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

1,2-二氯乙烷在常溫常壓下為具有類似氯仿氣味和甜味的無色透明油狀劇毒液體。難溶於水,可與乙醇、乙醚、氯仿等各種有機溶劑混溶,能溶解油和脂。對水、酸、鹼穩定,具有抗氧化性。不腐蝕金屬。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高熱、明火、強氧化劑有引起燃燒爆炸的危險。

1,2-二氯乙烷1,2-二氯乙烷

基本信息

國標編號:32035

中文名稱:1,2-二氯乙烷。

英文名稱:1,2-dichloroethane

別名:乙撐二氯;亞乙基二氯;1,2-二氯化乙烯

CAS No.:107-06-2。

分子式:C2H4Cl2;Cl(CH2)2Cl。

分子量:98.97。

危險標記:7(中閃點易燃液體)。

包裝方法:安瓿瓶外普通木箱;螺紋口玻璃瓶、鐵蓋壓口玻璃瓶、塑膠瓶或金屬桶(罐)外普通木箱。

理化性質

主要成分:含量: 工業級≥99.0%。

外觀與性狀:無色或淺黃色透明液體,有類似氯仿的氣味。

熔點(℃):-35.3。

沸點(℃):83.5。

相對密度(水=1):1.26。

相對蒸氣密度(空氣=1):3.35。

蒸氣壓(kPa):13.33(29.4℃) 。

燃燒熱(kJ/mol):1244.8。

穩定性和反應活性:穩定。

禁配物:強氧化劑、酸類、鹼類。

危險特性: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受高熱分解產生有毒的腐蝕性煙氣。與氧化劑接觸發生反應,遇明火、高熱易引起燃燒,並放出有毒氣體。其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溶解性:微溶於水,可混溶於醇、醚、氯仿。

製法

(1)乙烯與氯直接合成法。
(2)乙烯氧氯化法。

主要用途

生產氯乙烯乙二胺多乙烯多胺的原料,脂肪、蠟、膠的溶劑,洗滌劑,萃取劑,金屬脫油劑,製藥,制農藥,分析化學用試劑。

應急處置

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肥皂水和清水徹底沖洗皮膚。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予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洗胃。就醫。

呼吸系統防護:空氣中濃度超標時,建議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佩戴隔離式呼吸器。

眼睛防護: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

身體防護:穿防靜電工作服。

手防護:戴橡膠耐油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現場禁止吸菸、進食和飲水。工作完畢,淋浴更衣。注意個人清潔衛生。

泄漏應急處理:迅速撤離泄漏污染區人員至安全區,並進行隔離,嚴格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靜電工作服。儘可能切斷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溝等限制性空間。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沖洗,洗水稀釋後放入廢水系統。大量泄漏:構築圍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蓋,降低蒸氣災害。用防爆泵轉移至槽車或專用收集器內,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光氣

滅火方法:噴水冷卻容器,可能的話將容器從火場移至空曠處。處在火場中的容器若已變色或從安全泄壓裝置中產生聲音,必須馬上撤離。滅火劑: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滅火無效。

管理信息

操作的管理:密閉操作,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過濾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學安全防護眼鏡,穿防靜電工作服,戴橡膠耐油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菸。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防止蒸氣泄漏到工作場所空氣中。避免與氧化劑、酸類、鹼類接觸。灌裝時應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裝置,防止靜電積聚。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的管理: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庫溫不宜超過30℃。保持容器密封。應與氧化劑、酸類、鹼類、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採用防爆型照明、通風設施。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儲區應備有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和合適的收容材料。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運輸的管理: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時運輸車輛應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夏季最好早晚運輸。運輸時所用的槽(罐)車應有接地鏈,槽內可設孔隔板以減少震蕩產生靜電。嚴禁與氧化劑、酸類、鹼類、食用化學品等混裝、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中途停留時應遠離火種、熱源、高溫區。裝運該物品的車輛排氣管必須配備阻火裝置,禁止使用易產生火花的機械設備和工具裝卸。公路運輸時要按規定路線行駛,勿在居民區和人口稠密區停留。鐵路運輸時要禁止溜放。嚴禁用木船、水泥船散裝運輸。

廢棄的管理:用焚燒法處置。與燃料混合後,再焚燒。焚燒爐排出的鹵化氫通過酸洗滌器除去。

毒理學資料

急性毒性:LD50:680 mg/kg(大鼠經口);2800 mg/kg(大鼠經皮);LC50:4050 mg/m3,432 min(大鼠吸入)。急性毒性吸入40.5 g/m3,可使貓、兔和豚鼠發生深麻醉,使貓發生四肢癱瘓,比吸入同濃度四氯化碳或氯仿的麻醉作用深而長,但恢復較快,對肝功能損害比四氯化碳輕。小鼠麻醉濃度約為20.25 g/m3。

亞急性和慢性毒性:猴吸入0.22 g/m3,7 h/d,5 d/周,125次,無症狀;4.11 g/m3,7 h/d,5 d/周,25~50次,死亡率較高。小動物對1,2-二氯乙烷的敏感性高於大動物。慢性動物實驗中毒屍檢可見有心臟擴大,肺充血和水腫,心肌和肝臟有脂肪浸潤、脂性腎病和腎上腺脂質堆積等改變。

