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結束標誌:1946年4月1日,民主聯軍全殲國民革命軍第89師等部,對臨江的第4次進攻以失敗而告終。 至此,南滿民主聯軍再次挫敗國民革命軍的進攻,並吸引其1個師由北滿南援。 3月26日,國民革命軍調集20個團的兵力,分3路向臨江地區發動第4次進攻。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文字

名稱: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英文名:
時間: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
地點:今吉林省南部、遼寧省東部地區、臨江、通化地區和松花江以南長春、吉林以北地區
參與者:林彪、羅榮桓、杜聿銘等
士兵數量:共殲滅國民革命軍4萬餘人
導火索:1946年10月,東北國民革命軍被殲和起義者已達3個師,但東北保全司令長官杜聿明仍調集兵力向臨江地區大舉進攻,企圖消滅南滿民主聯軍,爾後再轉兵北上,完成其“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
結束標誌:1946年4月1日,民主聯軍全殲國民革命軍第89師等部,對臨江的第4次進攻以失敗而告終。
性質:該戰役是解放戰爭中東北局部的轉折性戰役。此後,民主聯軍從防守轉為進攻,從而揭開解放戰爭反攻的序幕。

概述

1946年10月,東北國民革命軍被殲和起義者已達3個師,但東北保全司令長官杜聿明仍調集兵力向臨江地區大舉進攻,企圖消滅南滿民主聯軍,爾後再轉兵北上,完成其“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為粉碎國民革命軍這一計畫,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林彪決定採取堅持南滿、鞏固北滿的方針和南打北拉、北打南拉,南北密切配合的戰法,打破國民革命軍的進攻。12月17日,東北國民革命軍除以2個師守備後方外,集中第52軍第195、第2師,第71軍第91師等部共6個師對臨江地區發動首次進攻,企圖首先打通通(化)輯(安,今集安)線,爾後圍殲南滿民主聯軍於長白山區。南滿民主聯軍採取內外線相互配合,追敵分散,爾後尋機殲擊的作戰方針。18日,第4縱隊主力由通化輕裝插入敵後,在本溪、撫順、桓仁地區轉戰10餘日,攻克鹼廠、田師付等據點20餘處,殲滅國民革命軍3000餘人,迫使其從進攻方向調第91師等部回援。擔任正面阻擊的第3縱隊乘機反擊,殲第52軍一部,並收復通化以南地區。北滿民主聯軍為配合南滿部隊作戰,集中主力3個縱隊和3個獨立師,於1947年1月5日向松花江以南出擊,首先包圍其塔木要點,吸引和殲擊國民黨援軍於張麻子溝、焦家嶺等地,同時攻殲其塔木守軍。先後殲滅國民革命軍新1軍2個團和保全團隊一部。北滿民主聯軍的這一行動,迫使國民革命軍停止對臨江的進攻,並由南滿抽調兩個師北援。此時,由於氣溫聚然降到零下40攝氏度,作戰行動受到妨礙,北滿民主聯軍遂撤回江北。國民革命軍為擺脫兩面作戰的困境,急於解決南滿問題,於1月30日,又集中暫編第21師、第195師、第2師等部共4個師,再犯臨江。2月5日,民主聯軍第3縱隊與第4縱隊第10師,對進至高力城子且戰鬥力較弱的第195師發起反擊,殲其2000餘人。6日黃昏,新賓之國民革命軍第207師1個團趕至三源浦增援,被第3縱隊主力殲滅大部。與此同時,深入南滿國民革命軍後方的第4縱隊一部,在本溪、撫順、桓仁三角地區攻克據點多處。至此,南滿民主聯軍再次挫敗國民革命軍的進攻,並吸引其1個師由北滿南援。國民革命軍第2次進攻臨江失敗未及一周,又於2月13日集結暫21、第91、第2、新22、第195師共5個師的兵力,分4路向臨江發動第3次進攻。第3縱隊與第4縱隊一部乘其於運動之中,首先於通溝殲其側翼暫21師1個團,22日又於大北岔地區殲滅第91師1個團,隨後乘勝收復輝南、金川、柳河、輯安等地。其間,第4縱隊一部,再次向撫順、本溪間進擊,吸引國民革命軍3個師於自己周圍,有力地策應了內線作戰。在國民革命軍第3次進攻臨江時,北滿民主聯軍於2月21日再次越過松花江,向吉、長地區展開進攻。第6縱隊主力一舉圍殲城子街的國民革命軍新30師1個團,隨後轉兵北進,與獨2師共同圍攻德惠。國民革命軍為解德惠之圍,急由南滿、西滿抽調新22師、第87師等部,會同長春地區的第88師和新1軍主力分路並肩北援。由於援軍不易割殲,民主聯軍對德惠又久攻不克,乃於3月2日回師江北。國民革命軍趁機沿中長路向北進逼。據此,民主聯軍又於3月8日第3次跨過松花江舉行反擊作戰。國民革命軍見勢全線後撤,民主聯軍勇猛追擊,先後於靠山屯、郭家屯地區殲滅第87師一部和第88師全部,3月12日又包圍農安,迫使國民革命軍從熱河抽調第13軍之第54師,協同南滿第22師一部、長春新1軍主力再次北援。北滿民主聯軍遂轉回江北休整。

3月26日,國民革命軍調集20個團的兵力,分3路向臨江地區發動第4次進攻。南滿民主聯軍決心以部分兵力牽制其兩翼,集中主力殲滅較弱且冒進之中路第89師。4月1日,民主聯軍以小部兵力且戰且退,將第89師誘至主力設伏的三源浦西南紅石砬子(今紅石鎮)地區,趁其立足未穩,突然發起猛攻,全殲第89師等部,其他各路懼殲紛紛撤退。國民革命軍對臨江的第4次進攻又以失敗而告終。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作戰,歷時3個半月,民主聯軍南滿、北滿部隊密切配合,東滿、西滿部隊主動出擊,共殲滅國民革命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粉碎了國民革命軍南攻北守、先南後北的戰略計畫,保衛了南滿根據地,迫使其在東北戰場由攻勢轉為守勢。

歷史背景

作戰經過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作戰地圖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重要人物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主要武器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結局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歷史意義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影響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軼事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史料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相關圖片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藝術作品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影視作品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參考條目

 在此處添加文本內容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