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濟村

查濟村

查濟(zhā jì),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轄村,是國家AAAA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村落。查濟村原有108座橋樑,108座祠堂、108座廟宇。現尚有古代建築140餘處。其中橋樑40餘座,祠堂30座,廟宇4座。元代建造的德公廳屋,位於村中水郎巷,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低,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緻。查濟村是目前保存較為完整的古建築群。

基本信息

村莊簡介

查濟村查濟村
安徽涇縣的查濟古鎮,這裡的“查”念“zha”,而不是“cha”。這裡的大部分人,都姓查。在黃山山脈北部的群山之中,在太平湖北岸,深藏著一個令人稱奇的古村落——查濟。它的規模之大,在皖南堪稱第一,也是中國現存最大的古民居群之一。它破敗頹廢的滄桑之美,能讓人看見中國鄉村時代輝煌的歷史。

從涇縣城往西,開行50公里就到了查濟。一座座小橋,潺潺的流水,鱗次櫛比的古民居,莊嚴肅穆的祠堂,巍巍聳立的寶塔,飄逸的涼亭,生命力極其旺盛的古樹,閒散安逸的村民,一座散發著古樸典雅氣息的古村落,以其獨特的魅力,一下子攫住了人的心靈。

歷史發展

查濟村查濟村
查濟離桃花潭不足二十公里。顯然,大詩人李白不會錯失與這樣美麗風景邂逅的機會。也許是在別了汪倫之後,李白受查濟人查師模(官至中書郎、校書郎)之邀,來到查濟的石門碧山遊歷棲息,一連數日因流連而忘返。直到校書郎攜茶帶酒來款待他,他才如夢方醒,隨即揮毫寫下“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閒。桃花流水杳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的千古佳句。

自唐宋以來,查氏族人就開始建立了一系列的家規、家訓及家理。明嘉靖年,查絳又進行了整理,訂立家規十條、家訓十四條和家理五條。事實上,這些家規、家訓和家理就是查濟的法律。氏族擁有對其成員立法的權利,這種權利具有超越當局法律的效力,在宗教禮儀上,它還具有抗拒法律的效力。總結說來,它們的主要內容是以孝道和祖先崇拜為中心而展開的。今天看來,在查濟,除了居住需要外的民居之外,現存的遺蹟主要是祠堂和牌坊,它們都深深地打上了氏族時代里彰顯孝道和祖先崇拜的烙印。

在歷史上,中國百姓最根本的信仰是對於祖先神靈力量的信仰。無疑,祖先崇拜是一種古典而又悠久的“民間祭祀”。一個村落,一個家族,必然有它的祠堂,一般而言只有一個祠堂。但在查濟,祠堂眾多,因為所在之地查姓人群非常龐大,據說在極盛的明末清初號稱有十萬人口之巨,查姓人從一千三百餘年前開始繁衍生息,支系叢生,一旦某一支系發達了(無外乎中舉、進士及第、做官、封誥、發財等),後人就會建祠堂以光宗耀祖、鞭策後人。宋末元初的查濟人查郁因其人緣好,人財均異常繁茂,始開基立業,建宗祠、修宗譜,規模宏遠。後其曾孫查桂申更為發達,生六子(恩源、圖源、寶源、洪源、珍源、栗源),個個發跡。他們的後輩就在明宣德年間各建大祠堂一座,每座均具有自己的特色,有的氣勢恢宏,豪放粗獷;有的淡雅而富有詩意,精雕細琢;有的見磚不見木;有的見木不見磚。到明末清初時,查濟人的官宦生涯進入了鼎盛時期,一門六進士、三進士、兄弟進士、文武進士、文武舉人一浪接著一浪,翰林、京官、封疆大員知府知州知縣等官職不絕於政壇,據統計,明清兩朝,查濟七品以上的官宦就達一百二十九人,他們發跡後,首先要做的便是衣錦還鄉。在一個宗族制為基礎的古代社會裡,再也沒有比建祠立堂更好的方式來光宗耀祖了。據現在查濟人的口口相傳,說在鼎盛時全村共有祠堂一百零八座,暗合了《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英雄之數。現在尚存的只有二甲祠、寶公祠、洪公祠等幾座了,而且目前的保護狀況不容樂觀,都面臨著坍塌的危險,亟待修繕。

