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機智勇敢、靈活善辯的外交才能與不懼大國、不畏強暴的鬥爭精神。現已選入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十課與人教版和北師大版語文書五年級下冊第十一課。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名稱】《晏子使楚》

【年代】春秋末年

【主人公】晏子(晏嬰)楚靈王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體裁】記敘文作品原文

作者簡介

晏嬰使楚晏嬰使楚

晏嬰(前578年—前500年),字仲,謚

平,習慣上多稱平仲,又稱晏子,夷維人(今山東高密),春秋時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嬰是齊國上大夫晏弱之子。齊靈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嬰繼任為上大夫。歷任齊靈公、莊公、景公三朝,輔政長達40餘年。以有政治遠見、外交才能和作風樸素聞名諸侯。周敬王二十年(公元前500年),晏嬰病逝。

晏嬰頭腦機靈,能言善辯。內輔國政,屢諫齊王。對外他既富有靈活性,又堅持原則性,出使不受辱,捍衛了齊國的國格和國威。司馬遷非常推崇晏嬰,將其比為管仲。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夸,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字詞介紹

註解

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別國。後面的兩個使字,一個作名詞即使者,一個作動詞即委派。

以:因為。

短:長短,這裡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袂:衣袖

命:命令,這裡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主:主張,這裡是規矩、章程的意思。後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國君。

不肖:不賢,這裡指沒有德才的人。

宜:應該

將:將要

使:出使

聞:聽說

之: 之 這個訊息,代“晏子將使楚”這件事。

左右:身邊的人

謂……曰:對……說

習辭者:善於辭令(很會說話)的人。習,熟練、善於;辭,言辭;者:......的人。

方:將要

吾:我

欲:想要

辱:侮辱

之:代詞,代晏子

何以也:用什麼辦法呢?何以,即以何。

對:回答

為:在這裡相當於“於”。

縛:捆綁

坐:犯罪

賜:賞賜,給予。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

詣:到(指到尊長那裡去)。

曷:同“何”,什麼。

為:相當於“於”,當。

固:本來。

善:擅長

避席:離開座位,表示鄭重。避,離開。席,座位

聞:聽說

之:代下面晏子說的“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生:生長

則:就是。

則為:就變為。為:變為。

枳:一種灌木類植物,果實小而苦。也叫【枸橘】,果實酸苦。

徒:只,僅僅。

其:它們的(代指前面的橘和枳)

實:果實

味:味道

不同:不一樣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枳樹。

所以然者何:這樣的原因是什麼呢?然,這樣。所以:……原因

對曰:回答道

得無:莫非。

耶:語氣助詞,“嗎”?

聖人:才德極高的人

熙:同“嬉”,開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討沒趣了。病,辱。

對:回答。

比:並。

延:請。

古今異義詞

其實(其實味不同):古義:它們的果實。 今義:真實情況。

謂左右曰,左右,古義:近旁的人。 今義:左右表方位,概數(如:600字左右)。

反取病焉,病,古義:辱。 今義:疾病,患病。

齊之習辭者也,習:古義:熟練 。今義:學習。

何坐,坐:古義:犯罪,今義:坐下,動詞。

延:古義:迎接 今義:延遲,表示拖延的意思。今方來,方:古義:將要,今義:方,一種形狀。

葉徒相似,徒:古義:只,今義:徒弟,學生。

入楚則盜,則:就涉及成語及特殊句式

齊人也,坐盜.盜:古義:偷竊,今義:強盜.

