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日語:のぎ まれすけ,1849年12月25日-1912年9月13日),長州藩藩士出身,曾用名源三郎、文藏。日本軍事人物,陸軍大將,善寫漢詩,持身嚴謹,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忠實推行者他是日本軍事人物,陸軍大將,善寫漢詩,持身嚴謹,對外侵略擴張政策的忠實推行者。1868年隨山縣有朋參加日本戊辰戰爭。1871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1877年參加平息西鄉隆盛挑起的日本西南戰爭。1885年晉少將,任第11步兵旅旅長。1886年赴德國研究軍事。歸國後歷任近衛第2步兵旅旅長、駐名古屋第5旅旅長。中日甲午戰爭時任第2軍第1旅旅長,率部侵占中國旅順、遼陽。1895年率第2師入侵中國台灣。翌年任台灣總督,1900—1904年退役。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後任第3軍司令,以“肉彈”戰術攻克旅順。因日俄戰爭攻克旅順口成名,在二戰前被多數日本人奉為“軍神”。1905年參加奉天之戰 。戰後任軍事參議官。是皇孫裕仁的導師。1912年明治天皇病逝後,同其妻剖腹殉節,成為日本武士道精神的典型代表。遺有《乃木希典日記》。

基本信息

簡介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1849.11.11,山口縣—1912.9.13,東京)日本陸軍大將(1904)。1871年畢業於陸軍士官學校,在陸軍部隊和參謀部供職。由於受日本軍國主義的薰陶,積極擁護侵略戰爭。1894—1895年中日戰爭時,任步兵旅旅長。此次戰後晉升為師長,並被派往台灣任總督(1895.5)。1900—1904年退役。1904—1905年日俄戰爭時重返軍界。1904年6月任第3集團軍司令官,該集團軍是日本為圍攻旅順口要塞而組建的,在奪取旅順口要塞和在奉天(瀋陽)附近的交戰(1905)中起了決定性作用。1905年作為武土道傳統的忠實信徒,擔任教育未來天皇裕仁的工作。1906年任天皇的軍事參議官和享有特權的貴族子弟學習院名譽院長。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1849.12.25~1912.9.13)幼名無人,曾用名源三郎、文藏。出生於日本東京。系長州藩士乃木希次第三子,曾以藩兵身份遴選為天皇“親兵”。1877年在日本西南征討叛軍中,因軍旗被叛軍奪走向天皇乞以死罪,被天皇赦免,從此對天皇“純忠至誠”、“一意奉上”,誓為天皇肝腦塗地。1885年升為少將;1886年赴歐洲留學,兩年後回國任近衛軍步兵第二旅團長。1890年春因病退職,一度隱居田園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乃木希典重返軍界,任侵華日軍第二軍第一旅團長,聽命於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的指揮。入侵中國之前,寫詩公然表白其侵華狼子野心和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肥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幾春秋。斗瓢傾盡醉余夢,踏破支那四百州”。1894年10月24日,他帶領侵華先頭部隊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入,並承擔攻打遼東重鎮金州的任務,縱容日軍一路燒殺搶掠。在攻打金州時曾賦詩“山月草木轉荒涼,十里血腥新戰場。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斜陽。”。占領金州後,又占領大連灣炮台,輕易奪取清軍大批武器裝備。之後,占領旅順。日軍在金州和旅順大肆虐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百姓,尤其是在旅順慘絕人寰地瘋狂屠殺無辜平民竟達2萬人,他和山地元治是十惡不赦的罪魁禍首。之後,他帶領日軍北上占領復州,下令關閉復州城門,又縱使部下搜刮搶掠、姦淫燒殺,無惡不作。

1895年1月後,乃木希典北攻蓋州(今蓋平)、大石橋、太平山、田莊台等地,侵略足跡遍布遼東半島,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屍體鋪平了他的升官加爵之路。1895年4月後,晉升為陸軍中將,特封為男爵,歷任第二師團長、金州守備司令官、第十一師團長、台灣總督等職。1898年卸任台灣總督,隱居鄉里。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侵華禍心再起,第四次得操舊業,補近衛師團長。同年5月,以日本陸軍中將軍銜任侵華日軍第三軍司令官,從而成為日軍在日俄戰爭中陸地戰場的主將。這次侵華,他竟然自備棺材3口,以示與其二子一道戰死侵略戰爭、報效日本帝國。同年6月6日,他帶領第三軍團於大連鹽大澳(今猴兒石)一帶登入,並在周水子北泡崖子設司令部。隨後指揮日軍經南關嶺向西南推進,以壓縮俄軍防線。期間,因他的長子乃木勝典在日軍攻打金州南山俄軍陣地時陣亡,他得知訊息,迅即親去南山追悼其陣亡之子。他自恃甲午戰爭侵華攻打金州、旅順經驗,恃強自恣、狂妄無忌;日本國內也認為由乃木披掛上陣,必定穩操勝券,占領旅順指日可待。不想旅順未克,長子先喪,使他更加痛心疾首。他到南山後,親筆寫下“山川草木轉荒涼,十里風腥新戰場。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斜陽”的詩句,表達他此時的憤恨之情。

