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洛村

莫洛村

莫洛村位於四川省甘孜州藏族自治州丹巴縣梭坡鄉境內。距縣城5公里,海拔高度在1900——2000米之間。莫洛村三面環山,西臨大渡河,地勢由東北向南傾斜,系高山峽谷地貌。村面積20公頃,全村以藏族為主,少量漢族雜居,居民的文化生活水平較低,區內居民以農業為主,相當完整地保持著嘉絨藏民族傳統的習俗和居住文化。在大渡河畔,一個不起眼的民族在這裡延續著古老而神秘的女國文化。走進丹巴嘉絨藏區,當地人會告訴你,“嘉絨”即“女王的河谷”,這裡古時是東女國,國王是個丹巴美女。

基本信息

基本概況

(圖)爬房子爬房子

在雅礱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迄今仍流行多種走婚習俗:爬房子、鑽帳篷、頂毪衫、搶手帕等等。婚姻形式除對偶婚外,還存在一妻多夫、一夫多妻、母系單系家庭,另外,從婦居的家庭也很普遍。這些婚姻形式和家庭組成,無不是以女性為中心。

這些地域至今還保存了眾多的女國時期古碉建築。特別引人注目的是,這一帶的女人多是美人胚子,她們喜歡盤髮髻,著長裙,衣飾古典華美,氣質優雅端莊,充滿古韻意味,一如從歷史中款款走來。

據藏學專家任新建所著《西域黃金》中觀點,茂州即今四川茂縣汶川一帶,雅州即今四川雅安,白狼夷即今四川理塘一帶,羅女蠻則是今四川西昌一帶。以當時馬道行程計算,東女國中心應在丹巴一帶。

歷史資料

(圖)莫洛村莫洛村

記載中,在東女國,國王與官吏皆女子,國內的男人,不能從政,僅任征戰種田之役。因女子少而貴,且位高權重,故為多夫制,女王則侍男者眾。當時東女國4萬餘戶,散布在山谷間八十餘座聚邑中,所居之處均築“重屋”,即碉房;民眾住六層以下,唯女王居九層。可見,東女國擅建高碉且建築水平高超,女王則高高在上。東女國還有女子服飾尚青及男子赭面之俗。即以青(黑)色為美。

或許由於當時東女國沒有自己的文字,這段歷史的記錄少而零散,到唐天寶元年後已無記述。女性掌權、女性崇拜、多夫制、無固定性伴的走婚、尚青、居碉樓等等的東女國文化元素,在雅礱江流域和大渡河流域影響至今。今丹巴女子服飾傳承了東女國“尚青”服飾,丹巴境內現存古碉樓343座,丹巴民居碉房樓頂的“煨桑”塔是女性生殖崇拜的象徵。這種種的東女國文化遺存,是否說明東女國故都就在丹巴?丹巴古碉群是否就是故都遺址?

在梭坡鄉莫洛村有許多古碉樓座,傳說五角以上的碉樓均為女人所設計。丹巴的高碉有家碉與寨碉兩種:家碉是以一戶人家為單位修建的碉,建於自家的房前屋後,或者與住房連為一體(稱為“房中碉”),限於人力物力,一般人家的碉都不會建得太高;寨碉從功能上還可以劃分為界碉、烽火碉、要隘碉和風水碉等,其中風水碉較少,往往一個部落或一個村寨只建一座,由大家供奉朝拜,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地方習俗

過去梭坡鄉習俗是家中女人為大。孩子跟母系家庭。男子晚上“頂毪衫”到女子家過夜,夜聚晨離。“頂毪衫”是當地走婚習俗,即是一到晚上,幾個男子相約,頭頂一件毪衫(披風)遮臉,到女子聚集的碉房對歌求愛,直唱到三更半夜,女子們唱累了,倒睡在鍋莊旁。這時,男子進屋找到自己心儀的女子,若是女子也心儀該男子,就會讓位允許男子躺在自己身邊談情說愛,情到濃時,男子則可帶走女子,到女子屋內過夜,行夫妻之實,天亮男子必須回自己母親家。

在道孚、雅江兩縣結合部、鮮水河大峽谷沿岸的扎壩和位於西藏東部的昌都,也還保留著女國特徵,都是典型的女性中心社會。這些地方,女性不僅掌握著家庭的大權,而且也是家庭勞動的主要勞動力。

