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保衛戰

膠東保衛戰

膠東保衛戰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9月至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山東省膠東地區對膠東保衛戰是國民黨軍發動的一次反擊作戰。華東野戰軍奉命以第2、第7、第9、第13縱隊組成華東野戰軍東兵團,許世友為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兼政治委員,並以第9、第13縱隊於內線,採取半殲滅半擊潰進犯軍於運動中的作戰方針,逐次抗擊進攻之國民黨軍,由許世友率領;以第2、第7縱隊及獨立師、第10師等部於諸城地區作戰,實行內外線密切配合,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由譚震林率領。中共中央華東局要求膠東黨政軍民充分認識當前的嚴重情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並從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前線部隊;同時組織後方機關、學校、工廠、醫院人員,一部分向渤海等地區轉移,一部分就地疏散隱蔽,以減少損失。

其他

3 日凌晨1時,我9縱25、27師攻占膠河渡口流河。17時,25師(欠74團)攻擊郭村之敵,26師(欠78團)攻擊范家集。因敵火力兇猛,突入村內的我軍部隊均被敵反撲,壓回村外,戰至4日拂曉形成對峙。2縱6師攻占明家店膠河渡口後,以5、6師主力攻擊三戶山,遭敵反擊,傷亡過大,也在4日拂曉前撤出戰鬥。 此日我7縱等部在台頭、前後李家莊一線阻擊,20師和4縱10師擊退敵整9師的進攻。 4日2縱5師占辛安村,4師向林村運動,郭村之敵被迫棄守,收縮至三戶山、范家集一線。以131旅393團l營據守郭村西南角之集團地堡。東兵團決心首先集中兵力消滅三戶山守敵159旅475團,爾後移兵再攻范家集。 20時30分,9縱25師配合2縱6師攻擊三戶山, 25師73團由三戶山正南和東南、75團從正北和東北分向三戶山之敵發起攻擊。於5日凌晨3 時許攻占三戶山主峰。守敵兩個營大部被殲,殘敵向范家集逃竄,三戶山全部為我控制,取得對范家集之敵居高臨下的有利態勢。 5日,因東路援敵整9師迫近,9縱奉命將27師東調,歸7縱指揮,趕赴紅石山一線阻擊增援之敵。當日,2縱集中6師和4師12團,在9縱一部的配合下攻擊林村,於次日凌晨全殲林村守敵475團。(林村,有的資料寫作林家莊。)當夜,9縱以25、26師各一個團再度強攻范家集,同時以74團3營配合25師特務營攻殲郭村西南角集團地堡之敵。 6日16時許,郭村西南角之敵在我連日軍事壓力和政治攻勢下,不顧其營長的威脅恐嚇,向25師特務營投降。攻范家集部隊經一夜激戰掃清外圍後,天色將曉,不利繼續攻擊,遂於天亮前撤出戰鬥。 6日晚,我復以25、26師全部向范家集發起第三次攻擊。戰鬥發起後73團一度突破敵前沿,但突破口兩側的子母堡火力未徹底掃清,後續部隊遭敵復活的子母堡火器封鎖,未能及時跟進。74、75、76、77團在掃外圍戰鬥中遭敵子母堡火力的嚴重殺傷,建制亦受到破壞,但仍頑強地向敵發起連續突擊。78團爆破圍牆後,二梯隊未適時投入,突破口被敵重新封鎖。

2縱12、16團的進攻也不利,遂停止攻擊。范家集之敵整64師在我2、9縱隊連日猛烈打擊下,已經殘缺不全,被殲兩個團以上兵力。其師長黃國梁情急之下,在報話機上用明語呼救。范漢傑只得放棄進攻膠東的計畫,急忙調兵整9師、45師211旅、64師156旅分三路回援。其西路、南路之敵被我2、7縱隊所阻;東路之敵整9師於6日拂曉進攻我7縱19師和9縱27師守備的紅石山諸陣地。我攻擊范家集的各部奉命在7日天亮前撤出戰鬥,留9縱一部繼續圍困、襲擾范家集之敵,2縱主力轉兵打援。 7日,敵南路援軍整64師156旅及整45師212旅由高密經朱陽北進,被7縱和1縱獨立師阻擊於張家莊、穆家莊。 10日,范漢傑見范家集之圍不解,又從膠東腹地調整54、8師各一部由萊陽西援,我東兵團見調動敵軍目的已經達到,便令我軍撤退到安丘、景芝地區休整。范家集之戰打成“頂牛”,與在作戰指揮上的過於強調“戰鬥過程力求速決”(《關於9縱隊殲滅64師的預案》《膠東保衛戰》59頁)不無關係。

