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縣小西天

隰縣小西天

隰縣小西天原名千佛庵,位於隰縣城西一里許的鳳凰山巔。創建於明崇禎七年(1634),距今已有三百六十多年。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概況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金碧輝煌
小西天創建於明崇禎七年(公元1634年), 原名乾佛庵,因這裡地勢奇險,寺內塑天官仙界,天門題“道入西天”,並區別於隰縣城南的大西天佛寺,被稱作“小西天”。

小西天坐落在隰縣城西0.5公里許的鳳凰山顛。當步出縣城北門放眼西望,“有山翼然,面繞城堞,背擁崗巒,大河平涵,旁溪瀠帶,山形奇綺,俱含飛動之情,脈絡縱橫,實挾迴翔之勢。”這裡三面環山,河流瀠洄,樹木森森,鳳凰山峭崖突兀,小西天雄踞山頂,直指雲空,恰似瓊樓玉宇半空懸浮,飄飄然有 “小西天”之意境,是一方充滿神靈之氣的寶地。

傳說,在遠古之時,有一對美麗非凡的鳳凰遨遊天下。一天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

飛經這裡時,被下面的山水景色迷住,環回飛翔,留連不去,其中的一隻觀景入迷,競撞在山上跌落下來,變成了一座形似鳳凰的山峰。

三面環山,庵前臨河,古木參天,清流涓涓,鳳凰山土崖如削,小西天聳立山頂。遊人越紫川田園,過昕水河橋,經“天池”之岸,跨“通天仙橋”,踏240餘級石階,穿10米“洞天”,便“道入西天”天門,來到天堂般的所謂西方聖境了。

建築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佛像
這座寺院,分上下兩院,以布局新穎,精巧玲瓏,格調別致而著稱。

下院是寺廟的主體。院內的無量殿面東而築,內設數十尊銅鑄佛像和木雕樓閣,是僧人誦經的禪堂。無量殿對面是韋陀殿,韋陀像是一整塊楠木所雕,威武逼真,工藝精湛。由韋陀殿背後兩側進“疑無路”上“別有天”便可到孤桐峰。該峰兩角分建鍾、鼓二樓,峰頂有摩雲閣,內祀觀音菩薩,外祀奎光文星。登閣遠眺,田園如畫,令人神往。下院北房珍藏一部明版善本藏經,共7000餘卷,保存完好。

上院,是全寺的精華,正面是大雄寶殿,文殊、普賢兩殿左右相峙。大殿內正面排列著五個相互連通的佛龕,“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和“彌勒”等諸佛端坐蓮台,各飾錦衣,神態自若,面容慈祥;十大弟子分站兩旁,造型優美,生動傳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殿南山牆上塑著“四方三聖”、“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故事,殿北山牆上塑著須彌山上三十三層“仞利天”、佛傳故事和釋迦牟尼的本生傳說。大樑上,八大金剛威武雄壯,粱間牆壁懸塑著富麗堂皇的“極樂世界”;眾多的人面飛天、神鳥、孔雀鸚鵡仙鶴,游弋在飄渺的雲頭上,十二樂伎菩薩,身姿輕盈,溫柔高潔,往來自如地表演著“天界”歌舞。整個殿內,天宮樓閣,層層迭迭,雲霧繚繞,粉彩妝鑾,呈現出一派仙宮佛國的迷人景象。

布局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佛龕
鳳凰山巔的小西天尋地勢而布,孤桐峰上高聳的觀音閣建在風頭上,下院是風背,溝兩旁的山翼像鳳凰展開的翅膀。上院大雄寶殿背山而築,與東端的摩雲閣遙相呼應,為風尾。縱目遠望,正像一隻低頭俯視的鳳凰。

小西天分上下兩院,自成體系又渾然一體。下院無梁殿坐西面東,是僧眾誦經的禪堂。殿中有木雕樓閣和數十尊銅鑄佛像。

韋陀殿與無量殿隔院相對,殿內的韋陀像是由整塊楠木雕刻而成的,其面貌威武,雕刻工藝十分精湛。

北房為經舍,珍藏著一部明萬曆版善本藏經,保存完好,共7310卷,具有很高的學術及研究價值。

在韋陀殿背後側旁建有兩座殿門,分別題有“疑無路”、“別有天”,由此可達孤桐峰峰頂。 

景致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遠眺
小西天,座落於隰縣城西北一公里許鳳凰山巔。距臨汾市120公里。小西天的真正價值在於大雄寶殿保存完美無缺的懸塑藝術。大雄寶殿殿內懸塑大多繪塑於明崇禎十七年(1644)到清順治十三年(1656年)之間,殿內之懸塑流光溢彩,璀璨奪目,精美動人,經三百餘年纖塵不染,完整如新。殿堂之內滿布彩塑,除佛壇之上的5尊主像外,牆壁、檁柱甚至屋椽之上,皆塑繪著數以千計的彩塑。這些彩塑姿態各異、造型生動,置身千佛國的殿堂樓閣之中。高者達3米多,小者僅有拇指大小、繁而不雜,靡而不亂,井然有序地表達著佛教的大千世界。

