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濟路東段保衛戰

華東局和山東軍區接到中央的電報後,立即調整了作戰部署,向膠濟路東西對進的國民黨軍,發起了膠濟路阻擊戰。 與此同時,渤海區部隊向濟南附近的國民黨軍發起了進攻,16日收復了濟陽縣城,殲敵1000餘人。 7月28日,膠東軍區部隊冒雨向即墨縣芝蘭莊等地國民黨軍發起進攻,殲滅敵人1000餘人,迫使沿膠濟路西犯之敵退縮回膠縣,停止西進。

簡介

1946年9月27日至10月10日,膠東軍區部隊在膠濟鐵路東段舉行保衛戰。10月2日,膠東軍區第五師向侵占靈山(即墨縣境內)的國民黨暫編第十二師第一團發起攻擊,激戰一夜,全殲該團,並生俘敵團長劉安太。10日,膠東區第五師在膠縣、高密之間又與敵第八軍、五十四軍展開激戰,12日攻克高密縣城,共斃傷俘敵5000餘人。至此膠東軍區部隊在膠濟路東段保衛戰中,歷時3個月19天,共殲敵1萬餘人,徹底粉碎了國民黨“半個月打通膠濟路”的狂妄計畫。

事件背景

1946年6月22日至10月10日,山東野戰軍1縱、膠東及魯中軍區4、5、6師、第3旅及2個獨立團、渤海7師。前者共殲敵0.53萬,後者共殲敵0.73萬。國軍參戰部隊為第8、12、54、73、96軍及土匪張其陸、姜黎川等部。
第8軍(103師、166師、榮譽1師),全軍約2萬餘人,何應欽系中央軍,美械裝備,戰鬥力較強,其中103師和榮譽1師是滇西遠征軍。47年整編後轄獨立旅、42旅、103旅、166旅。48年轄42旅、新3旅,新20旅,其103旅歸青島綏靖區直轄,後擴編為整39師,在遼瀋戰役中編為東進兵團。其166旅擴編為整9師,戰鬥力大不如前。
第54軍(8師、36師、198師),全軍約3萬人,陳誠系中央軍,美械裝備,戰鬥力較強,其中36師、198師是滇西遠征軍。但與第8軍一樣,防守相對強於進攻。47年整編轄8旅、36旅、198旅,47年12月,其8旅、198旅開赴東北錦州改為軍師建制。留在青島的36旅擴編為整50師。
第73軍(15師、77師、193師),約2萬人,何應欽系中央軍,美械裝備,戰鬥力一般。其15師、77師在抗戰中打的還可以,44年常德一戰幾乎拼光,至今長沙仍有73軍抗日陣亡將士公墓。但此時的73軍士兵絕大多數沒有經歷過抗戰,戰鬥力較弱,其193師是豫中潰敗時的逃跑部隊。內戰時期的73軍如果有抗戰中的一半戰鬥力,日後萊蕪也不會打成那個樣子。46年8月,在黃崖頂、西坡地戰鬥中,魯中軍區第9師僅以一個第25團,即全殲193師一個加強營,而且該敵為預設陣地,由此可見其戰鬥力。重建後轄15旅、77旅、193旅,48年轄15旅、77旅,一年不如一年。
第12軍(111師、112師、新編第36師),全軍僅1.2萬人,東北軍,國械,73軍都退化成這個樣子,12軍就更不用說了,戰鬥力極弱,其111師、112師是豫中潰敗時有名的逃跑冠軍;其新編第36師是收編的偽軍,在津浦路徐濟段戰役中,其師長何志斌就率部起義了,不過後被部下挾迫又回到國軍陣營,但其“心向光明”,保護了在其身邊工作的3名新四軍幹部,在濟南戰役中,與高來賓一起又率96軍獨立旅隨吳化文起義,被我軍改編後還擔任解放軍第35軍第105師師長。48年2月,在濰縣戰役中被殲後又在安徽重建。
第96軍(暫編第12師、暫編第14師、暫編第15師),全軍僅1.3萬餘人,其中暫編第12師是收編趙保原的偽軍,暫14師由騎兵第2軍(原東北軍系騎兵部隊)改隸而來,暫15師完全是新兵,可以說96軍還不如12軍,裝備金箍棒也不行。不過它的繁殖力還挺強,日後的整編第84師、45師、2師都是它的“後代”,使華東國軍顯得更加人多勢眾。96軍在濟南戰役起義後,也重建,但直至淮海戰役也沒有補齊。在上海戰役中又看到了他的番號,當時轄75師、141師、212師,將過去整3師、70師、45師被殲部隊的番號都囊括了。

