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頭山石窟

羊頭山石窟

羊頭山石窟,位於山西省晉城高平市神農鎮羊頭山頂,羊頭山海拔2000米,因山巔巨石酷似羊頭而得名。山顛伏臥石羊高2米,寬2米,長近3米,羊頭向東南,羊身上馱高2米的正方形石柱,四周雕有佛龕,內置一佛二菩薩。羊頭山亦稱首羊山,地處潞、澤兩郡的交界處,所謂“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餘丈,磅礴數十里”是也。山巔有兩座石雕方形塔,塔側石雕伏羊佛龕造像,頭尾清晰,由此山狀為羊頭,故名 羊頭山梵剎,名曰清化寺。

基本信息

概況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羊頭山石窟位於山西省高平市神農鎮羊頭山頂,羊頭山亦稱首羊山,所謂“嶺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餘丈,磅礴數十里”是也。地處潞、澤兩郡,長子、長治、高平三縣、市的交界處,相傳為神農得嘉禾之地,羊頭山海拔2000米,因山巔巨石酷似羊頭而得名。羊頭山是佛教活動的主要場所,寺院、石窟等建築成組成群地散存於山上。山腳下為中清化寺,亦名蓮花池、六名寺。山腰為上清化寺,現不存,遺址可見唐代基址及石佛像三尊,其建築規模宏大。 山腰至山頂總計有40餘洞窟,雕鑿於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為方形,一般為一石一窟,個別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內龕面整齊,四面滿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薩。洞外有許多小龕,有佛、菩薩、天王、力士、供養人等,形制各異,雕工精細。另外,山腰至山頂有千佛造像碑一通,唐制石塔6座,高約4—6米不等。山頂四面造像塔形制獨特,為北魏所造,塔座為伏羊。羊頭山石窟開鑿於北魏至唐。“羊頭夕照”為高平八大風景區之一。

歷史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據記載始建於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年),原名定國寺,北齊時改名宏福寺,隋末寺廢,唐武則天天授二年(691年)重建,並改額清化.今清化寺建築已不存,尚留石佛三尊、明碑一通和殿堂遺址,但寺周北魏至隋唐時期窟龕造像和石塔仍依然如故。羊頭山正面高峰凸起,左右山脈前伸,形如箕掌,石刻造像即分布於其間。羊頭山石刻造像和石塔,是羊頭山歷史遺物中的精華所在。它的分布,有的在山巔,有的在山腰,有的為窟,有的為龕,原有規模及順序已不可考,現狀可分為九區。較大窟龕二十二個,小型佛龕八十多個,窟洞平面多為方形。還有千佛碑一通,皆魏至唐物。山巔山腰雕石塔六座,唐制,高度4——6米不等,平面方圓兩種,高者七層,密檐式,低者兩層,樓閣式,形制古樸,手法簡潔,為他處所少見。

布局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羊頭山石窟主峰極頂列為首區,有石塔兩座,佛龕一區,龕為三塊巨石疊成,下為臥羊,中為佛龕,上為瓦隴式屋頂,龕內內置一佛二菩薩,佛像結跏而坐,面型衣飾皆屬北魏風格。

西南山巔(亦稱右峰)“八十八佛”窟,距羊頭石龕二百餘米,列為第二區。窟龕三個,分上下兩層。前窟南向平面方形,門外二金剛侍立,窟內正面一佛二菩薩,佛結跏而坐,菩薩侍立主佛四周,四周雕有龕八十七個,內各置一佛,皆坐式,連同主佛共八十八尊,窟名由此而來。窟南一龕,內雕一佛二菩薩,面型略秀,身材修長。後窟較高,亦稱上窟,窟上石塔已毀壞。塔下一窟,方形,窗門南向,三面雕像,正面和西側主佛已不存,尚存東側一佛二菩薩和西隅左尊脅侍,面型清秀,神態自若,刻工純熟而洗鍊。視其造像風格,與前窟同為齊隋間遺物。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第三區為千佛洞,位於半山腰部,窟內方形,四面小佛龕滿壁,近千尊,故稱千佛洞。這裡的雕像都是唐代風格。第四區為方塔窟區,第五區為圓塔窟區,第六區為多寶龕窟區,第七區為大石窟龕區,第八區為佛山區,第九區為唐代龕區。這些石窟龕內,雕像大都肌肉健美,衣飾貼體,藝術價值很高。

