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

江蘇長江以北地區統稱蘇北,1941年3月19日蘇中軍政黨委員會成立,決定“將東台、興化及其以南,長江以北,運河以東地區劃定為蘇中區”,“擬以鹽阜區為第一分區,指揮機關暫緩成立”。“蘇中區劃定為二、三、四共三個分區。”。蘇中轄區多次調整,蘇北抗日根據地(華中蘇北總抗日根據地)主要指阜寧以南的蘇中地區,一度含蘇中、鹽阜行政區,本文在1942年以前部分涉及“蘇北”時,有時泛指長江以北地區,1942年以後蘇北抗日根據地一般指淮海、鹽阜地區。

詳細介紹

 在國共合作共同抗日的抗戰期間,國民黨蔣介石於1940年6月鼓吹一種謬論:“抗戰要勝利,必須先消滅共產黨”(註:見1940年7月29日重慶《新華日報》。)。企圖將長江以北的新四軍統統趕到江南,割斷新四軍與華北八路軍的聯繫。不久又指使國民黨軍事委員會參謀總長何應欽、副參謀總長白崇禧於7月16日提出一個“中央指示案”,要求將黃河以南的新四軍、八路軍撤至黃河以北,全部擠出華中。嚴令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全部開赴其規定的地區。於是在華中敵後,國民黨當局製造的反共摩擦事情不斷。
 面對這種嚴峻的形勢,八路軍總部決定,在華北敵後發起抗日的百團大戰。當時黨中央、毛澤東決定,加快發展華中這塊戰略要地的步伐,採納劉少奇的建議,抽調八路軍一部由黃克誠率領越隴海路南下;同時令陳、粟新四軍主力北上,將蘇北作為“戰略突擊方向”合力開闢蘇北地區。此時的國民黨反共頑固派韓德勤占據興化,奉蔣介石的意旨,竭力阻撓新四軍與八路軍會事。韓德勤認為陳、粟部人少,剛至蘇北,又背靠長江,採取“先南後北”方針,企圖將陳、粟部趕到長江里去喝水,然後揮師北上,解決黃克誠部。可是,郭村戰鬥和黃橋戰役的勝利,同年10月10日新四軍、八路軍的會師,徹底粉碎了韓德勤的黃梁美夢和蔣介石的如意算盤。
 蘇北抗日局面打開後,根據地擴大了,劉少奇決定儘快把中原局的指揮機關移往蘇北。1940年10月11日劉少奇致電陳毅,提出“召集阜寧以南各縣黨政軍民代表大會,成立蘇中、蘇北行政主任公署。目前在韓德勤尚未離開蘇北以前只委派各縣縣長及籌備蘇中、蘇北行政公署,各地各軍代表雲集陳毅處即作此接洽。”(註:電文中籌備蘇中、蘇北行政公署實際上後來是籌備了蘇中、鹽阜行政公署,1940年12月29日中央軍委批覆新四軍,成立鹽阜軍區。1941年9月,13日,新四軍成立鹽阜軍區,洪學智任司令員,劉彬任政治委員,楊光池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0月14日毛澤東指出:“蘇北根據地的工作對全國有重大政治影響,而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正確政策,成為我們建立蘇北模範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問題之一。”當天中共中央“關於蘇北發展方針與統一軍事指揮”致電陳毅、劉少奇“建設蘇北根據地是很大工作,同意陳毅統一蘇北軍事指揮,同意胡服(劉少奇)去蘇北與陳(毅)會合布置一切(註:見《毛澤東傳》585頁,中央文獻出版社1996年8月第1版)。注意組織財政經濟工作,從長期戰爭出發,勿使人力物力浪費”。1940年10月14日,毛澤東致電陳毅:
《注意吸收民族資本家及其代表參加根據地建設》:
 你們注意吸收陶行知等生活教育社人員去參加蘇北文化教育工作是對的,這是主要方面。但同時亦應注意黃炎培、江問漁等所領導的職業教育社在江、浙兩省知識分子中有頗大影響,因為黃、江等不僅在文化教育界有地位,而且是經營工商業的民族資本家著名代表,因此,你們也應吸收職業教育社社員及其有關的各方人員,參加我們的文化教育和財政經濟事業。同時,你們應經過韓國鈞、李明揚、李長江及地方紳士、文化界等,對蘇北以外的江浙民族資本家及其代表如張一磨、黃炎培、江問漁、褚輔成、穆藕初等加以聯絡,向他們說明蘇北事件真相,約請他們派人或介紹人參加蘇北之地方政權工作,民意機關工作,及經濟、文化、教育建設工作。我們已電周、葉與他們聯絡,如以後他們介紹人到蘇北來時,須加以接納,與之做事業上的合作,以為拉攏江浙民族資產階級的具體例證,這對統一戰線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毛澤東.
