃的傳統文化氣息,各種雕刻構思精巧,刻畫細膩。

形成歷史

西灣村磧口鎮

西灣村,位居山西臨縣磧口鎮兩公里處,是明末清初時期,隨水陸碼頭一併崛起的一個村莊。村中均有建造質量較高的高門大院,談及他們的始祖陳師範,便是利用磧口黃河古渡的商貿條件,做擔工、開店,經營各種物資而發達起來的。到明代末年,他已稱得上是較為富庶的商人了。於是在湫水東崖,緊鄰磧口西灣的一處背山面水的風水寶地上建起了村落。西灣一帶山多地少,惜土如金,村子就建在石山的斜坡上,坐西北朝東南,形成避風向陽,靠山近水的格局。清鹹豐八年(1858年)陳氏“思孝堂”碑:“先祖陳師範艱難創業,歷代子孫經商有方,持家有道,家業經久不衰。”陳家當年景況可想而知。陳師範親自興修的第一批建築在村東,而將村西的大片空地留給後人去經建設設。西灣民居建築群自陳師範於明朝末年憑藉磧口黃河水旱碼頭進行易貨貿易發跡始,歷經陳氏後裔的陸續修建,發展到擁有30餘座宅院的村落。

建築藝術

西灣村西灣村

西灣村民居當初選址,是依據傳統陰陽風水學說“背山面水、左青龍右白虎”和《老子》“萬物負陰而抱陽,中 氣以為和”的原則付諸實施,所以西灣村背山面水,避風向陽,易地排洪,占據了上乘風水,且與周圍環境相互協調,體現了天、地、人和諧合一的哲學思想。村落之主體部分位於兩座石山之間,中為30度斜坡,民居建築群坐落於其上,層層疊置,空間和平面布局豐富多彩,最高處可達六層,參差錯落,變化有致。整個村落中的民居宅院長約250米,寬約120米,占地約3萬平方米,以體現金、木、水、火、土的5條石砌街巷將30座宅院連為一體,周以高牆圍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城堡式封閉空間,僅在南向留大門三座,寓意天、地、人,當是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建築體現。村落中的宅院與宅院之間均以小門溝通,進入一院可串遍全村,既保持了各家各戶各自生活的獨立性,又加強了整個家族之間的密切聯繫,旦有突發事件,便於相互幫助與支持。

西灣村西灣村建築

西灣民居建築群並非普通富商與地主之住宅,實質上是建於深山的商人兼官宦府第,其門額所懸“進士第”牌匾 就是最好的證明。有鑒於此,故該村建築刻意追求豪華與氣勢,特別注重“風水”,乃一般民居建築所望塵莫及。陳師範本人所建宅院在選址、造型、裝飾上俱可稱全村之冠,是封建禮制和宗法等級制度的生動體現。其院落隱蔽在一個並不起眼的街巷中,外部院門僅施板門兩扇。倘推門而入,內里又出現一座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的大門。頭道門之所以顯露寒酸相,當是陳氏先祖為了“藏富不露”以免遭橫禍而使然,此種構思乃國內其它民居建築中所罕見。西灣村的所有建築均磨磚對縫砌築,磚、木、石雕及精美匾額比比皆是,屋頂結構有硬山式、懸山式、歇山式、卷棚式、門洞式、單面坡、雙面坡、單檐、重檐等,祠堂、過廳、窯洞及樓台、亭、閣等應有盡有,各式門樓及壁畫、楹聯、題刻等製做精巧細膩,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尤令人矚目的是巷道設計體現了“向空間索取建築面積”的奇巧構思,多在街巷兩側牆體間砌築券拱門洞,並在門洞上建樓,行人往來、排泄洪水、固牆體、增加建築面積多項功能俱備,使建築物的平面鋪排和空間展示顯得靈活多變,氣韻生動,將藝術與實用融為一體。

民居簡介

陳家大院陳家大院

西灣村構思奇巧的明清建築群,始建於明末。據《家譜》載,始祖陳先模、字師範,於明朝末年從方山縣岱坡山遷於西灣,當時西灣北二華里是繁華的候台鎮,是集市貿易的中心;南二華里,是黃河碼頭。先祖擇選了這樣人傑地靈的有利地形,又持家有道,艱苦創業,列第四代“三”字輩,已成了巨富,陳三錫則是佼佼者。
陳三錫生於康熙二十四年(1685)七月初三日丑時,卒於乾隆二十三年(1758)四月十八日酉時。他在世的74年間,正值康乾隆盛世,陳公三錫幼年入塾,苦讀經書,鄉試不第,投入商界。取妻薛氏,乃延安府靜邊縣訓道薛國梁之孫女,亦知書達理。陳三錫有這樣的內賢相助,先在磧口與候台鎮之間搞貨物轉運生意,後跑南闖北做大宗生意。正是而立之年,磧口周邊大鬧災荒,三錫就利用黃河水運,從包頭買回莜麥、穀物等糧食,在磧口就近設肆,薄利賣給窮苦老百姓。他還從招賢買了兩面大鍋,設灶熬稀粥,賑濟乞討者。山西巡撫悉知公之恩德,奏請皇上,賜汾州府後選通判。
至此,西灣陳氏家族在磧口大興土木,成為磧口繁榮昌盛的創始人。而在西灣村東面,也大興土木,建造華麗的住宅,這就是東財主家的發跡之初。後來西財主家也在西面修建,相互攀比,越修越闊氣。東西兩財主歷經11代苦心經營200餘年,才成為聞名遐邇的西灣村。