通假字

“熙”通“嬉”,意思是:開玩笑。

晏子晏子

“曷”通“何”,意思是:什麼。

涉及成語

舉袖成云:張開袖子就是一片雲。形容人多。

揮汗如雨:揮灑汗水就如同下雨,形容十分勞累或熱得汗出得多。

摩肩接踵:肩挨著肩,腳跟著腳。形容人很多,很擁擠。

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改變。

特殊句式

何以也賓語前置:以何也

何坐 賓語前置:坐何

吏二縛一人詣王 定語後置:二吏縛一人詣王

齊之習辭者也 判斷句

智慧評點

外交無小事,尤其在牽涉到國格的時候,更是絲毫不可侵犯。晏子以"針尖對麥芒"的方式,維持了國格,也維護了個人尊嚴。晏嬰是聰明機智,能言善辯,勇敢大膽、不畏強權的人。

晏子能贏得這場外交的勝利的原因:不僅是因為晏子的話不卑不亢,有禮有節,用語委婉,頭腦清晰,還是因為晏子的背後有一個強大的國家支撐著他。

內容賞析

1、整個故事就是一條成語:自取其辱。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子貢問怎樣交朋友。孔子說:“忠言相告,好話對導,他不聽就算了,不要自找羞辱。”但是多數後人對這個成語的了解來自本篇課文。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結果不但輕而易舉被晏子化解了,最後反被晏子侮辱了。成語的意思是說自己所受到的侮辱難堪,都是因為自己造成的。

2、面對楚王的第二次侮辱,晏子這樣回擊楚王:“這是什麼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把袖子舉起來,就是一片雲;大伙兒甩一把汗,就是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著肩膀,腳尖碰著腳跟。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呢?” (晏子的這段話里,含藏著三個成語:一是舉袖成雲;二是揮汗成雨:揮,甩掉;大家用手灑出去的汗珠就像下雨一樣,形容人很多。當然,這一成語後來也形容出汗很多,就不是原先的意義了。一是摩肩接踵:磨,並;磨肩,肩膀靠肩膀;踵,腳跟;接踵,腳尖碰腳跟。肩挨肩,腳碰腳,形容人多,擁擠。這一成語也寫作“摩肩接踵”。)

3、當楚王取笑齊國人偷盜時,晏子面不改色,站起來,說:“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樹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道理,齊國人在齊國安居樂業,好好地勞動,一到楚國,就做起盜賊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這段話中包含了一個成語:南橘北枳。枳:落葉灌木,味苦酸,球形。也叫枸橘。南方之橘移植淮河之北就會變成枳。比喻同一物種因環境條件不同而發生變異。)後人遂用“南橘北枳”來比喻環境對人的影響,現代漢語中似乎用於貶義稍多些,形容某種事物因為環境的變化而“異化”或者“變質”。

中心主旨

這則故事通過晏子出使楚國,挫敗楚王誣衊齊人入楚為盜陰謀的故事,表現了晏子機智善辯的才能和政治家.外交家的風度。說明了侮辱別人的人到頭來必然受辱於人。

也可以通過這則故事讓很多人明白,人不可相貌,海水不可斗量;也可以提醒很多人,對人貿然無禮只能自討沒趣。

寫作背景

景公意識到單憑齊國的力量是無法與強晉抗衡的,於是他將目光放到了南方的楚國,決意與楚修好,共抗晉國。在這種情況下,晏子作為使者訪問了楚國。 此時楚國由楚靈王執政,他目空天下,狂妄自傲,因此打算羞辱一下齊國的使節,於是便有了“晏子使楚”這個故事。

晏子簡介

晏子(公元前578~ 公元前500年)名嬰,字平仲,史稱“晏平仲”。春秋時期齊國的大夫,夷維(今山東高密)人。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晏子是春秋後期齊國的國相,曾在齊靈公、莊公和景公三朝任事。晏子有政治遠見和外交才能,作風樸素聞名諸侯。他愛國憂民,敢於直諫,在諸侯和百姓中享有極高的聲譽。他博聞強識,善於辭令,主張以禮治國,曾力諫齊景公輕賦省刑。

