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洲

滿洲

滿洲是部族名稱而非地名,指的是滿族。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滿洲一詞,來源未久,表示部族之號,若肅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又據《滿洲源流考》記載:“以國書考之,滿洲本作滿珠,二字皆平讀。我朝光啟東土,每歲西藏獻丹書,皆稱曼珠師利大皇帝。翻譯名義曰曼珠,華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大教王。經雲釋迦牟尼師毗盧遮那如來,而大聖曼殊室利為毗盧遮那本師,殊珠音同,室師一音也。當時鴻號肇稱,實本諸此。今漢字作滿洲,蓋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基本信息

具體位置

滿洲是部族名稱而非地名,指的是滿族。據《清太祖高皇帝實錄》記載:“滿洲一詞,來源未久,表示部族之號,若肅慎勿吉女真,非地名也。”又據《滿洲源流考》記載:“以國書考之,滿洲本作滿珠,二字皆平讀。我朝光啟東土,每歲西藏獻丹書,皆稱曼珠師利大皇帝。翻譯名義曰曼珠,華言妙吉祥也。又作曼殊室利大教王。經雲釋迦牟尼師毗盧遮那如來,而大聖曼殊室利為毗盧遮那本師,殊珠音同,室師一音也。當時鴻號肇稱,實本諸此。今漢字作滿洲,蓋因洲字義近地名,假借用之,遂相沿耳,實則部族,而非地名,固章章可考也。”

名稱來源

滿洲滿洲
關於“滿洲”一詞的來歷,有多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滿洲”為建州女真部首領努爾哈赤的祖先李滿住的名字諧音。第二種說法是,由於中國古代王朝五行五德輪替的說法,明朝為火德,“滿”和“洲”的漢字都為水字旁,皇太極的這種做法有以水克火、以清代明的意思。第三種說法是,滿洲為“曼殊”的轉音,“曼殊”為西藏人對文殊菩薩的稱呼,全稱是曼殊師利菩薩。不過,這種說法不為多數歷史學家所認可。

滿洲的興起

明清後期,女真族在東北白山黑水間崛起,後來改族名為滿洲,並建立了政權,在這個民族興起和強大的過程中,有兩位傑出的認為,那就是努爾哈赤和皇太極。努爾哈赤和皇太極是女真族傑出的首領,他們為女真族的發展、同時也為我們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歷史

民族意義上的滿洲是在皇太極時期建立的八旗制度統轄的百姓,即“旗人”。1616年女真族首領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對明展開進攻。由於歷史上女真族建立的金朝曾經多次進攻漢族人居住的地區,為消除這一名稱帶來的歷史負面影響,1635年皇太極改“女真”族名為“滿洲”,從此“滿洲”這個名稱也被用來稱呼滿洲人的居住地。
東北南部在古代中國被稱為肅慎、女真等,從戰國的燕國至西晉,遼寧地區一直屬於中國本土。隨後鮮卑族在這裡建立前燕、後燕,隨即被高句麗吞併。唐滅高句麗後,遼寧復歸中國,其北部則建立了渤海國,之後則分屬契丹、女真和蒙古等族建立起來的政權所有。永樂年間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下游設立羈縻機構奴兒乾都司,其南部則為自治的女真族聚居地,當時有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部。15世紀的朝鮮曾對女真展開進攻,吞併了圖們江以南的地區,設立四郡六鎮。
16世紀中葉,建州女真部開始興起,發展為後來的後金及清國家政權。
清朝初年,在滿洲設定了盛京將軍、吉林將軍和黑龍江將軍,三將軍的轄區在管理方式、行政制度及土地占有形式方面有別於中原地區。中俄雅克薩戰役後,清朝於1692年開始向滿洲地區派遣八旗及漢軍移民。屬於吉林將軍管轄的寧古塔在清朝則是著名的流放地。由於滿洲是清朝的發祥地,因此清朝入關之後對這一地區採取了封禁措施,修建了柳條邊,禁止漢族移民進入此地。
在19世紀末,滿洲因為日本和俄國對這一地區的爭奪而為世界所熟知。1858年和1860年,俄國通過《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割占了黑龍江以北、烏蘇里江以東100萬平方公里土地。1861年牛莊(營口)開埠,西方勢力開始進入滿洲南部。英國太古洋行、怡和洋行,德國德茂洋行、瑞記洋行,美國旗昌洋行紛紛在營口開業,各國先後在營口設立領事館,清朝也設立了營口海關。從1865年至1891年,滿洲地區大量出口大豆、豆油、柞蠶絲、以及人參等土特產,進口鴉片、棉紡織品和其它消費品。
清朝早期,滿洲被列為“龍興之地”的聖地而禁止漢人進入(但南部遼寧一帶本為明朝本土,曾設立州縣進行管轄,滿洲興起後攻占此地,漢人居民戰死、逃走,部分加入八旗,造成此地漢人比例很小)。由於清朝末年俄國的南下勢力抬頭,以及朝鮮移民擅自越過圖們江開墾長白山地區的情況趨於嚴重,邊疆危機日甚,清朝被迫開放邊禁,採取“移民實邊”的政策。1861年至1880年代陸續開放了吉林圍場、阿勒楚喀圍場、大凌河牧場等官地和旗地。1882年(光緒八年)首先在吉林招墾,設立琿春招墾總局,此後又開放了黑龍江地區的土地開墾。1885年設立吉林電報局,1883年,滿洲第一家近代機器工業製造廠——吉林機器局投產。
1896年,俄國通過《中俄密約》攫取了在滿洲境內修建鐵路的特權,並於1898年取得了旅順-大連租借地。這一時期日本也逐漸加強向滿洲的滲透。1904年,爆發日俄戰爭,俄國戰敗,被迫退出南滿。此後日本、俄國和中國三方均加速對滿洲的開發。
1907年,清廷裁撤盛京、吉林、黑龍江三將軍,改置奉天、吉林、黑龍江三省,設巡撫,並設東三省總督。日本於1906年成立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以公司的名義在滿洲實行殖民經略,並且鼓勵其控制下的朝鮮人向滿洲大量非法移民。
1911年清朝滅亡,1915年袁世凱稱帝後,日本陸軍參謀本部曾策劃滿蒙獨立運動,由於局勢變化而未能得逞。日本隨後扶植地方軍閥張作霖成為東三省的實際控制者。由於張作霖不完全聽從日本人的控制,1928年兵敗於國民黨北伐軍隊,自北京退往瀋陽時,被日本特務炸死。1929年其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加入國民政府。
1932年至1945年,為偽“滿洲國”時期。其政府由日本人控制,以前清廢帝溥儀為傀儡。
1945年8月,蘇聯紅軍出兵,偽“滿洲國”解體。戰後,東三省交還中國。

