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巖寺[山西]

龍巖寺[山西]
龍巖寺[山西]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龍巖寺位於山西省陵川縣梁泉村,原名龍泉寺,金大定二年(1162年)改為現名。為金、明時期建築。龍巖寺人稱龍井寺,為梅州迄今唯一天然鍾乳岩溶洞闢作佛教寺廟的建築。寺廟始建年代不祥,清康熙二十四年(1665年)重修,此後歷代屢。有修葺擴建,文革時期寺內佛像藝術雕塑遭毀,1980年重修,寺內塑像,形神兼備,溶洞景觀,天然獨特,具有研究宗教文化藝術和地層構造的科學價值,保護範圍,東至寺門以東28米,西至龍巖山腳,南至龍巖山脊,北至天台以北34米,建設控制地帶,東至38米,西至隆文河東岩,南至龍巖山脊,北至59米,1987年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信息

簡介

龍巖寺龍巖寺
龍巖寺位於陵川縣梁泉村,原名龍泉寺,創建於總章二年(669年)。金天會七年(1129年)重修過殿,並奉敕將原寺名改為龍巖寺。為金、明時期建築。寺有前後兩院,主要建築有過殿、正殿、配殿、廊廡等30餘間。過殿位於前院中軸線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灰布瓦。兩山牆內壁有壁畫,外鑲有金大定三年《龍巖寺記》石碑一通。正殿在後院,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平面長方形,單檐懸山頂。正殿和寺內其他建築為明代建築。下院的過殿建在五層砌築的青石台基上,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式屋頂,鋪以灰色筒板瓦,屋脊為陶灰a色飛龍裝飾,兩邊龍吻對峙。過殿前檐用四柱頂撐,柱頭有卷剎,施補間斗拱,昂為琴面式,斗拱用材碩大,是典型的金代建築手法。龍巖寺寺原屬蒼岩山福慶寺一部分,相傳為隋煬帝長女南陽公主出家修行之地。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宋真宗救踢“福慶寺”。到1244年前,住持僧眾全系五台山華嚴宗。1244年,臨濟禪師擔任住持,即改為臨濟宗。龍巖寺所處之地為九龍(山脈)環抱,原名九龍口,山勢奇特,地形幽美。龍巖寺內的三官廟、朝陽洞是原福慶寺的兩個景點,“三官廟”相傳南陽公主出家到了蒼岩山感動了天地水三官,所以幫助南陽公主修成正果,南陽公主為報三官之德,封三官收蒼岩山第一道香火,朝陽洞是南陽公主每年三月三宴請各路神仙的地方。兩處香火一直極盛。

建築布局

龍巖寺有前後兩院,主要建築有過殿、正殿、配殿、廊廡等30餘間。過殿位於前院中軸線上,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歌山頂,灰布瓦。兩山牆內壁有壁畫,外鑲有金大定三年《龍巖寺記》石碑一通。正殿在後院,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平面長方形,單檐懸山頂。正殿和寺內其他建築為明代建築。龍巖寺具有較高的建築歷史價值。寺築於天然岩洞--龍牙岩洞中,故又名“龍牙寺”。相傳為明萬曆初年,由一高僧所建。距今已有400年。岩洞高約12米,寬約20餘米,深達50米。走進岩洞,迎面是佛殿。中間塑有“三寶大佛”及諸佛像;兩邊岩壁,依高低之狀,塑觀音行天及十八羅漢,神情各異,栩栩如生。龍牙岩洞頂、洞壁由石灰岩沖刷自然形成的景物甚多:有觀音坐蓮、金猴凌空、仙人出洞、鸚鵡含花、石柳垂絲、乳泉長滴等天然雕塑奇觀。尤為奇特的是“天窗高照”:陽光從洞頂一個小洞穿進,洞外的藍天彩雲、綠樹花影歷歷在目。但是,不管洞外斗雨傾盆,卻是滴水不入洞中,此中奧秘,耐人尋思。上院建於七層高的青石台基上,拾級而上,其正北為後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殿檐由四石柱支撐,檐下設殿廊。屋頂為單檐懸山式,斗拱為五鋪作。大殿兩側各有配殿三間,為元、明時期的建築風格。後殿兩側存有二通完好的碑碣,一是金大定三年(1163年),由本縣平城人貞元年間進士趙安時撰寫的《龍巖寺記》;一是金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由當地鄉貢常謙撰寫的《新建龍巖寺法堂記》。這兩通碑上面真實地記錄了該寺的創建過程和歷史。