 十四日
 
 建立和鞏固蘇北抗日根據地是黨中央的戰略部署。1940年11月7日上午10時左右,劉少奇和黃克誠等到達海安。這一天既是十月革命23周年紀念日,又是新四軍江南指揮部成立一周年紀念日,在這值得紀念的日子裡,劉、黃、陳、粟聚會海安,更增添了喜慶氣氛,當天陳毅題贈劉少奇和黃克誠七絕《十月革命節日與八路軍南下部隊會師,各老同志中有十年不見者》:“十年征戰幾人回,又見同儕並馬歸。江淮河漢今誰屬?紅旗十月滿天飛。”劉少奇、黃克誠、曾山在海安與陳毅、粟裕一起研究共商了整個華中根據地的建設大計。管文蔚向劉少奇匯報了蘇北臨時參政會籌備情況。
 在籌備工作中,各界代表反映了一些問題。一、表示贊成抗日。二、部分地主希望少減租或不減租。三、一部分舊官員對委派縣長有意見。
 據此,劉少奇指出會議一定要發揚民主,不能由我們包辦,要讓到會的各方面人士講話,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不管人家意見對還是不對,都要認真聽,切不可壓制,對的要接受,不對的要加以說明。對“二五減租”要講清楚,這是發動民眾,依靠民眾的重要決策,是抗日戰爭時期解決農民問題的基本政策。
 談到統一戰線問題時,劉少奇強調了堅持統一戰線中的獨立自主原則,在革命現階段的條件下,統一戰線是為著抗日救國,如果統一戰線被人家統了去,那就要犯大錯誤,他還說,國民黨是不可能單獨進行抗戰的,而公開投降敵人,全國人民是不允許的,所以,人們只能提反對“投降倒退”,要爭取他們中間大部贊成抗戰的分子,在蘇北地區人們必須爭取贊成抗戰的國民黨員,爭取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和中上層的開明紳士。如韓國鈞、朱履先等,要把他們吸收到參政會來。劉少奇的講話,將政權建設和統戰工作中的一些重大問題都講明白了,對蘇北政權建設和統戰工作產生了重要影響。
 劉少奇說:“要堅持敵後抗日游擊戰爭,就要建立抗日根據地。打鬼子要有槍,不但要槍還要有個家,這個家就是根據地,要建立抗日民主政權。”(見《江蘇黨史資料》1989年第4期第45頁)“要立即把蘇北臨時參政會開起來,並要開好。”“現在國民黨政府不發我們一支槍、一顆子彈、一文錢,相反天天在計算著如何把我們消滅掉。他們進攻黃橋,就是這個目的的赤裸裸暴露。我們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就可以自己發展生產,製造武器,自己發行鈔票、自己收稅,不依靠任何人。”(見《管文蔚回憶錄續集》第145頁)。
 劉少奇在海安還到愛國民主人士韓國均公館同他商討了抗日救國大計。少奇同志話雖不多,但出言極有分量。他說“在蘇北地區,我們必須爭取贊成抗戰的國民黨員,爭取有正義感的知識分子和中上層的開明紳士。如紫老您等,都應當參加參政會。”在韓國均公館的廣玉蘭樹下,韓國均對陳毅談了對劉少奇的印象:“胡服先生決非等閒之輩,在貴黨內當不在君之下。”陳毅笑而不語。這一方面說明了在韓國均的眼力,以數十年宦海生涯,練就的洞察力、感受力實在非同尋常。同時也證明了少奇同志非凡的才能和極強的感染力。他的氣度、言談、思維都由於革命鬥爭錘鍊得非凡而練達。
 為了建立華中統一的有權威軍事領導機構,1940年11月10日劉少奇在海安致電中共中央“我已到陳毅處,為統一華中軍事指揮起見,提議由中央任命陳毅同志為八路軍、新四軍華中各部之總指揮,並加入中原局為委員。如葉希夷同志到華中,即由葉任總指揮,陳毅副之......。”電波從海安飛向陝北延安,這是劉少奇1940年11月7日同陳毅會合到海安三天后打給中共中央的電報。
 兩天后(11月12日),中共中央正式批覆:同意葉挺過江後,以葉挺為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陳毅為副總指揮。在葉挺未過江前,由陳毅代理總指揮。中共中央復電另外加了一句:“並決定,以胡服為政委,葉、陳、胡統一指揮所有隴海路以南之新四軍與八路軍。”
