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戰役

廣西戰役

解放廣西戰役,是指解放戰爭後期戰略追擊階段中,中國人民解放軍進兵廣西,在廣西境內殲滅由華中地區敗退回廣西的,以新桂系軍隊為主體的國民黨白崇禧集團的戰役。

基本信息

簡介

英文: Guangxi Campaign

廣西戰役廣西戰役

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12、第13兵團和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在廣西省和廣東省欽州、雷州半島等地對國民黨軍進行的追擊作戰。

過程

1949年10月,國民黨軍華中軍政長官白崇禧集團在衡寶戰役中受到重創後由湖南省退入廣西省(今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恢復番號和補充人員,其兵力有5個兵團12個軍約15萬人,連同10月下旬由廣東逃到粵桂邊界地區的華南軍政長官余漢謀集團殘部,共約20萬人,企圖以桂林為中心,沿湘桂鐵路(衡陽—柳州)及其兩側組織防禦,以“確保左右兩江,增援黔省,屏障昆明,及支援雷、瓊”。其部署是:第1、第10兵團位於桂林及其以北地區,沿湘桂鐵路多層設防;第17兵團位於湘西南靖縣、通道地區;第3、第11兵團位於桂東北龍虎關、陽朔、荔浦和梧州地區;余漢謀集團殘部據守欽州、合浦(今均屬廣西壯族自治區)地區和雷州半島。為殲滅白崇禧集團,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根據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關於對白崇禧部作戰應採取遠距離包圍迂迴方針的指示,決心以所部第12、第13兵團和第二野戰軍第4兵團共9個軍及粵桂邊縱隊等共40萬餘人,分三路向廣西挺進:西路軍第13兵團部率第38、第39軍由湘西南直插百色、果德(今平果),切斷白崇禧集團入滇退路;南路軍第4兵團部率第13、第14、第15軍和由粵西進至鬱林(今玉林)、博白一線,阻止白崇禧集團經雷州半島退海南島,爾後向南寧或欽州方向發展,與西路軍達成鉗形合圍態勢;北路軍第12兵團部率第40、第41、第45軍,待西、南兩路軍切斷白崇禧集團退路後,由湘桂邊界地區南下,協同西、南兩路軍殲滅白崇禧集團於廣西境內。另以第49軍沿湘桂鐵路兩側跟進,擔負剿匪和維護交通的任務。

廣西戰役廣西戰役

11月6日,西路軍從湘西南洞口、武岡出發,於10日攻占靖縣、通道,國民黨軍第17兵團倉皇西逃。西路軍展開追擊,攻占黔東南榕江、從江等地,於15日楔入桂北。北路軍一部於10日襲占全縣縣城全州後,主力相繼進至湘西南新寧、東安、江永等地。南路軍第13軍在廣東戰役後已進至廉江、茂名(今高州)地區,第14、第15軍和第43軍分別於10日和15日向廉江至信宜一線前進。此時,進軍西南的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主力已突破國民黨軍川黔防線,逼近貴陽。白崇禧在處境孤立、西逃無望的情況下,決定乘人民解放軍西、北兩路軍尚未深入桂境之機,以其主力第3、第11兵團共5個軍南下鬱林、容縣、岑溪,發動“南線攻勢”,企圖在余漢謀集團殘部的配合下,夾擊人民解放軍南路軍,進而控制雷州半島,打通逃往海南島的道路。11月24日毛澤東指出這是殲滅該敵的好機會,應迅速部署圍殲。據此,第四野戰軍決定舉行粵桂邊圍殲戰,就勢殲滅國民黨軍第3、第11兵團。遂調整部署:令南路軍以一部兵力在廉江至信宜一線阻擊國民黨軍,主力待機出擊;北路軍及西路軍第39軍南下桂林、荔浦、梧州及柳州,攻擊國民黨軍側後,配合南路軍作戰;西路軍第38軍繼續挺進百色;調第43軍西進參戰,以加強南翼。11月24日,國民黨軍第3、第11兵團向廉江、茂名、信宜一線發起進攻,遭到人民解放軍南路軍的頑強阻擊。27日,南路軍主力發起反擊,並乘勝追擊。第43軍接連攻占容縣、北流、鬱林,殲第11兵團大部。30日夜,該軍一部突入博白縣城,全殲第3兵團部,俘華中軍政副長官兼第3兵團司令官張淦。第4兵團主力於30日占領陸川後,與第43軍共同將國民黨軍第3兵團所屬3個軍合圍於陸川、博白地區,經兩天激戰,將其大部殲滅。在此期間,余漢謀以一部兵力於29日乘隙襲占廉江,第4兵團所屬第13軍主力回師反擊,殲其一部,其餘逃往海南島,粵桂邊縱隊乘勝解放雷州半島。為配合南路軍作戰,北路軍和西路軍第39軍分別由湘桂邊界地區和桂北南下,迫國民黨軍第1、第10、第17兵團紛紛南逃,至12月1日,北路軍和西路軍解放廣西省省會桂林,進至東蘭、上林、武宣、梧州一線,追殲國民黨軍一部。其餘國民黨軍逃向南寧、欽州、防城,白崇禧逃往海南島。
為全殲白崇禧集團於廣西境內,第四野戰軍決定:除第41、第15軍留容縣、博白地區清剿潰散的國民黨軍,第38軍迅速南下百色外,其餘部隊對國民黨軍發起迅猛追擊。12月2日,南路軍第13、第14軍分別由廉江、博白西進,在欽州以東將余漢謀部第63軍殘部殲滅,進逼欽州,國民黨軍第10兵團撤離欽州西逃。第13軍即向防城、東興進擊。第14軍於6日包圍了剛由南寧退到欽州的華中軍政長官公署機關及直屬隊,戰至次日晨,將其全殲。北路軍第40、第45軍相繼攻占靈山、橫縣等地。7日晨,第40、第45、第43、第14軍各一部追至欽州以北地區,將國民黨軍第10、第11兵團殘部和交警總隊等部包圍,並於當日將其殲滅。西路軍第39軍於4日解放南寧,第38軍於5日解放百色。