自1904年6月下旬始,他以3個師團、2個預備團、2個野戰炮兵旅團共5.6萬人兵力和386門大炮,採用了空前的“肉彈自殺戰術”,向旅順俄軍發起3次總攻,歷時近百日,日軍狼奔豕突,血肉橫飛,戰死日本軍人5萬餘人,旅順仍在俄軍手中。而他卻面對“速攻旅順要塞”的大本營嚴令一籌莫展。

1904年12月1日,滿洲軍司令官大山岩命令乃木希典暫時讓出指揮權,由兒玉總參謀長親自督戰第四次總攻旅順,結果又以1萬餘人的傷亡代價,才攻取旅順外圍關鍵的203高地。乃木的兒子乃木保典也在這次總攻中陣亡。此時,他決議拼其全力與俄決一死戰。只因俄軍已無鬥志,使他意外地收到了俄軍的乞降書。1905年1月1日,俄駐旅順要塞司令斯特塞爾派出軍使,手持白旗,向日軍遞交投降書。翌日,乃木希典派第三軍參謀長伊地知幸介與俄軍達成協定,旅順遂為日軍占領。之後,乃木希典北上增援,參加日軍主力與俄主力的會戰。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1906年1月14日,乃木希典拋下數萬日軍的白骨和兩個兒子的屍體回國。在回國途中,乃木於船上迎風灑淚,賦詩曰:“皇師百萬征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在天皇給乃木組織的凱鏇祝捷大會上,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話就是:“吾乃殺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歡迎人群中的人們痛哭一片,思念戰死的親人。在復命日本明治天皇時,他將攻打旅順而付出的慘重代價引以為咎,願以死謝罪,而明治天皇卻再次將他赦免,並賜他功一級,從二位,晉伯爵,並補軍事參議官。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一直為其守靈。同年9月13日,明治天皇殯葬之日,乃木希典與其妻靜子一道剖腹自殺。乃木希典死後,被日本軍國主義者稱為日本的“軍神”。