 統一指揮問題解決之後,劉少奇工作順手多了。劉少奇、陳毅等一面調兵遺將布陣華中,一面抓籌建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和蘇北政權機構問題。
 1940年11月12日《東南晨報》為迎接慶祝蘇北臨時參政會成立發表的小評中載:“蘇北臨時參政會決定在本月15日成立了,同時在海安鎮召集第一次參政會議。”
 11月15日,蘇北臨時參政會在海安召開,參加的有江都、高郵、泰縣、揚中、丹陽、泰興、靖江、如皋、南通、海門、啟東、崇明、東台、鹽城、興化等10多個縣。開會代表均佩帶參政員紅色綢胸標,到會參政員200餘人,包括各黨派、各階層人士,而且知識分子紳商領袖占半數以上。這些參政員三分之一由軍政當局聘任,三分之二是由各抗日人民團體選派,其中共產黨員代表只有40多人。
 蘇北臨時參政會由陳毅主持。胡服(劉少奇)首先作關於抗日民主政權工作的報告,他強調說:“建立各級抗日民主政府,開闢敵後抗日游擊根據地,發動全民抗戰,這是各階層聯合起來的抗日民主政權,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最高形式。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實行三民主義的民主、政治,反對日本帝國主義,保護抗日各階層利益,改善工農兵生活,鎮壓漢奸反動派。”[見《陳毅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68頁。]
 接著由靖江縣國民黨書記長盛仁棟先生髮言。他從主席台座位上站起來,向講台走去,並向坐在主席台最前排的陳毅看了一眼,陳毅微笑著向他點了點頭,目光中充滿了鼓勵。盛仁棟站在講台前,鎮定了一下自己,便按照事先的準備講了起來。他“從孫中山先生‘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講起,闡述國難當頭不分敵前敵後,國民黨、共產黨應精誠團結一致抗日,說明團結抗日無論對國民黨還是對共產黨都是一致的,它完全符合農工大眾的利益,因而也是執行三大政策的體現。”[見《陳毅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第268頁。]盛仁棟先生髮言得到與會者的一致贊同,贏得全場一片掌聲。盛仁棟先生髮言結束,陳毅同盛仁棟先生緊緊地握手,而後將盛仁棟先生介紹給胡服(即劉少奇)。劉少奇讚許地說:“你發言很好。如果國民黨員都有你這樣的思想,就一定能早日實現抗日戰爭的勝利。”
 在參政會中,各參政員均毫無限制的地自由發言,實現了政治權利的平等和真正的政治自由。參政會出、列席人員,包括國民黨、共產黨以及無黨派的人士,均在平等的地位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且能毫無限制的予軍政當局以建議和批評。如蘇北臨時參政會議長黃逸峰先生,他是國民黨員;副議長朱履先先生,他是老同盟會會員;靖江國民黨書記長盛仁棟先生,當選為參政會大會主席團成員之一。共產黨員朱克靖先生,當選大會主席團成員,並當選為副議長。
 這些具體事實,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在蘇北密切合作的精神。參政會的政治內容,包括三個重要決議。第一,討論時局問題,嚴厲反對親日派策動的投降妥協分裂運動。第二,就是對蘇北時局問題。參政會力求各黨各派合作,力主各軍合作,反對親日派發動三十萬大軍向新四軍的進攻,力主江蘇省府及其軍隊與新四軍合作,共同抗敵,停止內爭。第三,是討論糧食問題。參政會決定,立即停止糧食出口,而且停止內地的自由運銷,必須在合法機關的許可下,才能進行內地的糧食調濟,這是防止奸商的操縱的必要辦法。“還通過了自己的《施政綱領》,這個綱領完全以革命三民主義為基礎,以抗戰建國綱領為依歸,他是三民主義和抗戰建國在蘇北抗戰局面上的具體運用。這個施政綱領的通過,完全代表蘇北人民的民意,證實了八路軍、新四軍與蘇北人民的合作有了政治的真實基礎,這乃是蘇北政治上的改革,而且在改革道路上的最大的邁步。