發生經過

全面內戰爆發之後,根據中央軍委指示和華東戰場實際,華東主力部隊分為山東和華東兩個野戰軍分別作戰。在蔣介石的內戰計畫中,攻占山東解放區,消滅山東人民武裝,是其十分重要的目標。早在1946年1月王耀武出任第二綏區司令時,蔣介石就曾對他面授機宜,令他必須想辦法控制膠濟路。5月上旬、下旬,白崇禧、顧祝同、蔣介石又分別飛抵濟南,進一步檢查、布置內戰軍事。6月中旬以後,國民黨又海運五十四軍抵達青島,空運七十三軍至濟南,進一步加強了軍事力量。到全面內戰爆發時,山東省境內駐紮的國民黨軍有駐賈汪(棗莊南)的整編五十九、五十二、七十七、二十六師,駐滕縣、兗州的吳化文部,駐濟南的十二、九十六、七十三軍,駐昌濰的八軍,駐青島的五十四軍等正規軍19萬餘人,收編的偽軍4萬餘人。而在山東解放區中,膠濟路有著舉足輕重的戰略地位。山東國民黨軍的主要作戰意圖是:以駐濟南、昌濰、青島的軍隊為主攻力量,先打通膠濟路,然後依託鐵路線進犯內地,牽制我主力部隊,並配合津浦路中段軍隊夾擊我軍。另外,以賈汪馮治安部向台兒莊、棗莊地區進犯,遙相策應膠濟線的作戰。1946年6月22日,在全國內戰爆發前4天,駐紮青島的國民黨五十四軍等部由城陽(青島)北犯,進行打通膠濟路的作戰,以此為標誌,國民黨開始了對山東解放區的全面進攻。6月23日,濟南、濰縣、青島等地的國民黨軍沿膠濟鐵路從東西兩個方向同時向解放區發起進攻,企圖在半個月內打通膠濟鐵路全線。
針對國民黨軍的作戰意圖,中共中央於6月22日發出《關於全面破裂後作戰方案的指示》,要求華東局“應以徐州地區為主要作戰方向”,“集中山東主要力量配合蘇皖北部各區,調動徐州之敵於野戰中殲滅之,相機占領徐州”。6月26日,華東局、華東軍區召開各區黨委軍區及各野戰軍縱隊領導幹部會議,決定渤海軍區主力從津浦線轉移至膠濟線,協同魯中、膠東軍區部隊阻擊和消滅由濟南東進和由濰縣西犯之敵,堅決以自衛戰爭粉碎國民黨的進攻。此間,國民黨軍沿著膠濟路東西雙向夾攻。在膠濟路東段,國民黨軍連續受到膠東軍區部隊的阻擊,先後被殲滅4個營。在膠濟路西段,國民黨軍由濟南、濰縣東西對進,已經占領明水、益都、鄒平、周村、臨淄、淄川,東西兩路之敵人已在張店、博山等地匯合,初步完成東西段對接,形勢十分嚴峻。
7月4日,中共中央軍委根據全國戰局的變化情況,適時調整了敵進我進、外線出擊的作戰計畫,要求山東部隊“先在內線打幾個勝仗再轉至外線”,實施內線殲敵的積極防禦的作戰方針。華東局和山東軍區接到中央的電報後,立即調整了作戰部署,向膠濟路東西對進的國民黨軍,發起了膠濟路阻擊戰。
7月5日,魯中區黨委和魯中軍區接到出擊的命令後,立即組織部隊同國民黨軍在張店、淄博等地進行了激烈的爭奪戰。魯中軍區部隊在殲敵1100餘人後,乘敵人後方空虛之機,收復了益都、臨淄、辛店等地。隨後,又在雲門山、雙山、煥山、崑崙山、天台山等地,同國民黨軍作戰45次,殲敵4000餘人。與此同時,渤海區部隊向濟南附近的國民黨軍發起了進攻,16日收復了濟陽縣城,殲敵1000餘人。7月28日,膠東軍區部隊冒雨向即墨縣芝蘭莊等地國民黨軍發起進攻,殲滅敵人1000餘人,迫使沿膠濟路西犯之敵退縮回膠縣,停止西進。