在國內的許多名山古剎中,雖不乏各種類型的懸塑,但無一處如小西天之紛繁華艷,無一處如小西天之精美絕倫。

如果說大雄寶殿中鬼斧神工的懸塑藝術令人驚心動魄的話,那么殿內梁架中的彩繪更是彌足珍貴,這就是用瀝粉貼金製作的近似於宮廷的龍鳳和璽彩繪。這種彩畫形式屬明清建築彩畫中的最高等級,是屬於皇室專用的彩畫。由於等級高、造價昂貴,實物保存下來的十分罕見。然而,這種高等級的彩畫能在一個窮鄉僻壤的小寺院中出現,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

特色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羅漢
小西天上院面東正中為面闊5間單檐歇山頂的大雄寶殿,左右兩側對稱著文殊普賢二殿。聞名於世的明代懸塑就保存在大雄寶殿之中。

大雄寶殿正面排列的5個相互連通的佛龕。佛塞中藥師、彌陀、釋迦、毗盧、彌勒諸佛面目俊逸、儀態祥和,端坐蓮台之上,全身金光閃閃。蓮台下,七寶蓮池中八功德水微波蕩漾,舟楫、仙鶴游弋其間,宛如仙境。五尊聖佛兩側分立脅侍的十大弟子造型優美,生動傳神,表情含蓄,惟妙惟肖,如真人大小。殿南山牆上塑有“四方三聖”、“四大天王”等佛教故事。殿北山牆上塑造的是須彌山上33層“忉利天”佛教故事和釋迦牟尼的本生故事。大樑上,八大金剛雄壯威武。

梁問壁上懸塑著富麗堂皇的西天“極樂世界”的情景。把泥土懸塑於空中,本身就需要極高的技巧,何況這面積巨大、造型如此豐富的彩繪懸塑,其難度之大,工藝技巧之高,想像力之豐富,難以言喻。請看巍峨壯觀的天宮樓閣中,眾多的人面飛天、神鳥、孔雀、鸚鵡,姿態優美,駐立於繚繞縹緲的雲頭之上。殿前勾欄平台上,十二樂伎菩薩,翩翩起舞,身姿輕盈,顧盼生情,栩栩如生。這裡所有的塑像,人體比例適度,肌膚豐滿柔潤,形態生動自然,衣飾線條流暢,最大的佛像3米多高,小的可放於掌中,寺中千餘尊塑像雖大部分保存於此,但龐大的雕塑群繁而不雜,自然有序,襯托以層層迭迭的天宮樓閣,整個殿內,粉彩妝鑾,色澤瑰麗,精美絕倫,既呈現出仙宮佛國的金碧輝煌的迷人景象,又富於濃厚純美的生活氣息。其中的彩繪懸塑,表現了這裡明代民間藝術家高度純熟的工藝技巧和無比的聰明才智,無愧於雕塑藝術中的瑰寶。

文學

隰縣小西天隰縣小西天佛龕
中國著名的國畫潘絜茲曾用充滿情感的詩篇讚美道:

仙宮佛國信難求,何期鳳山起層樓。
法身萬千費雕鏤,粉彩妝鑾 非俗手。
朱明陳跡尚如新,入眼平生嘆未有。
頂禮讚頌非關佛,能工巧匠當不朽。

詩篇中準確地表達了人們對小西天懸塑藝術的仰慕和讚賞。相比之下,小西天的楹聯:

果有因因有果,有果有因,種甚因結甚果;
心即佛佛即心,即心即佛,欲求佛先求心。

更是充滿了佛學的氣息,讓人肅然起敬。

相關條目

山西太原佛教旅遊古蹟

山西名勝拾遺

山西作為中國的文物大省,不僅在數量上居全國前列,而且以品類全、內涵博、價值高享譽海內外,山西複雜多變的地質、地貌、水文、氣象條件,造就了許多雄偉壯觀、引人入勝的自然景觀,文物古蹟遍布全省,這些得天獨厚、古今兼備的旅遊資源,是發展山西旅遊事業的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