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霧村

白霧村

雲南省曲靖市西北,會澤縣娜姑鎮。白霧古村鎮又稱白霧街,始建於西漢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代銅都會澤的輝煌,使娜姑成了“萬里京運第一站”,會澤的銅從這裡源源不斷地經由四川外運,絡繹不絕的馬幫進出,給這個烏蒙山中的小壩子帶來繁榮。厚重的歷史積澱,物化成娜姑燦爛的人文景觀。現在鎮內尚存古建築21處,附近尚存雲峰古寺以及雲峰古驛道遺蹟。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白霧村白霧村

白霧村被譽為“中國萬里京運第一村”,歷史悠久,文化遺產豐富,古蹟眾多,娜姑鎮絕大部分古建築均集中於此,保存完好的古老民居民宅達3000餘戶。

明清時期的白霧村十分繁華,各省前來押運、採購銅的官員特使、商人等常駐於此,並建起了會館祠堂廟宇等10餘座,商號150餘家。這個村仍然保持著古老淳樸,山巒疊翠,古韻幽幽的風貌。

這個村仍然保持著滇東北山區集鎮古老的淳樸風貌和獨特情趣,最具特色的是占地1590平方米的壽佛寺和占地1171.71平方米的陳氏民居。

地理交通

(圖)娜姑鎮白霧村娜姑鎮白霧村

白霧村位於會澤縣娜姑鎮,會澤由於三江十河的切割, 海拔高差相對較大,烏蒙山的最高峰就在會澤4017米,最低海拔為695米,所以我們提出了“一年游四季、一日四季游”的口號,就是因高山海拔高差形成了自然生態景觀。現培育的自然景觀有:大海草山。大海草山連綿18萬畝,春夏季節,草長鶯飛、羊群如雲,秋冬時節,雲飛霧涌、白雪皚皚,可謂人間仙境;會澤大地縫

世界上最長的一條奇縫,全長10公里,一條峽谷移步一景,它的雄、奇、險、秀讓遊客讚嘆不絕;大橋黑頸鶴自然保護區,2000多隻黑頸鶴,展示著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活的圖畫。

建成於清朝時期的聖若瑟堂航空。遊客前來雲南旅遊,可先坐飛機到昆明,昆明的巫家壩國際機場目前開闢國內航線48條,國際航線6條。 昆明至省內各旅遊地區的民航也很發達,現已開闢通往思茅、西雙版納、保山、昭通、大理、芒市、麗江、中甸的航線。

鐵路

雲南省的鐵路以昆明為中心,以東為貴昆鐵路(東起貴陽,西至昆明,全長640公里,雲南境內340公里);以北為成昆鐵路(北起成都,南至昆明,全長1100公里,雲南境內280公里);以南為南昆鐵路(東南起廣西南寧,西北至雲南昆明,全長900公里,雲南境內243公里)。

公路

先到昆明,它是雲南旅遊的交通樞紐,遊客前往雲南省其他旅遊景區,都要以昆明為中轉站。雲南省的公路以昆明為中心,7條國道(108、213、214、320、321、323、326國道),61條省道,輻射至省內、國內外各大城市。

108國道

從四川攀枝花進入雲南,雲南境內經永仁、元謀、武定抵達昆明,全長278公里。

213國道

從四川宜賓進入雲南,雲南境內經昭通、昆明、玉溪、思茅抵達西雙版納,全長1581公里。其中,昆明至玉溪,已開通高速公路。

214國道

雲南境內由南至北,經西雙版納、臨滄、大理麗江、迪慶進入西藏,全長1418公里。其中,大理至麗江,已開通高速公路。

320國道

雲南境內由東至西,經曲靖、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潞西抵達中緬邊境的瑞麗,全長1030公里。其中,曲靖-昆明-大理一段,已開通高速公路。

323國道

從廣西百色進入雲南,雲南境內由東至西,經硯山、開遠、建水、元江、普洱至臨滄,全長928公里。

歷史淵源

(圖)娜姑鎮白霧村三聖宮娜姑鎮白霧村三聖宮

有一座具有2000多年歷史的古城。會澤古城是以明、清時期以銅商文化為主的多元文化帶來空前繁榮和商貿流通的縮影。明、清時期,因銅的開採、冶煉、鼓鑄、京運、加工而商賈雲集,帶來會澤商貿的空前繁榮。