待客禮儀

(圖)這就是丹巴境內碉樓最密集的地方這就是丹巴境內碉樓最密集的地方

敬禮之節

藏族人民對於親朋友好友久別重逢,攔手貼於臉頰相親;見所敬重之人將袒臂之袖搭於肩上,屈腰雙手平伸或豎大拇指以示敬禮;平常相見伸舌頭也屬敬禮;親朋遠行或初到,替他牽馬以示敬禮; 還有合掌磕頭,參拜佛像,朝覲活佛,與佛頂禮時磕響頭及磕長頭(一步一磕拜)。

款待賓客

藏族人民對於親朋好友,乃至素不相識的人,接待都熱情誠摯。每個家庭之中,都置有火塘藏火盆酥油茶奶茶壺一直煨在火塘邊,旁邊設有座位,招待來客於火盆旁取暖。然後擺上茶碗,家庭富足的擺放的是鑲銀木碗,一般家族擺放的是繪龍細瓷茶碗。客人茶碗裡的茶必需斟滿,客人喝過一口後,主人立即將茶斟滿;客人告辭時,要把茶碗裡的茶喝完,表示對主人家的尊敬和謝意。對於遠道而來的客人,主人總是悉心關照,幫助卸鞍牽馬,安排休息住宿,款待酒肉飯食。主人希望客人酒足飯飽,席間自己也略進酒食。客人若客氣講理,反而會引起主人的不安。

敬獻哈達

藏族人民在迎送客人、求神拜佛、探親訪友、結婚喜慶等社交活動中,用哈達(絹絲所織極稀疏的長巾,以白色為主,也有紅、黃、淺藍等色)表示敬意或祝賀。在較為隆重的迎送儀式上,主人向客人捧獻哈達,表示敬意,祝福吉祥;客人向主人回敬哈達,以示謝意,祈禱萬事如意。

禁忌風俗

甘孜州有一些與其他地方有著明顯區別的禁忌風俗。如家中有重病人,即於樓頂掛一橫桿或掛毯子以示謝絕探望。 嚴忌外人進屋時,在家門前用幾個石頭壘堆,燒糌粑煙表示謝絕入內。 出遠門時忌家中的人在當天掃地。若遇見喜鵲和桶內盛滿水的背水人即視為吉利。若碰到背空桶的人或是兔唇的人則視為不吉祥,須改期再行。 客至家時碰到雞生蛋、羊產羔,水溝里水頭與客同至,是吉祥的徵兆

民族服飾

(圖)甘孜丹巴莫洛村甘孜丹巴莫洛村丹巴美女

生活在川西地區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地區的甘孜藏族自治州的藏族服飾形成獨具地域特色的康巴服飾習俗,俗稱康裝。

康裝又可細分為康北農區服飾、康南農區服飾、木雅服飾、嘉絨服飾、特區服飾等。

康北農區服飾主要分布在德格白玉新龍甘孜爐霍等縣農區;康南農區服飾分布在巴塘、雅江、鄉城、得榮等縣農區;木雅服飾分布在道孚、雅江、康定縣折多山以西農區、九龍縣農區;嘉絨服飾以丹巴縣和康定縣大渡河沿岸為代表。康定魚通區和雅拉鄉,瀘定嵐安鄉一帶又自有特點。特區服飾主要分布在石渠、色達縣以及各縣純牧業區。

康巴服飾,男裝服飾差異不大,女裝服飾差異尤為典型,形成地域風格。服飾美觀大方,並隨地區不同略有差異。喜歡色彩鮮艷的服裝,尤喜白、大紅、蔚藍、桃紅、桔黃等顏色的襯衫。一般男著右襟齊臍短裝,外罩圓領寬袖長袍,並以長帶束於腰際,前擺要求平直,後擺講究折紋。藏裝衣邊多加裝飾,綴以氆氌、豹皮水獺皮等。腰佩制工精巧的短刀、火鏈。隨季節的變化,頭戴呢禮帽或金盞帽或狐皮帽。下裝寬肥。腳穿藏靴或長統皮靴。 婦女服式常見兩類:一種近似男裝,但長及腳背;一種為長袖襯衫,外罩坎肩衫,腰束彩色綢帶,並系色彩絢麗的圍裙。婦女頭飾較為講究,或發扎彩色絲線,或編若干細辮散披背後,或梳大辮盤之於頭。牧區的婦女尤喜在細辮上穿珠吊玉,額關發間頂戴密臘珠寶,手戴戒指玉鐲圈,頸掛珊瑚或綠玉晶瑩的項鍊。

