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岳軍區

太岳軍區

1940年1月,“晉西事變”後,為鞏固太岳區,加強該地區的軍事力量,八路軍第386旅集總部特務團進入太岳區,配合決死第1縱隊予進攻張家店之閻軍以嚴重打擊,鞏固了太岳區根據地。6月,根據北方局黎城會議決定,成立太岳軍區,由八路軍第129師第386旅兼軍區領導機關,對外稱太岳縱隊。

簡介

陳賡兼任司令員,王新亭兼任政治委員,牛佩琮任副司令員,周希漢兼任參謀長,蘇精誠兼任政治部主任。下轄:第1軍分區,張春森任司令員,金世柏任政治委員;第2軍分區,張漢丞任司令員,史鍵任政治委員;第3軍分區,王清川任司令員,孫雨亭任政治委員;第386旅,陳賡任旅長,王新亭任政治委員。該軍區組成後,先後參加了“百團大戰”和太岳區冬季反“掃蕩”作戰。

太岳軍區太岳軍區

1941年1月14日,八路軍第129師決定,第386旅改為第129師機動團,免兼太岳軍區領導機關,太岳軍區由決死第1縱隊兼。8月6日,為建立(太)岳南抗日根據地,第129師以第386旅第17、第18團和決死第1縱隊第57團為基礎組建太岳南進支隊(歸8日成立的太岳縱隊兼太岳軍區建制,1942年12月5日撤銷)。8月8日,為開展太岳山區和中條山區的抗日鬥爭,八路軍總部根據中央軍委決定,以決死第1縱隊、第386旅及第212旅合編組成太岳縱隊,歸第129師指揮。8月11日,決死第1縱隊改成決死第2旅。10月3日,太岳區決定,以決死第1旅的1個工作隊和第386旅的部分幹部為基礎,成立太岳軍區第4軍分區。是年,太岳軍區部隊先後參加了反“蠶食”鬥爭和岳南、岳北秋季反“掃蕩”作戰。1942年1月,10日,為便於指揮,太岳縱隊撥歸第129師建制。太岳縱隊仍兼太岳軍區。15日,八路軍第129師根據中共中央關於精兵簡政的指示,將第212旅併入第4軍分區(保留旅的番號)所轄第54、第55、第56團合併稱第54團,歸第4軍分區建制。決死第1旅第59團,洪趙支隊分別併入第1、第3軍分區。4月1日,中共太岳區委決定,成立豫晉邊區人民抗日聯防區,轄第1、第3軍分區(分別由第18、第57、第17團兼)。10月21日,中共中央決定,該聯防區併入太岳軍區。是年,太岳軍區部隊先後參加了1942年春季、夏季、秋季反“掃蕩”作戰和沁源圍困戰。

1943年3月24日,太岳軍區重新劃分為4個軍分區。決死第1旅改兼第1軍分區,李聚奎任司令員,顧大川任政治委員,轄第25、第38、第59團和洪趙支隊;第386旅改兼第2軍分區,王近山任司令員,劉忠任政治委員,轄第772、第16、第20團;第212旅改兼第3軍分區(後旅的番號撤銷),孫定國任司令員,劉聚奎任政治委員,轄第54、第57團;原豫晉聯防區改編為第4軍分區,唐天際任司令員,李哲人任政治委員,轄第2、第17團和豫北義勇軍。10月初,參加太岳1943年秋季反“掃蕩”作戰。10月6日,中共中央決定,八路軍第129師機關與八路軍總部機關合併,保留第129師番號,太岳軍區歸八路軍總部領導,太岳縱隊番號自行撤銷。

1944年初,參加反頑作戰。8月1日,太岳軍區決定,成立第5軍分區,康俊仁任司令員,柴澤民任政治委員。9月6日,以第18、第59團組建豫西抗日游擊第2支隊進軍豫西(10月劃歸河南軍區建制)。10月下旬,八路軍總部指示,以抗大太岳大隊(1942年2月成立)擴編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太岳分校(簡稱抗大太岳分校),歸太岳軍區領導。1945年4月,參加豫北戰役。8月,參加戰略反攻作戰。8月20日,中共中央決定,成立晉冀魯豫軍區。據此,太岳軍區於9月2日劃歸晉冀魯豫軍區建制。23日,太岳軍區決定,以決死第1旅兼第1軍分區組建太岳軍區第1旅,轄第38、第25團和吞襄團;將第386旅兼第2軍分區、第3軍分區部隊合併組建太岳軍區第2旅,轄第20、第772團和士敏獨立團。解放戰爭時期,該軍區的沿革見中國人民解放軍太岳軍區。