山東解放區軍民的自衛反擊,迫使國民黨加大了向膠濟路進攻兵力的投入。為保存力量,各地黨委要求各參戰部隊,不要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作戰的目的是消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隨後,各解放區參戰部隊於8月底前後主動撤出了膠濟路西段。
國民黨軍在付出重大代價,於7月下旬打通了膠濟路西段後,相繼侵占膠濟路以北濟陽、齊東、鄒平、臨淄、壽光等縣城,並繼續向小清河以南地區進犯,企圖實現由點到面的占領。渤海軍區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從8月12日開始,在膠濟路北側對進犯之敵展開英勇的反擊。三打鄒平就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戰役。鄒平被侵占後,由保全二師五團及國民黨縣大隊共5500人駐守,作為其膠濟路北側外圍據點和進攻渤海區的前進基地。山東野戰軍第七師組成後,即以全師兵力於8月19日晚對鄒平的守敵發起攻擊。敵人依託城內工事及城東黃山子、城西文昌閣等外圍據點,以圖固守。七師集中兵力發動進攻,與敵人展開巷戰,激戰到後半夜,全殲城內守敵。鄒平城戰鬥後,敵人企圖報復。敵第八軍軍長李彌親率其所謂“常勝軍”第一師和一六六師各一部配合綏靖第二師等兵力,於28日向山東野戰軍第七師大舉進攻。七師在鄒平縣舊口一線堅決反擊,激戰直至拂曉主動撤出戰鬥。此戰共斃傷敵人500餘人。敵獨立第十師師長李愷榮率領兩個團重新占領鄒平後,9月21日,七師二戰鄒平,一團一營對鄒平西關作偵察性的襲擊,殲滅固守西關文昌閣制高點的敵軍1個連,任務完成後,迅速退出。鄒平守敵在重占鄒平後,搶修工事,加強防禦,並自恃擁有全部美式機械化裝備,妄圖固守頑抗。山東野戰軍七師在警十一、十四、十七團及三分區武裝配合下,於10月1日晚,發起三打鄒平之戰。鄒平守敵在七師攻城部隊的東西夾攻下傷亡慘重。此戰斃傷敵人500餘人,俘敵1500餘人,繳獲各種槍枝700餘支。
11月上旬,七師經過暫時休整後,又奉命奔襲臨淄城,警備第十一、十四、十七團均配合參戰,以圖殲滅該城守敵徐振中部保全三師。8日下午將敵人包圍,開始炮擊。因增援的敵八軍已至辛店,距臨淄城僅有9公里,為避免消耗戰,攻城部隊午夜主動撤出戰鬥,進行轉移。在轉移途中截獲敵人的情報,得知敵人誤將向東北方向轉移的肖鋒部隊認作主力。於是肖鋒部就佯攻壽光城,吸引國民黨軍主力;七師一、二團等主力部隊出敵不意,長途奔襲,攻打齊東縣城。敵人由西面突圍逃竄,被全殲於郊外。此戰俘虜敵人2800餘人,繳獲迫擊炮8門,小炮12門,重機槍8挺,輕機槍80挺及其他槍枝200餘支。齊東戰鬥後,其他各路進犯之敵極為恐慌,16日,桓台、索鎮、壽光等處的敵人,在各縣區武裝協迫下撤回膠濟沿線。鄒平、齊東戰鬥的勝利,打破了敵人“雙十節前打通膠濟線”的如意算盤。
