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四軍

五十四軍

54集團軍是我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隸屬於濟南軍區,軍部位於河南省新鄉市,原代號為54774部隊,隸屬濟南軍區是1985年由陸軍第54軍改編而成的。

歷史沿革

第54集團軍是我軍的“拳頭”部隊,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北伐 鐵軍”,裝備精良, 戰鬥力極強。它是一支合成部隊,在建國初期由44軍、45軍合併,84年又與43軍127師合併而成。組成54軍的三支部隊都是歷史悠久,戰功顯赫的精銳之師。建國以來的歷次對外作戰,54軍部隊除 珍寶島戰鬥外無役不與,戰績顯赫。

該軍是我軍歷史最悠久的部隊。其第127師379團前身為1924年11月由孫中山組建的“建國陸海軍大元帥府大本營鐵甲車隊”,即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實際是我黨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裝,北伐時作為先遣隊英勇善戰,屢建奇功,連取汀泗橋、賀勝橋,率先攻上武昌城頭,贏得“ 鐵軍”之美譽。後擴編為 國民革命軍第11軍第24師,作為主力參加南昌起義,創建人民軍隊,打響中國共產黨 武裝鬥爭的第一槍。該團也就成為今天全軍絕無僅有的團史早 于軍史的團隊。

井崗山時期該師是最強的紅4軍28團(團長 王爾逐、後為 林彪),後編為紅4軍1縱隊,紅一軍團紅4軍,首長都是林彪,是反圍剿的主力。長征中縮編為紅一軍團第2師第4團(政委楊成武)。演繹強渡烏江、飛奪瀘定鐵索橋、突破天險 臘子口這些傳奇故事。這支部隊成為率先走出 雪山草地的先鋒“紅四團”。抗戰爆發時,編為八路軍115師343旅685團(團長楊得志),是平型關大捷和 廣陽大捷的主要參戰部隊。1939年南下 華中,編為八路軍蘇魯豫支隊,後成為新四軍3師7旅,旅長彭明治中將,政委吳法憲中將,是 蘇北新四軍的主要機動部隊之一。抗戰勝利後挺進東北,編為6縱16師,是東野早期主力之一,在 林彪親自指揮下取得著名的 秀水河子戰鬥的勝利,這也是東北我軍第一次殲滅美械 蔣軍( 緬甸遠征軍)。

16師參加東北幾乎所有大戰惡戰,特別是在 遼西大會戰中發揮關鍵性作用。當時6縱(即43軍)首先發現敵 廖耀湘兵團企圖回竄瀋陽,帶領先頭師的6縱副司令兼16師師長的李作鵬當機立斷,改變 林彪原定作戰部署,就地阻擊逃跑敵人。當時形勢萬分嚴峻,敵廖耀湘兵團的主力是 蔣介石的五大主力之二的新一軍,新六軍。其軍官、士兵大都是應蔣介石抗戰中“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投筆從戎的熱血知識青年,部隊上下團結,沒有其他國民黨部隊的貪污腐敗現象,士氣高昂;且裝備全副美械,在 抗日戰爭中的緬甸戰場能征慣戰,又在印度受過美軍專門訓練,戰鬥力很強,解放軍與其交手很少能抓到俘虜。在二戰四平時,新六軍一個團就打垮3縱(即今40集團軍)一個縱隊。當時東北解放軍有個口號叫“吃菜要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六軍”。而今敵軍瘋狂突圍,而解放軍則已經連續行軍好幾天,十分疲勞。關鍵時刻黃永勝司令員衝到陣地最前沿對戰士們宣布:“我的指揮位置就在這裡,老子今天就死在這裡!”,指戰員們在司令員鼓舞下同瘋狂的敵軍拚死爭奪,每一道簡易工事都要來回爭奪很多次,很多連隊只剩下十幾人仍死守陣地, 16師46團(即葉挺獨立團)表現最為英勇,團政委張天濤親自抱著機槍向敵人橫掃,直至流盡最後一滴血,戰士們在“為政委復仇”的口號下頑強把敵軍壓下陣地。16師終於把最兇惡的廖耀湘兵團擋在陣地前,為東北徹底解放做出巨大貢獻。

