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磧口

古鎮磧口

磧口位於黃河晉陝峽谷中部,臨縣城南48公里處,因黃河大同磧而得名。黃河由北而來,湫水從東而至,臥虎山橫亘鎮北,黑龍廟雄峙河東,山環水抱,陰陽交會,山的氣勢,河的雄渾,凝成了“虎嘯黃河,龍吟磧口”的壯麗圖景。

概況

古鎮磧口座落於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景色
山西呂梁山中的黃河邊上,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古鎮。

座落於黃河邊的磧口,相鄰的是古渡口,古渡口位於山西省臨縣的邊緣。

古渡口,因它與古鎮同樣出名。這古鎮與黃河對岸的陝西吳堡縣相對望,分隔在黃河的兩岸,成為兩個互相呼應的知音。黃河的浪濤把兩地捆縛在一起,聯繫在一起,而它們互相溝通的橋樑便是渡船。兩岸人來人往,都靠著渡船的擺渡。船,這種古老的運載工具,如今又加上了發動機。所以,船在黃河中行駛,便響起了雄壯的充滿節奏感的馬達聲。隨著馬達聲的由遠而近,便會有一群一夥的人從陝西過來,來趕磧口的集市。

,在當地人的說法里是指黃河上因地形的起伏而形成的一段一段的激流淺灘。黃河的河水在這淺灘上浪花飛濺發出巨大的聲響,激起雪噴般的浪花,成為一道景觀。難怪當地一些小伙子們、老船工們常常組成隊伍,頭上扎著白毛巾去沖磧。這在當地是一種壯舉,一種冒險的衝刺,一種鍛鍊意志的極大挑戰。

歷史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黑龍廟
磧口確是有些古韻的。古老的民居,成為當地第一景觀。這裡的明代清代民居,構築成一條條街道,這些街道又矗立在黃河邊。民居,依地形斜坡狀組合排列。街巷裡,古老的黃河卵石鋪成了街面。而那些古老的磚瓦構築成了房舍,飄逸著一種古韻。房屋已斑駁失修,雖不致殘破,但卻風骨奇峻。有些當年曾是店鋪的高牆大院,展示著這歷史上商埠的痕跡。一條條青石,一排排大瓮,一個個油簍子,一座座飲馬槽,充分讓人們感受著這裡歷史的輝煌與商業氛圍的濃郁。

古街上,自然有不同凡響的陳列。燒餅鋪子散發出濃郁的餅香。現打、現烤、現賣,熱騰騰、香噴噴,確實誘人。更引人的是這街面上的條編,這些,只不過是日常生活的用具而已,城裡人都是很難看到的。而那些鮮亮的銅器,發著黃燦燦的光韻,則更是分外耀眼了。各種銅製品,與磧口的古韻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五龍廟,是古鎮祈雨的宙宇。它氣勢不凡地踞於黃河邊的高處,俯瞰黃河,居高臨下,發出一種威嚴來。歷史上,當地人的祈雨都在這裡進行。原來,面對黃河水卻依然未能擺脫乾旱,於是,五龍廟便常常處於香火鼎盛的狀態。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

沿湫水河,上行不到兩華里,轉到磧口背後,有一個三面環山,一面臨河的小村莊,因它是在湫水河的轉彎處故稱西灣村

西灣是單姓村,村里都姓陳,從村子的布局和房屋的結構上看,西灣村過去的人絕不是普通靠種田吃飯的人,它的氣度,它的規模,它曾經有過的繁榮,絕非黃河沿岸的普通小村莊。

磧口的夜雖然安靜,卻也燈火闌珊。紅燈懸於街畔,把古鎮的夜照耀得那么安謐,祥和,充滿詩意,又讓人浮想聯翩。到那放河燈的日子,依然是燈。黃河的夜流里,水面浮著成千上萬用蠟燭點燃的河燈。紅紅的燈,從磧口上方的黃河邊緣放入黃河,這些燈搖搖擺擺,從黃河上順流而下。夜幕里的河燈,放著柔和而又誘人的紅光,在暗夜中靜靜地向下游飄去,這又給古鎮增添了詩意,古韻。

特色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古門
磧口從清代乾隆年間興起,此後200餘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貿重鎮,五里長街,店鋪林立,商賈雲集。船筏在黃河裡穿梭,駝鈴在山谷里迴蕩,在京包鐵路建設前的170年間,每日有50餘只木船來往於磧口碼頭,大批的糧油、皮毛、藥材等自陝、甘、寧、綏、蒙等運來,棉布、綢緞、茶葉、陶瓷等物品,自太原、汾州等地由“向陽匣”陸路馱運至磧口,轉銷於大西北。民間有“馱不盡的磧口,填不滿的吳城”。文水民間有“青定頭,南峪口,拴起騾子跑磧口”的民謠。當地養有500餘峰駱駝,可見當年的繁華。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

磧口憑藉黃河水運,從清乾隆年間到抗戰爆發,200多年間,一直是中國北方著名的商阜重鎮。西接陝、甘、寧、內蒙古,東連太原、京、津,差不多吸引了大半箇中國的商人,成為東西經濟文化交流的樞紐。據鎮上黑龍廟清道光年間碑文記載,零星商販不計,僅店鋪字號就有20餘家。其間,船筏在黃河裡穿梭,駝鈴在山谷間迴蕩。商賈雲集,店鋪林立,一街燈火,晝夜輝煌,接不完,填不滿,正所謂“水旱碼頭小都會,九曲黃河第一鎮”。