龍巖寺記

摩騰入漢,夢符明帝之虛,僧會歸矣。瑞應如來之跡,事蓋聞於西域,化乃顯於東土。由是釋教大揚,精藍肇建,爰作歸依之地,斯為清淨之門。茲者,古寺其來久矣。尚有刻事跡宛然,更大齊而蓮宮再立,歷有而石像新鐫。干戈之後年代綿遠,難以備載。有故鄉錄翁秦孝劼,率眾而修飾之。迨皇開基,修文偃武。海宇謳歌,因此而響善之徒滔滔皆是。眾議欲建大殿,以遺址狹隘,艱於修完;下有田,昔為吾家祖業,至天會九年辛亥,先祖父趙卿暨叔禮,施為金田,繼而我先人慨然而為首,並維那常佑等十有二人,鳩工衰旅,協力同心,伐木疏左右之林,運土塞往來之路。乃命公輸設矩,匠石揮斤,椓聞橐橐之聲,築有登登之喜。不逾於歲已,即其功。勢極翬飛,威加壯麗。越甲寅,慶其

成。方今真主題期,尊崇釋道,乃敇天下郡邑無名額寺院宮觀,許令請買。先人聞之忻然,乃告於眾曰: 『 昔者,伊予祖先,嚴飾聖像,迄今方隆,雖歷五年而愈久,徒沒世以無名,則為子孫者宜乎?繼志而述事,可不潤色以成其勝果哉?遂請虛泉口聖感院僧普懿。師俗姓秦氏,乃本村秦范之子,自舍俗棄家落髮之後,經論明悟,才識高遠,善誘化人,其法界之傑出也。方議豕買,先人不幸至於大故,未滿斯願,師悵恨不已。發以誠心,得故鄉錄翁常克之子常謹,公且卑辭謙讓,以不獲。固拒乃慰,其勤請復,以師為化緣,首糾眾善友,得維那二十有八人。眾議僉同,請吉祥北院僧惠通為副院,及本郡洪福院沙門僧智遠住持是寺。同共化人無不喜舍,鹹樂其訓。及自來居民有徒於異鄉者,率皆惠然而來,為之題疏。去歲飛蝗入境,傷害田稚,秋不獲者太半,兼運司預借三季租稅,鹹赴陝西以輸軍糧,往復區區三千五百餘里。比年不登,碩五千,黎民屢困於饑寒,救死不瞻,茲惟艱哉。則人皆鼓舞,欣拤不以歲儉官輸為辭。至癸未首春,會擅越百餘人鳩錢三十萬,無一家之或缺,致使官中加以形罰則不能也。蓋亦慈悲上聖,所感如此。越二月丁丑,經詣本郡軍資庫輸錢三十萬,兼經藏堂豕買,得賜曰龍巖寺。愚謂其鄉名雲川,以雲從龍而變化不測;又以里為義泉,以得水而出入有時。檐下曰岩,斬上曰崖,以石岩在宏堂之內,而金容居石岩之中,中選斯名,當其實赫爾休,聲配天地,以彌遠昭然顯號,同日月而不衰。種種善根,綿綿福地,蓋有緣矣,不其偉歟?後倚靈池,善滀濟民之水;前瞻仙洞,能為救旱之霖。東有喬松,勢訝飛龍;西多怪石,形疑伏虎。然雖密邇孤村,而林木陰森,堂宇深邃,如在塵表,則西方世界不出其中矣。安上久廢詩書,少知學問,不揆斐然,姑紀其年月耳。鄉貢進士天水趙安上撰,弟口口丹。故宣義郎趙侑孫前進士趙稷 額金大定三年歲次癸未四月辛酉朔戊辰日立石。

