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定滿洲源流考》

國俗(卷十六至卷二十)﹐為滿族及其先民的習俗﹑祭祀﹑官制﹑語言及物產等方面的資料。

清代官修滿族先世及其有關東北諸民族的重要史籍。二十卷。乾隆四十二年(1777)﹐阿桂﹑于敏中﹑和珅等奉敕撰修﹐次年完成。全書分為部族﹑疆域﹑山川﹑國俗四門。各門首舉清朝﹐其次再按時代順序自古迄清前。部族(卷一至卷七)﹐上溯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完顏﹑建州諸部和相鄰近的索倫﹑費雅喀等部的史料。疆域(卷八至卷十三)﹐始自肅慎﹐迄至元時﹐上述諸部族城鎮村寨的地理形勢及地名資料﹐及遼﹑金宮室建置和古蹟的資料。山川(卷十四﹑十五)﹐為山川名稱及其位置資料。國俗(卷十六至卷二十)﹐為滿族及其先民的習俗﹑祭祀﹑官制﹑語言及物產等方面的資料。卷首有清高宗弘曆敕命撰修的上諭﹐撰修人擬定的凡例七條。該書從正史以及其他近五十種典籍中選擇有關資料﹐分門別類加以排比﹐並有詳盡的考證。對研究女真歷史來說﹐不失為一部有參考價值的專題類書性質的書籍。因該書系清統治者為耀其先世淵源久遠﹑部族眾多的發祥歷史而作﹐故對清朝前期的歷史有虛飾和隱瞞﹐對女真各部與明王朝的隸屬關係力加隱晦﹐特別是諱言明朝統治下建州三衛史實。考證也有錯誤或不當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