1999年,山西省政府命名磧口為風景名勝旅遊區。磧口旅遊區主要包括黃河大同磧、磧口古鎮、西灣李家山和寨子山民居、黑龍廟、毛主席東渡黃河紀念碑、黃河峽谷天然石雕等。

發展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文化
磧口位於山西呂梁地區的臨縣,背靠臥虎山,隔黃河與陝西吳堡縣相望。磧口下游的這片十里長灘因為“天降麒麟”的傳說被稱為麒麟灘,磧口則因麒麟灘西側的大同磧而得名。“磧”,是指水中由沙石堆積而成的淺灘。大同磧又名二磧,黃河逶迤穿行於晉陝峽谷之間,當流經臥虎山前時,匯入支流湫水河,水量驟然增大,但四、五百米寬的河道卻因為遭遇麒麟灘而收縮到不足百米,被裹脅而來的泥沙、岩石大量雍塞、沉積於此,狹窄的河道與十餘米的落差使得方才還平靜婉約的黃河水頓時變得奔騰怒號濁浪滔天,從而形成了大同磧。

在過去交通落後的年代裡,磧口以上的黃河水道是連結西北與華北物流的經濟大動脈,寧夏甘陝綏遠等地出產的物資源源不斷地從這裡運往目的地,西北緊缺的日用品也從這裡轉運回去。今天,乘坐木船飄流大同磧是當地開發的旅遊項目之一,搏擊中流的遊客們在體味驚險與刺激的時候恐怕沒有幾個知道過去“黃河行船,談磧色變”的民諺。險灘暗礁與湍急的水流威脅著行船安全,輕舟越磧雖然有驚無險,但貨船在大同磧上屢屢船毀人亡的前車之鑑,使得大同磧成為黃河中上游黃金水運通道的終結點,貨船至此不得不拋錨卸貨改走旱路,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早在明末清初,磧口附近的侯台鎮、曲峪鎮就已經成為名噪一時的物資中轉集鎮並具有了一定的規模,磧口西灣村的陳氏家族,就是這一時期依託黃河水運而致富的巨商。

建國初期,短暫的穩定為磧口帶來了迴光返照式的再次興盛,但是很快,國家實行計畫經濟糧食棉布統購統銷,磧口的商業逐漸蕭條。此後,隨著京包複線的通車,鐵路公路建設的迅猛發展,黃河水運失去價值,磧口古鎮完成了它商品集散中心的歷史使命,從此被人遺忘在荒涼貧瘠的黃水溝壑中。歷史,最終又無情地將磧口遺棄。

景區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拱門
大同磧

大同磧位於磧口古街西南500米的湫水河入黃河處,是秦晉峽谷間最大的一個。黃河進入大同磧,河面急劇收縮為百米左右,河水湧向落差約10長3000米的傾斜河道,頓時水流湍急、濁浪排空、咆哮如雷、聲震十里,觀者無不驚嘆。

大同磧下游百米處,黃河河寬水緩形成了千米之長的天然沙浴場。

磧口古鎮

磧口古鎮的街道、店鋪是清代山區傳統建築的典範。主街道順著臥虎山,從東開始,沿湫水河西去,再逆黃河北上,時曲時折。更有趣的是,古鎮后街只有200餘米,卻轉了十八道彎,這些建築完全依地形而建,街道都用石頭鋪砌,店鋪都是平板門,門前都有高圪台

在主街道南有二道街、三道街,一條比一條短,形成了梯形的建築格局。

記載,磧口店鋪大規模修建是從清乾隆年間開始的,道光年間,全鎮已有店鋪60餘個,到民國五年,店鋪林立,除本縣外還有包頭河曲綏德府谷孟門汾陽孝義介休、平遙等地人開的店鋪,多達204家。

磧口旅遊區民居

古鎮磧口古鎮磧口窯洞
磧口旅遊區民居包括西灣、李家山和寨子山民居。

西灣民居位於磧口鎮北1公里處,屬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西灣民居系明清古建築群,依山傍水,占據長250米,寬約120米的地帶,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建築群由2米多高的村牆封圍(現殘缺),大院內橫有兩條街,豎有五條巷,把全院有序地聯繫起來。院之間又有小門相通,只要進入一個院落,就可通過小門游遍全村,真可謂“村是一座院,院是一山村”。

西灣民居是典型的呂梁風格的四合院,歷史文化氣氛濃厚,有濃郁的黃土文化特色。現保存基本完好的有40處院落。整個建築群,布局合理,防洪排水暢通。特別是大門、垂花門照壁廳堂上的木雕、磚雕、石雕更是獨具匠心,沿街沿巷的石匾,各具神韻,是研究黃河流域民俗和明清建築的極好材料。

李家山民居位於磧口南5公里,系明清時期李氏家族所建。民居以窯洞為主,搞的疊置,錯落有序。窯洞前普遍有廊檐伸出,多數為四合院。整個民居分布在黃土山坡上,較大的四合院都是水磨青磚對縫砌築,無論造型、風格、藝術都十分考究。照壁上、門樓上、廈檐上和窯洞門窗上的磚木雕刻,

無論人物、山水,花鳥魚蟲、飛禽走獸都很精美,有著很高的藝術價值。著名畫家吳冠中先生將其與湖南張家界、山陝蒙黃土高原列為自己的三大發現。他評價李家山:“這樣的房子,走遍全世界都難以找到。”

相關條目

山西太原黃河旅遊大同

山西名勝拾遺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