傳說

(圖)龍巖寺龍巖寺

龍巖寺在南山頂,始建於明正統三年(公元1438年)至今有560年歷史。相傳明代有一位三十多歲的風水先生沿洞宮山脈南尋,千里跋涉,披荊斬棘,尋至南山頂,見天高雲淡,豁然開朗,雲霧繚繞,清風陣陣,宛如仙境,高興之餘,遂夜宿石崖之上。朦朧中忽聞木魚之聲速陣陣,清香裊裊撲鼻來,似有大佛降臨之狀,風水先生驚呼“此乃佛門勝地也!”遂安身於此,伐木建此岩寺,風水先生修身養性宣揚仁慈、積德行善,普濟眾生,活百歲乃去。據考證,自建寺以來,歷任縣令無不登南山頂遊覽的。留下許多墨寶古蹟明代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公元1638年--1642年任壽寧知縣期間,曾多次登臨絕頂,遺蹟尚留,福建省第一位進士薜令之,唐神龍進士,也曾結蘆南山,苦讀成名,現讀書處遺址尚存。

晉城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 晉城地處山西省東南部,位於太行、太岳山南端,小條山北麓,居於澤州盆地中央。晉城市古稱"澤州",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 可上溯至上古"三皇"時代。境內至今仍傳有"軒轅訪道"、"堯畿禹遠"之所。晉城市山川秀麗,古蹟甚多, 以古建築為主體的人文旅遊資源和以太行風光為代表的自然旅遊資源現有很高的遊覽價值。目前,晉城市文物總量6767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6處、省級保護單位23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12處,市級及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總計601處。據統計,晉城市現存宋金以前的地面木結構古建築占全國同時期的1/3,居全國之冠。相當數量的古建築具有保存較完整、群體結構好,附屬文物多,地理環境美等特點。如晉城郊區的青蓮寺玉皇廟崇壽寺、白石先生洞,高平的開化寺仙翁廟遊仙寺,陵川的真澤宮昭慶院崇安寺,陽城的海會寺壽聖寺等。境內山地較多、泉洞奇特。較為著名的有沁水的歷山、陽城的蟒河、高平的羊頭山、陵川的佛子山等。 其它諸如沁水的白雲洞南澤仙洞陽城靈泉洞延河泉蟒河泉。陵川的黃崖洞等景色各異、形象生動、美不勝收。
景點 古堡湘峪村 | 鐵佛寺 | 白雲洞 | 北吉祥寺 | 南吉祥寺| 長平之戰遺址 | 崇壽寺 | 崔府君廟 | 岱廟 | 定林寺 | 東峽景區 | 東嶽廟 | 二仙宮 | 二仙觀 | 佛子山 | 青蓮寺 | 海會寺 | 黃圍山 | 澗河狩獵區 | 金峰寺 | 景德橋 | 開化寺 | 山山岩景區 | 陵川縣紅葉 | 棋子山 | 聖姑廟 | 湯王廟 | 西峽景區 | 仙翁廟 | 炎帝陵 | 羊頭山石窟 | 遊仙寺 | 玉皇廟 | 資聖寺 | 皇城相府—陳廷敬府第 | 崇明寺 | 龍巖寺 | 歷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蟒河獼猴自然保護區 | 王莽嶺 |陵川鳳凰歡樂谷 | 澤州縣珏山 | 澤州縣山里泉 | 仙翁廟 | 砥洎城| 析城山 | 雲蒙山 | 拴驢泉 | 定林寺 |錫崖溝| 真澤宮 | 昭慶院 |

梅州市著名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