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村

西遞村

西遞村是安徽省南部黟縣的一個村莊。2000年11月30日在澳大利亞凱恩斯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4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作出決定,將中國安徽古村落西遞、宏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2001年6月25日,西遞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1年5月5日榮升為全國AAAAA級景區,曾成功接待了江澤民、喬石、朱鎔基、連戰、安南、泰國王儲等一大批中外領導人和中外媒體來訪,相繼榮獲了“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十佳最具魅力名鎮”、“全國文明村鎮”、“全國環境優美鄉鎮”、“中國最值得外國人去的50個地方”前十名、中國首份“名村排行榜”魅力指數全國第七等一系列桂冠、“全省首批文明小城鎮”、“安徽省環境優美鄉鎮”、“安徽省最佳旅遊鄉鎮”等諸多榮譽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傳承

西遞村西遞村

西遞村建房多用黑色大理石,兩條清泉穿村而過,99條高牆深巷,各具特色的古民居,使遊客如置身迷宮。村頭有座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建的三間四柱五樓的青石牌坊,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為報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了儒學向建築的滲透。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大夫第”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樓額懸有“桃花源里人家。”六個大字”有趣的是,近人多將此樓當作古裝戲中小姐擇婿“熱拋繡球”所在,現已成為西遞村舉辦此項民俗活動的場所。“大夫第”門額下還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雙關,耐人尋味。此外,村中各家各戶的富麗宅院、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壁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

西遞西遞

西遞是黃山市最具代表性的古民居旅遊景點,坐落於黃山南麓,距屯溪54公里,距黃山風

景區僅40公里,距黟縣縣城8公里。該村東西長700米,南北寬300米,居民三百餘戶,人口一千多。

基本村貌

西遞村西遞村

西遞鎮村前的牌樓西遞始建於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 西遞這個名字,之所以改稱西遞有兩種說法,一種是:以前這裡是交通要道,政府在此處設有驛站,用於傳遞公文和供來往官員暫時休息,驛站在古代又稱為“遞鋪”,所以西川又稱為“西遞鋪”。另一種是:中國大地上的河流都是向東去的,而西遞周圍的河水卻是往西流的,“東水西遞”,所以西川也就被稱為西遞了。

這個村子的興衰都與胡家的命運緊密相連。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胡家從1465年起開始經商,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在17世紀中葉,胡家中有人從經商轉向官場所產生的影響使村莊得到發展。18世紀到19世紀,西遞的繁榮達到最頂峰,當時村裡有大約600家華麗的住宅。

西遞村中一條主道貫穿東西,與其兩側各一條與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過很多窄巷。在敬愛堂、履福堂、刺史牌樓等公共建築之前有小廣場。今天,主要旅遊景點包括124幢保護完好的明清建築。大多數民居都對公眾開放。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等。

古黟桃花源——西遞,位於安徽省南部,距黃山風景區僅供參考41公里。她建於北宋皇祜年間,已有930餘年歷史,村落平面呈船形,占地16公頃。

西遞原名西川,又稱西溪。整理開放有凌雲閣、胡文光剌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築。

地理位置

西遞村西遞村

西遞村坐落於黃山南麓,距黃山風景區僅40公里,具有“桃花源里人家”之稱,始建於北宋皇佑年間,發展於明朝景泰中葉,鼎盛於清朝初期,至今已近960餘年歷史。

據史料記載,西遞始祖為唐昭宗李曄(yè)之子,因遭變亂,逃匿民間,改為胡姓,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故自古文風昌盛,到明清年間,一部分讀書人棄儒從賈,他們經商成功,大興土木,建房、修祠、鋪路、架橋,將故里建設得非常舒適、氣派、堂皇。歷經數百年社會的動盪,風雨的侵襲,雖半數以上的古民居、祠堂、書院、牌坊已毀,但仍保留下數百幢古民居,從整體上保留下明清村落的基本面貌和特徵。我國首批五A級旅遊景區。

地理坐標:東經117°38′,北緯30°11′,村落面積12.96公頃。

乃取村中三條溪水東向西流之意;又因位於徽州府之西,曾設“鋪遞所”,故改名西遞。至今尚保存古樸典雅的明清民居中124幢,大量的磚、木、石雕等藝術佳作點綴其間。

整理開放有凌雲閣、胡文光刺史牌坊、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篤敬堂、仰高堂、尚德堂、枕石小築、仁堂、追慕堂等民居古建築。

旅遊攻略

門票價格

104元/人,學生證半價。

美食

黃山西遞的飲食屬於徽州菜系,為全國八大菜系之一。當地特色的美食主要有臘八粥、石頭餜、徽州餜、苞蘆餜、苞蘆松、蟹殼黃燒餅、徽州蒸餃、炒螺螄、五城茶乾、油煎毛豆腐、油酥燒餅等。

臘八粥:農曆臘八前將“臘八粥”的佐料準備好,一般以精白的大米為主,另摻以玉米、豆子、山芋、芋艿、瓜乾、菜乾、乾角豆等數十種乾鮮蔬果同煮而成,有的雅稱“白菜粥”、“百味粥”或“百寶粥”。按舊俗,“臘八粥”煮成後,先作為供品祭祖先,然後才合家食用。

