氰化鉀

氰化鉀

白色圓球形硬塊,粒狀或結晶性粉末,劇毒。在濕空氣中潮解並放出微量的氰化氫氣。易溶於水,微溶於醇,水溶液呈強鹼性,並很快分解。易溶於水,微溶於醇,水溶液呈強鹼性,並很快水解。密度1.857g/cm^3,沸點1497℃,熔點563℃。接觸皮膚的傷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與酸接觸分解能放出劇毒的氰化氫氣體,與氯酸鹽或亞硝酸鈉混合能發生爆炸。

基本信息

簡介

氰化鉀氰化鉀

化學品中文名稱:氰化鉀

化學品英文名稱:potassiumcyanide

中文名稱2:山奈鉀

俗稱:山埃

技術說明書編碼:820

CASNo.:151-50-8

分子式:KCN

分子量:65.11

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

外觀與性狀:白色結晶或粉末,易潮解,有氰化氫氣味(苦杏仁氣味)

相對密度(水=1):1.52

熔點:634℃

pH(0.1mol/L):11.0

飽和蒸氣壓(kPa): 無資料

燃燒熱(kJ/mol): 無意義

臨界溫度(℃): 無意義

臨界壓力(MPa): 無意義

辛醇/水分配係數的對數值: 無資料

閃點(℃): 無意義

爆炸上限%(V/V): 無意義

引燃溫度(℃): 無意義

爆炸下限%(V/V): 無意義

溶解性: 易溶於水、乙醇、甘油,微溶於甲醇、氫氧化鈉水溶液。

化學性質

1.空氣中變質

2KCN+CO2+H2O=2HCN+K2CO3

2.水溶液易變質

KCN+H2O=HCN+KOH

作用與用途

與氰化鈉用途相同,可以通用。較氰化鈉在電鍍時更具有高度導電性能,鍍層細緻等優點,使用更為適宜,但價格較貴。用於礦石浮選提取金、銀。鋼鐵的熱處理,製造有機腈類。分析化學用作試劑。此外,也用於照相、蝕刻、石印等。​

注意事項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徑:吸入、食入、經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細胞內窒息。吸入、口服或經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驟死者臨床分為4期:前驅期有黏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頭痛,口服有舌尖、口腔發麻等;呼吸困難期有呼吸困難、血壓升高、皮膚黏膜呈鮮紅色等;驚厥期出現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鬆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長期接觸少量氰化物出現神經衰弱綜合徵、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毒理學資料及環境行為

毒性:高毒類。

急性毒性:LD506.4mg/kg(大鼠經口);8500μg/kg(小鼠經口)

致突變性 :

DNA抑制:小鼠淋巴細胞1nmol/L。

細胞遺傳學分析:小鼠乳腺1nmol/L,48小時。

污染來源:氰化物是劇毒物質,其污染事故常發生於電鍍、鍊金、熱處理、煤氣、焦化、製革、有機玻璃、苯、甲苯、二甲苯、照相以及農藥等的生產過程中。

代謝和降解:游離氰基在體內主要代謝途徑是在硫氰化酶(或β巰基丙酮酸轉硫酶)的催化作用下,與硫起加成反應,轉變成毒性很低的SCN(只有CN-毒性的1/200)。然後由尿、唾液、汗液等排出體外。

游離氰基還可與體內含鈷的化合物如羥鈷胺)結合形成無毒的氰鈷化合物。因此臨床上有用羥鈷胺或依地酸二鈷搶救CN-急性中毒的報告。

人體對CN-有較強的解毒機能,氰化物是非蓄積性毒物。當不致產生中毒劑量的少量外源性氰根進入機體後,可被迅速轉化為無毒或低毒物質排出體外。

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可被氧化生成碳酸鹽與氨。地面水中帶存在著能夠分解利用氰化物的微生物,亦可將氰經生物氧化用途轉化為碳酸鹽與氨。因此氰化物在地面水中的自淨過程相當迅速,但水體中氰化物的自淨過程還要受水溫,水的曝氣程度(攪動)、pH、水面大小及深度等因素影響。

土壤對氰化物出有很強的淨化能力。進入土壤的氰化物,除逸散至空氣中的外,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在植物體內被同化或氧化分解。存留於土壤中並部分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可被轉化為碳酸鹽、氨和甲酸鹽。當氰化物持續污染時,土壤微生物經馴化、毓可產生相適應的微生物群,對氰的淨化起巨大作用。因此有些低濃度含氰工業廢水長期進行污水灌溉的地區,土壤中的氰含量幾乎沒有積累。

殘留與蓄積:自然界對氰化物的污染有很強的淨化作用,因此,一般來說外源氰不易在環境和機體中積累。只有在特定條件下(事故排放、高濃度持續污染),氰的污染量超過環境的淨化能力時,才能在環境中殘留、蓄積,從而構成對人和生物的潛在危害。