詞的使用

辛亥革命後,特別是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後,中華民國開始用東北來取代滿清發祥地的原有名稱。由於歷史和政治的原因,在中國一般用東北或者東三省、東北三省來稱呼清朝時稱為“滿洲”的地區的遼寧、吉林和黑龍江這三個省份。
目前東北地區,遼寧滿族占15%左右, 吉林、黑龍江兩省漢族占90%以上。在中國辛亥革命後,中國政府在官方檔案中開始使用“東北”來稱呼清朝時稱為“滿洲”的地區,一再強化統一的觀念。在日本投降之後,中共控制區(哈爾濱等地)的報紙,如《東北日報》上,“北滿”“南滿”“東滿”這樣的辭彙也延用了一段時間,用以表示東北北部、東北南部和東北東部。現在遼、吉、黑三省的民間仍有使用。在西方語言中,“滿洲”作為地理名稱仍較常見。朝鮮、韓國、日本俄國的出版物至今仍使用“滿洲”一詞的譯文。
“滿洲”一詞作為地理名詞,除了像“中共滿洲省委舊址”(位於遼寧省瀋陽市北市場)之類的文物古蹟以外,在東北地區仍有很少部分地名保留了“滿洲”的用法,比如“滿洲里”(城市名,坐落於中俄邊境內蒙古自治區境內)