戰後9縱隊在總結中除了“將64師先頭部隊到飲馬錯報成64師主力已到,結果出擊過早”,“錯過在運動中解決敵人”外,“指揮員不能根據情況靈活運用戰術原則,在攻擊動作上形成規律,被敵掌握,造成我之不利”,“通常我是夜晚攻擊白天撤下,故敵在村子外圍以小部隊固守地堡與我拖延時間,待我肅清外圍天也快亮了,正好是我撤出時間,敵即組織火力追擊”,“戰術上我之攻擊隊形排列是錐子形,前小後大,二梯隊擁擠,敵掌握此規律後,其炮火大部集中轟擊我二梯隊,致使我二梯隊遭受敵炮火較大殺傷。”(《膠東保衛戰》170頁)劉少卿將軍(東線兵團參謀長)認為,范家集“打了一夜無進展”“與9縱司令聶鳳智的指揮不無關係,在敵人環形防禦線上,標高雖然只有109米的三戶山顯然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可俯瞰范家集一帶幾乎所有部隊的行動。9縱一是應該在戰前注意對三戶山的控制,二是那一夜的進攻應該首先拿下三戶山這個制高點,以火力居高臨下控制范家集,而後再求殲范家集之敵。而聶鳳智急於求成,結果欲速則不達,仗打成膠著,處境反而不利。氣得許世友朝著聶鳳智發了一通火,爾後改變部署,以7縱兩個師協同9縱向三戶山發去攻擊,拿下其中兩個山頭。”(《魂作楚天雄——劉少卿將軍傳》365頁)另外,從攻擊抽兵打援也是是攻擊范家集兵力不集中的原因。9縱25師73團團長兼政委孫同盛後來回憶,當時他正患惡性瘧疾,聽說73團有兩個連被封在范家集中,不顧有病在身,騎馬趕往前線。路過26師師部時被師長劉涌攔住,“他(指劉涌)說:‘現在沒有仗打,第7縱隊及27師一部在紅石山打阻擊,27師大部、25師、26師都擺在兩側後待命,就這么硬頂,狗熊戰術!’我說:‘怎么不向兵團許司令員提個建議?’他說:‘你敢提意見,前天向許司令員電話反映目前供應困難,部隊吃不上飯。他說那當然比不上煙臺了。’(第26師曾駐防煙臺,是諷刺語)”(孫同盛回憶錄《學習戰爭》95頁)