在祖國西南邊陲這樣一個邊遠的縣城,現今保存會館寺廟有108座,折射出了會澤古城輝煌的歷史。要把會澤古城修復成為明、清時期集政治、經濟、文化為一體的商業城,會澤現在被稱為“錢王之鄉”,打造的名片是 :“錢王之鄉——明清古城”和“錢王之鄉——會館之都”,以會澤古城為核心為載體的歷史文化游和仿古游。

娜姑鎮是雲南省首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其核心歷史文化載體是白霧古鎮——白霧村(街),它是千年古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史悠久、內容豐富、天人合一,清新秀美的自然景觀同完美藝術的古建築相結合,充分展現人與自然的高度和諧,是西南名村的典範。

白霧村早在西漢時期就是軍商往來的要道驛站,是古螳琅縣開發較早的地區之一,歷史文化淵源流長;明朝中後期東川府(府治會澤)銅礦的開發,帶來了白霧經濟繁榮和文化昌盛,屬會澤西部的商貿重鎮,形成了南銅北運的大站和明、清王朝鑄幣銅料的主供地,使她獲得了“萬里京運第一站”的歷史美稱。

主要建築

(圖)村裡的老房子村裡的老房子

從會澤縣城,往西北行32公里,就是娜姑鎮。娜姑原為彝語“納姑”,意為“黑色的壩子”。娜姑鎮是鎮政府所在地,而娜姑古鎮是壩子東南端的白霧村。白霧街,歷史上很長時期都是娜姑鎮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早在明朝中後期,就已形成集鎮,成為會澤縣西部的商貿重鎮。會澤的銅從這裡源源不斷地運出,來往馬幫絡繹不絕,被稱為“萬里京運第一站”。

白霧村的主要街面為東西走向的一字街。銅運古道穿街而過。白霧村原有城堡城牆,建於清鹹豐10年(公元1860年)。城堡國白霧街主街建成,呈長方形,東牆長317米,南牆長350.5米,西牆長273米,北牆長300米,周長12405米,面積95875平方米,占地138.8畝。城牆均高5.8米,厚3米,內外牆用石塊壘砌,中間填土夯實。東面據得勝橋設卡,南面依城牆置柵子,西、北兩面築有拱洞形城門。城牆四面設8座炮台,城門上的炮台高出城牆1.3米。如此層層設防,顯示出當年白霧街的富有和繁榮。

由於東川府(今會澤縣城)的銅礦大量開採,娜姑作為各礦區後勤供給地和“萬里京運”的起點,經濟文化極為繁榮昌盛。省內外各地商人常駐於此,並建會館祠堂廟宇十多座,商號150多家。留下一批豐富的歷史文化遺產,成為活的“歷史博物館”。

娜姑鎮絕大部分古建築均集中在白霧街上。整條街長200多米,寬五、六米,有明清時期建築風格的古建築24座。壽佛寺、三元宮、張聖宮、萬壽宮、文廟、財神廟、太陽宮、祠堂、常平倉、養濟院、大戲台、天主教堂等古建築坐北向南排列。保存完全的古老民居鱗次櫛比,馬店、驛站、各類店鋪組成集鎮市容。

(圖)三聖宮的道士在練習武術三聖宮的道士在練習武術

白霧村保存著滇東北山區集鎮古老淳樸、山巒疊翠、古韻幽幽的風貌,雖已無古時的繁華與喧囂,但是街上的民居、廟宇仍如老樣。通過文物普查,娜姑已記錄在檔的文物項目近百條,現有縣級文物保護單位9個。白霧街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壽福寺、三聖宮(文廟)、太陽宮和典型民居共四項。現存古建築的時代風格、地方特色明顯。壽佛寺(湖廣會館)建於明代晚期,占地1950平方米,用材粗大而古樸莊重。天主教堂建於清代晚期,占地1225平方米,土木結構,中西合璧,獨具特色。文廟建於清代嘉慶年間,為三進院落,布局嚴謹,典雅別致,結構獨特。一斗三升的門樓,三門四柱木石結構的牌坊,兩重檐歇山頂的奎樓柱網排列規整,飛檐翹角,玲瓏剔透。東西閣樓,互為依託,獨具匠心。天子台襯托出大殿莊嚴肅穆,技藝精湛,巧奪天工。名為“文廟”,實際上又聚孔子關聖文昌於一堂,所以也稱“三聖宮”。據說,“文革”期間,造反派要砸掉三聖宮魁閣大殿,娜姑人巧妙地在奎樓頂上修了一個光芒四射的“紅太陽”,造反派不敢砸“紅太陽”,使其幸免於難。