查濟村查濟村

在查濟,能與祠堂相媲美的建築只有牌坊了。在世代居住在查濟的查老先生的帶領下,我仔細地看了仁讓坊、貞節牌坊和一座貞節牌坊遺址。仁讓坊矗立在村口,“仁”是儒家思想的根本,是核心的精神要求;“讓”乃中庸之道,謙和忍讓是對個體在社會中處理人際關係的一個基本要求。查老先生說,查濟原有七座漢白玉牌坊,文革悉數破壞。現存的貞節牌坊是為一個叫徐秀姑的女人而建的,上書“奇節性成”四個大字,據牌坊上文字分析,徐秀姑十四歲到查家來,尚未成婚,未來的丈夫就死於疾病,從此她即以處女之身守寡一生。她很可能是沖喜而來。這個牌坊也許反映了查氏族人對徐秀姑的內疚之情,覺得有點對不住人家,立個牌坊來高度讚揚她。但同時,我們也能想像,在那些歲月,男權社會的力量是多么的權威和不容置疑,女人只能是男人的陪襯,甚至是犧牲品。

查濟村查濟村

在查濟,素有“奇葩三雕,交相輝映”之說。三雕就是用在建築上的木雕、磚雕和石雕。在查濟的民居、祠堂、牌坊、橋樑、墓室等建築上,處處散落著三雕的身影,或優雅,或雄渾,或繁複,姿態各異,美輪美奐。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古人對於生活物件的講究,建造時的敬業精神,一種對於美的不懈的追逐。

查濟是一個典藏在深山幽谷中的璞玉,歲月的浸潤使它變得灰白、雅致;四座群山像巨掌環繞著它,而它就是手掌中的一件修煉千年的珍寶。說查濟是深山碧玉,僅僅把它作為一件物什來看待的。而把它看作一位恬淡隱忍的老者,也是可行的,他虛懷若谷,不與世俗爭鋒,只願獨守家園。轉念一想,我又覺得查濟是一名款步而行的少女,她的青春無處不在,鮮活的臉龐蕩漾著生命的韻律,青山是她的外衣,白雲是她的衣袖,林泉是她的血脈,而那千年而下的淳樸敦厚民風正是她純潔的心靈。

民居建築

查濟村查濟村
明清民居古建築群就坐落在流水潺潺的查濟河兩岸,綿延lO里,現存有明代建築80處,清代建築109處。幾乎所有的明清建築都雕粱畫棟,翹角飛檐,其中德公廳屋、誦清堂、愛日堂等住宅更是高大宏偉、結構精緻。尤以德公廳屋四柱三層牌坊式門樓,五朵斗拱屋面,略帶翹角分三層覆蓋門樓,古樸典雅、雄渾大方。背面以鏤雕手法雕出二龍戲珠、丹鳳朝陽、魚躍龍門、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手法嫻熟精美。

古雕、磚雕、木雕在查濟隨處可見。門窗扇格的木雕、廳堂柱礎的石雕、門樓門匯的磚雕,均繁刻精鏤,玲瓏剔透、畫面各異,或花鳥、或禽獸、或人物,無一不栩栩如生;房屋結構為多進式,或三進、或四進,進間有“四水到堂”式的天井,沿天井二摟廊廓置有“美人靠”;條石砌就牆基,柱基為圓形雕石,牆體青磚、屋上黑瓦。傳統的雙披屋頂半掩半露,躲在重重疊疊的山牆後面。高出屋頂的山牆既可阻止火勢蔓延,又具防盜作用。山牆造型豐富,有雲形、弓狀、階梯式等,牆頭呈翹首長空的馬頭狀。 這些古代民居的外形全是青磚黑瓦,並非是古代查濟人沒有財力或不具審美意識,明清時期,查濟人多在外經商.不乏富商巨賈,且查濟文風極盛。查濟村周圍有四門三塔:鍾秀門、平嶺門、石門、巴山門;如松塔、青山塔、巴山塔,古樸典雅。這三座塔就是查姓家族為振興查濟文風,而於清嘉慶年間資興建的。查濟人查秉鈞、查春如更是清代書畫名家。