人物生平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1849年12月25日,乃木希典出生於日本東京,是長州藩士乃木希次第三子,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與儒學忠君思想,作為躋身長州藩陸軍高級將領的乃木希典,其指揮作戰只能以古典或陳舊來形容。
1871年,(日本明治四年),開始實施效忠天皇“親兵制度”,組建中央統帥的直轄部隊,從薩摩藩(鹿兒島)、長州藩(山口縣)、土佐藩(高知縣)三處徵集將兵,以藩兵身份遴選為天皇“親兵”。
1877年在鎮壓西鄉隆盛反叛的西南戰爭中,身為第十四聯隊少佐聯隊長的乃木率軍向熊本增援,在中途便被敵擊潰,大部被殲,聯隊軍旗都被叛軍奪走,當時日本軍方對部隊官兵已開始採取軍國教育了,認為軍旗是部隊的象徵,是生命和榮譽的標識,是萬萬不能丟的。乃木作為聯隊長在戰場上丟掉了聯隊旗,覺得無顏活著,便使起武士道的精神,揚言要自殺殉旗殉天皇,後被好友兒玉源太郎和山縣有朋勸阻,申請天皇赦免。由於自責,乃木染上酒癮,經常借酒消愁。
1885年升為少將;1886年赴歐洲留學,受到很大的震撼。原以為發達的德國一定是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沒想到,德國人那么淳樸,那么內斂,對自己的文化傳統那樣的珍重。回國以後,他馬上給軍部呈上了一個“肅軍意見書”,意思就是要按照德國陸軍的方式整頓軍隊,講究軍人的風紀和精神面貌,從外表開始強調一個軍人的氣質和風貌。比如強調一個軍人無論何時何地都必須穿軍裝,要乾乾淨淨一絲不苟。他的酒癮也戒掉了,變成一個極為自律的人,兩年後任近衛軍步兵第二旅團長。
1890年春因病退職,一度隱居田園。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乃木希典重返軍界,任侵華日軍第二軍第一旅團長,聽命於第一師團長山地元治的指揮。入侵中國之前,寫詩公然表白其狂熱的軍國主義思想:“肥馬大刀尚未酬,皇恩空浴幾春秋。斗瓢傾盡醉余夢,踏破支那四百州”。
1894年10月24日,他帶領侵華先頭部隊在遼東半島花園口登入,並承擔攻打遼東重鎮金州的任務,又占領大連灣炮台,輕易奪取清軍大批武器裝備。之後,又花了二個小時輕易占領旅順。用當時日軍一位將領的話來說,那僅僅是步行去接管。但在進軍中途,就是因為有十五個日軍斥侯兵,被清軍逮住後綁在行刑柱上剝了頭皮慢慢折磨至死,日軍反攻清營成功後發現了這事,全軍大哭,所以,旅順破城時,在旅順慘絕人寰地瘋狂屠殺無辜平民竟達2萬人,他和山地元治是十惡不赦的罪魁禍首。之後,他帶領日軍北上占領復州,下令關閉復州城門,又縱使部下搜刮搶掠、姦淫燒殺,無惡不作。
1895年1月3日,為增援第三師團發動遼南會戰,乃木希典率第一旅團從普蘭店北攻蓋州(今蓋平)、10日,經過苦戰,擊破清軍章高元、張光前所部崇武軍、親慶軍13營和徐邦道的恭衛軍3營,攻占蓋州。此後的二、三月間,指揮第一旅團參加占領大石橋、太平山、田莊台等地,侵略足跡遍布遼東半島,成千上萬的中國人屍體鋪平了他的升官加爵之路。這時期他寫下了“對峙兩軍今如何?戰聲恰似迅雷過。奉天城外三更雪,百萬精兵渡大河。”的詩句。
1895年4月後,晉升為陸軍中將,特封為男爵,歷任第二師團長、金州守備司令官、第十一師團長、1896年10月,日軍中將乃木希典成為第三任台灣總督。乃木在1895年曾參加過侵占台灣的戰爭,對台灣的情況十分熟悉。他上任後,為鎮壓台灣人民的反抗,大力推行“以台治台”策略,頒布了《台灣紳章規則》《土匪歸順政策》等法規,但由於台灣各界的抵制,乃木的陰謀未能得逞。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更令乃木頭痛的是,台灣各地的抗日鬥爭波濤洶湧,使他和日軍窮於應付。他上任兩個多月後,台東就爆發了“太魯閣鬥爭”。日軍死傷數百,鎩羽而歸。由於台灣人民的反抗日益激烈,日軍人和官員經常受到老百姓的襲擊,一天到晚提心弔膽,恐懼不安,這讓乃木對日本在台灣的統治前景感到灰心失望,想趁早甩掉這個包袱回國。此時的乃木認為,台灣對日本的作用不大,因為日本侵占台灣的幾年內不僅在經濟上分文未得,而且台灣人民的反抗讓日軍死傷慘重。如果繼續統治台灣,日本將會賠進更多的人命和錢財。因此,他產生了一個念頭:將台灣賣出去,而且最好是賣給英國。他在對友人的信中抱怨日本統治台灣一事:“就像一位叫化子討到一匹馬,既不會騎,又會被馬踢”,認為台灣是塊燙手山芋,因此日本國會一度出現以一億日元的價格將台灣掉的想法,稱為“台灣賣卻論”。
1897年春,乃木希典利用回國之機,向當時的日本首相松方正義及軍界、政界的少數要人談了日本在台灣的處境及自己的想法。他建議將台灣賣給英國,這樣既可甩掉一個包袱,又可獲得一大筆錢,一舉兩得。當時的日本政府正處於財政危機當中,乃木的建議引起了首相松方的興趣,但卻遭到了日本內閣中強硬派的反對,乃木對出售台灣一事一直沒有死心。為達到甩賣台灣的目的,乃木私下與英法官員進行了秘密接觸。當時英國占領的殖民地甚多,殖民地的管理已使英國當局頭痛不已,對購買台灣興趣不大,因此,日本與英國的這筆交易沒有正式談就夭折了。
法國則不同,1884年法國曾兩次侵犯台灣,但都未能得逞。得知日本想出售台灣的訊息後,法國人十分感興趣。雙方的外交官員經過討價還價,初步確定台灣的售價為1.5億法郎。