千佛碑,在清化寺址西,四面滿雕佛像,正面碑身中心雕火焰形大龕一區,內置坐佛一尊;側面中雕佛像兩龕,為一佛二菩薩。造像風格,髮髻光滑,面相方圓,寬衣博帶,肩膀較平,尚存魏碑風格。羊頭山石塔,是山上石雕作品中的一個組成部分,原為六座,兩座損毀,現存四座,分布於山巔和山腰。山巔兩塔,南北對峙,十里外皆可望見。山腰兩座,一方一圓。此處石塔雖然不大,但造型特殊,在我國已知的古塔中,尚屬奇構。

2006年05月25日,羊頭山石窟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景致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一號石窟規模較小,窟內雕有一佛二第子二菩薩二天王。佛的蓮座有兩個供養人屈膝而跪,仰首恭敬;菩薩的手鐲﹑耳環都清晰可見,兩側的天王身披鎧甲,手持兵器,腳踏鬼魅,為典型的唐代風格。

二號窟沒有主窟,表面總計大小佛龕22處。佛和菩薩得到體態都比較豐腴,菩薩還出現提胯扭臂的現象,佛的蓮座下有比較豐富的卷草紋,並有侏儒獸承重力士狀托起蓮座。從大體風格來看應為隋唐之物。

三號窟門外兩側雕的是菩薩造像,面部表情風化比較嚴重,但仍能看出菩薩的髮型是高髻,衣飾飄帶流暢自然。這個石窟是一石開兩窟,兩個窟門也有所不同。正面的是風鳥門,是兩隻展翅的鳳凰,周邊雕有花草;窟石東側的窟門是兩條小龍。整個窟石表面共有大小龕30餘處。從整體上看是北魏時期的。

四號窟規模比較小,最具有特色的是門外的二力士造像,都腳踏瑞獸,威武異常,給肅穆莊嚴的佛教聖地增添了幾分生機。石窟東側的菩薩雕像面部表情仍十分清晰,慈愛和善,耳環,手鐲也很明顯。

五號窟是羊頭山石窟中最大的一組窟﹑龕造像,特點一石開三窟,較大的一門,門外兩側雕有二力士,仰首相向,形態生動,腳踏瑞獸。石窟石門上有為它遮風擋雨的石頭。窟內原有多次題記,現大多數已難以辯認,只有正壁右下方的題記仍清晰可見。年號是大魏正始二年,公元505年,東側窟進深淺,調的是釋伽多寶的二佛,“秀骨清像”,臂大過膝,四肢細長,典型的北魏風格。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六號窟沒有主窟,均為大壁龕,南面一龕較大,龕楣外,正中為一坐佛,兩側是列弟子跪像,佛的衣服也與其他處不同,襟也裝飾為回字紋,頸上結帶形同十字,光頭呈花狀,火焰紋背光周圍有縱飛天紋飾,獨具特色。

七號窟也叫千佛洞。洞內沒有主尊佛,遍雕小佛有1680尊,因而得名千佛洞。窟門外兩側是高浮雕力士像,各腳踏臥師,造型瀟灑,栩栩如生。洞內四壁遍布小佛像共約1680餘個。千佛洞是由兩塊巨石並在一起組成的,不得不驚嘆古人的智慧和精湛的手藝。

八號窟建在羊頭山頂。石窟的頂﹑南﹑東三部分區不存在,被抗戰時期的日本飛機轟炸過。旁邊還有狀若羊頭的巨石,相傳因長子和高平兩地人爭論羊頭的朝向問題而被毀。

九號窟當地百姓叫它“油簍洞”,窟內四壁共雕小佛龕百餘個,每行間均刻有供養人題名,四角攢尖頂,頂中間雕飾一直徑40厘料的蓮花。現已傾倒。是什麼原因傾倒的,連八十歲以上的老人也不曾知道。

相關報導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高平市政府信息中心 2005-09-30

高平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文化底蘊豐厚,歷史源遠流長。羊頭山一帶到處留下了炎帝神農氏創造原始文化的遺址、遺蹟,在這塊土地上,孕育了許多神奇美妙的故事傳說,誕生了獨特厚重的炎帝文化。

