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旗頭村

大旗頭村

大旗頭村,位於廣東省三水市樂平鎮的古建築群,是粵中地區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現已被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始創於明嘉靖年間,原名叫大橋頭。大旗頭人歷代重文,曾出過6個狀元,而其修建者、清末的水師提督鄭紹忠雖極善打鬥卻從未念過書。村中居民多姓鄭,由清朝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初建,和其它古村命運一樣,逼仄的小屋不再受現代人青睞,而且古村200餘間屋舍也已經無法容納上千人居住,如今鄭的後人已經遷出古村。

基本情況

大旗頭村大旗頭村

三水大旗頭村,古鍋耳屋群大旗頭村,也稱鄭村,始創於明嘉靖年間,原名叫大橋頭,是廣東粵中地區典型的、最具獨特建築風格的清代村落。村中居民全部都是姓鄭居民。據說古村由清朝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大旗頭古村,位於三水市樂平鎮,是珠江三角洲地區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密集整齊、小巷縱橫、棋盤式的布局。大旗頭人歷代重文,曾出過6個狀元,而其修建者、清末的水師提督鄭紹忠雖極善打鬥卻從未念過書。

概述簡介

大旗頭村大旗頭村

大旗頭村是位於廣東省三水市樂平鎮的古建築群,是粵中地區一個比較有代表性的清代村落,至今保存完整,現已被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該村是一個祠堂,家廟兼備,聚族而居的建築群,內部布局採用廣東民居典型的“三間二廊”式。前臨半廟方擴,擴基砌以石坎,突出部份狀如壺嘴;擴邊有一筆形古塔——文塔;塔下有兩方石;大者高三尺許,如硯,小者方塊狀如印,組成一個明顯的“文房四寶”齊全的人文景觀,寄希望後代“讀書做宮”之意。

建築境況

大旗頭村大旗頭村

大旗頭村的建築群密集而整齊,小巷縱橫,棋盤式的建築布局具有便利交通,又有防火通道的作用。每小巷建有閘門樓,是防盜設施。
大旗頭村的下水道排水系統非常合理,所有屋檐的雨水排到天井小巷由“滲井”泄入暗渠,經暗渠全部排入水擴。小巷全部以條石鋪砌,方便清理暗渠和疏浚作下水道。
大旗頭村的房堂全部建成經歷了一個相當長的“分房”過程,這體現了粵中民居的家族繁衍的歷史。隨著一房一房分下去,每分一房人建一幢房屋建了房屋又建祠堂家廟,久而久之,形成一片整齊、統一、密集的村落建築群組。
整個古建築面積約有14000平方米,是清代的水師提督鄭紹忠建的,村裡面還有慈禧太后親筆書寫的牌匾。

歷史沉澱

大旗頭村大旗頭村

十九世紀末,國家危難當頭,水師連連敗仗,海防吃緊,中國組建有史以來最強大的海軍——北洋水師,試圖強國。但就在建軍關鍵時期,慈禧太后卻授意動用海軍經費重修頤和園。1891年,宣布“完工”。還在兩年前,鄭紹忠的母親過逝,鄭紹忠回家守孝期間,也在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大旗頭村開始修建私宅。據說鄭紹忠修建私宅的款項也是慈禧太后所撥。慈禧太后不但關心她的皇家園林,還掛念臣子的屋舍,她聽聞臣子在老家尚無像樣的居舍後,下旨要求國庫撥金修建。說起私宅,鄭紹忠的前任——病倒在水師提督位上的方耀的宅第也很氣派,至今在普寧洪陽鎮猶存,方家大宅始建於清同治七年(1868年),陸續用20年時間方才建成,包括老寨、中寨新德安里,及紹園,三寨相連,房屋773間,外置護寨河,總面積4萬多平方米,氣派非凡,是廣東省內罕見的大型府第式建築組群。廣東兩位水師提督方耀、鄭紹忠和他們的主子一樣,都沿襲了中國人喜好修建宅子的傳統,只是他們各自的大宅剛剛建成,兩人先後都病倒在水師提督的位置上,不久就死去,方家和鄭家的大宅成了他們對各自後人的蔭庇。直到今天,它們已經成了嶺南建築的代表,而鄭紹忠及其後人修建的大旗頭古村,去年更成為全國首批歷史文化名村之一。

