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村

棠樾村

棠樾村,屬安徽省黃山市歙縣,以牌坊群而聞名於世,牌坊群由7座牌坊組成,以忠、孝、節、義的順序相向排列,分別建於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節義”的。在牌坊群旁,還有男女二祠,建築規模宏大,磚木石雕特別精緻,近年已修復如舊。中國牌坊博物館也在這裡籌建。棠樾村是鮑氏村落,歷代以經商為生。

基本信息

(圖)棠樾村棠樾村

基本簡介

(圖)棠樾村牌坊棠樾村牌坊

在封建社會裡,為了表彰在“忠孝節義”等各方面“功勳顯赫”的官員,為朝廷興旺作出的“傑出貢獻”,當朝政府常常批准在這些人的故里村頭,修建“功德牌坊”,藉以號召人們以此為榜樣報效朝廷。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建築風格混然一體,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歙縣棠樾牌坊群一改以往木質結構為主的特點,幾乎全部採用石料,且以質地優良的“歙縣青”石料為主。這種青石牌坊堅實,高大挺撥、恢宏華麗、氣宇軒昂。到了明清兩代,牌坊建築藝術也日臻完善。建築專家們認為: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

棠樾牌坊群座落在歙縣城西10多華里的棠樾村頭大道上,共有7座牌坊依次排列,明代3座,清代4座,勾勒出封建社會“忠孝節義”倫理道德的概貌。在歙縣眾多的牌坊之中,這種“以商入仕,以仕保商”、政治與經濟互為融貫的密切關係屢屢可見。棠樾牌坊群雄偉壯觀,全國罕見,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發展

(圖)棠樾村古蹟棠樾村古蹟

棠樾從宋以前,就有鮑、汪、董、姚、張等姓居住,棠樾又有上下之分,大體說自村西軟橋頭,大母埸溪岸向東到鄣山公墓、牌樓塘一帶稱“上棠樾”。自此以下為下棠樾。村名“棠樾”二字,來源於《詩經甘棠》篇周賢呂台伯的故事。台伯推行文王政令,深入民間在一棵甘棠樹下辦公,甚得民心,後來特意保護那棵甘棠,讓它枝葉茂盛,清陰滿地。因而把“棠陰”一詞喻為“德政”,棠樾的“樾”字,即指樹陰而言。過來也有人將村名寫作“唐越”。這二個安在當時的農具與墓碑上都能見到。唐是指唐代,越是指“越國公”。這是為了紀念隋未鮑安國佐助他的妻舅汪華起義保衛六州,百姓免於難得到二州萬民歌頌,民心所歸,唐太宗封汪華為越國公、忠烈王,人民百姓將汪華奉為神靈、村村建汪王廟,香火不斷,所以又有了“唐越”村名。

棠樾明清屬直隸省徽州府新安衛、袞繡鄉、清屬22都9圖、大和社、慈孝里、民國屬歙縣豐山鄉、棠槐保,建國後屬富埸鄉,現屬鄭村鎮

南宋建炎年間,在徽州府任“文學”職官的鮑榮,他看到棠樾環境很好,便在棠樾村坪頭建了一所別墅――掌書園,生前還把早逝的妻子、孺人葬在l園內,即今村中之鮑氏始祖墓園,到了榮的曾孫居美,才將全家從徽州府西門河西 搬到棠樾來,開始了規模宏遠的村業,鮑居美麗智有斷,經過數十年的慘澹經營,到元代玉正年間(1341――1368)棠樾村中生產、生活設施都有了良好的基礎。

元代學者鮑元康在村北龍山建慈孝堂,供奉宋末元初鮑宗岩、壽孫父子,表彰《宋史.孝義篇》鮑氏父子遇盜爭死事跡。堂有多進,相當於家廟,這是棠樾鮑氏第一座祠堂。元代村中的建築,主要圍繞始祖墓園而建。現可考的,有墓西的“慈孝之母”,墓北的鮑同仁蒙古文狀元坊,墓東的大和社、西疇書院等。

元、明之際,棠樾村人,進行了大規模的水系改造,棠樾來自靈山之水、分為兩條,一條自東山、槐塘而來,過村北流入模路塘;另一條去村西沿靈山山脈至西沙溪,此為村中主要水源。 玉正年間,鮑佰源倡導族人截流築成“大姆壩”,灌溉田600餘畝,確保了棠樾農田旱澇保收,同時引水入村,沿村南環繞如帶(前后街有水圳,前暗入地下,後顯露可取用,現已填塞)。又引模路塘水繞村東兩股水去驄步亭匯合,潺潺流至七星墩義善亭(現已毀)水口。明永樂18-19年對大姆壩重建,並在大姆壩下掘出了一連串的山塘水庫,作為調節,村西北山上的德公塘是一個周遭用條石砌築成的大水庫,保證了大旱時村中的農用水。

