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城村

沿河城村

北京城西門頭溝區齋堂鎮沿河城村。北京城西門頭溝區西北部崇山峻岭的大峽谷中,有一座古老的城池之村——沿河城村。它於明萬曆六年(1578)創建,因為靠近永定河,故稱沿河城,是塞外通往京城的要衝之一。曾名“三岔村”。這裡依山傍水,風光旖旎;這裡地勢險要,層巒疊嶂;這裡蒼茫迷幻,敵台林立。這就是沿河城,一座明代構築的堅如磐石的城池之村和軍事要塞。素有“沿河城八景”之說。現在,這裡已經沒有了當年的戰火硝煙和刀光劍影,有的只是殘垣斷壁的古城牆、歷經滄桑的老宅和美麗如畫的河畔風光。

概述

沿河城座落在門頭溝西北重山峻岭中的一個巨大的峽谷中,是明代修建的一座邊塞小城.它南依城子陀,北靠永定河,依山傍水,風景秀麗,城牆依山而建,北低南高,沿永定河一面平直,傍山面呈橢圓型。城牆用條石和鵝卵石砌就,城周長1182.3米。城門是磚石結構,東門額曰"萬安門",西門額曰"永勝門",北門小而低,可以排水,南門建在山上,南北遙相對應。從此,附近兵民聚集城內,人們就稱此為沿河城了。沿河城為守備中樞,將士們利用沿河城險要的地勢屯兵防守,守衛京師,防禦外族入侵而建。

沿河城村,呈“口”形,坐北朝南,因地處幾條山溝流水匯入永定河入口處,曾名“三岔村”。

沿河城依山傍水,風光秀麗,素有“沿河城八景”之說:天塹飛虹鎮洪綠洲杏林春曉靈岩古剎向陽垂瀑瑤台登碧邊城永勝敵台烽煙。城北部不遠處即為風光旖旎的永定河。昔日,沿河城作為一個軍事重鎮,設有衙門校場營房過營崗火藥樓大板倉等軍事設施。沿河城歷史悠久,文物古蹟眾多,如城牆城門敵台戲台寺廟修城碑守備府碑等。

古民居

沿河城村至今仍保留有一些古民居。步入前街,映入眼帘的是沿河城村152號,為一處雕樑畫棟的大門樓,五級青石台階,牆體磨磚對縫,清水脊,戧檐飾以磚雕,虎頭瓦當,牆腿石飾有雕花。大門前有一對精美的門墩石。古樸的民居、雕花門樓影壁門墩石、仍保留了歷史的烙印。

戲台

我們看到的是一座清代建造的大戲台,坐南朝北,建於1.5米高的石砌築台基上,台基長7.3米,寬8.3米。面闊6.2米,進深7.4米,卷棚頂,垂脊之端有吻獸,頂部用灰筒瓦,石望板,帶勾頭滴水,木製大搏風板,八柱乘架,雙層椽子,木構架上施鏇子彩繪。東、西、南三面為石砌山牆,台臉北開。

戲台在明清時期曾發揮過重要的作用,它為當時駐紮在這裡的將士提供了舉行祭拜大典和舉行娛樂活動的場所,是沿河城最為重要的古建築之一。想想在當時的戲台為將士們帶來了多少歡樂與安慰,讓他們可以在月明的夜晚暫時忘卻離鄉的苦楚。

柏山寺

柏山寺位於沿河村萬柏山下,毗鄰永定河。據明《宛署雜記》記載,柏山寺建於唐代

寺廟坐北朝南,正殿一座,面闊三間,10.35米,進深一間6.25米,硬山調大脊,灰筒瓦覆頂,檐頭帶勾頭滴水,垂脊小獸頭。五架梁,單層椽子,樑柱枋椽上均施彩繪。殿內四壁飾以壁畫,青磚墁地,整座殿堂莊重而軒敞。遺憾的是,我們如今看到的柏山寺,僅僅是保存下來的正殿。

敵台

敵台是屯兵作戰用的,建在交通要道險要處。敵台居高臨下,扼守要衝,易守難攻。敵台的台基是用巨大的花崗岩條石砌築。台身用青磚砌就,射孔視窗券門均用石料雕砌而成。

敵台高10米以上,呈方形,邊長近10米,分三層,下部為實心,中層內為方形磚室,迴廊外壁每面設有四個視窗,用於瞭望敵情和發射火器內室一側壁間有夾牆,用磚砌成的台階一直通往台頂。台頂四周為垛牆,牆上開有射孔。

在沿河城外西北方向不遠處的山口兩側各有一座雄偉的敵台,編號為“沿字四號台”和“沿字五號台”。沿山谷行進,峽谷內一側半山腰處還有一座敵台,保存完好,編號為“沿字三號台”。這些敵台高低錯落地分布在山坡上,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

修城碑

沿河城記憶體有萬曆十九年(1591)《沿河口修城記》石碑一塊,原立於沿河城聖人廟內,現存沿河城辦事處。碑座巳無,僅存碑首和碑身。碑身高2.17米,寬0.88米,漢白玉質。碑文詳細記錄了萬曆六年(1578)建城經過。碑文刻有:“國家以宣云為門戶,以薊為屏,而沿河口當兩鎮之交,東望都邑,西走塞上而通大漠,渾河蕩蕩,襟帶其左,蓋腹心要害處也……”

守備府碑

沿河城守備府碑“欽依守備沿河口地方都指揮張經緯”立。漢白玉質,高1.10米,寬0.65米。碑上半部已殘,字跡難辨。碑下部刻有十九任沿河城軍事將領姓名、籍貫、職務、到任及升遷時間等。此碑初刻於明天啟四年(1624),以後另有十八位明清兩代守備在碑上題名。

沿河城的景致記錄著北京最重要的一條河的滄桑歷史及這座小城在“崢嶸歲月”里發生的故事,當你走進,請你細聽,辨認歷史與歲月的腳步聲。

交通

背包游”者可乘豐沙線火車到沿河城站下車或從蘋果園捷運站乘坐計程車,也可在河灘換乘長途汽車前往沿河城村。“自駕游”者駕走阜石路或蓮石路到門頭溝,再沿109國道在81.5公里處向右(向北)行駛約10公里即可到達沿河城村。

特別推薦

探訪京西古村落

在京西的崇山峻岭中,遠近分布著30多座古村落。它們宛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這片明山秀水之間。這裡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古道蜿蜒,是北京的醅屏障和交通要道;這裡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文化傳承源遠流長,是北京地區人類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這裡名山薈萃,古剎錯落,飽含濃郁的宗教文化和豐富的民俗文化。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