千年古碉樓

(圖)莫洛村莫洛村千年古碉樓

碉樓有很多人研究,包括外國人。 在《中國國家地理》上看過好幾篇文章寫碉樓,如果不是我的計畫,海倫他們無論如何也想不出來看這些個破舊的碉樓。

別小看碉樓,之所以破舊是因為它們已存在了近千年。這些古代摩天大樓究竟建於何時由何人建造,用途為何,至今僅存少數口述傳說,沒有書寫歷史。碉樓雖看得見,卻仍是個謎,這便吸引了眾多當代人去探索研究他們,也許這些碉樓背後的震撼和輝煌並不亞於萬里長城。

我們告別曾阿熱一家離開甲居後向東去梭坡鄉,梭坡鄉在丹巴縣城東南,沿大渡河南岸走不遠便來到一個觀景點,河對面便是梭坡鄉莫洛村的一碉樓群,此處離道路最近,成為遊客們觀看最多的碉樓風景點。

觀景台上有中英文簡介,稱碉樓為Watch Tower,作用為defending。我儘可能多地把自己了解的知識告訴大家,由海倫翻譯給老外們聽。

碉樓由天然石塊砌築而成,石頭全部就地取材保持自然形狀,據說在千年以前還沒有勘測工具沒有水泥,但每個碉樓的牆體表面光滑、縫隙緊密、稜角線筆直,建築全憑經驗和目測,可見當年的建築師有著相當高超的設計能力和工藝水平。

碉樓非但外形建造得美觀,結構也很牢固,想要摧毀它們不是件容易的事,文革期間破四舊曾經用過炸藥用過大炮都不成功。只能一塊磚一塊磚地拆。唯一比較容易摧毀它們的武器是水。如果把下面的窗戶關上,從碉樓頂端向下灌水,二三個月後碉樓會自行傾塌,不費吹灰之力可將之摧毀。

兩個老外不約而同地問下大雨怎么辦,我想大雨肯定還算不上足夠大的水吧?

拍完照片時間還早,對碉樓內部的好奇使我們決定過河進村與碉樓近距離接觸一下,如果可能最好去碉樓內部看個究竟。

莫洛村莫洛村

梭坡村在大渡河東岸,過個小索橋再走上一段土路便到,索橋不能走汽車,只能徒步走去。村裡的人出來只能將農用車開到北橋頭停下,然後走路去別處或另外搭車。那天正好是苯教一個傳統節日,出村去朝拜的人很多。小橋作為村民通往外界唯一的出路被虔誠的教民掛滿了風馬旗,象一座長著彩色羽毛的橋.

看著那些碉樓並不遠,走起來卻要不少時間。我和Helen有點內急,想尋找一隱蔽處走了一路都沒找到。我們催後面慢騰騰的Chris和Tony快點,Chris趕上來問為何這么急,我們說唯一的選擇只能到碉樓里去pass water了,Chris驚呼:oh, it must be a super man if want to destroy the watch tower!

每個碉樓和一處民房相連,地面沒有入口直接進入碉樓內。因此每座碉樓屬於一戶居民擁有並管理。村口的村民指路介紹我們去一家最方便參觀的碉樓,沿路上去便見戴著氈帽的主人--甲科在遠遠地等我們到來。

目前碉樓還未被村里統一管理,遊人參觀將錢交給主人權當門票。甲科家的碉樓離大路村口最近,遊覽最方便來訪的遊客最多,主人因此得利不少,也有財力對碉樓進行維護保養,這倒也不失為妥善保護古建築的好方法。

相關榮譽

(圖)莫洛村莫洛村

莫洛村成為中國名村

江西贛州舉行的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授牌大會上,甘孜州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榜上有名,成為中國名鎮(村)。

此次活動是由建設部、國家文物局共同評選的。

是繼2003年第一批22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命名之後,這次又有58個鎮(村)獲此稱號。