石頭餜:徽州西遞的傳統麵食,早在清代即負盛名,是有口皆碑的美食。石頭餜用五花肉丁和炒黃豆粉扮成餡心,用麵皮包上,收口捏緊,用木碾推擀成圓餅形狀,然後放在平鍋中炕烙,每個餅子上都放置一塊石頭(仍放一塊特製的磚頭)壓著,放石頭的目的是為了均勻的傳熱,以使餡心熟透,邊炕邊按動石頭(餅子不用翻身),促使內部油脂滲出,一直炕至熟透取出即成。咬開後香氣撲鼻,滋潤美味,如配湯食用更佳。餜是當地人的俗稱,製作中用石頭壓,故稱石頭餜,亦稱黃豆肉膜。

苞蘆松:西遞的“苞蘆松”是著名的零食性小吃。用山區的苞蘆為山上種植的一種玉米,生長期約為140天,其味清甜,營養成分高。將玉米磨成細粉,經細粉蘿刷去皮層,和水攪拌煮成糊狀,冷卻凝固,再用特製的弓刨成薄片,然後將薄片置於竹匾上曬乾即成。食用時,將薄片投入滾油中炸,薄片舒展膨脹上浮,即可撈起。“苞蘆松”清香鬆脆,宜作茶食的佐餐食品。

住宿

在西遞,住的地方比較多,占據西遞古村天時地利的位置,很多客棧都比較有特色,大多是磚木結構的古民居和白牆黑瓦的老屋,室內裝修也多為木雕,古色古香,環境優雅,在鄉游網上可以預訂,節假日黃金期間一般需要提前預定。此外,還有一些比較大型的酒店,結合傳統文化和現代商業文明,設施都較為完善。

購物

西遞不僅風景優美、文化底蘊深厚,縣境內連綿的群峰與黃山聯為一體,在歷史上曾阻礙了古縣與外部世界的交往,同時也造就了西遞“世外桃源”般的生態環境。因此,當地出產的土特產非常豐富,比如古徽州刺繡、祁門紅茶、縣縣香菇等,此外還有著名的泗溪三寶。

氣候

西遞氣候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冬夏季長,春秋季短,氣候溫和濕潤,風景秀麗。雨量充沛,空氣清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最冷月份平均氣溫在3.7℃以上,最熱月份平均氣溫在27.1℃以下。因此,最好的季節還是秋季,11月左右樣子。

交通指南

從黃山出發

到達黃山市後,在黃山市汽車站後再換乘到黟縣的班車,每30分鐘一班,票價12元,最晚17:30分,到達黟縣後再乘班車至西遞,每20分鐘一班,票價2元,最晚17:30分。全程汽車交通非常方便,不需要長時間的等車。

從宏村出發

從宏村到西遞有兩條路線,一條是乘宏村-屯溪的旅遊公交。上午在宏村的南湖停車場有8、9、10、11點和下午1、2、3、4點各一班,車票是2元,大約20分鐘後可直達到西遞。另一種方面是在宏村的老村口(牛角)的位置乘宏村-黟縣的公車,每20分鐘一班,車票2元一人。大約20分鐘後到達黟縣縣城,下車後過一個橋向左轉便是黟縣汽車站了,在汽車站乘汽車到西遞便可以了,每20分鐘一班車車票2元。

從屯溪出發

從屯溪出發到西遞,不必到黟縣縣城即可下車,有指示牌前往西遞,有小公交、三輪車可乘坐;屯溪汽車站有旅1路游巴士赴宏村的,路過西遞村,從屯溪出發約一個小時到達西遞村。黃山往西遞,7:30、13:00均有車,1個半小時左右正廳堂前擺放有西遞古村落全景大沙盤,形象地再現了古村落的整個布局和山形地貌。

旅遊景點

西遞村西遞村

西遞村中至今尚保存完好明清民居近二百幢。徽派建築錯落有致,磚、木、石雕點綴其間,已開發的有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應天齊藝術館等20餘處景點。且“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堪為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

西遞村已開放的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個,參觀人員在村旅遊公司,購買參觀券後,由導遊引導依次參觀,已開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過著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有人參觀時輔助做些講解並推銷其旅遊商品。從開放的民居看,房屋的主人對這種管理形式都非常滿意,屋內收拾得非常乾淨,屋內家具、用具擺設和字畫的布置,都保留著明清特色,古樸典雅,許多家具都是明清時保留下來的,很多民居中還擺設著紅木家具。在許多未列入參觀範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向房主打聲招呼,房主也會歡迎進去參觀的。村中有些住戶也開展各種旅遊服務項目,如餐飲、木雕、盆景展覽等,西遞村原有牌坊十多個,現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據說它的保留是因為一位軍屬老大媽的保護,“文革”時,當有人要這座牌坊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時,是她出面保護,又因為她的兒子在部隊當團長,才沒有人敢動手。

