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山西省寧武縣湖泊]

天池[山西省寧武縣湖泊]

天池,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分水嶺的東頂部,是我國三大高山天池之一,世所罕見的高山湖泊群,古稱“祁連泊。現已闢為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基本信息

簡介

天池天池
天池位於寧武縣城西南20公里海拔1954米的管涔山麓地,是一處高山群湖,有天池、元池、琵琶海、鴨子海、小海子、乾海、嶺乾海、雙海、老師傅海等大小天然湖泊15個,總面積約4平方公里,處於海拔1771——1849米之間。

天池湖群,高山環繞,樹木掩映,湖水清澈,像一塊“晶瑩碧綠的寶石鑲嵌於高山之巔”。在這些湖泊中,最大的是天池,古稱祁蓮池,唐代曾在此設立天池牧監,為朝廷飼牧軍馬,故又稱馬營海。面積0.8平方公里,水深10米左右,蓄水800萬立方米。與天地為伴的元池(亦稱公海),面積0.36平方公里,水深15米左右,蓄水540萬立方米。據記載,天池水“陰霖不溢,陽旱不涸,澄亭如鑒”。傳說,每遇樹葉雜草飄落湖面,便有靈鳥飛臨噙去,故湖水清澈可鑑。天池風光秀麗,池中盛產鯉魚。炎夏鯉魚騰躍水面,泛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被稱為“天池錦鱗”一景。

歷史

天池天池
天池最早成為遊覽勝地,可追溯到戰國時期,距今大約2300多年。《寧武府志》記載:“趙武靈王出代西,遇樓煩王,致其兵”,說的就是趙武靈王用遊覽的方式實現了其政治目的。北魏時期,天池正式闢為皇家遊獵觀光勝地。孝文帝曾用金珠穿了七條魚放入天池,試驗天池是否與海河支流桑乾河潛通,後來,又用箭射天池中的巨鯨。據說,那金珠穿魚和所射之箭均在百里之外的桑乾河獲得。隋唐時期,天池遊獵觀光到了鼎盛階段。隋煬帝曾環天池建築了規模盛大的汾陽宮。從天池路經汾源(臨汾宮)到寧化(下行宮),亭台樓閣,宮殿榭廊,迤邐百里,置宮女三千。唐貞元十五年,又在此設三處牧監,年飼牧戰馬70萬匹,故天池又有馬營海之稱。關於天池的記載,散見於《山海經》、《水經注》、《資治通鑑》、《隋書》、《唐書》、《三關志》、《晉問》等典籍。很久以來,天池一直為皇家和世人所關注,是歷代帝王、文人墨客避暑觀光、遊覽、狩獵的絕佳勝境。先後有北齊皇帝高煒、隋煬帝楊廣、唐高祖李淵、唐太宗李世民、後漢帝劉淵等等十六個皇帝來天池巡遊覽勝。

特點

天池天池
美麗的天池是世人遊山玩水、休閒度假、避暑觀光的絕佳去處。千百年來,她“陽旱不涸,陰霖不溢,澄清如鏡”。盛夏,池濱山環樹合,芳草萋萋,綠柳依依,池中碧波蕩漾,漣漪如歌,游魚逐浪,群鴨戲水,蛙鼓陣陣。晴日登高遠眺,茫茫峻岭之間現出一塊巨大的無暇玉璧。紅日映照,池水通紅,耀眼奪目,古人題名“天池錦鱗”或“天池霞映”,位列寧武古八景之首。隆冬,雪野茫茫,池水封冰,冰清玉潔,晶瑩剔透,置身天池民,聽冰裂之聲,如金鼓、如絲竹琴瑟,空靈清脆,悅耳動聽。北魏時,爾朱氏父子每年都 要來此聽天池冰裂的“簫鼓之聲”。這象徵吉祥美好的福音伴隨滑冰、滑雪和觀水晶宮等項目,構成了另有情趣的天池冬遊。特別可喜的是,國家一類保護動物黑鸛,成群結隊地在美麗的天池棲息繁衍,白天鵝把天池作為遷棲的客棧,流連忘返。偶爾浮出水面或頂翻魚船的天池海怪則給謎一般的天池增加了神秘的色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