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樾石牌坊群

棠樾石牌坊群

位於安徽省歙縣城西6公里處,為棠樾村的鮑氏家族旌表本族歷史上有卓著功德人物的建築群。由七座巨型石牌坊組成,跨村頭石板大道迤邐而建。其中三座為明代所建,四座為清代所建。牌坊群中有碑亭,牌坊群進村一端有鮑氏宗祠,祠內有清乾隆帝“慈孝天下無雙里,錦繡江南第一鄉”的御書對聯。牌坊群按“忠孝節義”順序排列,石牌坊粗壯簡樸,體現了徽派石雕風格。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棠樾石牌坊群棠樾石牌坊群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安徽省
棠樾石牌坊群IV-141

簡介

在棠樾村頭,坐落著7座氣勢恢弘的古牌坊。這些牌坊按照“忠孝節義”的順序排列。述說著幾百年來這座村莊的興衰。這些造型精美的石坊和村中的男祠,女祠已是黃山市的一個重要的旅遊景點。

明清時期建築藝術

棠樾牌坊群就是明清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作。一連7座,建築風格混然一體

..

雖然時間跨度長達幾百年,但形同一氣呵成。據建築專家們講:棠樾牌坊對研究明清時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及建築藝術和徽商的形成和發展,甚至民居民俗都有極其重要價值。歙縣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釘,又不用鉚,石與石之間巧妙結合,可歷千百年不倒不敗,一座一座直衝雲霄,一座座精心設計和施工,一座又一座經官批御審,歷代統治者用這一特殊方式來表彰那些在社會中有“貢獻”的人,這足以證明歷代都極為重視“精神文明”的建設。這些不僅給後人留下精神財富,也留下了文化藝術和建築技術等許多方面的財富。

中國著名的"牌坊之鄉"

黃山南麓的歙縣,是全國歷史文化名城,也是中國著名的"牌坊之鄉"。在距縣城十餘里的棠樾村,古老的石牌坊,一建七座拔地而起,巍成群聳立在村頭一百多米長的石板甬道上,成為黃山旅遊區內獨特的牌坊群景觀。
棠樾牌坊群為鮑氏家族建於明、清兩代,按忠、孝、節義順序排列。

..

明代三座,清代兩座,四周襯以古村落,文會書社,古祠堂和田園風光,人行其中,如游畫裡,這樣的空間形象在國內外也是罕見的。居住在棠樾村的鮑氏家族,歷代經商,是一個以"孝悌"為核心,晉升格奉行封建禮教,倡導儒家倫理道德的家族群體。自寧以來,曆元、明、清三個朝代。歷史上曾出現我了眾多的忠臣、孝子和節婦,僅立於《民國歙縣誌》中的貞烈婦女就有59人之多,孝行的事跡則尤為突出。同時,這個家族又以其富商大賈而聞名於世。在清乾隆時期,號稱江南首富,顯赫一時的大商人鮑志道,是揚州六大鹽之

..

首,乾隆皇帝游江南時曾數次親接御駕。
牌坊是一種門洞式的建築物,是封建社會最高榮譽的象徵。矗立在棠樾村頭的石牌坊充滿了封建時代的色彩,但從牌坊的建築藝術來看,又凝結著我國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高超的技藝。棠樾的牌坊群體展示了一種獨特的文化景象。當人們參觀後,莫不發出讚嘆,感到震驚:是人造的歷史化石,讓榮光耀穿過歲月的風塵;是凝重的歷史教科書,敘述著血淚交織的故事;是永存的藝術魅力,鑄就徽州文化的豐碑。

..

棠樾不僅擁有群立的牌坊,而且村內還建有古祠堂敦本堂,俗稱男祠,清懿堂,谷稱女祠,古亭閣步亭等。這些古建築形體恢宏,工藝精湛,與石牌坊組成了特有的古建築群體。"古建三絕"交相輝映,蔚為觀止,充分全現了徽派建築藝術的特色。
男女二祠結構緊湊,用材勻稱,布局全理,造型洗鍊流暢,工藝技藝精湛,雕飾不繁,樸素大方,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充分顯示了棠樾鮑氏家族的的煊赫,實為清代徽州祠堂建築藝術的一個典型。近年來,歙縣旅遊部門修復遼兩座古祠堂,男祠以棠樾鮑志道的經商發家史來展示徽商變遷的煌煌史跡;女祠以棠樾舊時婦女的榮衰來反映徽州婦女在傳統禮教籠罩下的遭遇。
景區旁徽派步行商業街全部由徽派仿古建築組成,粉牆黛瓦,馬頭牆林立,櫛次鱗比,錯落有致。商業街設有徽州文房四寶,傳統工藝品,旅遊紀念品,地方土特產品,徽味菜館、中成藥鋪、中醫坐堂問診,新安書畫、文物古玩等傳統店家。棠樾牌坊群以其豐厚的文化品位,成為黃山旅遊的重要組成部分,1997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