四川省除丹巴縣梭坡鄉莫洛村外,邛崍市平樂鎮、大邑縣安仁鎮、閬中市老觀鎮、宜賓市翠屏區李莊鎮和攀枝花市仁和區平地鎮迤沙拉村等6個鎮(村)入選。

飲食風俗

莫洛村酥油茶
各種飲料是構成藏族民眾營養食品不可缺少的東西。藏族的飲料有酥油茶甜茶青稞酒等。酥油茶除與主食糌粑同時食用外,也當作每日秤玫囊?料。酥油茶與甜茶分別用酥油、牛奶或奶粉加茶葉、鹽、白糖製成,酥油茶與甜茶都具有茶的功能

酥油茶待客,是藏民族古老的傳統。無論你走進牧民的帳篷,還是農民的泥土小屋,或走親訪友,主人總會打好醇香的酥油茶請你品嘗。藏胞出遠門,親友前來送別會獻上一條潔白的哈達,敬上一碗酥油茶,祝遠行者逢凶化吉,一路順風。藏族的另一種飲料青稞酒是用青稞發酵後釀製而成的,在西藏男女老少都喝此酒,藏族人民在過節前都要釀造大量的青稞酒。

從藏曆四月到八月,幾乎所有的傳統節日和非傳統節日,宗教節日和非宗教節日,都要提上甘甜醉人的青稞酒,到綠茵的草地上,三五成群,搭起各種色彩的帳篷,一邊喝著青稞酒,一邊盡情歌舞,顯示出藏族酒文化的魅力。在任何藏區酥油茶都是最有名、最普遍的飲料。它是由牛奶中提煉的乳酪加藏馬茶加鹽攪拌而成的。初次品嘗會不太習慣,經過兩三次嘗試後,上癮的人也不少。

地方特產

(圖)青稞酒青稞酒

甘孜州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 開發利用潛力巨大。充分開發和利用州內得天獨厚的資源, 在全州經濟中能夠起支撐作用, 並具有一定規模, 一定檔次的拳頭產品主要有:

一、生物資源。甘孜州獨特的自然條件和多種多樣的植物群落 , 孕育著豐富的植物資源, 其種類多, 生長量大。其主要產品有:

1、松茸野生菌類。全州有 13 個縣屬松茸主產區 , 年產量為 1500-1700 噸左右。以及雞油菌、羊肚菌、牛肝菌相繼進入國際市場 , 其產品清水茹罐頭, 冰凍松茸、鹽漬切片松茸、保鮮松茸是甘孜州唯一能出口創匯的產品。

2 、林果類。由於我州地處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 我州經濟林木種類較多, 獨具特色, 盛產核桃、梨、桃、杏、橙、葡萄、蘋果、石榴、櫻桃, 量大質優。其中巴塘的蘋果和香杏, 瀘定的香桃、仙桃櫻桃, 丹巴的梨、蘋果、石榴, 得榮縣的核桃, 其產品數量大, 品質量好。

3 、山野菜、山野果。州內開發利用價值較大的山野菜有藏菜薇菜、馬暗葉、東風菜、人參果、剌嫩芽、橡子等數十種, 分布於峽谷、山原地區 , 蘊藏量大;山野果主要有沙棘、仙桃等等,具有很高的食用、保健功能。

二、優勢礦產品。甘孜州地處三大構造體系的複合部位 , 複雜的地質構造, 為成礦、貯礦創造了優越的地質條件, 礦產資源十分豐富, 己成為我國重要的成礦區域之一。經地礦勘探 , 州內有富集的貴重金屬、稀有金屬和有色金屬資源, 非金屬、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 60 個礦種, 形成礦產地 1095 處 , 其儲量均十分豐富 , 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稀有金屬 , 有色金屬和貴重金屬後備基地 ,被譽為“中國的烏拉爾”。其主要產品有黃金、鉛辭礦、銅礦石、鐵礦石、短礦石以及大理石、花崗石、白雲岩、石膏礦、雲母礦、矽礦石等非金屬礦產品。

