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店村

張店村

張店村為一地名,在我國山東、浙江等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有同名村莊,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村莊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說明:在中國有許多個同名的張店村。雖說同名,但各有各的特色。下面我們分別來了解一下:
一、山東曹縣王集鄉張店村
二、浙江省仙居縣下閣鎮張店村
三、浙江省海寧市張店村

一、山東曹縣王集鄉張店村

(圖)張良廟正殿張良廟正殿
山東曹縣王集鄉張店村山東曹縣王集鄉張店村

張店村位於曹縣城東7公里處;東與王大廟、姚莊、大邵莊鄉鄰;南面是小邵莊、泰山廟、祝花園、祝口村;西與齊王廟接壤;北面是王集鎮政府駐地和王集村。
張店行政村轄:張店自然村、徐莊自然村、王大莊自然村、小王口自然村(1998年“祝口村”成立“祝口行政村”後,“祝口村”與“祝花園村'與之脫離)

據史料記載,張氏自大清、康熙年間由山西、洪桐縣、老鴰窩鄉、大槐樹下遷徙至此,建村時都是張氏本家、而又在損毀的廟堂大殿內落腳,故稱“張殿”;經重建家園把廟堂拆毀,以示破舊立新又稱“張店”,延續至今已有300年的歷史。

張店村人口30000多人,居民以張姓居多,別姓有程、菜、王、李、趙、徐等。

張店村的“張店中學”在2006被王集鎮批准為鎮級中學,成立“王集鎮張店中學”

村名大多以務農、畜牧養殖為主,其中也有經商、建築裝修、桐木加工等,大約每年有8000收入!

張店村是王集鎮的大村,村中有王集鎮梁所、王集鎮種子站、張店國小、王集鎮張店中學(張店中學)2000建成的張店經濟開發區現已初具規模,現有商品房100多戶型,由村西到村東有2公里的路程;村西和村東各有一個加油站。

歷史人物

(圖)張良墓張良墓

龍鳳寶地出賢人

張店村山拱水護,據當地人說是塊龍鳳寶地。正是在這片山環水繞的土地上誕生了一位歷史名人張良

《郟縣名勝古蹟》一書記述,張良,字子房,戰國韓悼襄王十八年(公元前255年)四月初十生在韓國城父邑(治所在今寶豐縣李莊鄉)東7.5公里張店。

據《史記?留侯世家》載:張良在韓國城父。秦滅韓置潁川郡,漢繼秦改城父為父城關,置縣。張良為潁川郡父城縣人。

《後漢書》載:朱寵初任潁川太守,以正月歲首宴群吏,問功曹鄭凱曰:“聞貴郡山川多產奇士,前賢往哲,可得聞乎?”凱對曰:“留侯張良,奇謀輔世,玄算入微,濟生民之命,恢帝王之略,功成而不居,爵厚而不受,出生於父城。”

據考證,漢代的父城縣轄現今的寶豐縣東部、郟縣東南部,紫雲山以西、汝水以南、沙河以北的廣大地區。當時的縣治在今寶豐縣李莊鄉古城。

唐《括地誌》載:張良,汝州郟縣三十里人。1980年版《辭海》載:張良,今河南郟縣東人。

歷史遺蹟

(圖)留侯祠留侯祠

遺蹟傳說處處有

張店村熱衷於研究張良故里的張振洋、張雙林和村黨支部書記劉懷文雖都已60多歲,但說起張良的故事卻都如數家珍,滔滔不絕。

據他們介紹,張店村北5里大張莊過去建有留侯廟,供奉著張良。這座廟規模很大,氣勢恢宏,香火旺盛。清同治《郟縣誌》載:“漢留侯廟,在小豐保。張子房,韓人,而郟縣東南近邑也。其擊秦滅楚,為韓報仇,有忠孝大節,為之立廟正矣!”歷代文人墨客如王安石、蘇東坡等都在此留下了不少詩文佳作。

有關資料記載,張店村中過去有子房祠,也叫留侯神祠,前有牌樓山門,四柱三樓,正中匾額書“留侯祠”。山門向東西各有一亭,東亭為授書亭,取張良下邳接受黃石公贈《太公兵法》之典而建;西亭為赤松亭,寓張良晚年摒卻世事從亦松子學道之意。主體建築為5間前殿,建於高台之上,翠瓦飛檐,古樸典雅,殿內供張良塑像。後殿供有相韓五世的張良父祖牌位。

村民們說,小時候聽村里老人說村中的子房祠毀於清末,但初毀後院中和大門兩邊的5棵古柏古槐仍在,其中兩棵古柏在院中,每棵都有20多米高,三四人合抱粗;3棵古槐每棵也有20多米高,三四人合抱粗。

張店村西邊的芝河有一深潭,傳說是張良的洗馬處,叫濾馬潭;村西有處跑馬溝,傳說是張良馴馬的地方;村中有侯馬溝,傳說是張良餵馬的地方;張寨山上有個山峰形似太師椅,傳說是張良閒暇時吹簫的地方,叫品簫石;張寨山上還有處觀音石,傳說觀音常常來此聽張良吹簫,久而久之,石頭上留下了觀音的相貌。