建築構造

大旗頭村大旗頭村

未到三水大旗頭村,已看到古村容顏,村子離公路咫尺之遙,成片的屋舍倒影在村前池塘。古村前的池塘據說代表洗筆墨池。相傳鄭紹忠隻字不識,因擅武才打拚到廣東水師提督的位置,因此他希望後代能通過讀書做官,便在村舍前修建了洗筆墨池,還修建了一座筆形的古塔——文塔,代表筆,與塔下的兩方石、村前草坪和廣場,組成筆墨紙硯文房四寶。池塘不僅僅有象徵意義,在建築群中,還擔任重要的角色——集納村中雨水。村中的房屋座西向東,地基也是微斜,屋檐雨水落在天井小巷,自滲井由高向低泄入暗渠,再由暗渠排到天井小巷,最後排進村前池塘。大旗頭古村在修建之初便使用暗渠泄流,小巷全部以條石鋪砌,方便清理下水道,有設計如此科學美觀的排水系統,所以大旗頭村修建百餘年來,即便在暴雨時節,也從未發生過積水浸村事件。古村內屋舍渾然一體,全部飾以鑊耳形封山牆,這種具有珠三角地區特色的造型象徵官帽兩耳,又稱“鰲魚牆”,後引申為“獨占鰲頭”的意思,只有擁有功名的人才能採用,後來在珠三角民居中被廣泛採納,遠看牆體高聳嚴整,頓覺肅穆。
古村內200餘間房屋結構大同小異,多為“三間兩廊”式,住宅內的天井兩側是行廊和廚房,正房三間,中間廳堂由一木屏風分隔為廳堂和臥房,臥房頂是放置雜物的木閣樓,屏風前有簡易神龕,供奉祖先。
但細細探詢,看似相近的屋舍其實也有分別,鄭紹忠兒子的屋子堅固異常,牆裙以雙層花崗石築成,中間夾有鐵板,一般小賊若想鑽牆盜財,絕非易事。
四五條深巷將古村分為幾片,每條深巷一端堵死,另一端修有門樓,遇到外人入侵,門樓上鐵閘落下,村子便自成堅固的防守體系。
占地52000平方米的古村最初並未有這么大規模,只是隨著鄭家後人代代繁衍,一房一房地分脈,房子也一幢一幢地建起,建了房屋又建祠堂、家廟,久而久之,形成一片整齊密集的村落。

特色介紹

大旗頭村鍋耳屋

鰲魚牆/金錢眼

可由“長興”、“積善”、“安寧”三條巷步入村中。下午,斜陽稍見有西沉之勢,沿著條條長方形的青石,獨步在古村深邃狹長的巷子裡,偶爾能聽到風走過斑駁窗沿傳來的沙沙聲。沿巷邊,一道道相對的房門洞開,無需進入,便可輕易看到主人原來廚房的全貌,包括那些正在灰化的稻草堆和已破損的灶圈,一旁的煙囪附著牆邊爬上了天。過去的鄭家子孫必是在這樣的屋子裡日日炊煙的,當時的空氣里布滿的必定是香甜的家常菜味。而今天,當我隨意走進一戶人家,迎面而來的,卻是一股陰冷的潮氣,它們帶給了我陌生人獨有的闖入感。主人不在,我步入一戶小院落。和頭頂那些張揚肅穆的官帽屋頂不同,每一間屋舍,都顯得通俗而實用。所有的屋子結構布局都大抵相同,院落坐東向西,東面三間屋,中間用木板屏風分割成前堂和臥室,西面中間有一小天井,南北兩側各有一廚房和門廊。每間屋子的面積都不大,有的大屋還被分隔成了兩個小間,單間的門半開半掩,小小的鐵窗透出一些光線,並未把屋子照亮,只隱隱約約看到一些廢棄家具,一種塵封已久的泥土味夾雜其中,刺激而又安寧。從靠近巷道的一側門房退出,腳邊不遠處有一個形狀酷似錢幣的眼洞,這就是“金錢眼”了——這眼洞在彰顯富貴的背後,卻也非常實用。雨季,水可沿巷道滑下,進入眼洞,再通過暗渠匯入村前池塘。而頭頂的官帽樣屋牆,又叫硬山頂鍋耳式封火山牆,人稱“鰲魚牆”,官帽兩耳是厚厚的麻條石牆,可起到隔火的作用。