三、農產品。甘孜州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的 , 加大農產品開發力度 , 圍繞農業結構調整和市場需要 , 立足資源優勢 ,部分縣相繼發展了農產品加工企業 , 其主要產品有 1 、青裸酒系列產品。以桑吉卓瑪青裸酒業有限責任公司和爐霍縣青裸酒廠為代表 , 與青裸基地掛鈎 , 生產的蟲草酒、雪蓮花、鹿鞭酒等系列低度營養保健青裸酒 , 產品有一定的規模 , 產品質量好 , 品種多,其產品在市場上供不應求 , 得到廣大消費者的一致好評。2、澱粉、冬粉。澱粉、冬粉以甘孜、爐霍、道孚、丹巴等為主產縣 ,質優價廉 , 銷路好。3、油菜籽。瀘定縣安家灣榨油廠, 道孚縣榨油廠, 年加工菜油 200 余噸。4、精粗麵粉。以甘孜、爐霍等縣為主產縣。

四、畜產品類:畜牧業加快了人草畜 “三配套” 建設, 不斷提高牲畜商品率, 使畜牧業生產更具生機和活力, 為畜產品加工提供了有利條件。石渠生產的特牛絨衫、毛絨被等毛絨產品 , 深受用戶青睞; 爐霍加工的藏毯也小有名氣;皮革、皮革製品、肉干、甘酷素等產品也有一定市場。

(圖)莫洛村莫洛村

五、中藥材類。甘孜州藥用植物資源十分豐富 , 是四川省主要的藥材產區和重要的藥源寶庫。經考察 , 有藥用植物 1581 種 ,約占全省的 40%, 經採集標本鑑定的藥用植物有 824 種 , 種類多 , 數量大 , 一般蘊藏量在萬公斤以上 , 有的超過百萬公斤 , 本州常年收購藥用植物在 200 種左右 , 年收購總量在 200-300 萬公斤之間。我州出產的蟲草、川貝、天麻、當歸、大黃等在國內外久負盛名 , 十分暢銷。黃芹、秦先、羌活、黨參、赤苟等質優量大。主要名貴大宗藥材有 : 蟲草、 川貝、天麻、秦荒、羌活、黃瓦、大黃、當歸、黨參、川赤苟、獲苓、麻黃、泡參、獨活、半夏、南星、薯藏、 莨菪、天門冬、雪上一枝蓄、綠什麻、紅景天、首烏、雪蓮花、大力子、甘木瓜、川木香、狼毒、馬卡、沙棘、三顆針等 , 其分布區域相對集中 , 全州各縣均有分布。

蟲草貝母麝香鹿茸等作為甘孜州的特產名貴中藥材早已譽?M中外。而作為“風味特產”的許多土特產品至今仍處於“養在深閨人未識”的狀態里。例如:風乾牛肉:冬季將牛肉置於室外零下三、四十度低溫里,任其冷凍半月二十天,冷風將肉內水份一層層慢慢帶走。手觸肉即成粉末,入口化渣,而鮮味仍在。

白菌:產于海拔4200公尺以上的少數地方。生於草叢時呈金黃色,曬乾即為白色。每年只有8月中的幾天裡可以撿到,時過不見蹤跡。白菌蓋小肉厚柄短、氣味清香,曾作為“貢品”專奉清庭。白菌內含鈣、磷、鐵等礦物質,又富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營養價值很高。

九龍花椒:九龍花椒粒大肉厚,油潤色鮮。因其香醇可口久負盛名,其中又以“正路椒”、“大紅袍”、“高腳黃”等更出名。九龍乃渠所產花椒又名“貢椒”,原先曾為宮庭御廚調味必備品。
丹巴豬膘:過冬至節後殺豬,去頭蹄、去內臟,將整頭豬一剖為二,放至大鍋內,讓沸水浸泡,再加溫,待水重開,撈出,置大筐或木板,放置樓頂凍一夜,其夜有霜最好,然後掛不見亮光、透風的屋內。吃時,割下或煮或煎,油香溢口,肥而不膩。

中國最美鄉村

當你每天對著忙碌的城市生活時,你是否曾感到枯燥、壓抑。那時,當你走進廣闊清新、美麗自然的鄉村村寨時,你定會發現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讓你立即心曠神怡並折服於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這裡所選的是《地圖》雜誌中所評選出的中國最美鄉村。它們或具有優美的景色或具有神秘的環境。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