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中戰役

晉中戰役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6月至7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部隊及晉綏軍區部隊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進攻戰役。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遵照中央軍委命令,為保衛晉中麥收,削弱國民黨軍閻錫山部的有生力量,創造奪取太原的有利條件,以第1兵團第8、第13縱隊,太岳軍區部隊,北嶽、太行軍區部隊各一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部隊一部,共49個團6萬餘人,由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第1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徐向前統一指揮,採取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運動戰的方針,發起晉中戰役。

基本信息

簡介

晉中戰役晉中戰役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6月至7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部隊及晉綏軍區部隊一部在山西省中部地區對國民黨軍進行的一次進攻戰役。

1948年5月,在人民解放軍攻克晉南軍事重鎮臨汾(參見臨汾戰役)後,國民黨軍太原綏靖公署主任閻錫山為維持其統治局面,以5個軍部、14個師、3個暫編總隊,以及22個保全團、21個保警大隊等,總兵力約13萬人,布防於北起忻縣、南到靈石、東至榆次、西至孝義、汾陽等15座城市的狹長地區,構成以太原為中心,以同蒲鐵路(大同至風陵渡)為骨幹的晉中防禦地帶,並以其第34、第43、第6l軍各一部,及閻錫山“親訓師”、“親訓炮兵團”共13個團組成“閃擊兵團”,進行機動作戰,以阻擋人民解放軍的進攻,並乘機大肆搶掠小麥。

人民解放軍華北軍區遵照中央軍委命令,為保衛晉中麥收,削弱國民黨軍閻錫山部的有生力量,創造奪取太原的有利條件,以第1兵團第8、第13縱隊,太岳軍區部隊,北嶽、太行軍區部隊各一部,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部隊一部,共49個團6萬餘人,由華北軍區第一副司令員兼第1兵團司令員和政治委員徐向前統一指揮,採取集中絕對優勢兵力打運動戰的方針,發起晉中戰役。

6月11日,先以呂梁軍區3個旅進至汾陽、孝義間打擊搶糧的國民黨軍,並攻占仁岩等地;12日,太岳軍區部隊攻占靈石。13日,閻錫山令“閃擊兵團”分別由汾陽、孝義、平遙、介休等地出動,企圖殲滅呂梁軍區部隊於高陽鎮地區。呂梁軍區部隊進行奮勇阻擊,至17日雙方形成對峙。第1兵團為誘使“閃擊兵團”回竄,求得在運動中殲其一部,18日以第8、第13縱隊從平遙、介休東南山地隱蔽北進,實施迂迴,平遙、介休間鐵路線,並待機殲滅回竄之“閃擊兵團”主力。北嶽、太行軍區部隊和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兩個旅分別破擊榆次至太谷間與太原至忻縣間的鐵路,阻止與箝制由太原方向南援之國民黨軍。20日,“閃擊兵團”發覺退路受到威脅,立即星夜奪路回撤。21日,當“親訓師”、“親訓炮兵團”進至張蘭鎮以北地區時,第8縱隊和太岳軍區部隊當即發起攻擊,激戰3小時,殲其大部,其一部退入張蘭鎮,24日與駐該鎮的暫編第45師新兵團一起被太岳軍區部隊殲滅,“閃擊兵團”餘部撤回平遙。

在此期間,呂梁軍區部隊和第13縱隊分別殲滅閻錫山部第70、第71和暫編第37師各一部。23日,繼將由平遙北撤之第19軍軍部、暫編第40師,壓縮於祁縣西南北營村,24日將其主力殲滅於北營村,僅其先頭團逃向祁縣;閻錫山對解放軍的迅猛攻勢極為驚恐,急令太原綏靖公署副主任兼野戰軍總司令趙承綬率暫編第10總隊到太谷坐鎮指揮,調整兵力,企圖在祁縣、平遙間與解放軍決戰。據此,第1兵團遂以小部隊在祁縣地區與國民黨軍周鏇,主力於29日揮師北上,乘虛直搗晉中腹地,在榆次、太谷、徐溝間開闢戰場,創造戰機。

為迫使趙承綬集團就範,徐向前令太岳軍區和北嶽、太行軍區部隊於3日大舉破擊榆次、太谷間鐵路,攻克北陽、東陽車站。趙承綬在後路被切斷的情況下,急令第71師、暫編第46師和暫編第10總隊在炮火和飛機的掩護下,輪番猛攻董村陣地,企圖打通北撤道路。太岳軍區部隊堅守陣地4晝夜。與此同時,北嶽、太行軍區部隊也擊退了由榆次南下增援的第68師,終於將趙承綬集團全部攔阻在太谷及其附近地區。

6日,陷於困境的趙承綬集團企圖由榆次、徐溝間奪路北逃,恰入人民解放軍的預設戰場。7日晨,第13縱隊與第8縱隊一部分路追擊,切斷通向徐溝的道路;北嶽、太行軍區部隊在太岳軍區部隊的協助下,自東陽鎮地區向西猛插,截斷了通向榆次的道路;7日晚,第8縱隊主力一舉殲滅祁縣守軍後,兼程北上,進入太谷以北地區;呂梁軍區部隊進到榆次西南永康地區。

至此,將趙承綬集團全部包圍於大常、小常等村鎮東西約10公里、南北不足5公里的狹長地域。8日,趙承綬集團為突出重圍,分路向榆次、徐溝方向展開猛烈攻擊,在解放軍各部的堅決打擊下,均未得逞。9日晚,第1兵團調整部署,採取緊縮包圍,穿插分割,逐村攻殲的戰術,於10日發起總攻。太岳軍區部隊激戰至16日,殲滅趙承綬野戰軍總司令部和第33軍(欠暫編第38師)全部,俘趙承綬。

此時,晉中地區其他各地國民黨軍懼怕被殲,紛紛向太原撤退。解放軍當即乘勝追擊,先後殲滅暫編第9總隊和第43軍軍部,第70師和第61軍軍部,第69、暫編第37、第40師各一部。21日,解放軍各部隊直逼太原城郊,達成了對太原的合圍,戰役結束。

點評

此戰,是中國戰爭史上靈活用兵、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徐向前率領僅以地方部隊為主的6萬人,連續作戰一個月,一舉殲滅國民黨精銳之師10萬之眾,堪稱用兵奇略,深得毛澤東的讚賞。晉中戰役歷時40天,解放軍連克縣城14座,殲滅閻錫山野戰軍總司令部、5個軍部、9個師、2個??敵80770人,斃傷19600,總計100370人,保衛了晉中麥收,為爾後奪取太原創造了有利條件。

晉中戰役的成功之處是:我軍利用敵人的弱點,有效地調動了敵人,取得了在運動中各個殲滅敵人的良好戰機。首先,我軍抓住敵人糧食極端困難,必然會組織搶收麥子的弱點,先敵以一部進入汾陽、孝義、靈石產麥區,調動了介休、平遙、祁縣敵主力向西,然後以我之主力進擊介、平、祁,殲滅了一部分回援之敵,開局一著取得了勝利,獲得了戰役主動權。接著,我軍利用趙承綬懼怕後路被切斷而無法北返太原老巢的心理,以一部兵力切斷了太谷敵北撤榆次通路,迫敵主力北撤,並在敵北撤途中迅速包圍和各個殲滅了趙部主力。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