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陽市

汾陽市

汾陽市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緣,呂梁山東麓,地理坐標東經111°26'——112°00'22"、北緯37°08'44"——37°29'10",東、北部與文水縣相鄰,東南與平遙縣、介休市相交,西南為孝義市,西與中陽縣、離石區相連。汾陽市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轄5個街道、9個鎮和2個鄉,市境總面積1179平方公里,總人口43.47萬(2017年)。汾陽是著名的酒都,是中國最大的清香型白酒生產基地,聞名遐邇的汾酒、竹葉青產地、中華名酒第一村——杏花村就在汾陽。汾陽還是中國縣域經濟主體功能重點開發區 ,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市 、全國平原綠化先進市、全國質量興市先進市、全國食品工業強市、山西省衛生城市 、山西省園林城市 、山西省文明城市 、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 、山西省體育先進市、山西省城鄉清潔示範市 、第八屆和第十一屆中國中部百強縣(市)、2013第七屆世界核桃大會 、2019第二十屆比利時布魯塞爾國際烈性酒大獎賽舉辦地、山西(汾陽·杏花村)世界酒文化博覽會舉辦地。

基本信息

建制沿革

名稱由來

汾陽,因位於汾河之陽(西)而得名。據《明史·地理志》,汾陽縣,奉宋金元汾陽軍,汾陽軍取義則因地當汾河之陽。

歷史沿革

城市風貌 城市風貌
汾陽始建於春秋初期,為瓜衍縣,屬并州。
戰國屬趙,為茲氏縣。
秦漢時期仍名茲氏縣(今市區西南8千米鞏村),屬并州刺史部太原郡。
新莽改茲同,東漢復舊。
三國魏黃初二年(221年)茲氏縣治徙今市區,且為西河郡治。
西晉改為隰城縣,改郡為西河國。永嘉末年陷廢。
北魏太延年間置什星軍,後廢。太和八年(484年)復置隰城縣及西河郡,隸汾州。孝昌年間汾州自今交口縣境徙此。
東魏天平二年(535年)於今市區南8千米東陽城村僑置靈州和真君郡。武定四年(546年)於今市區東南8千米糰城村置武昌郡。
鳥瞰汾陽 鳥瞰汾陽
北齊改汾州為南朔州。

北周廢靈州,改南朔州為介州。
隋大業中年改介州為西河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西河郡為浩州,三年復為汾州。天寶元年(742年)改汾州為西河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汾州。上元元年(760年)改隰城縣為西河縣,屬汾州。
宋屬河東路。
金屬河東北路。
元屬冀寧路。
洪武元年(1368年),省西河縣置汾州(直隸州),兼領平遙、介休、孝義三縣。萬曆二十三年(1595)升汾州為汾州府,依廓設汾陽縣,府屬冀南道,府、道治所皆駐縣城內。

汾陽市在山西省的位置 汾陽市在山西省的位置
康熙六年(1667年)冀南道廢,入冀寧道。
民國年間廢府、道,縣直屬省。民國29年(1940年),屬晉西北行署第八專區;民國32年(1943年),屬晉綏邊區行署第八專區;民國34年(1945年),屬晉綏邊區呂梁行署七專區;民國37年(1948年),縣劃屬華北區晉中專區,同年7月,汾陽全境解放。
1949年屬汾陽專區,為專署駐地。1951年廢汾陽專區,縣改屬榆次專區。
1958年屬晉中專區。
1970年屬晉中地區。
1971年5月劃歸新成立的呂梁地區。
1996年8月20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汾陽縣,設立縣級汾陽市。
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呂梁地區,設立地級 呂梁市,縣級汾陽市改由山西省直轄、地級呂梁市代管。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6月22日,汾陽縣公社建制改為鄉鎮建制,生產大隊改建為村民委員會。汾陽縣轄7個鎮、11個鄉,分別為:城關鎮、杏花村鎮、冀村鎮、演武鎮、三泉鎮、楊家莊鎮、峪道河鎮、賈家莊鄉、城子鄉、肖家莊鄉、見喜鄉、陽城鄉、石莊鄉、南偏城鄉、栗家莊鄉、張家堡鄉、宋家莊鄉、萬寶山鄉。
1995年5月28日,賈家莊鄉、石莊鄉、肖家莊鄉撤鄉設鎮。一直到2000年,汾陽市轄10個鎮、8個鄉,31個社區、318個行政村。
2001年,汾陽市開展撤併鄉鎮工作:原城子鄉併入冀村鎮,原見喜鄉併入陽城鄉,原南偏城鄉併入楊家莊鎮,原張家堡鄉併入栗家莊鄉,原宋家莊鄉、萬寶山鄉併入峪道河鎮,城關鎮分拆為太和橋街道、文峰街道、西河鄉。撤併後,汾陽市轄2個街道、9個鎮、3個鄉。此次調整中,城關鎮的北關村、東北村劃歸太和橋街道,東關村、南關村、東南村、洪南社村劃歸文峰街道,西關村、西門村、北門村、馮家莊村劃歸西河鄉,賈家莊鎮的古莊村、曹興莊村、北關園村、籽城坊村劃歸太和橋街道,陽城鄉的建昌村、昌寧宮村劃歸文峰街道,栗家莊鄉的大向善村、小向善村劃歸西河鄉。
2002年11月,汾陽市開展撤併村組工作,對200人以下的村原則上實施撤併,200-350人的村民眾自願撤併的一般進行撤併,350人以上的村有條件的的實施撤併。撤併後,汾陽市共轄289個行政村、45個自然村。
汾陽市政區圖 汾陽市政區圖
2003年,汾陽市將市區31個社區整合為15個。
2011年9月,汾陽市向上級有關部門申請重新調整市區行政區劃,西河鄉調整為西河街道,籌備設立南薰街道和辰北街道,市區東西南北中各一個街道建制,街道下轄社區,推行社區 格線化管理

