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陽縣城

濟陽縣城

濟陽縣地處魯北平原南端,地勢平坦,土壤肥沃,資源豐富。黃河流經縣內南部、東部4個鄉鎮63公里,徒駭河、土馬河流經縣境北部5個鄉鎮,橫貫東西56公里,另有提水渠26條、排水渠14條等大幹支流,遍布全縣。具有北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特點: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充足。

濟陽縣城
簡介:
濟陽縣城建置於公元1129年(金太宗天會七年),因其位於古濟水之北,故名濟陽。1855年,黃河奪濟水故道入海,濟陽縣遂地處黃河下游北岸。縣境隔黃河與歷城區、章丘市、鄒平縣相望,東北、北部與惠民縣、商河縣接壤,西北、西部與臨邑縣、齊河縣相連,西南與天橋區毗鄰。地理坐標:北緯36°41′—37°15′,東經116°52′—117°27′。
濟陽縣城境南北長39公里(最大直線距離,下同),東西寬48.1公里,總面積1076.2平方公里,其中:城區面積30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 97.4萬畝,人均耕地1.84 畝。2008年年末總人口 54.42萬人,其中:鄉村人口47.56萬人。全縣共轄8鎮2街道辦事處,852個村(居)委會,6個社區居委會。全縣共有25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總人口97.86%。
資源:
濟陽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通訊便利,能源豐富。國道220線、104線、省道248線縱貫南北,濟孫、濟太等公路橫穿東西,境內公路四通八達。已全線貫通的濟北大道和正在建設中的濟南北繞城高速和濟陽黃河大橋,將把濟陽與濟南市區連為一體,濟陽到省城和青島將更加便利。全縣程控電話裝機容量達13.77萬部,行動電話10.5萬部,可提供國內外各種通訊服務。擁有220千伏、110千伏和35千伏多座供電站,由濟南、德州電網雙向供電,電力充足。境內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地下資源儲量豐富,開發前景良好。
特產:
年平均氣溫12℃,年降雨量在600毫米左右。優越的自然地理環境孕育了豐富的物產。近年來,通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形成了優質糧棉、瓜菜、畜牧、林果四大優勢產業,太平鎮“太平寶”牌西瓜獲得了國家級無公害產品殊榮,濟陽鎮“稍門”牌黃河大米、仁風鎮“仁風”牌西瓜、曲堤鎮“曲堤”牌黃瓜、垛石鎮“垛石”牌櫻桃西紅柿、崔寨鎮“綠陽”牌香瓜等8個農產品獲得了省級無公害產品稱號。
業績:
濟南濟北經濟開發區是省級經濟開發區,毗鄰濟陽縣城老城區,位於國道220線、省道248線、249線交匯處,南接濟青高速公路,西靠京滬高速、京福高速公路,距濟南市區23公里,距濟南國際機場10公里。規劃面積42平方公里,已建成區面積9平方公里。濟北開發區基礎設施日臻完善,“七縱七橫”的道路框架已經形成,建成區內實現了“九通一平”。區內工業區、商貿區、住宅區、服務娛樂區布局合理,綠化、美化、淨化、亮化達到了較高水平。
近年來,優越的區位、優惠的政策、良好的環境、高效的服務和規範的管理,吸引了眾多中外客商前來投資。目前,開發區“一區四園”已擁有企業300餘家,投資規模80多億元人民幣,形成了食品加工、紡織服裝、醫藥化工、機械電子四大主導產業,是全省最具發展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開發區之一。為積極承接省城“北跨”發展,濟陽縣抓住被省、市台辦確定為重點聯繫縣的歷史機遇,把濟北開發區建成高新技術產業區、出口創匯加工區、財源建設支柱區,使之成為濟南市北部現代化的新城區。
融入濟南建“三區”,跨越發展創強縣。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幹事創業,科學發展,奮力崛起,願與各方有識之士通力合作,互惠互利,共同建設“富而美”的新濟陽。
<!--end-->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