戰役簡介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9月至12月,在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中,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一部在山東省膠東地區對國民黨軍發動的一次反擊作戰。 8月上、中旬,進攻山東解放區的國民黨軍5個整編師,先後進占明水、益都及膠縣、高密等地區,主力集結於濰縣。國民黨軍統帥蔣介石為迅速結束山東戰事,轉用兵力於其他戰場,制定了進攻膠東的“九月攻勢”計畫:以整編第8、第9、第25、第54、第64師和整編第74師第57旅共17個旅的兵力組成膠東兵團,由陸軍副總司令范漢傑兼膠東兵團司令官,在海空軍支援下企圖先取平度、萊陽,後取煙臺,逐步將解放軍壓縮在膠東半島,加以消滅。另以4個整編師守備濱海、魯中、魯南地區主要點線。 此時,華東野戰軍奉命以第2、第7、第9、第13縱隊組成華東野戰軍東兵團,許世友為司令員,華東野戰軍副政治委員譚震林兼政治委員,並以第9、第13縱隊於內線,採取半殲滅半擊潰進犯軍於運動中的作戰方針,逐次抗擊進攻之國民黨軍,由許世友率領;以第2、第7縱隊及獨立師、第10師等部於諸城地區作戰,實行內外線密切配合,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由譚震林率領。中共中央華東局要求膠東黨政軍民充分認識當前的嚴重情況,樹立戰勝困難的信心,並從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援前線部隊;同時組織後方機關、學校、工廠、醫院人員,一部分向渤海等地區轉移,一部分就地疏散隱蔽,以減少損失。 9月1日,國民黨軍膠東兵團的整編第8、第9、第25、第54師分別由濰縣、高密、膠縣東犯;另將整編第64師控制於高密、平度附近,相機策應其主力作戰。至18日,國民黨軍占領靈山、掖縣、萊陽等城。第9、第13縱隊在廣大民兵配合下,於沿途節節抗擊,給進犯之國民黨軍以一定殺傷後,於19日反擊進至招遠縣城西南道頭之整8師第166旅,殲其一部,並乘勢於22日夜轉出外線,進入掖縣東南大澤山區。范漢傑錯誤地判斷解放軍是失卻戰鬥力而“潰逃”,即令整9師掉頭尾迫,以整64師(欠156旅)由高密向北堵擊。其餘部隊繼續向煙臺、蓬萊進犯,於30日侵占煙臺。至此,敵雖占領了膠東解放區的10餘座城鎮,但已付出了傷亡1.4萬餘人的代價,兵力更加分散。 在范漢傑兵團主力進攻膠東的同時,其整64師第156旅於9日南犯諸城。華東野戰軍第2、第7縱隊等部於當晚至11日發起諸城戰鬥,殲滅第156旅大部。繼於24日揮戈北上,在高密以西朱陽地區,與由大澤山地區南下之第9縱隊會合。 東兵團首長許世友為扭轉膠東戰局,調動進入膠東內地之國民黨軍主力回援,於10月2日發起膠河戰役,當日,第2、第9縱隊由朱陽地區北上,擬殲擊整64師主力於飲馬地區。當整64師先頭部隊進至飲馬時,我軍誤認為系該師主力,當即全線出擊,致使敵主力得以退守膠河東岸范家集、三戶山地區。我連攻三天,殲滅三戶山等地之敵兩個團,殘敵固守范家集待援。5日,范漢傑除令整9師增援外,並抽調第21l、第212、第156旅分別由濰縣、高密等地多路馳援。我軍立即改變決心,以一部兵力圍困整編第64師主力,並阻擊整編第9師西援;而以主力分別迎殲由濰縣、高密出援的整編第45師於運動中。8日,第2縱隊將第211旅殲滅于山陽莊地區,第7縱隊等部將第212旅及第156旅包圍於薛家集、鄭家莊地區,並殲其一部。第9、第縱隊各一部將整9師阻於紅石山以東地區,並殲其一部。范漢傑被迫又從膠東內地調整編第8、第54師由蓬萊、牟平回援。10日,東兵團首長許世友鑒於調動國民黨軍的目的已達成,即主動撤出戰鬥。在此期間,第13縱隊攻克掖縣城,策應了主力作戰。膠河之戰,是我東線兵團在保衛膠東作戰中的一次規模較大的戰役,殲敵1.2萬餘人。從此,山東我軍開始轉入反攻,而范漢傑兵團則因戍守要點,防廣兵單,逐步陷入被動。 膠河戰役後,國民黨軍統帥部令整25師由煙臺海運上海轉用於大別山地區,令整9師經濰縣空運中原。為了配合中原戰場的作戰,東兵團奉命截殲或阻止整9師他調。11月6日,當整9師由高密進至丈嶺地區時,東兵團第7、第9縱隊突然出擊,殲其一部。13日,整9師在整“師接應下,回頭向大沽河以東撤退。東兵團發起追擊,先後收復高密、膠縣、平度等城鎮和廣大地區,使膠東、濱海、魯中三區再度連成一片。 膠高追擊戰後,國民黨軍范漢傑兵團被迫退守青島、龍口、蓬萊、福山、煙臺、威海等沿海點線;位於膠東腹地的萊陽縣城僅以整54師一部及土頑5000人困守。東兵團於12月4日,以第7縱隊發起萊陽戰役,至10日殲滅國民黨守軍大部,殘部為第13縱隊第37師全殲,在此期間,第2、第9、第7縱隊先後擊退由青島出援的國民黨軍8個旅的攻擊,並予以重大殺傷。萊陽攻克後,海陽國民黨守軍在第13縱隊圍困打擊下,於11日從海上逃跑,海陽遂為第13縱隊收復。 點評:持續4個月的膠東保衛戰,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2720人,其中俘敵26300人,斃敵36420人,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膠東的進攻,收復膠東大片地區,從根本上改變了山東戰場的形勢,有力地配合了中原戰場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

歷史評價

持續4個月的膠東保衛戰,解放軍共殲滅國民黨軍62720人,其中俘敵26300人,斃敵36420人,徹底粉碎了國民黨軍對山東的重點進攻,收復膠東內陸全部地區,從根本上改變了山東戰場的形勢,有力地配合了全國各戰場上人民解放軍的戰略進攻。 整個戰果就不說了 所謂的戰績有多少是自己虛報的成績所拼湊出來的呢?中央的108日電以及以後的華野嘉獎令到底是安慰的成分多還是嘉獎的成分多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