滿族文化及民俗

滿族的文化傳統基本上是有移民所帶來的華北漢文化、滿族原始文化(包括滿族、達斡爾族等世居民族、蒙古等)及朝、日、俄文化的結合體。

國的建立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略者利用前清廢帝溥儀在東北建立的一個傀儡政權,通過這一傀儡政權,日本在中國東北實行了14年之久的殖民統治,使東北同胞飽受了「亡國奴」的痛苦滋味。此傀儡政權「領土」包括現中華人民共和國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全境、內蒙古東部及河北北部。當時中國國民政府不承認這一政權。當時國際上以日本為首的法西斯等國家或政府承認偽滿洲國,國際聯盟主張中國東北地區仍是中國的一部份,中國政府從未承認這一分裂中國領土惡劣行徑的傀儡政權。
滿洲國以長春(改名為新京)為首都,前清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為偽滿洲國的國家元首。
第一種解釋:滿洲國原指清朝入關以前由愛新覺羅氏建立的女真(滿族)國家,為明朝女真分裂時期女真各國(各部)對建州女真的稱謂,在今天的《滿洲實錄》 、 《滿文老檔》中都有記載。愛新覺羅·努爾哈齊統一女真後,也是當時整個東北的稱呼。1635年農曆10月13日,清太宗皇太極頒布詔書正式宣布:我國建號滿洲,以後只準用我國舊稱(滿洲)。清朝入關以後,滿洲國一詞仍然在使用,直到清末(大約為二十世紀初)慈禧皇太后派遣五大臣出國考察立憲的時候,就對五大臣說:「立憲一事,可使我滿洲國皇基永固……」。
第二種解釋:1931年9月18日,中國東北地區的日本駐軍——關東軍在南滿鐵路柳條湖段製造爆炸事件,藉口遭到中國軍隊攻擊,襲擊瀋陽的中國軍隊營地「北大營」,發動了「九一八事變」。中國東北軍主力在1930年入關參加「中原大戰」,後方空虛,奉張學良「不抵抗」之命令退出東北。其後兩個月內,日本軍隊迅速占領了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並在各省成立了地方性的親日政權——遼寧的臧式毅,吉林的熙洽,黑龍江的馬占山。1931年底,因九·一八事變引咎辭職的原日本陸軍大臣南次郎前往中國東北,與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和關東軍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進行會談,商討事變進展。經過與吉林省代理長官熙洽的秘密會談,確立了迎接清朝末代皇帝溥儀至滿洲,成立國家的方案。馬占山曾經在張學良的授意下抵抗日軍,不久詐降,鏇又起義。1932年2月16日,東北各省的領袖張景惠、熙洽、馬占山、臧式毅、謝介石、於沖漢、趙欣伯、袁金鎧等人在瀋陽大和旅館召開「東北政務會議」,會議由關東軍司令官本庄繁主持,決定迎接溥儀為「滿洲國」執政,並分配了各人在政權中的職務。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宣布成立。中國國民政府否認東北獨立,並向日本提出強烈抗議。3月8日,溥儀在新京正式宣布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同時任命了各府、院、部的負責官員,偽滿洲國宣布正式成立。
1933年2月24日,國際聯盟大會通過報告書,指明:東北三省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日本違反國際聯盟的盟約占取中國領土並使之獨立;"九一八事變"中日軍行動並非自衛;偽滿洲國是日本參謀本部指導組織的,其存在是因為日本軍隊的存在,偽滿洲國不是出自民族自決的運動。為此,日本於同日宣布退出國聯。
偽滿洲國國旗的地色是黃色,代表滿洲和滿洲民族。左上赤色代表熱情的日本民族、青色代表青春的漢民族、白色代表純真的蒙古民族、黑色代表的公平的朝鮮民族。

國政治

偽滿洲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為溥儀。1932年3月8日,溥儀就任偽滿洲國執政,年號為大同。1934年3月1日,溥儀在新京南郊杏花村舉行登基典禮,改「滿洲國」為「大滿洲帝國」。溥儀為皇帝,年號為康德。
偽滿洲國的行政機構為「國務院」,其首長為「總理」。「國務院」下轄「外交部」、「民政部」、「財政部」、「法務部」、「實業部」、「交通部」、「文教部」、「軍政部」。「財政部」後改名「經濟部」,「軍政部」後改名「軍事部」,「實業部」後拆分為「興農部」和「勤勞部」,又成立了「厚生部」等部門。各「部」長官為「部長」,但是實權掌握在由日本人擔任的各「部」次官手中。由日本人擔任的「國務院總務廳」長官為實際上的「總理」。「總務長官」由駒井德三擔任,繼任者為星野直樹和武部六藏。各「部」的日本裔次官每周二舉行聚會,商討並決定「國家」政策和各種具體事務,被稱為「火曜會」。
偽滿洲國的立法機關稱「立法院」,首任「立法院長」為趙欣伯。實際上的立法權掌握在關東軍手中。偽滿洲國沒有成文憲法,而是由各項專門法律來替代憲法。諮詢機關稱「參議府」,其首長稱「議長」。首任「議長」由臧式毅擔任。偽滿洲國的最高司法機關是「最高法院」。首任「最高法官」是林棨。「最高檢察廳長」為李盤。宮廷機構為「宮內廳」,偽長官為熙洽。
偽滿洲國行政區在1934年劃為14個省和兩個特別市:
安東省;奉天省;錦州省;吉林省;熱河省;間島省;黑河省;三江省;龍江省;濱江省;興安東省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北省;新京特別市;哈爾濱特別市。
1939年更改為19省、一特別市:
安東省;奉天省;錦州省;吉林省;熱河省;間島省;黑河省;三江省;龍江省;濱江省;興安東省;興安西省;興安南省;興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東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別市。

