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秋季攻勢

東北秋季攻勢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9月至11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在瀋陽至山海關、長春至大石橋鐵路沿線對國民黨軍實施的大規模進攻戰役。

基本信息

簡介

東北秋季攻勢東北秋季攻勢

1947年7月,蔣介石因東北戰場失利,撤銷了東北行轅主任熊式輝和東北保全司令長官杜聿明的職務,派參謀總長陳誠兼任東北行轅主任;並擬從關內抽調5個整編師(軍)增援東北。陳誠到任後,改編了部隊。10個軍(含相當于軍的青年軍第207師)計45個師(旅)共50萬餘人,部署在以錦州、瀋陽、四平、長春為重點的鐵路沿線。待關內更多的援軍進入東北後,相機轉入進攻。
9月6日,東北國民黨軍集中3個師的兵力,由綏中、興城、錦西分3路向建昌方向進攻,以保護錦榆路。民主聯軍為挫敗其企圖,遂於9月14日提前發起秋季攻勢。第2前指以第8縱隊主力和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1師,於當日拂曉,在梨樹溝門殲國民黨軍左路暫編第50師一部;而後轉兵追擊中路暫編第22師(欠第3團),在楊家杖子、舊門地區殲其大部,並逼退了右路暫編第60師。17El國民黨軍第49軍率第105、第79師(各欠1個團),由錦州向建昌方向增援,19日到楊家杖子地區時,第8縱隊主力和獨立第1師突然將其包圍,連續猛攻。國民黨軍從錦州和錦西抽調6個團的兵力接應該部突圍,被第8縱隊第24師和第9縱隊第26師分別阻於錦州以西之虹螺峴和錦西西北之老邊地區。22日,第49軍軍部及第105、第79師主力突圍南撤,在第8縱隊追擊和第9縱隊截擊下,於23日被殲於舊門地區。第2前指全部兵力隨即轉向北寧路,在2萬多民兵配合下,展開破襲戰,破壞了北寧路錦州至山海關段鐵路。
陳誠急調新編第6軍率第14師、新編第22師馳援錦州。民主聯軍總部乘其鐵嶺至四平間兵力薄弱之際,決定以3個縱隊計8個師,於9月29日向開原、西豐、昌圖地區隱蔽集結,圍殲第53軍,切斷中長路。由於民主聯軍一部在西豐集結被國民黨軍察覺,西豐一帶守軍即於29日相繼撤走。同時,由長春南援的新編第1軍已進抵四平以北之郭家店、楊木林一線。民主聯軍總部即令各部於30日全線展開行動。第1、第2、第6、第10縱隊分別進至四平南、北地區和永吉(今吉林)東北之江密峰,鉗制新1軍、第71軍和第60軍。第3縱隊在第1縱隊第3師的配合下,於10月1日上午部,暫編第53師1個團和1個保全團;並在撫順以東地區牽制第207師,殲其1個團。陳誠為解長春、永吉之危,於28日將瀋陽一部兵力緊急空運長春,11月1日,新1軍也回援長春。鑒於國民黨軍收縮兵力,加強重點城市的守備,民主聯軍於11月5日結束秋季攻勢。
此役歷時50天,東北民主聯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9萬餘人。收復和一度攻克城市15座,切斷了長春至四平的鐵路交通線。

背景

1947年8月,國民黨軍東北行轅主任陳誠,將其所屬10個軍45個師共50萬人部署在錦州、瀋陽、四平、長春為重點的鐵路沿線,採取依託重點,向外擴張的機動防禦方針,企圖確保北寧路(北平至瀋陽),維護中長路(自哈爾濱西至滿洲里,東至綏芬河,南至大連),待關內援軍到達後,視機轉入進攻。
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兼政治委員林彪、副政治委員羅榮桓,根據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發布的《解放戰爭第二年的戰略方針》,為配合全國戰略進攻,決定於9月中旬向東北國民黨軍發動大規模攻勢,首先以第8、第9縱隊向兵力薄弱的南線國民黨軍發動進攻,調動其北線兵力南援,爾後北線主力乘機向中長路瀋陽以北地區出擊,南北協同進攻,大量殲滅其有生力量。