魯南戰役後,蔣介石認為華東野戰軍連續作戰,傷亡重大,連續作戰能力不強,急忙調集53個旅31萬人,令其參謀總長陳誠親自督戰,由隴海路東段、津浦路徐(州)濟(南)段、膠濟路西段,分3路進攻,企圖在臨沂附近或沂蒙山區同華東野戰軍主力決戰。1947年1月31日,國民黨軍以8個整編師由魯南向臨沂推進;李仙洲集團由膠濟路沿淄博線伸入魯中的萊蕪、新泰及其中間地區,以圖南北對進,夾擊華東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指示,2月中旬,華野為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粉碎其全面進攻,以一部分兵力誘敵南進,主力則揮戈北上,準備在萊蕪城北地區殲滅李仙洲集團。七師、十一師奉命參加萊蕪戰役。七師及獨立師擔任攻占錦陽關,斷敵人後路,並阻擊由膠濟線可能南援的敵人。十一師破擊膠濟路,組織敵人南援。2月20日,七師警十四團主力搶占錦陽關山口,將敵人的退路切斷,其餘各部進入指定位置,全殲了錦陽關的守敵,擊潰南援的敵人九十六軍十二師,並截擊由萊蕪向北潰逃的敵人。23日,萊蕪戰役告捷,全殲國民黨軍在膠濟線上的全部機動兵力。萊蕪戰役的勝利,使國民黨軍南北會師侵占整個山東的計畫破滅。濟南守敵王耀武驚慌萬狀,忙令其膠濟線部隊縮回濟南。
9月下旬,駐紮青島、濰縣的敵軍再次東西對進,以圖打通膠濟路東段,又開始向膠濟路東段沿線解放區發起進攻。膠東區黨委立即組織部隊向進犯的敵人發起反擊,膠東軍區部隊在殲滅和擊潰國民黨軍5個團後,主動撤離了膠濟路東段。膠濟路阻擊戰歷時109天,殲敵1.2萬餘人。
國民黨軍打通膠濟路後,便以鐵路為依託,向各解放區發起進攻。為了粉碎國民黨軍的進攻,魯中、膠東、渤海區黨委分別要求各部隊,積極防禦,大膽出擊,以勝利保衛解放區的土改。8月下旬,魯中軍區第四、第九師同時向章丘埠村等地的國民黨軍發起猛烈攻擊,全殲國民黨軍一個半團,俘虜敵人1000多人,迫使敵人停止了對泰山區的進攻。為此,中共中央軍委和毛澤東致電祝賀,稱魯中這次作戰“積小勝為大勝,即使小勝仗,亦足以長人民之志氣,滅敵人之威風”。隨後,魯中、渤海軍區部隊乘勝作戰,相互配合,相互策應,先後擊退國民黨軍並實施反擊,發起了安丘戰役
萊蕪戰役取得勝利後,新泰、萊蕪、益都、鄒平等10多個縣城和周村、明水等車站相繼得到解放,渤海、魯中、膠東3個解放區完全連成一片。

事件結果

在膠濟路阻擊戰中,我軍湧現出一大批戰鬥英雄。如膠東軍區部隊的魏來國在膠濟路東段南泉(即墨)車站阻擊戰中,以一百二三十發子彈斃傷敵人100餘名,被省軍區授予“山東射擊英雄”的稱號。在芝蘭莊保衛戰中,我膠東主力一個班八人奉命堅守大橋。他們多次打退敵人一個連的反覆進攻,子彈打光了就與敵軍拼刺刀,直至全部光榮犧牲,等等。在歷時三個半月的阻擊戰中,共殲滅敵人1.2萬餘人。

歷史評價

通過戰火的洗禮,大大提高了黨政軍民的士氣和必勝信心,提高了作戰能力,積累了經驗,為以後在更艱苦的環境中建功立業奠定了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