1898年,伊藤博文重新成為日本首相,在他主持召開的軍政要員會議上,乃木希典再次提出將台灣賣給法國的建議,日本外務省的官員也在會上匯報了與法方會談的情況。乃木還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台灣併入日本之後,日本分文未賺到不說,反而犧牲了許多人的生命。日本無力改變台灣人的中國情結,也難以在台灣取得經濟上的收益,更無力治好台灣,這個賠本的事情不能再做了,乾脆將台灣賣給法國。”幾位日本軍政大員也在會上發言贊同乃木的主張。幾個人發言之後,曾任日軍參謀本部參謀的兒玉源太郎起立發言反對:“我覺得不是台灣不好治理,而是我們管理的官員無能。如果首相覺得政府中找不到治理台灣的總督,我願前往。”伊藤博文當即表態:“那好,台灣不賣給法國了。我任命你為第四任台灣總督,台灣的事情,全權委託給你處理。”由於兒玉源太郎等人的堅決反對,日本將台灣售給法國的計畫流產了。
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侵華禍心再起,第四次得操舊業,補近衛師團長。同年5月,以日本陸軍中將軍銜任侵華日軍第三軍司令官,從而成為日軍在日俄戰爭中陸地戰場的主將。這次侵華,他竟然自備棺材3口,以示與其二子一道戰死侵略戰爭、報效日本帝國。同年6月6日,他帶領第三軍團於大連鹽大澳(今猴兒石)一帶登入,並在周水子北泡崖子設司令部。隨後指揮日軍經南關嶺向西南推進,以壓縮俄軍防線。期間,因他的長子乃木勝典在日軍攻打金州南山俄軍陣地時陣亡,他得知訊息,有一剎那似乎眼睛有淚在強忍著,但是他的妻子靜子得知這個事情後,竟給他發電報說‘我為勝典壯烈戰死感到很欣慰’,他迅即親去南山追悼其陣亡之子。賦詩“山川草木轉荒涼,十里風腥舊戰場。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斜陽。”當時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根據甲午戰爭二小時攻占旅順經驗,放寬了10倍的時間,責成乃木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占領旅順。日本國內也認為由乃木披掛上陣,必定穩操勝券,占領旅順指日可待。不想旅順未克,長子先喪,使他更加痛心疾首。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旅順口本就有一套比較完整而堅固的工事,而在沙俄占領旅順後,經過兩年的勘測設計,於1900年1月起開始大規模修築防禦設施。從1900年至戰爭爆發的4年多內,俄國花費1100萬盧布的巨資,雇用上千名技術人員並役使數萬名中國勞工,修築了40多座堡壘和70多座炮台,初步形成了包括對水面艦艇、抗登入和對陸上作戰在內的要塞防禦體系。這時,俄軍也明白日本人的意圖,雖相應的作出了長期堅守獨立作戰的對策,但在防禦上仍存在一些讓人困擾的問題:一是重炮的數量不足,計畫安裝的552門火炮只有116門準備就緒,且絕大多數已經陳舊,射程太近,無法同日軍重炮作戰;二是彈藥的儲存量不夠,糧食和副食的儲量也不充足。不過儘管如此,憑藉對不落要塞的絕對信心,俄軍司令斯提塞爾安心地認為,此戰並無太大的問題。
自1904年6月下旬始,乃木以3個師團、2個預備團、2個野戰炮兵旅團共5.6萬人兵力和386門大炮,向旅順3.3萬俄軍發起3次總攻,歷時150日,日軍狼奔豕突,血肉橫飛,乃木用人海,地道,夜襲,甚至組織了三千五百名頭綁白布的敢死隊衝鋒,均以失敗告終,戰死日本軍人5萬餘人,連他的次子乃木保典也戰死了,旅順仍在俄軍手中。當時實際指揮作戰的第三軍的參謀長,是出身薩摩藩的伊地知幸介中將,把伊地知派給乃木當參謀長,一是為了有個學習德國現代化經驗的少壯派來補充乃木的不足,也是為了掌握薩摩藩與長州藩的平衡。這位伊地知中將很固執,經常和大本營對著幹,而乃木由於指揮現代化作戰經驗不足,一味遷就參謀長,結果造成重大損失。對此,連大力舉薦乃木的山縣也主張撤乃木之職,追究其敗因。然而,明治天皇認為撤了乃木的職他必將為了武士的榮譽自殺,又一次保了乃木敗將。
沒有辦法,1904年12月1日,滿洲軍司令官大山岩在保留乃木司令官的面子底下,悄悄派出了兒玉源太郎總參謀長,命令乃木希典暫時讓出指揮權,由兒玉親自督戰第四次總攻旅順,兒玉對炮兵的運用遠遠強於他這個只會用步兵衝鋒的將軍,結果靠集中炮火,晝夜不停的進攻和靠前指揮(乃木的軍司令部始終躲在敵人炮彈所打不到的後方,完全不了解前線狀況),僅打了八天,以戰死戰傷六千二百餘名的代價便攻下了203高地。奪下203高地後俄軍敗局已定,日軍又以要塞巨炮猛轟停泊在旅順港內的俄國太平洋艦隊,此時,乃木還看不清形勢,還要拼其全力與俄決一死戰。但俄軍已無鬥志,他意外地收到了俄軍的乞降書。
1905年1月1日,俄駐旅順要塞司令阿納托利·米哈伊洛維奇·斯特塞爾派出軍使,手持白旗,向日軍遞交投降書。翌日,乃木希典派第三軍參謀長伊地知幸介與俄軍達成協定,旅順遂為日軍占領。於是,被明治天皇力保的乃木希典司令官,就體面風光地完成了攻占旅順要塞的戰勝國司令官,接受俄軍的投降 ,寫了首著名的“水師營會見”的歌詞,稱乃木威嚴深沉,對敗軍之將顯出寬厚仁慈,彬彬有禮,而俄軍司令官則衷心盛讚其蓋世武功。該歌詞不僅被選入國小生課本,而且被譜成曲,廣為流傳,塑造一個威嚴仁厚的日本軍神形象。