防盜設施

大旗頭村大旗頭村

大旗頭村所有的民居都是一樣的——一種有著鍋耳形封火山牆的青磚大瓦房,整齊地排成數列。每列房屋之間是窄窄的青石板街,街邊的石板每隔數米鑿空成銅錢的形狀,其下有暗渠,可以將每家每戶排出的污水順著地勢一直送到村前的水塘再排往河涌。古村百年前的防盜、防火、防風和防漏之設計非常精巧,曾經入村詳細考察的三位華南理工大學建築系教授說:“大旗頭的規劃建築放在今天來看也是先進的”。 古村地基很高,天井巷道、廣場均以長1米多的麻石鋪砌,村內雨水、污水由天井、金錢眼流落暗渠、匯集村前水塘,再排出河涌,在鄭衍謙的記憶中,從未出現淤塞古村機關滿布、防盜設施十分完善,如高高的石腳、高達2米多的氣窗、房屋的較低的視窗則都鑲嵌鐵條、如同現代的防盜網。所有的屋宇都設有兩層屋檐,即使盜賊想破頂而入,都要花費一倍的力氣。整個村被分為四條直巷,每一條巷口都曾有鐵閘,必要時同時落下,整個村莊則如同一堡壘。而巷間卻四通八達,很多樓宇間有天橋相通,不熟悉者如踏入迷宮。
更讓人叫絕的是,整個村落牆體厚達半米多,外層青磚,裡面竟然夾厚達30多厘米的麻石板,難怪在文革前期,曾經有人試圖毀村,但發現屋宇如此難拆後,也只能望而興嘆。村中人回憶說,小時候村內一間民宅突發大火,屋內火光沖天,卻絲毫未波及鄰舍,失火屋宇除房頂燒穿外,主結構也安然無恙除了建築的精妙外,大旗頭完好保存還有人文的原因。祖上相傳,大旗頭村是慈禧太后下旨賜建的,皆因先祖鄭紹忠曾掛清朝兵部尚書銜。
大旗頭古村建好以後,鄭紹忠曾立下規矩:住進大屋的人,不得隨意改建房子,10年內出售也得賣給本村鄭姓的人,這也是大旗頭古村能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古村得以保存除了祖上的一些規矩起作用外,區里、鎮裡和文化、旅遊部門對大旗頭古村的重視也是重要原因。該古村也是首批縣級保護文物。三水區旅遊局還出資將古村“破四舊”時期散落在各處的文物收購回來,以再現古村原有的風貌。

著名人物

大旗頭村慈禧寫的“壽”

三水大旗頭古村也稱鄭村,村中居民多姓鄭,由清朝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初建,和其它古村命運一樣,逼仄的小屋不再受現代人青睞,而且古村200餘間屋舍也已經無法容納上千人居住,如今鄭的後人已經遷出古村。穿梭在古村,時而遇傾頹的院牆,時而看到廚房內滿地青磚,有些屋舍欠缺照料日顯荒涼。時光倒流100年前,清代的大旗頭村何等風光。
1891年升任廣東水師提督的鄭紹忠建造了屋舍後,讓村中鄭姓人免費居住。而他自己和他的前任方耀一樣,5年以後病倒在廣東水師提督的職位上,不久便辭逝。
據說鄭紹忠生前頗得慈禧太后器重。1894年,和慈禧太后同一年六十大壽的鄭紹忠還收到慈禧親筆書寫的“壽”字。
時光再倒流30多年,鄭紹忠還是反清農民軍一員,他應該不會想到日後的榮耀。據歷史資料記載,鄭紹忠原名鄭金,三水大旗頭村人,最初隨農民軍起事,後降清,改名鄭紹忠。當時天下大亂,聲勢浩大的太平天國起義和廣東境內土(當地土著人)客(客家人)大械鬥正在上演,降清後鄭紹忠四處清剿起事者,足跡遍布廣東境內以及廣西福建,所過之處,多事的地方逐漸平息,清剿有功的鄭紹忠甚至得到清廷的黃馬褂賞賜。
1891年,時任廣東水師提督的方耀因病出缺,兩廣總督獲得清廷批准,調鄭紹忠任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上任伊始,便處在清朝水師革新的前端,處在珠江口防禦的風口浪尖。
鄭紹忠擴建、增建炮台船塢和海軍基地,購造新型船艦,招募水師,組織團練。期間,他測量珠江入海口,探測了海流、風速、海霧、海浪,編繪了詳細的海圖。同時,他還擴建了一些軍事工廠和海軍基地,以保衛3000餘里的海堤。1896年,62歲的鄭紹忠病倒後逝去。
據了解,目前在廣東的東莞虎門和三水大旗頭村以及廣西均有鄭紹忠的墓地,他死後究竟葬在何方至今仍未有定論。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爨底下村 | 西灣村[山西省] | 俞源村 | 郭洞村 | 西遞村 | 安徽宏村 | 流坑村 | 田螺坑村 | 張谷英村 | 大旗頭村 | 鵬城村 | 党家村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佛山市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佛山是一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西接肇慶,南連珠海,北通清遠,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現為地級市,代管南海,順德,三水,高明四市,及城區,石灣兩區,總面積3813.64平方公里,人口311.06萬人,是著名的僑鄉。
景點南海影視城 | 南國桃園旅遊度假區 | 梁啓超故居 | 順德西山廟 | 順德清暉園 | 順德花卉世界 | 順德寶林寺 | 佛山樑園 | 佛山祖廟 | 西樵山 | 南海 | 大旗頭村 | 九江璜璣自然保護區 | 南風古灶 | 劉傳紀念館 | 均安生態樂園 | 三水市森林公園 | 南海觀音寺 | 慶雲洞風景區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