1950年,127師在第43軍編成內(軍長李作鵬中將)參加解放海南島作戰,先後組織兩個加強團偷渡成功,為戰役勝利做出貢獻。80餘年來,從該師走出4位元帥,170多位將軍。中央軍委前副主席 張萬年上將曾擔任該師師長長達十餘年,並指揮該師參加1979年2月的對 越南自衛作戰。

54軍的主力為原45軍,其前身是紅軍時期的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工農政府警衛團,即著名的“ 瑞金團”。長征前夕擴編為工農紅軍第一 方面軍第九軍團,軍團長就是著名的“奴隸將軍” 羅炳輝(後曾任新四軍副軍長,1946年病逝),政委是“獨臂將軍” 蔡樹藩(長征時任紅九軍團政委,1957年訪蘇途中因飛機失事而遇難)。年輕的紅九軍團在長征中出色完成任務,尤其是在著名的“ 四渡赤水”中單獨活動於黔北川南,迷惑調動敵軍,掩護主力順利突破重圍。1936年奉中央軍委命令,紅九軍團改編為紅32軍,與紅二,六軍團一起組成 紅二方面軍,北上與 中央紅軍:第一、三軍團會師 陝北。

抗日戰爭中,紅32軍編為 八路軍第120師359旅718團。整個抗日戰爭都駐守在陝甘寧的 南大門關中分區,後整編為留守兵團警備第一旅兼關中軍分區。抗戰勝利後,警一旅奉命進軍東北。到達 山海關一帶時奉命歸冀察熱遼軍區領導,先後稱“熱遼縱隊”和 東北民主聯軍第8縱隊,即著名的“黃永勝縱隊”。8縱在1947年秋季反攻中會同9縱(後來的46軍),以不到三萬人兵力,在司令員黃永勝(曾任紅一軍團1師3團團長,東野第8,6縱隊司令,四野13兵團司令。1955年授予上將軍銜,任廣東軍區副司令,志願軍19兵團司令,廣州軍區司令,總參謀長兼軍委辦事組組長),政委 邱會作(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任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的指揮下連續三戰三捷,殲敵二萬五千人,以劣勢兵力贏得秋季攻勢的勝利。給東北敵軍以巨大震撼,使我軍在冀察熱遼轉入主動,這就是倍受林羅劉稱讚的“ 遼西三戰三捷”。

在遼瀋決戰前夕,原8縱司令員黃永勝因受 程子華(冀察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委)的排擠,調到6縱(即43軍)任司令員,由於指揮作戰的 段蘇權的失誤,8縱打得十分艱苦,先是未能按原計畫封鎖飛機場,而後又在 錦州外圍爭奪戰中於大小 紫金山失守後隱蔽情況不上報,使林羅劉十分惱火。即使這樣,8縱指戰員前仆後繼,勇猛衝殺,為東北解放做出貢獻。 遼瀋戰役後,8縱整編為第45軍,黃永勝回到老部隊任第一任軍長,在天津戰役中,45軍打個漂亮的翻身仗,135師(即今天的162快速反應機械化師)首先一舉突破 民權門,而後全軍以勇猛動作插入市區,與38軍勝利會師金湯橋,將天津南北守敵一舉割裂,贏得戰役全勝。

渡江戰役南下後,改由陳伯鈞上將任軍長。在參加殲滅 白崇禧桂系主力的 衡寶戰役時,135師表現最為出色。當時有“ 小諸葛”之稱的桂系名將白崇禧企圖同解放軍進行決戰, 林彪命令當時正向前沖的各軍停下來,準備應付敵人的反撲。但是135師卻沒有停下來,在師長 丁盛(後任第54軍軍長,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司令,廣州軍區懷念員,南京軍區司令員)指揮下以勇猛頑強的動作孤軍插入敵重兵身後,斷敵退路,迫使白崇禧倉促改變計畫,集結全部主力進攻135師。 林彪本打算放棄這個師,但135師在和上級失去聯絡的情況下積極果斷,奮勇作戰,象一個鐵釘扎在敵人後背。敵人幾次想吃掉135師都未能得逞,解放軍其餘各軍趁勢進攻,桂系部隊全軍潰退。此役使桂系起家部隊,號稱從沒打過敗仗的第7軍(保持著北伐時的番號)和號稱最能打的第48軍徹底滅亡,解放軍在大陸最後一個強勁對手桂系白崇禧軍被打垮。 毛澤東主席和劉伯承元帥都曾高度評價此次戰役,稱“腰斬7軍”。 45軍為戰役全勝做出關鍵貢獻,受到“四野”通令嘉獎。 衡寶戰役結束不到一個月,45軍的指戰員就將勝利的紅旗插上 鎮南關(今 友誼關) 。