其實,在這場攻防戰中,乃木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愚將、敗將,戰鬥在進行之中,許多戰死士兵的乃木部下家屬,在東京向乃木住宅扔磚瓦,叫罵道“殺人鬼”。戰後乃木將203高地改名為爾靈山,建造了一座高大的炮彈形紀念碑,並賦詩一首:爾靈山險豈難攀,男子功名期克難 鐵血覆山山形改,萬人齊仰爾靈山。戰後,步兵第22聯隊旗手,戰爭中身中八彈不死的櫻井忠溫中尉寫了戰爭文學名作《肉彈》,給這場戰爭定性。之後,對指揮失誤負有責任的參謀長伊地知幸介降職為旅順要塞司令,乃木希典北上增援,參加日軍主力與俄主力的會戰。當時俄軍已成驚弓之鳥,怕了日軍了。一開始是為了在沙皇面前為自己開脫,謊報日軍兵力,到後來連自己都信了自己的謊言。乃木希典帶的第三軍當時已經從6萬人減員到了3萬人,而俄軍司令阿列克謝·尼古拉耶維奇·庫羅帕特金居然估算光日軍第三軍就有十萬人!這樣,乃木一加入戰線,俄國人自以為不敵,就開始全線後撤。
日俄戰爭結束之後,1906年1月14日,乃木希典拋下數萬日軍的白骨和兩個兒子的屍體回國。在回國途中,乃木於船上迎風灑淚,賦詩曰:“皇師百萬征強虜,野戰功城屍做山。愧我何顏見父老,凱歌今日幾人還。”在天皇給乃木組織的凱鏇祝捷大會上,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話就是:“吾乃殺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歡迎人群中的人們痛哭一片,思念戰死的親人。在復命日本明治天皇時,他將攻打旅順而付出的慘重代價引以為咎,願以死謝罪,而明治天皇卻再次將他赦免,並賜他功一級,從二位,晉伯爵,並補軍事參議官。在其晚年,還被明治天皇任命為學習院院長。東京學習院是一所為培養皇室貴族子弟為主的學校,可見明治天皇對其信賴之深。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日俄會戰後,日本正式成為帝國主義俱樂部的一員,日本也正式步上了舉國若狂的軍國主義道路。在日俄會戰中,日本軍國導向的宣傳塑造了四位軍神:日本海海戰的日本聯合艦隊司令東鄉平八郎;日俄旅順會戰的日本第三軍司令官乃木希典大將;另有兩位在封鎖旅順港戰役中陣亡的兩位中級軍官:廣瀨武夫海軍少佐與橘周太陸軍少佐。通過一系列拔高放大的典型軍神形象的樹立,使日本年輕一代以獻身軍國,忠於天皇為無上光榮和最好的出世之路。日本從明治、中經大正、直至昭和初期,形成了一股社會現象,男兒長大從軍或入軍官學校,女的則做醫護或報務員。一言以蔽之:參軍光榮。
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死,乃木希典一直為其守靈。同年9月13日,明治天皇殯葬之日,乃木悲傷之極,他和妻子商量後,為報恩和教育世人,決心雙雙自殺以追隨明治天皇而去。這件事被知識分子批判,認為是過時的思維方式;但在另一方面卻被日本軍國主義者們大大利用,為日後的軍國主義思想泛濫提供了一個極好的素材。稱其為人間模範、國之忠臣,並為其搞國葬、造神社、塑鋼像,使之神格化。
大正及昭和年間被尊稱為“軍神”。