戰役經過

東北民主聯軍渡過伊通河,向德惠運動東北民主聯軍渡過伊通河,向德惠運動

9月14日,民主聯軍第8縱隊主力和冀察熱遼軍區獨立第1師,向由綏中、錦西出動向建昌方向掃蕩的國民黨軍暫編第50師、第22師(各欠1個團)發起攻擊。先將暫第50師包圍於建昌以東之梨樹溝門,殲其大部,爾後追擊、暫編第22師,在楊家杖子殲其大部。17日,國民黨第49軍率第105、第79師由錦州向建昌方向增援。第8縱隊採取誘敵深入方針,將第49軍誘至楊家仗子並將其包圍,連夜冒雨猛攻。22日第49軍突圍南逃。23日,第8、第9縱隊將其追殲於舊門地區。隨後,第8、第9縱隊及冀察熱遼軍區4個獨立師在2萬多民兵配合下,對北寧路錦州至山海關段展開破襲戰。
國民黨軍被迫從瀋陽以北調新編第6軍2個師於錦州、興城間護路。為策應南線部隊作戰,民主聯軍北線主力乘國民黨軍四平至瀋陽間守備兵力減弱之機,從9月29日至10月8日,向中長路瀋陽以北國民黨軍各據點守軍發動攻擊。第3縱隊和第1縱隊第3師於威遠堡地區全殲第53軍第116師;第4縱隊第10、第12師於八棵樹、貂皮屯地區殲第53軍第130師1個團;第7縱隊第21師於法庫全殲保全第7支隊,第19師攻克彰武,殲暫編第57師1個團。

東北民主聯軍一部進入彰武縣城東北民主聯軍一部進入彰武縣城

國民黨軍遭此打擊後,為加強四平地區防禦,將長春之新編第1軍主力南調四平;新編第6軍主力自錦州撤返鐵嶺。民主聯軍為創造新的戰機,又以大量兵力在北寧路、中長路展開破襲戰。與此同時,第4縱隊第11師和遼東軍區獨立第1師攻占大石橋、海城等地,殲滅國民黨軍一部。民主聯軍的猛烈攻勢,打亂了東北國民黨軍的防禦部署。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扭轉戰局,急從華北戰場調第21、第43師,暫編第10、第11師,騎兵第4師及位於平承路(北平至承德)的第54師馳援東北。
據此,民主聯軍總部決定以6個縱隊在北線發動攻擊,以3個縱隊在北寧路阻擊和牽制華北援軍,策應主力作戰。10月中旬,民主聯軍各部開始行動。活動於遼西地區的第7縱隊先後襲占新立屯、黑山、阜新等地,殲滅國民黨暫編第57師大部及暫編第51師1個團。第8、第9縱隊等部破襲北寧路,控制錦(州)榆(關)段鐵路50多公里,並於朝陽地區殲國民黨軍暫編第50師1個團和騎兵第3軍一部,於朝陽寺、九關台門、代官堡一線殲滅華北援軍第21師大部、第43師一部及義縣保全第4支隊。民主聯軍主力先後攻占樺皮廠、九站、烏拉街、九台、農安、德惠等地,包圍吉林市,殲滅國民黨新編第1軍2個團、第60軍第182師一部、暫編第53師1個團和1個保全團,並在撫順以東牽制了國民黨軍第207師,殲其一部。在民主聯軍的攻擊下,東北國民黨軍收縮至長春、瀋陽、四平、錦州等地。民主聯軍遂於11月5日結束秋季攻勢。

評價

此戰,歷時50天,民主聯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9800人,其中俘敵49900人,斃傷19900人,收復和攻克城市15座,擴大解放區3.8萬餘平方公里,解放人口260餘萬,控制了東北大部鐵路,迫使東北國民黨軍收縮於中長路北寧路的幾個孤立城市內,陷入更加被動的局面;同時,調動關內國民黨軍5個師到東北,有力地配合了晉察冀戰場的作戰。在此次攻勢中,東北民主聯軍的南線部隊和北線部隊,一方面密切配合,互相支援,同時又臨機處置,不失時機地捕殲當面之敵。在戰役指揮上,力求調動敵人,創造殲敵於運動中的良好機會;同時,運用滲透奔襲戰法,殲滅分散守備之敵。這些都是東北秋季攻勢的寶貴經驗。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