建築藝術

(圖)張店村張店村

明清建築氣勢恢宏

張店村仍保存著多處明清時期張良後代的住宅。通過這些建築,可以看出明清時期全國北方建築的建築風格。

據張振洋介紹,張店村分張北、張南和張西3個行政村,加上附近的大張莊村,4個村總計4000多口人,其中張姓占80%多,這裡的張姓都是張良的後代。

據史書記載,張良出身於韓國貴族之家,其祖、父兩代都做過宰相,張良父死20年後,韓為秦所滅,20多歲的張良因不願做亡國奴,所以以300家丁和全部家產為代價,尋求刺客,刺殺秦始皇,後得一力土,遇秦始皇東巡經博浪沙,力士在刺秦始皇時,誤擊中了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由此下令捉拿張良並誅殺其九族。族人害怕,分別逃往全國各地。後張良扶漢滅秦,一統天下。

明朝時,張良後代中的一支即現在張店村張家的始祖張保從山西省遷回故里。張保到張店後,認祖歸宗,生下8個兒子,即現在張店附近4個村張姓的8個次祖。長門有一後代,叫張樂舜,明隆慶年間任九門提督,現張店村有九門提督府第,皆官宅;清朝道光年間,六門後代張崇曾官居四品,任刑部主持,其子孫中有7人都官居七品以上,曾在張店村建有東官宅、西官宅、西酉盛、北義和、花門樓等住宅。據統計,張店村保存比較完好的明、清時期的古建築仍有116間,都集中在張店村中。其中清代三層樓一棟9間;二層樓9棟27間;大房屋8處24間。

主要建築為明代提督府,現存古建築5處19間;清西官宅,四進院,現有古建築44間;清西酉盛,現存古建築10間;清北義和,現存古建築16間;清東官宅,現存古建築3間;清花門樓,現存古建築2棟樓12間。另外張寨山上還有漢代建築魁星樓,2004年重建。

張店村的明清建築都是明清時期的官宅,氣勢恢宏,結構嚴謹,各種雕刻比比皆是。據張店村村民統計,有木雕近30處,1000多塊,圖案有獅子滾繡球、二十四孝、松鶴延年、福祿壽禧、喜上眉梢、麒麟送子等;各種磚雕、石雕近百處,三四百塊。

二、浙江省仙居縣下閣鎮張店村

張店村村在浙江省仙居縣城關東約8公里處,清朝時由仙居縣三十五都管轄,現由仙居縣下閣鎮人民政府管轄,仙居至朱溪的公路即“管鐵線”在穿村而過。北臨永安溪、西臨上王亭村、湖頭村、東南是百步磄村和里積路村;東邊是後馮村、下張村和朱溪港,因祖居張姓,早年村內開著一爿大酒店,故都稱張店村。村旁有小村:湖頭村、王坎頭村附屬張店村。
1983年統計有270戶,(其中湖頭村53戶、王坎頭村18戶),人口972人(其中湖頭村204人、王坎頭村64人),

浙江省仙居縣下閣鎮張店村浙江省仙居縣下閣鎮張店村

三、浙江省海寧市張店村

張店村位於浙江省海寧市海洲街道西部,東接伊橋村、南臨洛塘河,西靠斜橋鎮永合村,北聯滬杭鐵路,村域面積1.47平方公里。其特色產業是大棚蔬菜種植。

浙江省海寧市張店村浙江省海寧市張店村

張店村簡介

張店村張店村位于海洲街道西部,東接伊橋村、南臨洛塘河,西靠斜橋鎮永合村,北聯滬杭鐵路,村域面積1.47平方公里;硤斜公路、硤祝公路橫穿張店村;張店村擁有8個村民小組,282戶,人口1082人,現有耕地1118畝,張店村有種養殖大戶13戶;轄區內玩具、襪業、塑膠、經編等個私企業及個體工商戶17家;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86%,調頻廣播安裝率達到89%'電話普及率達96%,自來水飲用率100%。2004年度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180元以上,農民人均收入6497元。張店村申共黨員30名,村黨組織有較強的凝聚力、戰鬥力;加強民主管理、健張店村務公開制度,各項工作運作有序,開展農村公民道德建設和文化陣地建設,社會風尚良好。

村情村貌

海寧市衛生村2004年度人均集體可支配資金180元以上,農民人均收入6497元。張店村申共黨員30名,村黨組織有較強的凝聚力、戰鬥力;加強民主管理、健張店村務公開制度,各項工作運作有序,開展農村公民道德建設和文化陣地建設,社會風尚良好。被評為海寧市衛生村。

浙江海寧張店村浙江海寧張店村

民主政治建設

張店村黨支部堅持以人為本,建章立制,加強組織班子的自身建設,以增強基層組織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同時加強村級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村級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民主管理等制度,先後建立了黨員代表議事會、村民代表議事會、民主理財小組等村級議事組織,建立了張店村重大村務活動民主聽政會制度、村民代表大會討論決策制度和事後結果報告制度,村務工作全面公開,接受村民監督。村民依法維權、依法履行義務、依法參與社會事務管理的意識,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為推動張店村經濟和各項事業的發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和管理基礎。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