白霧村的典型民居有“陳氏住宅”,是“一顆印式四合五天井”建築。占地1100多平方米,正面有當地民居特點的“貓弓牆”,順石階而上,兩進院,“四合五天井”和“走馬吊角樓”建築形式。

白霧村有星羅棋布的古墓葬和林立的碑、石刻等。娜姑古剎,大多建在景色秀美的山水間,依山傍水,融寺廟建築和園林建築為一體,一片田園風光。有些寺廟在當時是一些地方的“會館”,如財神莊是“雲南會館”,萬壽宮是“江西會館”,太陽宮是“通海會館”等。會館林立,也是歷史上銅商文化的一種反映。白霧村的繁華,正是由於銅商文化強有力的推動。古老的繁華雖已消逝,但古老淳樸的特有氣質卻留了下來,古風猶存,令人回味無窮。

主要景點

(圖)三聖宮三聖宮

三聖宮

三聖宮位於白霧村的主幹道白霧街,裡面有兩位道人。兩位道人都是丘處機傳下來的龍門弟子。龍門的人講究清秀,正一派講究畫符,比如茅山道士。 兩位道長,一位是山東人,一位是昭通人。山東的這位道人是道觀的主持,派道家派到白霧村來管理三聖宮。跟這位道家主持聊了很多,其中主要的當然是關於丘處機的故事,對於丘處機,歷史上的地位是遠遠要比他師傅王重陽等另外的6子 要高很多。當然現在重陽七子被金庸先生已經描述的。

記得丘處機是應耶律楚材的邀請,從山東經過三個月的時間,到了成吉思汗的大帳。成吉思汗後期的對於殺戮的懺悔與收斂。

壽佛寺

壽佛寺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大武口區西北約5公里的賀蘭山麓。西靠蘭山,東臨黃河,稱“宇內洞天福地”。壽佛寺借天然地勢,構思精心,建築物錯落有致,布局恰到好處。高約30米的多寶佛塔矗立在大雄殿前,東西兩側梵殿相殿,中軸線相繼是無量殿、觀音樓天王殿、山門;山門以里的鐘樓,鼓樓精緻玲瓏;山門樓,肅穆莊嚴;全部殿堂,雕樑畫棟,人物山水,鳥獸花卉,百姿千態,形象逼真。寺外左有千手觀音殿;右有藥師如來殿,殿左甘泉二口,左前為靜室,靜室前有東園,圓內有祖塔。

(圖)壽佛寺壽佛寺

寺內殿堂奉華嚴三聖西方三聖地藏彌勒、五方漢梵金剛菩薩、十八羅漢護法善神等,寶塔供奉七如來,聖像慈悲莊嚴,神采奕奕,栩栩如生,使朝山遊人香客吧為觀止。

此寺肇自唐平陽弘覺國師,幾經朝代更替,祖堂所供師祖牌位已歷二十四代法嗣,迄今已有九百二十餘年歷史。多寶佛塔系唐代建築風格,多次戰亂,屢遭摧殘。然而山壁現佛像,無量顯靈跡:相傳古時此地山壁屢現佛像,當地信眾遂建殿堂以供之,有求必應,靈感異常。當平羅縣城被攻緊迫之時,俄見無量顯聖,敵退城安,眾生得護,遂建無量殿。又有石像垂淚傳說。相傳古時有牧羊人背一尊石佛像,至此募化建三個“一點金”的小廟(即僅一間殿),人們見石像垂淚,史載目堵者“朝山男女百餘人同知所以,亦法泫淚下不止,”眾善信目擊心傷,共發菩提心,遂立殿宇山門,左廊右廡,巍煥可觀。另外,相傳該寺藏一古碗,上畫一龍,每於下雨,廟院積水時,碗上的龍沒了,卻見雨中一龍游泳,文革時此碗已丟失。壽佛增最突出的特色是,在同一幢寺中,既供奉諸諸菩薩,又供奉玄武大帝。道教將此與湖北武當山共名“武當山”。建寺時,蒙族信徒亦出資出力,建成梵殿,供奉密宗中的五方佛。故除漢僧外,蒙藏喇嘛亦駐錫修行,遂使此寺在清代已形成漢蒙藏共朝,儒釋道皆尊,禪道密並重的道場。民國年間,尚常有從青藏、內蒙來朝拜的藏蒙喇嘛和信眾,或有朝五台山者掛單歇息。

