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化寺石窟

在北魏,佛教傳入中國,眾僧沿清化寺依山傍石開掘石窟,廣鑿石佛。 窟面為正方形,窟內鑿大佛小佛諸多石像。 山腰第二窟前平躺千佛石碑一通,高6米,四面雕刻佛像。

位於長治縣城西南18千米的師莊鄉青崗村西側,羊頭山主峰南坡。羊頭山山高氣爽,萬松繁茂,終年披綠,夏日來臨山花爛漫,松濤悅耳,百鳥爭鳴。商末孤竹國(今河北盧龍西)君,初立次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後,叔齊讓位其兄伯夷,名允,墨昭氏。伯夷不受,後二人同逃至周,他們反對武王代紂。
周滅商後,他們又逃到今首陽山,即長治縣羊頭山隱居,飢擇松果,渴飲清泉,不食周粟,終凍死此山。後人為紀念此事,取其“清明教化”而建清化寺。在北魏,佛教傳入中國,眾僧沿清化寺依山傍石開掘石窟,廣鑿石佛。遺至今天,山頂有造像石塔一方,以一天然巨石為座,雕成付羊狀,頭向東南,首尾清晰,石塔四面鑿龕,內雕坐佛。塔頂四注水式有瓦壠狀,似為北魏印鑿。東南山腰有九處石窟星羅棋布,窟面方形大小不一,有大小石窟十幾處,有一石一窟,一石兩窟,一石三窟不等。窟面為正方形,窟內鑿大佛小佛諸多石像。少則一窟三像,多則上百乃至上千佛像。大部分為龕面中雕刻有南海大士三尊菩薩真佛,或鑿釋迦牟尼,或鑿釋迦牟尼二弟子等。洞外石壁小佛,大小不等,形狀各異,衣紋流暢,雕工自如。山腰第二窟前平躺千佛石碑一通,高6米,四面雕刻佛像。窟內中心一龕,作火焰形,內置坐佛一軀,窟頂前部存一方石塔,兩層閣樓式。多數雕刻形制古樸,手法簡潔,似為北魏至隋唐間印鑿。沿清化寺形成一進一院,右有蓮花池,左有金龍池,連線古建築等遺蹟。是研究北魏佛教文化及古代雕塑藝術的主要佐證。因該石窟地懸半山腰,登山覽勝別有情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