這個施政綱領的精髓,就在發動全蘇北人力、物力、財力去堅持抗戰,推進抗戰,就在調整人民間的關係,以民族利益抗戰需要為標準去促進人民間團結合作,減輕內部的磨擦和矛盾。”會議選舉蘇北愛國民主人士韓國鈞為名譽議長,選舉黃逸峰為議長,朱履先、朱克靖為副議長,11月16日,按“三三制”原則,成立了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及區、縣抗日民主政權。選舉管文蔚為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主任,通過了陳毅的政治報告。
 劉少奇在閉幕時代表中共中央講話。他說:“實行民主政治,是中國百年來革命流血的目的。今天要的民主,是真民主,不是假民主,假民主是欺騙民眾的圈套,是會失敗的,是反革命的”他闡述了《施政綱領》的主要精神,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各黨各派要團結一致抗戰,要施行民主政治,給人民以言論、出版、集會、遊行、示威的自由,要實行三三制政權,貫徹民主集中制。實行“二五減租”、減息和保證交租交息,加強根據地內軍事建設,做好抗日軍人家屬的優撫工作,發展生產,保障部隊的供給,肅清貪污盜竊的行為,提倡廉潔奉公。劉少奇的講話,受到參政員們的熱烈歡迎,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日偽面對華中蘇北根據地的建立,膽顫心驚,除在軍事上進行“掃蕩”外,在經濟上對我根據地嚴密封鎖,並發行大量的日本軍用券、華興銀行券等偽幣到根據地掠奪。國民黨政府又停發了新四軍糧餉,國民黨反共頑固派韓德勤發行的江蘇省農民銀行的鈔票,在抗日根據地流通。1940年5月4日,黨中央指示,在江蘇境內應不顧顧祝同、冷欣、韓德勤等反共分子的批評,限制和壓迫。“獨立自主擴大軍隊,建立政權、設立財政機關,徵收抗日捐稅,設立經濟機關,發展農工商業,開辦各種學校,大批培養幹部。”敵後根據地內財政經濟工作建立與加強,對於長期堅持敵後抗戰,鞏固根據地、鞏固敵後統一戰線,發揚人民抗日積極性及在財政經濟上打擊敵人等,均具有決定意義。1940年11月在劉少奇和陳毅的領導下,對財政經濟工作進行了調整與新的規劃。
 根據劉少奇、陳毅的指示,管文蔚與朱毅、李人俊商量,根據地財經工作的方針是“開源節流,增加收入,發展生產,保證供給,為抗戰服務。”當務之急首先建立財政經濟工作體制,決定行政委員會財政經濟部設立稅務局、貿易局、總金庫。在這方面朱毅和李人俊同志做了大量的工作。
 為了在經濟上粉碎日偽的封鎖和掠奪陰謀,抵制敵偽幣入侵,調劑蘇北農村金融,推進蘇北經濟建設,建立獨立的金融制度,維護根據地資源,鞏固和發展蘇北抗日民主根據地,根據1940年11月1日中共中央書記處《關於建立與鞏固華中根據地的指示》“實行統籌統支,實行統一的累進稅制,設立銀行。”的指示精神,劉少奇、陳毅在海安親自召集朱毅、李人俊等人研究,決定迅速成立蘇北(後改蘇中)根據地銀行和印鈔廠,發行自己的貨幣,發展根據地經濟,由劉少奇定名為“江淮銀行”。1940年11江淮銀行在海安成立。(註:見《大江南北》1998年第12期)。根據江淮銀行和江淮印鈔廠的老領導李人俊等同志回憶,新四軍領導人對當時銀行名稱的選擇,是有一段很值得回憶的情景的。1940年初,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當時用名胡服),到淮南路東“江北指揮部”指導工作時曾講:“日本侵略軍和汪精衛漢奸政府都用他們發行的偽幣到我拉鋸區攫取物資。並對我們實行經濟封鎖,妄圖困死我們。”“抗日戰局面打開後,我們也要成立根據地銀行,發行我們的鈔票,同他們開展經濟鬥爭。”接著他發問道:“建立這個銀行叫什麼名字好?”有的同志講叫:“淮南銀行”。李人俊同志隨口回答:“我們立足淮南,背向淮北,就叫‘兩淮銀行’怎么樣?”劉少奇同志先是嗯了一聲,然後用商量的口氣微笑著說:“叫‘兩淮’?面太窄,也不夠氣派。新四軍還要向東發展,繼續挺進,將來是面向大江南北,橫跨淮河兩岸,叫‘江淮銀行’如何呢?劉少奇同志話音剛落,李人俊等幾位同誌異口同聲,連連稱讚,這個名字好!這個名字好!後來劉少奇到蘇北海安又要成立銀行,他和陳毅商量就用了劉少奇早先起的這個名字──江淮銀行。