2012年5月,汾陽市人民政府印發通知,公布最新的262個行政村和37個社區名單。此次調整中,市區2個街道與西河鄉整合為5個街道,15個社區與18個行政村整合為28個社區;賈家莊鎮的北廓村、米家莊村、古賢村,肖家莊鎮的望春村,陽城鄉的趙家莊村、西路家莊村、峰南村、吳南社村,栗家莊鄉的石塔村等9個臨近市區的行政村分別劃入市區各街道,並改為社區。 
2012年11月15日,汾陽市委、市人民政府駐地由太和橋街道東正街搬遷至南薰街道永和西大街9號。
2014年,文峰街道新增崇文社區。

區劃詳情

截至2017年底,汾陽市轄5個街道、9個鎮、2個鄉,總計39個社區、262個行政村。

汾陽市行政區劃一覽

【太和橋街道】
東北社區┃鼓樓北社區┃新開路社區┃鼓樓南社區┃西府社區┃山西省汾陽醫院社區┃山西省汾陽監獄社區┃府學街社區
【辰北街道】
北關社區┃北關園社區┃籽城坊社區┃北廓社區┃米家莊社區┃古賢社區┃幸福街社區┃山西醫科大學汾陽學院社區
【文峰街道】
東關社區┃建昌社區┃古莊社區┃曹興莊社區┃西路家莊社區┃峰南社區┃吳南社社區┃望春社區┃崇文社區
【南薰街道】
南關社區┃東南社區┃昌寧宮社區┃洪南社社區┃趙家莊社區
【西河街道】
馮家莊社區┃西關社區┃大向善社區┃小向善社區┃北門社區┃西門社區┃石塔社區┃中華街社區
【賈家莊鎮】
賈家莊村┃西陳家莊村┃前莊化村┃后庄化村┃羅城村┃古浮圖村┃朝陽坡村┃小羅城村┃太平村┃董寺村┃金井村┃新豐村┃西雷家堡村┃大相村
【杏花村鎮】
杏花酒廠社區┃東堡村┃西堡村┃馮郝溝村┃安上村┃小相村┃上堡村┃下堡村┃小相寨村┃莊上村┃石老村┃上廟村┃張興村┃窯頭村┃辛莊村┃杜村村┃官道村┃永安村┃武家垣村
【冀村鎮】
冀村┃仁岩村┃艾子村┃城子村┃唐興莊村┃古賢莊村┃南浦村┃東河頭村┃東馬寨村┃東陳家莊村┃東遙莊村┃大會頭村┃普堤莊村┃東宋家莊村┃東九枝社村┃西九枝社村┃李家莊村┃東社村┃富家莊村
【肖家莊鎮】
安頭村┃康寧堡村┃肖家莊村┃八十堡村┃玉蘭村┃青堆村┃高豐村┃孫家莊村┃唐家堡村┃中寨村┃西馬寨村┃東雷家堡村┃宣柴堡村┃義安村┃瀦城村┃何家莊村
【演武鎮】
演武村┃招賢村┃白石村┃南開社村┃東堡障村┃西堡障村┃辛蓋村┃韓家橋村┃北上達村┃中上達村┃南上達村┃師家莊村┃西河堡村┃東大王村┃西大王村┃北川頭村┃北小堡村┃北辛莊村
【三泉鎮】
三泉村┃張新堡村┃趙家堡村┃任家堡村┃李家街村┃南垣村┃仁道村┃郭家莊村┃張多村┃新賢村┃團城村┃段家莊村┃聶生村┃鞏村┃尚文村┃義豐北村┃義丰南村┃平陸村┃西趙村┃東趙村┃東石村┃南石村┃北石村┃上莊村┃北馬莊村┃南馬莊村┃北榆苑村┃任義莊村┃西賈壁村┃東賈壁村┃岅峪村┃崞村┃員莊村
【石莊鎮】
石莊村┃下莊村┃曹家莊村┃前楊寨村┃後楊寨村┃陽泉村┃張家莊村┃東村┃南廣城村┃北廣城村┃西莊村┃東武堡村┃西武堡村┃胡家社村┃原家社村┃李家莊村┃菽禾村┃穀雨墕村
【楊家莊鎮】
莊子村┃垣頭村┃北舍村┃中莊村┃靳家莊村┃韓家垣村┃高家莊村┃磁盆溝村┃楊家莊村┃中西莊村┃墕頭村┃前賀莊村┃後賀莊村┃色頭村┃南靈浮村┃北靈浮村┃北偏城村┃舍科村┃王家池村┃南偏城村┃南墕村┃鄧家坪村┃蘆王莊村┃南垣活村┃喬家山村┃谷豐村┃裴家莊村┃紫家墕村
【峪道河鎮】