旅遊

陳家祠堂

西灣村祠堂西灣村祠堂

西灣村全村人都姓陳,是個單姓村。祠堂坐落在村子中央,坐北朝南,一條土路從祠堂前經過,連線著村裡的各條巷道。祠堂背後,是高低錯落的老房子。可以看出,當年,祠堂的位置是在村子最南端。祠堂大門呈拱狀,有簡單的門樓,匾額上寫著:承先啟後。兩面的對聯是:俎豆一堂昭祖德,箕裘千載振家聲。祠堂院子之小,從門樓到正廳不過一丈的距離,東西寬也不過三丈。正房是一座清代窯洞式建築,兩柱三間,廊下樑柱上的鏤空木雕精細別致。空間的狹小,讓陳家祠堂看上去小巧玲瓏,布局緊湊。裡面的空間更小,進深不過七八尺,緊靠牆,擺著一張長條桌,祠堂里供奉著陳家歷代祖宗的牌位。祠堂是清晚期建築,規模不大,卻比較完整。

陳三錫院

陳三錫的院子是這個村中最具有特色的,代表了西灣民居的風格。簡陋的大門似乎與普通人家並無兩樣,而精巧的二門卻透出不凡的氣度。如今,這座院落仍是整個西灣村里最氣派的院子。院子東西總寬約30餘米,南北60餘米。院子一層是夥計們的住處,院子很小,院子外面寬闊的地方是原來的花園。二層院內正房為長輩住的地方,是建築群中最好的地段,兩邊廂房為卷棚式,是小輩人的住處;為了家族管理的便利,二層正房窯上有一座木結構的磚瓦房,叫議事廳,起先是祝壽用的,後來凡家族重大事情都聚在此廳商議討論,廳外有矮牆,視野十分開闊,一直能望到陳家祖墳。三層是望月樓,兩面坡式,是長輩望月、品茶、休閒和貴客住宿的地方,後來被用來招待客人。從二層到三層的台階分為三部分,分別是“3、6、9”,意喻“遍地走”。四層是繡樓,在樓梯拐彎處有“石鼓女兒牆”的標誌,繡樓占地面積很小,沒有正房,西房是陳家小姐居住的地方,東房是丫環的房子,到晚上,另設有門出入,小姐一般不允許下樓。

西灣村祠堂西灣村祠堂

竹苞松茂院

這處宅院牆壁上寫著“西灣村”,它是由中國文物學會會長羅哲文所題,大門上有吳敬命題寫的隸書匾額“竹苞松茂”,竹苞松茂出於《詩經·小雅》:“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意指根基穩固、枝葉繁茂、子孫興旺發達。吳敬命是本縣清末進士,北五省著名書法家。大門牆上“財神進寶”、“麒麟送子”的木刻磚雕藝術非常的精美,充分說明當時主人的社會地位和文化層次。這處院子大門為民國初年新建,原來的大門在西面,正面窯洞為清嘉慶年間所建,東西兩面很特別,不是廂房而是窯洞,跟改大門方向一樣,都是講究風水布局而為。當年磧口鎮上“義生成”商號就是這家院子的主人開辦。

地理位置及氣候

距離聞名遐邇的臨縣磧口鎮一公里的地方. 一個依山傍水的小村落,座西北向東南。當地人說,西灣村當年選址是依據傳統的風水學說背山面水、負陰抱陽的原則進行的。村落的主體部分建在兩座石山中間,民居建築群坐落在三十度的斜坡上,層層疊疊,空間和平面布局豐富多彩,最高處可達六層。參差錯落、變化有致。給人以和諧秀美、渾然天成之感。湫水河靜靜的從村前流過,見證了西灣村的創建、興盛和衰落。西灣村的起源和當年的水陸碼頭磧口的興起有著不解之緣。

氣候:古鎮磧口,挨著黃河,早晚溫差特別大。

榮譽

西灣村在2003年底被國家建設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評選為22箇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之一,成為山西唯一獲此殊榮的村子。

村景欣賞

(圖)西灣村(圖)西灣村
(圖)西灣村(圖)西灣村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爨底下村 | 西灣村[山西省] | 俞源村 | 郭洞村 | 西遞村 | 安徽宏村 | 流坑村 | 田螺坑村 | 張谷英村 | 大旗頭村 | 鵬城村 | 党家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