 1944年(民國33年)5月,蘇中參議會籌備委員會宣告成立,蘇北臨時參政會完成歷史使命。(註:見方誌出版社出版的《海安縣人大志》第71頁),。
 蘇北臨時參政會召開和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成立標誌著中國共產黨從此在蘇北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權。擴建地方武裝6000餘人,新四軍蘇北指揮部主力也擴大到1.2萬人。為進一步鞏固和擴大蘇北抗日根據地奠定了良好基礎,對我長期堅持和發展敵後抗戰,配合全國克服投降危險,爭取時局好轉有著重大意義。

盤點當代中共組織機構(一)

革命根據地是中國革命的搖籃,走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是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典範,開闢了無產階級奪取政權的新道路。
湖南人民軍政委員會
平原軍區
鄂豫皖邊區剿匪指揮部
湖南軍區
河北軍區
甘肅行政公署
浙江軍區
綏遠軍區
皖南軍區
瓊崖縱隊夏季攻勢前線指揮部
中共陝北特別委員會
湖北軍區
陝北行政公署
瓊崖工農紅軍總司令部
中原臨時人民政府
瓊崖縱隊春季攻勢前線指揮部
皖北軍區
中共陝東特別委員會
晉南行政公署
錦州軍區
嫩江軍事部
松江軍事部
吉林軍事部
龍江軍事部
中共晉南工作委員會
合江軍事部
內蒙古軍區
華東支前委員會
魯中南支前委員會
瓊崖縱隊秋季攻勢前線作戰指揮部
中共瓊崖特別委員會
晉中軍區
中共晉中區委
魯中南區行政公署
魯中南軍區
中共魯中南區委
豫西軍區
陝南軍區
江淮軍區
中共臨汾工作委員會
中共湘東特別委員會
華北聯合行政委員會
中共中央華北局
豫陝鄂軍區
中共湘鄂贛邊特別委員會
桐柏軍區
江漢區行政公署
鄂豫軍區
皖西軍區
北嶽軍區
鄂豫區行政公署
中共鄂豫區委員會
中共瓊崖區委員會
魯中區支前司令部
中共中央後方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
中共湘西北特別委員會
山東省人民政府海防辦事
華東軍區海防司令部
中共華東局海防委員會
豫皖蘇軍區
冀熱察軍區
冀察熱遼軍區
察哈爾軍區
鄂西北區行政總署
山東省支援前線委員會
鄂西北軍區
東北各省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鄂西北區委員會
中共鄂皖地方委員會
遼南軍區
遼吉軍區
牡丹江軍區
鄂東保全軍區
嫩南軍區
吉東軍區
安東軍區
合江軍區
南滿軍區
東滿軍區
熱河軍區
遼西軍區
三江軍區
遼寧軍區
冀東軍區
松江軍區
龍江軍區
嫩江軍區
遼北軍區
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
中共合江省工作委員會
中共松江省工作委員會
東北人民自治軍東滿臨時指揮部
黃麻起義行動指揮部
中共黃安麻城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濱江地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江漢區委員會
江漢軍區
鄂東軍區
中共鄂東區委員會
綏蒙軍區
雁門軍區
呂梁軍區
中共雁門區委
中共呂梁區委
中共中央東北局
晉冀魯豫軍區
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
中共鄂豫皖中央局
中共蘇浙區委
魯中區行政主任公署
湘鄂贛軍區
中共浙西區委
中共蘇南區委
湘鄂贛邊區行政公署
中共湘鄂贛邊區臨時委員
中共綏蒙區委
新四軍蘇浙軍區
冀熱遼軍區
冀晉軍區
鄂豫皖湘贛軍區
鄂豫皖湘贛邊區行政公署
中共鄂豫皖湘贛邊區委員會
冀察軍區
中共冀察區委