劉村┃肅靜村┃圪垛村┃堡城寺村┃宏寺村┃峪口村┃趙家街村┃梁家溝村┃李家溝村┃崖頭村┃田褚村┃水泉村┃張家坡村┃王盛莊村┃柏草坡村┃趙莊村┃後溝村┃金莊村┃桑溝村┃開垣莊村┃安樂莊村┃下池家莊村┃上池家莊村┃敖坡村┃龍灣村┃下張家莊村┃上張家莊村┃宋家莊村┃坡頭村┃馬家社村┃向陽村┃禇家溝村┃馮家山底村┃余家垣村┃相子垣村┃交口村┃任家莊村┃古池村
【陽城鄉】
西陽城村┃東陽城村┃孝臣村┃田屯村┃小虢城村┃靳屯村┃東龍觀村┃西龍觀村┃文侯村┃喬家莊村┃見喜村┃董和村┃東官村┃西官村┃虞城村┃普會村┃董家莊村┃乾河村┃節義村┃牛莊村┃史家堡村┃北莊村┃東堡村┃北堡村┃申家堡村┃東路家莊村
【栗家莊鄉】
栗家莊村┃萬戶侯村┃南垣底村┃南花枝村┃北花枝村┃石家莊村┃蘆家垣村┃河北村┃牧莊村┃蘆家莊村┃桑棗坡村┃田村┃協和堡村┃劉家莊村┃郭家莊村┃北垣底村┃南垣村┃南垣寨村┃河堤村┃興裕村┃龍泉村┃杏灣村┃黃嶂村┃前莊村┃上林舍村┃安家莊村┃張家堡村┃侯家墕村┃下家莊村┃南莊村┃北西莊村┃郝家莊村┃北趙郡村┃南趙郡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汾陽市位於山西省腹地,西依 呂梁山,東瀕 汾河水,地跨東經111°26'——112°00'22"、北緯37°08'44"——37°29'10",距山西省會 太原市108公里,東南與平遙縣、介休市相交,南以虢義河與孝義市交界,西依薛公嶺與中陽縣、離石區為鄰,北沿牆板山與文水縣毗鄰。全境東西長52公里,南北寬37公里,行政區域總面積117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汾陽市 汾陽市
汾陽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由西北向東南逐漸傾斜,平均海拔1414米,自然地形可分為山地、丘陵、平原三部分,各占1/3左右。西北部為山區,系呂梁山支脈,峰巒重迭,灌木叢生,並有部分森林,主要山峰有石華崖、董家梁、牆板山、 元寶山、薛公嶺等,海拔均在1700米以上,其中石華崖2043米,是境內最高峰。中部和西南部為黃土丘陵區,溝壑縱橫,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海拔在1300米左右。東南部為平原,是 太原盆地的組成部分,海拔最低處724米,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人口稠密,交通方便,是汾陽市的糧棉產區。

氣候特徵

汾陽市地處 黃土高原,屬 溫帶季風氣候,冬夏風向更替明顯,冬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春秋短暫涼爽。

四季特徵
春季(>1℃)歷年平均68天(1956-1990年,下同)始期為3月13日,終期冷氣流襲擊,年均急劇降溫5-7次。大風天氣較多,蒸發旺盛,降水稀少,旱象嚴重。
夏季(>22℃)歷年平均90天,始期為5月20日,終期為8月17日,季內暖熱,氣溫較高,日照時間長,輻射強度大,降水集中,間有暴雨、雷陣雨和降雹天氣。
秋季(>10℃)始期為8月18日,終期為10月12日,歷年平均56天。和季雨量驟減,去量少,晴天居多,能見度好,降溫迅速,日照時間縮短,輻射強度減弱,氣候涼爽。
冬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