代謝:主要經呼吸道和消化道吸收,亦可經皮膚吸收。給小鼠腹腔注射後,10%~42%以原形從呼吸道排出,12%~15%以二氧化碳形式呼出;51%~73%放射活性出現於尿中;糞便中排出極少,0.6%~1.3%存留於體內。尿中主要代謝物為硫二醋酸和硫二醋酸氧硫基,因而推測谷胱甘肽在二氯乙烷生物轉化中起重要作用。

刺激性:家兔經眼:63 mg,重度刺激。家兔經皮開放性刺激試驗:625 mg,輕度刺激。

致癌性IARC致癌性評論:動物陽性,人類可疑。

致突變性:職業暴露致人外周血淋巴細胞染色體畸變。

環境危害:該物質對大氣臭氧層破壞力極強。

生物降解性氯乙醇是1,2-二氯乙烷在溫血動物體內的主要代謝物之一。進入體內的1,2-二氯乙烷首先貯存於脂肪組織中,以後(2 d內)從脂肪組織轉移進入血液,由於酶的脫氫作用,代謝轉化變成氯乙醇。氯乙醇系一種高毒化學物質,它進一步代謝可變成一氯乙酸;氯乙醛是介於氯乙烷與一氯乙酸之間的又一個中間代謝產物。在1,2-二氯乙烷代謝產物中,氯乙醇和一氯乙酸的毒性比二氯乙烷本身更大。

非生物降解性:在環境中,二氯乙烷代謝生成氯乙酸的速度,隨濕度與溫度的增加而加快。在90℃的濕空氣中,二氯乙烷有0.66%分解生成氯乙酸;當溫度升高到110℃和140℃時,氯乙酸含量分別為4%和7%~12%。1,2-二氯乙烷在常溫和乾燥的環境中較難被降解。光與大氣中氧對純品二氯乙烷很少發生影響,而含有雜質的工業品二氯乙烷受到聯合作用可產生光氣和某些聚合化學物。

應急醫療

診斷要點:

(1)急性中毒。潛伏期一般為數分鐘至數十分鐘,出現頭暈、頭痛、煩躁、乏力、步態蹣跚、顏面潮紅、意識模糊,可伴噁心、嘔吐、腹痛及腹瀉等胃腸道症狀。嚴重者可突發腦水腫,出現劇烈頭痛、頻繁嘔吐、淺反射消失、病理反射陽性、譫妄、抽搐及昏迷等。有的患者在昏迷後清醒一段時間,再度出現昏迷、抽搐,甚至死亡。過數天后,可出現肝、腎損害。吸入中毒者,尚可伴有上呼吸道黏膜刺激症狀,甚至肺水腫等。

(2)亞急性中毒。這是近十年來國內的主要發病形式,見於較長時間吸入較高濃度者。其臨床特點:①潛伏期較長,多為數天至十餘天;②主要臨床表現為中毒性腦水腫,肝、腎損害極為少見;③呈散發發病;④起病隱藏,病情可突然惡化,部分患者顱壓增高可反覆出現;⑤重度中毒患者,病程中可出現小腦性共濟失調、肌陣攣和/或癲癇發作。臨床死因多因腦水腫並發腦疝。

(3)實驗室檢查。呼出氣1,2-二氯乙烷測定,可作為接觸指標。

(4)急性、亞急性中毒出現中毒性腦病時,需注意與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如流腦、乙腦等)、腦血管意外、糖尿病昏迷、食物中毒、或藥物中毒等疾患相鑑別。

處理原則:

(1)吸入中毒者應迅速脫離現場,避免繼續接觸,移至新鮮空氣處,更換被污染的衣物,用清水沖洗被污染皮膚,保暖,酌情給予吸氧。

(2)經口中毒者,應儘快用清水洗胃,或催吐、導瀉。

(3)整個病程中,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特別要注意腦水腫的突然發生及發病後病情的反覆。積極防治腦水腫,降低顱內壓。及早套用甘露醇、速尿及地塞米松等脫水治療,根據病情調整用藥劑量及時間,切勿過早停藥,治療觀察時間一般不應少於兩周。

(4)出現癲癇樣發作、肌陣攣,可選用地西泮、卡馬西平、丙戊酸鈉及氯硝西泮等。

(5)肝、腎損害及肺水腫,治療原則同內科。

(6)忌用腎上腺素,因其可誘發致命性心律失常。

預防措施:

工作場所必須保持良好通風。用作薰蒸劑時,必須兩人同場施藥,並佩戴防毒面具,穿工作服和戴乳膠手套。衣服織物對本品有吸著作用,尤以呢料吸著力最大,棉布吸著量較小。沾油的織物可增加吸著力20倍以上。房屋牆壁和油漆也能吸著本品。故在施藥後應注意加強通風和清掃等工作。本品的嗅覺閾遠比引起中毒的濃度為低,故它的嗅氣可作為預防中毒的警告。在生產和使用本品時,應儘量做到低溫操作,加強操作地點的通風排毒。禁用本品洗手和洗工作服。有肝病、視網膜炎或腎功能不全者,應視為從事接觸本品的禁忌證。

監測方法

1.現場應急監測方法

(1)直接進水樣氣相色譜法。

(2)快速檢測管法;攜帶型氣相色譜法(萬本太主編:《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與處理處置技術》)。

2.實驗室監測方法

國家標準

1.中國職業接觸限值(GBZ 2—2002)

最高容許濃度(MAC)時間加權平均容許濃度(TWA)短時間接觸容許濃度(STEL)
7 mg/m315 mg/m3

2.環境標準

中國飲用水源中有害物質的最高容許濃度0.03 mg/L
中國(GHZB 1—1999)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III類水域)0.005 mg/L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