中共冀晉區委
濱海行政主任公署
膠東區行政公署
渤海區行政主任公署
渤海軍區
中共渤海區委
中共太行區委
中共冀中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北嶽區工作委員會
山東省戰時行政委員會
冀熱邊行政公署
中共濱海區委
皖江軍區
鄂東革命委員會
蘇南行政公署
中共廣東省臨時工作委員
蘇北軍區
淮北軍區
中共塞北區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太行分局
魯中軍區
山東軍區
中共晉綏分局
第三戰區三北游擊司令部
膠東行政主任公署
魯中區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中央總學習委員會
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司令部
中共湘西南特別委員會
清河軍區
廣東軍政委員會
淮北蘇皖邊軍區
中共晉西南工作委員會
中共中央調查研究局
鹽阜軍區
中共鹽阜區委
中共淮海區委
中共江南區委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華中分會
中共湘西特別委員會
豫鄂邊區行政公署委員會
蘇中軍區
江南行政委員會
淮海軍區
蘇北行政委員會
中共蘇中區委
中共冀魯邊區委
中共中央晉察冀分局
中共北嶽區委
清河行政主任公署
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冀北辦事處
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
蘇北臨時行政委員會
冀魯邊軍區
中共清河區委
魯南軍區
瓊崖東北區抗日民主政府
中共蘇北區委
中共陝甘寧邊區中央局
豫鄂邊區軍政聯合辦事處
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
中共南華安特別委員會
山東省戰時工作推行委員會
太岳軍區
太行軍區
江抗東路軍政委員會
江抗東路指揮部
魯西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魯南區委
冀魯豫軍區
中共魯中區委
冀中行政主任公署
晉西北新軍總指揮部
晉西北軍政委員會
中共晉西區委
晉西北行政公署
中共晉豫區委
中共太南區委
中共太岳區委
中共蘇皖區委
鄂西革命委員會
豫皖蘇邊區聯防辦事處
中共東江特別委員會
魯西軍區
山東軍政委員會
山東第一區軍政委員會
山東省第一軍區
中共山東第一區委中共蘇皖邊區委
江抗東路司令部
中共鄂西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蘇魯豫區委
江抗總指揮部
中共鄂豫皖邊區委員會
中共鄂中區委員會
中共冀熱察區委
中共豫鄂邊區委員會
中共魯西區委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
中共山東分局
中共膠東區委
中共綏遠省委
中共晉西南區委
中共鄂東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晉西北區委
中共晉察冀區委
中共湖南省委前敵委員會
中共晉冀豫區委
冀南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蘇魯豫皖邊區省委
中共晉西南省委
晉冀豫軍區
中共鄂南區特別委員會
冀西政治主任公署
冀中政治主任公署
中共晉西省委
中共晉西北省委
中共冀中省委
中共鄂北區特別委員會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新四軍分會
中共晉西北臨時省委
晉東北行政主任公署
中共冀豫晉省委
綏德警備司令部
中共晉察冀省委
中共保屬省委
中共晉西北工作委員會
八路軍總留守處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