組成該軍的另一支部隊第130師是抗戰爆發後中共在冀中地區組建的八路軍第三縱隊,在極端艱苦的情況下進行平原游擊戰爭,著名的“回民支隊”就是這支部隊的一部分。1942年日寇調集重兵發動慘絕人寰的“五一大掃蕩”後,冀中主力部隊陸續轉入外線,其中有六個團由 呂正操帶領撤到晉綏根據地。抗戰勝利後,根據 朱德總司令命令,呂正操帶領約一個團的冀中子弟兵進軍東北,出關後部隊壯大為保一旅,由 鄧華率領參加東北解放戰爭。後來編為鄧華縱隊的第一師,即東北民主聯軍7縱19師。在解放戰爭中,19師參加血戰四平街、 錦州戰役和天津戰役,擅長城市攻堅。 平津戰役後該師編為44軍130師,直搗廣東。廣東解放後,44軍軍部改編為海軍南海艦隊。130師作為主力編入新組建的54軍。

1952年在廣東 惠州,第44、45軍以第45軍軍部,第134、135師和第44軍130師合編。兩軍為番號爭執不下,周恩來出面調解,兩軍番號各取一字,編為第54軍,第一任軍長就是大名鼎鼎的戰將 丁盛。54軍組建後於次年入朝作戰,是最後入朝的第三梯隊,一同入朝的還有第1、16、21軍。第130師歸67軍指揮參加金化戰役。朝鮮停戰後,54軍歸20兵團指揮,駐守朝鮮。1958年,54軍作為最後一批志願軍撤回祖國,不久西北少數民族地區發生大規模叛亂,54軍和21軍馬不停蹄前往 甘肅,青海高原地區平叛,次年 西藏又發生大規模叛亂,54軍在長達三年的平叛戰鬥中克服高原,氣候種種不利因素,出色完成鞏固邊疆的任務。1962年對印度自衛還擊作戰的西線作戰中,54軍軍部(軍長 丁盛)指揮130師取得著名的“ 瓦弄大捷”,給印度最精銳的陸軍第4軍(該軍曾在二戰 北非和義大利戰場上同德國元帥 隆美爾的部隊作戰,並受到 英國女王的嘉獎)以殲滅性打擊,使印度舉國上下為之恥辱。

六十年代以後,54軍調到 中原擔任對蘇作戰中央總預備隊任務。1984年集團軍整編時,43軍127師編入第54集團軍。54軍是我軍七個重點集團軍之一,也是擔任中央預備隊的三個重點集團軍之一。第162機械化師是“拳頭師”,是我軍第一批“ 快速反應部隊”。54軍還有全軍規模最大的陸航大隊。在新時期建設中,54軍兩棲登入、大規模夜戰、長途戰略機動等戰術創新演練,為解放軍訓練條令制訂提供依據。 江澤民曾親臨54軍視察。

在1998年 長江全流域特大洪水中,第127師奔赴 抗洪搶險的第一線,在 湖北等地參加抗洪搶險鬥爭。2009年60周年大閱兵,54軍有兩個方隊受閱:車輛第六方隊便是“葉挺獨立團”127師379團。巧合的是,作為“鐵甲車隊”的傳人,他們駕駛的正是我軍最新型的“鐵甲車”—92式(WZ551)輪式步兵戰車。此外車輛第十二方隊的PGZ95 彈炮結合防空武器系統也是54軍的部隊。

第54集團軍被中央軍委確定為應急機動作戰師(即“ 快速反應部隊”),現屬濟南軍區,軍部駐 河南省新鄉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