國軍事

根據1933年簽訂的《日滿議定書》 ,偽滿洲國的對外「國防」由關東軍負責。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之後,日本陸續抽調關東軍前往中國戰場,偽滿洲國國境防務日益空虛,於是在1938年頒布《國兵法》 ,規定「全國」20至23歲的男性都有服兵役三年的義務。每年春季徵集20萬人,予以軍事訓練,主要是充當工兵,修築軍事堡壘,或者協助警察維持地方治安。不適合服兵役者要參加為時三年的勤勞奉公隊,從事土木工程建設。
偽滿洲國全境分為十一個軍管區。其首長稱司令。偽滿洲國軍事權力為關東軍控制,其軍隊的調動、演習、裝備更換、人事變動都要經過關東軍司令部的批准。偽滿洲國軍銜分為將、校、尉三等九級。偽滿軍由軍官學校畢業後初任少尉,滿2年晉中尉,中尉滿2年晉上尉,上尉滿3年晉少校。少校滿3年晉中校,中校滿3年晉上校。上校4年晉少將,少將3年晉中將,中將4年晉上將。最高軍銜為上將,為終身職。上將之上又設立將軍府,仿照日本的元帥府,為榮譽軍銜。張景惠、張海鵬、於芷山、吉興四人獲得「將軍」軍銜。
偽滿洲國沒有海軍。在黑龍江和烏蘇里江設立「江上軍」,擔任邊防巡邏任務。在南方的渤海另有一支海上警備部隊。

國外交

偽滿洲國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承認。當時世界上約有八十個獨立國家或政權,承認偽滿洲國的共二十三個,為日本、蘇聯、德國、法國、義大利、西班牙、羅馬尼亞、保加利亞、芬蘭、克羅埃西亞、波蘭、匈牙利、斯洛伐克、丹麥、薩爾瓦多、蒙古人民共和國、泰國、緬甸、菲律賓、梵蒂岡、偽中華民國南京汪偽政權、蒙古自治邦(內蒙古)和自由印度臨時政府。

日本駐偽滿洲國大使由關東軍司令官兼任。

滿族的族稱。17世紀初﹐以明代東北地區建州﹑海西女真後裔為主﹐吸收了一些外部成員﹐形成了滿族共同體。明代女真的先世是先秦以來就居住在東北的肅慎﹑邑婁﹑勿吉﹑靺鞨和金代的女真。明代女真曾分成許多大小部落﹐滿洲是建州部所屬的一個小部落﹐努爾哈赤父祖即屬於該部落。後來因為努爾哈赤起兵實現了女真各部的統一﹐滿洲這一名稱隨之也逐漸顯赫並用之稱呼整個女真。但當時明朝官私著述中都沒有用過滿洲這一名稱﹐他們經常用的是建州或女真(直)。朝鮮人也稱他們為建州或女真。滿族自己則或稱女直(Nioijy)﹐或稱諸申(Juen。1616年努爾哈赤(即清太祖努爾哈赤)即汗位﹐建立金(後金)。由於肅慎﹑女真和諸申都是同音的演變和漢字的不同寫法﹐而不同的稱呼對清朝統治產生不利影響﹐有必要予以統一。早在1635年﹐清太宗皇太極就明確規定﹐滿族人一律稱滿洲﹐不準稱諸申。乾隆四十二年(1777)﹐清朝下令編纂《欽定滿洲源流考》﹐再一次肯定滿洲為部族名。有清一代滿洲一直作為民族的名稱﹐同漢﹑蒙﹑回﹑藏等並用。迄今所稱滿族就是滿洲族的簡化。至於滿洲二字的含義如何﹐現在尚無一致意見。清代官方的代表性看法是﹐滿洲二字來源於西藏每年朝貢稱曼珠師利大皇帝﹐曼珠漢譯為妙吉祥﹐滿洲是由曼珠演變而來。但西藏於明崇禎十五年(清崇德七年﹐1642)才向清朝朝貢﹐滿洲這一名稱此前已存在。另一說是﹐明代初期女真曾出現一位赫赫有名的李滿住﹐滿住遂成為部落名稱﹐後由滿住之音而轉為滿洲﹐這一說法較前者可信。實際上﹐滿洲的來源最大可能是建州。建州是明朝統治的地區名﹐滿洲也近地名﹐二者具有淵源關係。清朝統治者避諱其先人曾受明朝統治﹐便有意把滿洲稱為族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