壽佛寺歷代僧眾潛心問道,嚴持律儀,代有高僧出名,如溥參、真如法本海林理義、通柏等名僧。近代有“頂門開”(靈性可隨時由頂門出入)的心喜;生而知之(知前生事,生而神靈,幼而絢齊,長而敦敏)的廣煜;麋鹿於座前跪拜之廣炬;斧加頂門而安然無恙的含琮,神通廣大的妙德,火化時留堅舌作證之續早等。此寺在清代興盛之際,常住一百五十多僧人,值心喜大師鼎盛時,最多住二百餘僧。從古到今,每逢廟會祝聖,鐘鼓齊鳴,梵韻徹空,車水馬龍,人如潮流。尤其當重陽廟會,教徒俗人,每逾數十萬眾。“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寺中所藏法寶,除《續藏》、《頻伽藏》各一部近兩萬卷,尚有大量珍本,我為手抄。每代住持均重視人才培養,以“不得真儒,難得真僧”為論。延聘先生,教以《四書》、《五經》,先築基礎,再研經論,即重文字般若,又重實證直悟,倡導學修並重。清末光煜在北京“八大剎”之一的潭柘寺求受具足戒時,進宮為慈禧太后講,《孔雀經》很得賞識,返回時請譚柘寺方丈慶然大和尚求慈禧太后書“御賜大清國寧夏平羅武當山護國壽佛禪寺”黃織長條幅。拒《塞上文壇》創刊號載《寧夏地區佛教音樂沿革》所述,寺中文化、音樂成就之武珍品於文革浩劫中摧毀殆盡。除建築物倖存,僅有唐末密宗金剛菩薩銅像賴信徒力護尚存。

(圖)白霧村白霧村

壽佛寺由歷代逐步形成,雖有道教文化,但佛教文化仍為主流,且從未駐錫道教徒,並在歷史上譽為“護國禪寺”。改革開放以後,佛教活動和宗教信眾仰得以正名,政府拔專款修復古剎,四眾善信欣然樂助,再塑佛像金身,恭請《中華大藏經》一部,新雕白玉佛像六尊,保送青年僧人赴各級學院學習、深造二十多人。

壽佛寺前任住持為續早法師(1917-1987年),俗名李志國,原籍寧夏平羅縣人,少讀私塾,精於四書五經17歲家,1937年從含瑞法師披剃,1940年在心道大師座下受具足戒,1948年接臨濟宗第二十五代法。1949年後曾擔任過中國佛教協會理事,寧夏自治區政協委員。壽佛寺現任住持是釋妙詰法師,字智度(俗名許金山)1922年2月生於平羅縣潮湖堡。7歲從師潔真和尚剃度,23歲赴陝西臥龍寺受具足戒,長期任壽佛寺監院,文革時受害致殘。1981年重返壽佛寺任住持,現任平羅縣政協常委,石咀山市政協委員,平羅縣佛教協會會長,寧夏自治區佛教協會副會長。

陳氏民居

陳氏民居位於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西南,坐南向北,占地1282平方米,始建於民國十六年(1927年)。該宅院為三進四合院,依大門入內依次是下院、中堂、上院。亦以雕鏤精緻、建築藝術高超著稱。1998年公布為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最佳旅遊時間

雲南省氣候共同特點是,年溫差小,日溫差大;降水充沛,乾濕季分明,每年5-10月份是雨季,其他季節為乾季。

主要節日

(圖)村里演奏洞經音樂的樂手村里演奏洞經音樂的樂手

雲南是眾多少數民族的聚居地,因而節日也顯得豐富多彩。

傣族的潑水節已久負盛名;此外還有,苗族花山節(農曆一月三日),活動內容有:對歌、跳蘆笙舞、爬花桿;彝族的火把節,每年農曆六月二十四日至二十五日,人們在石林、楚雄、大理舉行點火把、摔跤、鬥牛、歌舞和插花的節日活動;打歌節在農曆二月初八,大家到大姚、雙江採集杜鵑花插於各處,青年男女盛裝跳起“左腳舞”。

其他還有白族農曆三月十四至十六的三月街;傈僳族農曆二月八日的刀桿節;納西族的米拉會、棒棒會;回族的開齋節、古爾邦節等等,簡直不勝枚舉。

中國最美鄉村

當你每天對著忙碌的城市生活時,你是否曾感到枯燥、壓抑。那時,當你走進廣闊清新、美麗自然的鄉村村寨時,你定會發現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讓你立即心曠神怡並折服於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這裡所選的是《地圖》雜誌中所評選出的中國最美鄉村。它們或具有優美的景色或具有神秘的環境。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