遷移轉化:氰化物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中。動植物體內都含有一些氰類物質,有些植物如苦杏仁、白果、果仁、木薯、高梁等含有相當量的含氰糖甙。它水解後釋放出洲離的氰化氫,在一些普通糧食、蔬菜中,也可檢出微量氰。

土壤中也普遍含有氰化物,並隨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遞減,其含量為0.003-0.130mg/kg。天然土壤中的氰化物主要來自土壤腐植質。腐植質是一類複雜的有機化合物,其核心由多元酚聚合而成,並含有一定數量的氮化合物。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可以生成氰和酚,因此土壤中氰的本底含量與其中有機質的含量密切相關。

由於氰化氫及易揮發,多數氰化物易溶於水,因此排入自然環境中的氰化物易被水(或大氣)淋溶稀釋、擴散,遷移能力強。氰化氫和簡單氰化物在地面水中很不穩定,氰化氫易逸入空氣中;或當水的pH值大於7和有氧存在的條件下,亦可被氧化而生成碳酸鹽與氨。簡單氰化物在水中很易水解而形成氰化氫。水中如含無機酸,即使是二氧化碳溶於水中生成的碳酸,亦可加速此分解過程。

氰化氫是有苦杏仁味的氣味,極易擴散,易溶於水而成氫氰酸;氰化物一般為無色晶體,在空氣中易潮解並有氰化氫的微弱臭味,能使水產生杏仁臭。

中毒症狀:輕者有黏膜刺激,唇舌麻木頭痛、眩暈、下肢無力、胸部有壓迫感、噁心、嘔吐、血壓上升、心悸、氣喘等。重者呼吸不規則,逐漸昏迷、痙攣、大小便失禁、血壓下降、迅速發生呼吸障礙而死亡。

危險特性:不燃。受高熱或與酸接觸會產生劇毒的氰化物氣體。與硝酸鹽、亞硝酸鹽、氯酸鹽反應劇烈,有發生爆炸的危險。遇酸或露置空氣中能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分解出劇毒的氰化氫。水溶液為鹼性腐蝕液體。

燃燒(分解)產物:氰化氫、氮氧化物。

泄漏應急處理

對泄漏物處理必須戴好防毒面具與手套,掃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過量次氯酸鈉或漂白粉,放置24小時,確認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污染區用次氯酸鈉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時後,用大量水沖洗,洗水放入廢水系統統一處理。對氰化氫則應將氣體送至通風櫥或將氣體導入碳酸鈉溶液中,加等量的次氯酸鈉,以6mol/L氫氧化鈉溶液中和,污水放入廢水系統做統一處理。

防護措施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可能接觸其粉塵時,應該佩戴隔離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它: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畢,徹底清洗。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流動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徹底沖洗至少20分鐘,就醫。

眼睛接觸:立即提起眼瞼,用大量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至少15分鐘。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呼吸心跳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對口)和胸外心臟按壓術。給吸入亞硝酸異戊酯,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用1:5000高錳酸鉀或5%硫代硫酸鈉溶液洗胃。就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必須穿戴全身專用防護服。

滅火劑:乾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鹼滅火劑滅火。

製備

由碳酸鉀與碳在氨氣流中共熱或由氰氨(基)化鈣與氰氧化鉀共熔而得。

生產方法

吸收法:將氰化鈉與硫酸反應生成的氫氰酸氣體用一定濃度的氫氧化鉀溶液吸收生成氰化鉀,然後將溶液送至蒸發器,在50~60℃進行真空蒸發,至過飽和狀態,然後在結晶器中結晶,經離心分離,可得含量在92%左右的氰化鉀,再在200℃左右進一步乾燥脫水,製得氰化鉀成品。分離後的母液返回中和反應器。其反應式為:

2NaCN+H2SO4→2HCN+Na2SO4

HCN+KOH→KCN+H2O

氰化鉀中毒

中毒表現

中樞神經缺氧是起主導作用的。當吸入氰化氣體或吞服大量高濃度致死劑量的氰化鉀(鈉)時,數分鐘內可引起猝死。患者突然發生尖叫聲,隨即倒地,意識喪失,抽搐一陣,先呼吸停止而死亡。有的出現咽喉緊縮感,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繼而意識喪失、抽搐、角弓反張、循環衰竭、呼吸表淺或呼吸不整,最終呼吸麻痹而死亡。患者皮膚黏膜和血液呈現鮮紅色,此乃血液含氰化血紅蛋白之故。