建國前,居民以鮑姓為主,其他有汪、吳、董、姚、張、夏、畢等姓。

(圖)棠樾村棠樾村美景

鮑姓屬東晉鹹和年間新安太守鮑弘的後裔,原居豐樂河南岸的金圭坦――鮑屯,據明氏記載:由鮑屯分遷各地的鮑氏已有29派。鮑弘的十世孫蘿節居徽郡河西塢至十二世的鮑榮,稱棠樾派之始祖,南宋後由棠樾派遷出的,可考的,約有40多個,要目如下:贛州、荊州蕪湖、無為、桐城、繁昌、和州、鎮江、淮西、淮安、當塗、揚州、蜀源、岩鎮、黃山橋蕃村、亳州、漳州、通州、杭州、貴池、新館、南村、紹興、衢州、貴州、安順等。

棠樾鮑氏本支自始祖榮公起,已繁衍34代,棠樾鮑氏支祠始建於明嘉靖年間,為16世祖象賢公居家十年間(約在公元1550左右)集宗人建於西疇書院舊址,又稱“西疇祠”,又因祠為崇祀祖登仁郎慶雲公而建。慶雲公排行萬四,故又名“萬四公支祠”,這是棠樾鮑氏 族的祖祠,名“敦本堂”,俗名“男祠”。男祠是對女祠而言,清嘉慶年間,明建萬四公支祠,經歷250年風雨,已頹敗不堪,當時輝煌於兩淮鹽務的總商棠樾鮑志通一家,出於光宗耀祖、積德行善的理念,鮑志通與北啟運,子漱芳捐出巨資,將上述支祠重建一新,又於左側修葺“文會”,創建“世孝祠”(崇祀南宋以降的鮑氏孝子)。同時又整修了“大和社”及水口牌坊林園,“三元庵”等文物古蹟。他的弟弟鮑啟運別出心裁,因支祠只奉男主,未附女主,拿出全部儲蓄,於大和社對面,坐南向北構築了“女祠”――清懿台,崇祀女主,並捐義田1200多畝,構築鰥寡孤獨“四窮倉”,每年義賑族內窮人。

主要建築

(圖)棠樾村牌坊群棠樾村牌坊群

鮑燦孝行坊

建於明嘉靖初年。牌坊額題“旌表孝行贈兵部右侍郎鮑燦”。據《歙縣誌 》記載:鮑燦讀書通達,不求仕進,其母兩腳病疽,延醫多年無效。鮑燦事母,持續吮吸老母雙腳血膿,終至痊癒。其孝行感動鄉里,經請旨建造此坊。因鮑燦曾孫鮑象賢是工部尚書,故贈兵部右侍郎銜。

慈孝里坊

為旌表宋末處士鮑佘岩、鮑壽遜父子而建。據史書記載,元代歙縣守將李達率部叛亂,燒殺擄掠。棠樾鮑氏父子被亂軍所獲,並要二人殺一,請他們決定誰死誰生。孰料父子爭死,以求他生,感天動地,連亂軍也不忍下刀。後朝廷為旌表他們,賜建此坊。清乾隆皇帝也曾為鮑氏宗祠題聯曰:“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秀江南第一鄉。”還有明永樂皇帝的詩句,詩曰:“父遭盜縛迫凶危,生死存亡在一時……鮑家父母全仁孝,留取聲名照古今。”

鮑文齡妻汪氏節孝坊

建於清乾隆四十九年,額刻“矢貞全孝”,“立節完孤”。據縣誌記載,汪氏為棠樾人,25歲守寡,45歲去世,守節20個春秋。

樂善好施坊

(圖)樂善好施坊樂善好施坊

建於清嘉慶二十五年。據傳,棠樾鮑氏家族當時已有“忠”、“孝”、“節”

牌坊,獨缺“義”字坊,其村鮑氏世家至鮑漱芳時,官至兩淮鹽運使司,掌握江南鹽業命脈。他欲求皇帝恩準賜建"義"字坊,以光宗耀祖,便捐糧十萬擔,捐銀三萬兩,修築河堤八百里,發放三省軍餉,此舉獲得朝廷恩準。於是,在棠樾村頭又多了一座"好善樂施"的義字牌坊。

鮑文淵繼吳氏節孝坊

建於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鮑文淵繼妻吳氏“節勁三冬”、“脈存一線”而建。

據縣誌記載:吳氏,嘉定人,22歲嫁入棠樾,時小姑生病,她晝夜護理;29歲時丈夫去世,她立節守志,盡心撫養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業。吳氏守寡31年,60歲辭世。

逢昌孝子坊

(圖)棠樾村景點棠樾村景點

建於清嘉慶二年。為旌表孝子鮑逢昌而建。據記載:逢昌之父明末離亂時外出多年,杳無音信,順治三年,逢昌才14歲,便沿路乞討,千里尋父,終在雁門古寺與父相見,並將父請回家中。後其母重病,他又攀崖越洞,採藥醫治,更能割股療母,因造此坊。

鮑象賢尚書坊

明天啟二年建。據縣誌記載:鮑象賢嘉靖八年進士,初授御史,後任兵部右侍郎,死後封贈工部尚書。牌記因旌表他鎮守雲南山東有功而建。

男祠與女祠

鮑氏敦本堂祠,俗稱男祠。另一為鮑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稱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歷史的生動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進祠堂”的舊例,為國內罕見。

古村古鎮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