(圖)查濟村查濟村

那么查濟人為什麼不把住宅裝潢得五彩紛呈呢?原來中國封建社會對色彩的使用有著極其嚴格的等級區分。平民百姓,縱使有萬貫家私,也絕不允許在住宅上使甩各種金碧輝煌的彩畫與裝飾。 “堤內損失堤外補”.雖然住宅是統一的青磚黑瓦,但聰明的查濟人巧妙布局,“依山造屋,傍水結村”,民居的分布格局巧妙地運用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借景、對景等手法,形成“門外青山如屋裡,東家流水入西鄰”的“天人合一”的格局。房屋間有街巷相通,岑河、許河、石河三水台一的查濟河逶迤穿村而流,石渠繞每家每戶而過;查濟河因落差較大,清澈的河水迭瀑式地流淌,沿河錯落有致地建有多道拱石橋、板石橋、洞石橋,將兩岸民居相連。飽經滄桑的石橋,纏繞,遠望猶如碧玉橫架水上,與兩岸青磚黑瓦遙相呼應。據說,查濟村原有108座橋、108座廟、108座祠堂。
時至今日,查濟村雖歷經百年風雨治桑,不復有往日風采,卻仍存有紅摟,天申、靈芝等15座橋和10餘座祠堂、廟宇,於其中規模較大的寶公祠、洪公柯、二甲祠中的鎦金飛檐、雕粱畫棟中不難想見查濟村的昔日風貌。 三水村中流,三塔拱四門,石橋跨河溪,兩岸古建群。悠遠獨特的建築文化,鍾靈旒秀的山水意境,蘊育了昔日的查濟人民。站在這明清古建築群面前,我們不禁激起對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自豪感,讚嘆我們的祖先創建這輝煌燦爛的古代文明的勤勞與智慧。

古村集萃

查濟村二甲祠
查濟較大,好在新舊夾陳間尚可流連的古宅眾多,常給人驚喜之感。以下是主要游處:

德公廳屋

位於村中水郎巷,始建於元代,為三層門樓,廳內前檐較代,檐柱楠木質,粗矮渾圓,柱礎為覆盤式,無雕琢。從其架構及雕飾來看,有很多元朝的特點與風格。

二甲祠

建於明代,保存得相當完整,也是村里現存最大的一座祠堂。其造型雅致,裝飾精美。

愛曰堂

明天啟年間所建,村里保存最完整的宅第,是查姓曾任京兆尹的先祖所建。該堂匾為四方百姓所贈,喻其“為官清正,愛民若子”。這位京兆兄弟六人當年皆中黃榜,主考大人曾書“藍田種玉”旌表之,後被刻於此宅前廳的石門額上,至今仍存。

另外,明代的“涌清堂”、“進士門”,雕刻細膩,結構精緻,也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

旅遊指南

查濟村查濟村
進出交通

從涇縣到查濟60公里,從涇縣客運站往東200米,有發往查濟的班車,每30分鐘一班。
氣候與游季

查濟村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左右,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無霜期年均約230天左右。

停留住宿

查濟有很多寫著“專供美院師生寫生住宿”的旅館。查濟鎮口的“查濟山莊”也是提供住宿的旅館,價格和其他旅館差不多,但這個山莊是在過去的總兵府遺址上,用幾個舊祠堂的“元件”建起的,可以在裡面看到很精美地道的徽雕等。

順道遊覽

厚岸

距查濟為15公里,是一個擁有成片古宅的大鎮,王稼祥的故居也在這個鎮裡。厚岸的古民居一般比較破舊,但從氣勢上盾甚至稍勝查濟。

江南第一漂

遊客乘坐竹筏在人稱“江南小灕江”的徽水河中漂流,在遊覽美麗的山水風光之餘,還可以品嘗到地道的農家特產。

獲得榮譽

2012年12月17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決定將宣城市涇縣桃花潭鎮查濟村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第一批)。

中國古鎮游

古城、古鎮連同一種樣近自然的生活方式的消逝,僅僅發生在短短的幾十年間,我們必須承認,在“現代化”的浪潮里,“新價值”的狂歡中,能保存一些傳統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的古鎮,很可能難以逃避消逝的命運。讓我們一起加入到尋找古鎮的旅途中,去發現古中之美。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