現場急救

立即將患者移至空氣新鮮處,吸氧。呼吸停止者應進行人工呼吸(但避免用口對口人工呼吸法),心跳停止者,應即時作胸外心臟擠壓。有條件者立即將亞硝酸戊酯2支包在手帕中壓碎,置患者口鼻前吸入,可反覆套用2~3次。

在醫院中還可用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或美蘭等進行搶救。近來認為依地酸二鈷(CO2EDTA)、組氨酸鈷等有機鈷鹽類是治療氰化物中毒的較為有效的解毒藥。

治療原則

1.脫離中毒環境、催吐、洗胃等。2.解毒治療(亞硝酸鈉-硫代硫酸鈉法)。3.對症支援治療。

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藥

氰化物是毒性強烈、作用迅速的毒物。工業生產中常用的有氰化鈉、氰化鉀。杏仁、枇杷的核仁中含有氰甙,食用後在腸道內水解釋放出CN—,中毒原理是:CN—與細胞色素氧化酶中的Fe3+起反應,形成氰化細胞色素氧化酶,失去了傳遞氧的作用。

毒理:CN—+Cyt-Fe3+Cyt-Fe3+—CN—(失活)

解毒措施

一亞硝酸鹽硫代硫酸鈉療法:先用亞硝酸鈉、亞硝酸異戊酯從而迅速生成高鐵血紅蛋白。高鐵血紅蛋白就能從氰化細胞色素氧化酶中把細胞色素氧化酶置換出來,從而恢復活性。

殘餘的CN—用硫代硫酸鈉清掃,生成無毒的硫氰酸鹽排出體外。

二亞甲蘭(美蘭):小劑量亞甲蘭可用於高鐵血紅蛋白血症;大劑量亞蘭可用於氰化物中毒的急救。

氰化鈉口服致死量為150~250mg,(若成人口服苦杏仁40~60g即能引起中毒或死亡)。

操作組織和儲存

操作注意事項: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操作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酸類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乾燥、通風良好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包裝必須密封,切勿受潮。應與氧化劑、酸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接觸控制、隔離防護

職業接觸限值

中國MAC(mg/m3):0.3[HCN][皮]

前蘇聯MAC(mg/m3):未制定標準

TLVTN:OSHA5mg[CN]/m3[皮]

TLVWN:ACGIH5mg[CN]/m3[皮]

監測方法:異菸酸鈉-巴比安酸鈉比色法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和全面通風。儘可能機械化、自動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毒物時,必須佩戴頭罩型電動送風過濾式防塵呼吸器。可能接觸其粉塵時,應該佩戴隔離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徹底清洗。車間應配備急救設備及藥品。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作業人員應學會自救互救。

廢棄處置

廢棄處置方法:加入強鹼性次氯酸鹽,反應24小時後,再用大量水沖入廢水系統。

運輸信息

危險貨物編號:61001

UN編號:1680

包裝類別:O51

包裝方法:裝入塑膠袋,袋口密封,再裝入厚度不小於0.75毫米的堅固鋼桶中,桶蓋嚴密卡緊,每桶淨重50公斤;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膠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但玻璃瓶外須加塑膠袋。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泄漏應急處理設備。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禁止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

法規信息

法規信息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1987年2月17日國務院發布),化學危險物品安全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化勞發677號),工作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規定(勞部發423號)等法規,針對化學危險品的安全使用、生產、儲存、運輸、裝卸等方面均作了相應規定;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誌(GB13690-92)將該物質劃為第6.1類毒害品;劇毒物品分級、分類與品名編號(GA57-93)中,該物質屬第一類A級無機劇毒品。

氰化物可分為無機氰化物,如氫氰酸、氰化鉀(鈉)、氰酸鉀、氯化氰等,有機氰化物,如乙腈、丙烯腈、正丁腈等均能在體內很快析出離子,均屬高毒類。很多氰化物,凡能在加熱或與酸作用後或在空氣中與組織中釋放出氰化氫或氰離子的都具有與氰化氫同樣的劇毒作用。

工業中使用氰化物很廣泛。如從事電鍍、洗注、油漆、染料、橡膠等行業人員接觸機會較多。日常生活中,桃、李、杏、枇杷等含氫氧酸,其中以苦杏仁含量最高,木薯亦含有氫氰酸。在社會上也有用氰化物進行自殺或他殺情況。

職業性氰化物中毒主要是通過呼吸道,其次在高濃度下也能通過皮膚吸收。

生活性氰化物中毒以口服為主。口腔黏膜和消化道能充分吸收。

氰化物進入人體後析出氰離子,與細胞線粒體內氧化型細胞色素氧化酶的三價鐵結合,阻止氧化酶中的三價鐵還原,妨礙細胞正常呼吸,組織細胞不能利用氧,造成組織缺氧,導致機體陷入內窒息狀態。另外某些腈類化合物的分子本身具有直接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抑制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