神農鎮現存的深沉而豐厚的炎帝文化遺存,成為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近年來,他們在做好總體規劃的基礎上,做了一系列大量的宣傳工作,修復羊頭山神農廟,清整羊頭山的遺址遺蹟,修通了旅遊公路,建起了炎帝祭祀廣場。同時,狠抓旅遊生態環境建設,對祭祀古道區進行了整體綠化。舉辦了兩屆炎帝文化旅遊節暨社會各界公祭神農炎帝典禮。今年7月16日,又成功籌備承辦了中央電視台《激情廣場·放歌羊頭山》欄目的錄製工作,此節目將於10月5日晚9時10分在央視三套播出。目前,羊頭山炎帝文化風景名勝區旅遊業已初具規模,到這裡遊覽觀光的人們絡繹不絕。以羊頭山景區為中心,配以全鎮旅遊的景點還有團池

羊頭山石窟羊頭山石窟

村古有的十大景:南頭大廟透明碑,清化寺內大洞口,圪塔廟內套廟,還有千年倒栽槐,金陵池裡三眼井,奎星樓下大滾珠,土寺廟上荊木樑,聖人廟院大柏樹,祖師廟外榆抱槐,棋盤院裡大灰坑。另外,羊頭山北魏石窟群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窟群有大小洞窟40餘處,現已發現10處。其它還有團池清化寺、中村觀音廟、團東奎星樓休閒中心、東沙迎客松壇、口則水上樂園、故關民俗村、張家山沒頂樓等旅遊景點,旅遊業的發展,同時帶動了第三產業悄然興起,神農礦泉水、中村五穀神系列食品、旅遊帽、民間工藝等效益顯見,旅遊服務功能日趨完善,這將有力促進高平經濟和社會持續快速發展。

晉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晉城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位於太行、太岳山南端,小條山北麓,居於澤州盆地中央。晉城市古稱"澤州",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 可上溯至上古"三皇"時代。境內至今仍傳有"軒轅訪道"、"堯畿禹遠"之所。晉城市山川秀麗,古蹟甚多, 以古建築為主體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太行風光為代表的自然旅遊資源現有很高的遊覽價值。目前,晉城市文物總量676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省級保護單位2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12處,市級及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總計601處。據統計,晉城市現存宋金以前的地面木結構古建築占全國同時期的1/3,居全國之冠。相當數量的古建築具有保存較完整、群體結構好,附屬文物多,地理環境美等特點。如晉城郊區的青蓮寺玉皇廟崇壽寺、白石先生洞,高平的開化寺仙翁廟遊仙寺,陵川的真澤宮昭慶院崇安寺,陽城的海會寺壽聖寺等。境內山地較多、泉洞奇特。較為著名的有沁水的歷山、陽城的蟒河、高平的羊頭山、陵川的佛子山等。 其它諸如沁水的白雲洞南澤仙洞陽城靈泉洞延河泉蟒河泉。陵川的黃崖洞等景色各異、形象生動、美不勝收。
景點 古堡湘峪村 | 鐵佛寺 | 白雲洞 | 北吉祥寺 | 南吉祥寺| 長平之戰遺址 | 崇壽寺 | 崔府君廟 | 岱廟 | 定林寺 | 東峽景區 | 東嶽廟 | 二仙宮 | 二仙觀 | 佛子山 | 青蓮寺 | 海會寺 | 黃圍山 | 澗河狩獵區 | 金峰寺 | 景德橋 | 開化寺 | 山山岩景區 | 陵川縣紅葉 | 棋子山 | 聖姑廟 | 湯王廟 | 西峽景區 | 仙翁廟 | 炎帝陵 | 羊頭山石窟 | 遊仙寺 | 玉皇廟 | 資聖寺 | 皇城相府—陳廷敬府第 | 崇明寺 | 龍巖寺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蟒河獼猴自然保護區 | 王莽嶺 |陵川鳳凰歡樂谷 | 澤州縣珏山 | 澤州縣山里泉 | 仙翁廟 | 砥洎城| 析城山 | 雲蒙山 | 拴驢泉 | 定林寺 |錫崖溝| 真澤宮 | 昭慶院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