軍區將領

太岳軍區--司令員:陳賡大將
陳賡大將陳賡大將

政治委員:王新亭上將

副司令員:牛佩琮

牛佩琮牛佩琮
王新亭上將王新亭上將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一)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
平原軍區
鄂豫皖邊區剿匪指揮部
湖南軍區
河北軍區
甘肅行政公署
浙江軍區
綏遠軍區
皖南軍區
瓊崖縱隊夏季攻勢前線指揮部
中共陝北特別委員會
湖北軍區
陝北行政公署
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部
中原臨時人民政府
瓊崖縱隊春季攻勢前線指揮部
皖北軍區
中共陝東特別委員會
晉南行政公署
錦州軍區
嫩江軍事部
松江軍事部
吉林軍事部
龍江軍事部
中共晉南工作委員會
合江軍事部
內蒙古軍區
華東支前委員會
魯中南支前委員會
瓊崖縱隊秋季攻勢前線作戰指揮部
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
晉中軍區
中共晉中區委
魯中南區行政公署
魯中南軍區
中共魯中南區委
豫西軍區
陝南軍區
江淮軍區
中共臨汾工作委員會
中共湘東特別委員會
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北局
豫陝鄂軍區
中共湘鄂贛邊特別委員會
桐柏軍區
江漢區行政公署
鄂豫軍區
皖西軍區
北嶽軍區
鄂豫區行政公署
中共鄂豫區委員會
中共瓊崖區委員會
魯中區支前司令部
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西北特別委員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海防辦事
華東軍區海防司令部
中共華東局海防委員會
豫皖蘇軍區
冀熱察軍區
冀察熱遼軍區
察哈爾軍區
鄂西北區行政總署
山東省支援前線委員會
鄂西北軍區
東北各省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鄂西北區委員會
中共鄂皖地方委員會
遼南軍區
遼吉軍區
牡丹江軍區
鄂東保全軍區
嫩南軍區
吉東軍區
安東軍區
合江軍區
南滿軍區
東滿軍區
熱河軍區
遼西軍區
三江軍區
遼寧軍區
冀東軍區
松江軍區
龍江軍區
嫩江軍區
遼北軍區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員會
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員會
東北人民自治軍東滿臨時指揮部
黃麻起義行動指揮部
中共黃安麻城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濱江地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江漢區委員會
江漢軍區
鄂東軍區
中共鄂東區委員會
綏蒙軍區
雁門軍區
呂梁軍區
中共雁門區委
中共呂梁區委
中共中央東北局
晉冀魯豫軍區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
中共鄂豫皖中央局
中共蘇浙區委
魯中區行政主任公署
湘鄂贛軍區
中共浙西區委
中共蘇南區委
湘鄂贛邊區行政公署
中共湘鄂贛邊區臨時委員
中共綏蒙區委
新四軍蘇浙軍區
冀熱遼軍區
冀晉軍區
鄂豫皖湘贛軍區
鄂豫皖湘贛邊區行政公署
中共鄂豫皖湘贛邊區委員會
冀察軍區
中共冀察區委
中共冀晉區委
濱海行政主任公署
膠東區行政公署
渤海區行政主任公署
渤海軍區
中共渤海區委
中共太行區委
中共冀中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北嶽區工作委員會
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
冀熱邊行政公署
中共濱海區委
皖江軍區
鄂東革命委員會
蘇南行政公署
中共廣東省臨時工作委員
蘇北軍區
淮北軍區
中共塞北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太行分局
魯中軍區
山東軍區
中共晉綏分局
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
膠東行政主任公署
魯中區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中央總學習委員會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
中共湘西南特別委員會
清河軍區
廣東軍政委員會
淮北蘇皖邊軍區
中共晉西南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調查研究局
鹽阜軍區
中共鹽阜區委
中共淮海區委
中共江南區委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華中分會
中共湘西特別委員會
豫鄂邊區行政公署委員會
蘇中軍區
江南行政委員會
淮海軍區
蘇北行政委員會
中共蘇中區委
中共冀魯邊區委
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
中共北嶽區委
清河行政主任公署
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冀北辦事處
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
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
冀魯邊軍區
中共清河區委
魯南軍區
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
中共蘇北區委
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
豫鄂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
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南華安特別委員會
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太岳軍區
太行軍區
江抗東路軍政委員會
江抗東路指揮部
魯西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魯南區委
冀魯豫軍區
中共魯中區委
冀中行政主任公署
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
晉西北軍政委員會
中共晉西區委
晉西北行政公署
中共晉豫區委
中共太南區委
中共太岳區委
中共蘇皖區委
鄂西革命委員會
豫皖蘇邊區聯防辦事處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
魯西軍區
山東軍政委員會
山東第一區軍政委員會
山東省第一軍區
中共山東第一區委中共蘇皖邊區委
江抗東路司令部
中共鄂西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蘇魯豫區委
江抗總指揮部
中共鄂豫皖邊區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委員會
中共冀熱察區委
中共豫鄂邊區委員會
中共魯西區委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
中共山東分局
中共膠東區委
中共綏遠省委
中共晉西南區委
中共鄂東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晉西北區委
中共晉察冀區委
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
中共晉冀豫區委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
中共晉西南省委
晉冀豫軍區
中共鄂南區特別委員會
冀西政治主任公署
冀中政治主任公署
中共晉西省委
中共晉西北省委
中共冀中省委
中共鄂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
中共晉西北臨時省委
晉東北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冀豫晉省委
綏德警備司令部
中共晉察冀省委
中共保屬省委
中共晉西北工作委員會
八路軍總留守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