相關事跡

剖腹自殺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乃木引起明治天皇注意和青睞是在其任熊本鎮守部隊少校聯隊長之時。當時在平定內亂的西南戰役中,乃木打得不好,連聯隊旗也丟了。當時日本軍方對部隊官兵已開始採取軍國教育了,認為軍旗是部隊的象徵,是生命和榮譽的標識,是萬萬不能丟的。乃木作為聯隊長在戰場上丟掉了聯隊旗,覺得無顏活著,便使起武士道的精神,要自殺殉旗殉天皇,後被友人和部下勸阻。從此乃木之名便深深的烙在天皇腦印中。

1904年,日俄戰爭打響了,海戰在黃海海域,陸戰則主要在中國的遼東半島,特別以旅順的203高地攻防戰打得最為激烈。在日俄戰爭時,乃木已升為大將任第三軍司令官。乃木上任受命之初,準備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占領旅順。依乃木之見,當年日清戰爭時,日軍攻占旅順僅僅只用了二個小時進攻而已,現在用多數十倍的時間還攻占不了區區旅順,1904年8月19日至25日,乃木指揮約五萬餘兵力,向三萬三千名防守旅順要塞的俄軍發起總攻。當時雙方擁有的重武器(大炮和機關槍)相當。結果,六天的日軍正面進攻,換來的日軍死傷一萬五千八百多名,屍橫遍野,以慘敗結束。俄軍死傷僅為日軍的十分之一。乃木發起了三次總攻擊,甚至組織了三千五百名頭綁白布的敢死隊衝鋒,均以失敗告終。日軍高層要撤換乃木之職,但被天皇保下來。而在乃木蠻攻指揮中死傷的日軍已達五萬餘名。最後,日軍在保乃木面子的情況下,由統帥部制訂了放棄正攻、主攻203高地,並從國內調來要塞巨炮做火力支援,在該年12月底,終以八天的時間攻下了旅順要塞。

抬棺材上戰場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乃木希典(NogiMaresuke)就是這樣的一個惡魔與英雄的混合體。這位司令長官的兩個兒子分別戰死在金州南山(長子乃木勝典)和旅順203高地(次子乃木保典)。司令長官的兒子,參加到敢死隊中對敵作戰,這在任何軍隊中都是難能可貴的。

日俄戰前,乃木希典帶著三口棺材出征,表示自己和兩個兒子的決死信心。壯懷激烈的抬棺出征,無疑是這位漢學深厚的“儒將”受中華文化影響的選擇。

中華國史中的抬棺出征,當推左宗棠左季高以古稀之年,出征新疆平叛,便“舁櫬以行”(抬棺出征),“鋒穎凜凜向敵”(《清史稿•左宗棠傳》),越翰海,涉沙漠,步行千里駐節哈密,“將中國人的勇武精神展現給俄羅斯,給整個世界”(美國前副總統華萊士評價左宗棠),留下了赫赫戰功和千里“左公柳”(“新栽楊柳三千里,引得春風度玉關”)。

明代海瑞也曾經上演了抬棺(實際上是專門買了口棺材,並沒有抬上朝堂這樣戲劇性的場面)諫帝的壯舉。《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列傳第一百十四》記載道,皇帝在看到海瑞的意見書後,“大怒,抵之地,顧左右曰:‘趣執之,無使得遁!’宦官黃錦在側曰:‘此人素有痴名。聞其上疏時,自知觸忤當死,市一棺(買了口棺材),訣妻子,待罪於朝,僮僕亦奔散無留者,是不遁也。’帝默然。少頃復取讀之,日再三,為感動太息,留中者數月。嘗曰:‘此人可方比干,第朕非紂耳。’”。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至於民間最耳熟能詳的龐德抬棺戰關羽的故事,雖是小說家言,卻最是影響人心的。《三國演義》第七十四回的回目就是“龐令明抬櫬決死戰關雲長放水淹七軍”。史書上記載的龐德壯言:“吾聞良將不怯死以苟免,烈士不毀節以求生”(《三國志•魏書》之十八《二李臧文呂許典二龐閻傳》),慷慨激越,千載之下猶似在耳。