晏子春秋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西漢劉向《晏子春秋》敘錄,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並論。 《晏子春秋》是一部記敘春秋時代齊國晏嬰的思想、言行、事跡的書,也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短篇言行集。相傳為晏嬰撰。書名始見於《史記·管晏列傳》。《漢書·藝文志》稱《晏子》,列在儒家類。全書共八卷,二百一十五章,分內、外篇。主要記述了晏子的言行思想,語言簡煉,情節生動,寫出了晏嬰形象,具有較高的藝術性。書中寓言多以晏子為中心人物,情節完整,主題集中,諷喻性強,對後世寓言有較大的影響。

相關信息

晏子使吳

晏子使楚晏子使楚

又一年,晏嬰奉命出使吳國。一天清晨,晏嬰來到宮中等候謁見吳王。不一會兒,侍從傳下令來:“天子召見。”晏嬰一怔,吳王什麼時候變成天子了?當時周天子雖已名存實亡,但諸侯各國仍稱周王為天子,這是他獨享的稱號。晏嬰馬上反應了過來,這是吳王在向他炫耀國威呀。於是,他見機行事,裝作沒聽見。侍衛又高聲重複,晏嬰仍不予理睬。侍衛沒有辦法,徑直走到他跟前,一字一頓地說:“天子請見。”晏嬰故意裝作驚詫的樣子,問道:“臣受齊國國君之命,出使吳國。誰知晏嬰愚笨昏聵,竟然搞錯了方向,走到天子的朝廷上來了。實在抱歉。請問何處可以找到吳王?”吳王聽門人稟報後,無可奈何,只得傳令:“吳王請見。”晏嬰聽罷,立刻昂首挺胸走上前拜見吳王,並向他行了謁見諸侯時當行的禮儀。吳王本來是想利用這個辦法來難為晏嬰的,結果卻自討沒趣,好不尷尬。但是他並沒有死心,還想繼續難為晏嬰。他故意裝作非常誠懇的樣子對晏嬰說:“一國之君要想長久保持國威,守住疆土,該怎么辦?”晏嬰不假思索地答道:“先人民;後自己;先施惠,後責罰;強不欺弱,貴不凌賤,富不傲貧。不以威力擊敗別國國君,不以勢眾兼併他國,這是保持國威的正當辦法。否則;就很危險了。”

自命不凡的吳王聽完晏嬰的一番慷慨陳詞,再也想不出什麼難題為難晏嬰了。晏嬰憑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不動聲色地又一次取得了出使的勝利。

晏子使晉

還有一次,晏嬰出使晉國。晉國的大夫叔向見晏嬰的裝束很寒酸,感到頗為不解,酒席宴上委婉地問道:“請問先生,節儉與吝嗇有什麼區別?”晏嬰明白叔向的用意,也不動怒,認真地答道:“節儉是君子的品德,吝嗇是小人的惡德。衡量財物的多寡,有計畫的加以使用,富貴時沒有過分地加以囤積,貧困時不向人借貸,不放縱私慾、奢侈浪費、時刻念及百姓之疾苦,這就是節儉。如果積財自享而不想到賑濟百姓,即使一擲千金,也是吝嗇。”叔向聽了肅然起敬,不敢再以貌取人,小視晏嬰了。

作為被載入史冊的一位傑出的外交家,晏嬰既堅持原則又靈活應變,該柔則柔,該剛則剛,面對大國的淫威和責難,不卑不亢,剛柔並濟,一次次地化解難題,出使不受辱,一次又一次維護和捍衛了齊國的尊嚴,也為自己在諸侯國之間贏得了很崇高的聲譽。從此,晉公再也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晏子逐高繚

高繚在晏子手下做官,晏子把他辭退了。隨從的官員們向晏子提出勸阻說:“高繚已跟你做了三年的工作,一直沒有給他一個職位,而且還要辭退他,於道義不合啊。”晏子說,“我是一個狹窄淺薄的人,要大家都像撐開大網的繩子那樣,拉緊了,這張大網才能穩固,才能立國。到現在為止,高繚在我身邊工作三年,從來沒有說過一句糾正我辦事失誤的話,這就是我要把他辭退的原因。”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