結果

白崇禧集團主力已被殲滅,其第1、第17兵團殘部向中國和越南邊境地區逃竄。人民解放軍第39、第13軍和第43軍1個師跟蹤追擊,8日占領防城,11日占領鎮南關(今友誼關),14日占

廣西戰役廣西戰役

領等浪(今峙浪)。國民黨軍除約2萬人逃入越南外,余均被殲,戰役結束。
此役,人民解放軍參戰部隊密切協同,貫徹遠距離包圍迂迴的作戰方針,實現了在廣西境內殲滅白崇禧集團的計畫,共殲滅國民黨軍17.3萬餘人,解放了廣西全省和廣東省欽州(今屬廣西壯族自治區)、雷州半島等地區,為爾後解放雲南省和海南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國共內戰戰爭列表

上黨戰役| 綏遠戰役| 邯鄲戰役| 熱河戰役| 四平戰役| 中原突圍| 蘇中戰役| 大同集寧戰役| 如黃戰役| 定陶戰役| 張家口戰役| 新開嶺戰役| 滑縣戰役| 宿北戰役| 三下江南,四保臨江戰役| 鉅金魚戰役| 魯南戰役| 萊蕪戰役| 青化砭戰役| 豫北戰役| 正太戰役| 羊馬河戰役| 娘子關戰鬥| 蟠龍戰役| 東北夏季攻勢| 孟良崮戰役| 四平戰役| 魯西南戰役| 三路大軍挺進中原戰役| 挺進大別山戰役| 沙家店戰役| 豫西戰役| 沙土集戰役| 膠東戰役|東北秋季攻勢| 清風店戰役| 高山鋪戰役| 郟縣戰役| 石家莊戰役| 大別山反清剿戰役| 萊陽戰役| 平漢隴海路破擊戰役| 彰武戰役| 淶水戰役| 東北冬季攻勢| 公主屯戰役| 宜瓦戰役| 四平戰役| 臨汾戰役|洛陽戰役| 長春戰役| 膠濟路中段戰役| 西府隴東戰役| 冀熱察戰役| 晉中戰役| 豫東戰役| 兗州戰役| 襄樊戰役|察綏戰役| 遼瀋戰役| 濟南戰役| 太原戰役| 荔北戰役| 錦州戰役| 塔山戰役| 黑山戰役| 遼西戰役| 瀋陽戰役| 徐蚌會戰| 碾莊戰役| 九連山戰鬥| 西北冬季攻勢| 雙堆集戰役| 平津戰役| 張家口戰役| 陳官莊戰役| 新保全戰役| 天津戰役| 安新戰役| 渡江戰役| 郎廣戰役| 中南剿匪| 上海戰役| 漢潯間渡江戰役| 華東剿匪| 陝中戰役| 宜沙戰役| 扶郿戰役| 福州戰役| 蘭州戰役| 舟山群島戰役| 翠微峰戰鬥| 寧夏戰役| 河西戰役| 漳廈金戰役| 大別山剿匪| 西北剿匪| 衡寶戰役| 廣東戰役| 陽明山戰鬥| 陽江戰役| 金門戰役| 鄂西戰役| 西南戰役| 廣西戰役| 南川縣北戰役| 博白戰役| 成都戰役| 劍門關戰鬥| 昆明戰役| 滇南戰役| 西藏戰役| 西南剿匪| 八面山戰鬥| 天全保衛戰| 海南島戰役| 西昌戰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