效仿中華聖賢,抬棺上陣、盡忠報國的乃木希典,是個不折不扣的惡魔。甲午戰爭中,他任第三集團軍第1旅旅長,參加侵占旅順要塞的攻堅戰,是旅順大屠殺的積極策劃者。可以說,他的“英雄”事跡與惡魔行為幾乎是相生相伴的。甲午戰後,歷任台南守備隊司令、第2師師長、台灣總督,在台灣殺戮甚劇。1912年明治天皇駕崩後,乃木居然攜妻剖腹殉死。

乃木是日本軍界有名的儒將,漢學修養很高,文名卓著,其有詩云:

千里平原草接雲,

大兵可用可行軍。

英雄曾是功名地,

唯見綿羊野馬群。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詩意甚為滄桑。有“征馬不前人不語,金州城外立夕陽”之句,如此意境,幾個詩人能及?而遣子參加“敢死隊”,又有幾個將軍能及?為天皇殉主,又有幾個忠臣能及?!

日本人對付敵人,無論是中國、俄國還是後來的美國,從來都是認真“師夷長技”、精心研究,不是坐而論道、空喊報國,北洋艦隊當年訪問長崎,中國士兵與日本警察發生流血衝突,日本政府懾於中國的武力而被迫賠款道歉,全國上下並沒有把仇恨之心發泄在口頭上,而真正是臥薪嘗膽圖謀報復。從我所收集的大量海外文物看,日本人的對敵人的藐視,主要是在精神氣質上,而無論在戰略還是戰術上,他們都十分重視敵人,並且做出周密的謹慎的準備,在當年的許多日本出版物中,都有大量的詳盡的中國地理、人文、兵備乃至風俗習慣等分析。(甲午宣戰前,另一日本“軍神”東鄉平八郎悍然擊沉懸掛英國國旗的中國運兵船高升號KOWSHING,引發國際輿論一片譁然,而日本此前在國際法方面所做的人才和法理上的充分準備,便大派用場,最終中國政府反而要向英國賠償損失,輸了戰爭後居然又輸了“道理”,窩囊至極。

一衣帶水,利益傾軋,往往友邦難為、仇寇易成。甲午戰前,天皇為將軍們餞行,乃木即席賦詩一首:“肥馬大刀無所酬,砇恩空沿幾春秋。斗瓢傾盡醉余夢,踏破支那四百州”,道破日本人百年夢想。

戰績與人性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乃木自幼的基本教育是武士道精神與儒學忠君思想,作為躋身長川藩陸軍高級將領的乃木西典,其指揮作戰只能以古典或陳舊來形容其落伍與無能。日本在明治四年(一八七一年)開始實施效忠天皇“親兵制度”,組建中央統帥的直轄部隊,從薩摩藩(鹿兒島)、長川藩(山口縣)、土左藩(高知縣)三處徵集將兵,從鹿兒島選拔了四大隊(團級)、炮兵四小隊成為日本現代海軍的中核;從山口縣組建了三大隊(以陸軍為主);從高知縣選拔了步兵二個大隊、騎兵二個小隊、炮兵二個小隊。自明治到昭和,海軍素以鹿兒島出生者核心領導,陸軍則以山口縣將領為主,高知縣只在騎兵炮兵中勢力較大。

中央直轄軍組建後,兵部大輔的司令位子由長川藩頭山縣有朋掌權,而山縣則對山口縣出生將領不吝提拔,乃木也是其提攜的後進。中央直轄軍組建不久,就發生了西鄉隆盛率領的反天皇的叛亂,時任少校的乃木率軍向熊本增援,在中途便被敵擊潰,大部被殲,連軍旗也丟了。因為軍旗是天皇親授的,乃木覺得無顏見人,要自殺以謝天皇。乃木自殺被勸阻,乃木覺得自己的第二次生命是天皇給的。所以在明治天皇去世後,他也服毒自殺以殉天皇。

忠君報國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太平洋戰爭後期,美軍對東京狂轟濫炸,但麥克阿瑟卻親自下令不許轟炸被日本人奉為軍神的原乃木希典官邸及其神社。戰後美軍占領時期,天皇裕仁也曾親自去美軍司令部,要求保護乃木在赤坂的舊宅。

乃木希典1849年出生於江戶的一個武士家庭,明治維新時加入山縣有朋的報國隊,參加了武裝討幕的戰鬥。1871年到東京成為新式陸軍的一員,不久晉升為軍官。1876至77年日本士族武裝發動了反對變法維新的西南戰爭,已是第14聯隊長的乃木率部對叛軍進行了無情的鎮壓。在激烈的戰鬥中聯隊的軍旗曾被敵人奪取,乃木一面引咎自責,一面積極組織兵力重新奪回了軍旗,在此次戰鬥中乃木兩次負傷。由於戰功卓著乃木由少佐晉升為中佐,但他認為軍旗是天皇的象徵,丟失軍旗對武士而言是死罪,因此準備在作戰室切腹,這時另一軍官跳入室內罵他是“卑怯者”,奪了他的軍刀。戰後明治天皇不僅沒有給他處分,而且因其作戰勇敢給予嘉獎,為此乃木終身感天皇之恩。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已在山村隱居過田園生活的乃木立即披掛上陣,擔任第二軍的旅團長。在攻陷旅順的戰鬥中乃木率部大開殺戒,使中國軍民死傷無數。馬關條約簽定後,乃木又擔任台灣總督,殘酷鎮壓台灣民眾的反抗。

甲午戰後,因沙俄迫使日本將遼東半島還給中國,日俄交惡。1904年2月日俄戰爭爆發。乃木希典再次被起用,任第三軍司令官。出征前夕,乃木與長子勝典中尉.次子保典少尉感天皇知遇之恩,父子三人決心戰死沙場,願“三典同葬”。

5月27日乃木在赴戰場途中,得知第二軍已奪南山,陷金州。但他同時獲悉,其長子勝典在進攻金州北門的激烈戰鬥中與所率小隊全體犧牲。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從8月19日乃木指揮第三軍發起對旅順口要塞的第一次總攻起,到05年1月初俄軍投降,日軍在先後發動的四次總攻中付出了6萬5千人的慘重傷亡代價,終於拿下了旅順。在屍山血海的203高地爭奪戰中,乃木的最後一個兒子保典少尉也戰死在陣地的最前沿。

1906年1月乃木希典與東鄉平八郎一起凱鏇東京,受到天皇的召見。已身為大將的乃木被任命為貴族學習院院長,親自負責皇孫裕仁的教育。1912年7月30日明治天皇病逝。9月13日天皇國葬。當晚8時,當靈車駛出皇宮朝青山練兵場進發時,乃木希典與愛妻靜子在赤坂住宅雙雙剖腹自殺為天皇殉葬。

日本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兩次對外戰爭中,均是以小打大,以弱敵強。在戰勝中俄兩個對手後確立了自己在亞洲和世界的地位。日本的勝利不是偶然的,除得益於明治開創的變法維新.銳意進取外,更因為有乃木希典父子這樣成千上萬敢於在戰場上捨生忘死.以命相拼的帝國陸海軍官兵,以及全力支持他們的親屬。

縱觀乃木一生其軍旅生涯並無多少建樹,更無法與歷史上那些優秀的軍事家相提並論,但他對祖國和天皇的無限忠誠卻足以使其彪炳史冊。套用中國的一句老話,乃木一家可真正稱之為“滿門英烈,忠君報國”。

個人評價

現代的日本史學界對其軍事能力,特別是在日俄戰爭旅順戰役中的戰役指揮,大多持否定態度。
有些更激進的如司馬遼太郎乾脆就給他戴上一個“愚將”的稱呼,戰前對乃木的肯定和吹噓,實則是鼓吹愚忠天皇的人為神話而已。然而有部分日本學者仍對其持正面評價,並不遺餘力地為其“正名”。

人物家族

乃木希典乃木希典
妻:乃木靜子(湯地七)
子女[10]
長子:乃木勝典
次子:乃木保典
長女:乃木恆子
三子:乃木直典
孫:四位兒女都沒有後代。
養子:元智

世界名將

在世界歷史裡,有這樣一些名將,他們馳騁沙場,縱橫戰野,立下豐功偉績,為人們創造了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他們出色的作戰策略和軍事才能,使得他們在歷史的天空中熠熠生光,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名將的風采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