牌樓

西遞牌樓建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牌坊高12.3米,寬9.95米,系三間四柱五樓單體仿木石雕牌坊,通體採用當地的“黟縣青”大理石雕築而成,整個牌坊上下用典型的具有徽派特色的浮雕、透雕、圓雕等工藝裝飾出各種圖來,而每一處圖案都蘊含有極深刻的寓意。胡文光牌坊造型莊重、典雅,石刻技藝出眾,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

走馬樓

西遞村西遞村

西遞村呈船形,村中鱗次櫛比的古民居建築群,就像一間間船艙,組成大船的船體;昔日村頭高大的喬木和13座牌樓,好比船上的桅桿和風帆;村周圍連綿起伏的山巒,宛如大海的波濤;村前的月湖和上百畝良田簇擁著村子,恰似一艘遠航的巨輪停泊在寧靜的港灣里。當來到西遞村口,一座興建於明萬曆六年(1578)的“胡文光牌坊”,俗稱“西遞牌樓”,高高聳峙在眼前。當時的西遞人胡文光(1521-1593)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史,遷荊王府長史,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績顯著,皇帝遂願準敕建這座石坊。

歷史上,西遞村頭曾建有13座牌坊,大都為旌表孝子和貞節的。現僅存的胡文光牌坊是最雄偉最精緻的,堪稱明代徽派石坊的代表作。位於胡文光牌坊西側的“走馬樓”,又稱“凌雲閣”,始建於清代道光年間,相傳當年西遞首富胡貫三家族為迎接歙縣的親家、當朝宰相曹振鏞的到來而突擊營造的。現今的走馬樓是依據當年的布局重新修復的,並與相鄰的七哲祠遺蹟共成一個景點。走馬樓分上下兩層,粉牆墨瓦,飛檐翹角。現走馬樓內表演黃梅戲、拋彩球、茶道等節目。樓下有單孔石拱橋,名為梧賡古橋。西溪流水潺繞走馬樓,穿橋而過,在這裡可領略到“西遞八景”之一的“梧橋夜月”美景。

東園

東園東園

東園包括涼廳、正廳、前廳三進,正廳為厚光堂,用於接見貴客之用;前廳為接待親眷內賓,涼廳為書廳,

既是主人修身養性的書屋又是主人辦私塾的場所。 涼廳左邊廂房房門為六邊形,右邊卻是圓形,突破了原傳統式的對稱建築結構,而取得了不對稱中之對稱美的效果。這裡“取吉”圖案隨處可見:六邊形門上雕刻“五蝠捧壽”的圖案,五隻蝙蝠翩翩的展翅意喻多福長壽;右邊廂房房門為圓形,是一幅很大的冰梅圖(俗稱“冰裂”圖),冰塊稜角分明,香梅花瓣清晰,冰棱寓意“十年寒窗”,香梅象徵“梅花香自苦寒來”,從中不難看出主人的心愿,希望自己的兒孫後代要刻苦攻讀,積極上進,榮獲功名,爭氣做人。

涼廳天井牆上,嵌著一塊碑刻,此碑寬近70厘米,高約30厘米,從右往左刻有行草“結自得趣”四字,為清代西冷八大家之一陳鴻壽所書。“結自得趣”這四個字是引用唐元結的典故書寫雕刻的。

西園

西園西園

西園庭院建築以漏窗借景傳情。進入園內,右側是三幢樓房一字擺開,它們由一個長方的庭院連為一個

整體,中間用大的磚雕漏窗以及形態各異的門洞隔開,分為前園、中園、後園,園中栽種花卉,設有假山、魚池。透過前院的漏窗,隱約可見中院、後院的景物。整個庭院處於“界與未界,隔與未隔”之間,庭院深深,層層相聯這種不讓人一覽無遺的設計,使得整個狹長的庭院顯得幽深雅靜。在鄉間村居這種“移步換景,借景園外”的建築格局並不多見。

西園有很多精美的石雕。前院的石條上陳放著“西遞”兩字石刻,它是古代的村碑,原來放在村口,“文革”中被丟置一旁,是現在房屋主人抬放家中保存至今。邊上石几、石桌、石凳、石井、石魚缸給整個庭院增添了北方的陽剛之氣,正如人們評論蘇州園林那樣,“兼有南方之秀,北方之雄”。 進入中院的門額上嵌有石刻“西園”二字篆書。中院住宅大門兩側牆上各嵌有一個石雕漏窗,是“徽州三雕”中的代表作品。左邊是“松石圖”,兩株奇松斜伸於嶙峋怪石之上,傲然挺拔;右邊是“竹梅圖”,婆娑幻影與傲立勁梅相錯,顯得高雅別致。

中院住宅大門門罩上有一塊民間極為罕見的石雕,刻著西周時期“周文王訪賢”的故事,圖中清晰可見姜子牙在河邊釣魚,周文王下馬後,由武吉(下跪者)帶路,恭敬的拜跪姜子牙並懇請他出山為相,輔佐執政。令人可惜的是,這塊雕刻細膩的石雕人物在“文革”中被毀掉了頭部。

進入後園的門額石雕上刻有 “井花香處”四字,後園有廚房及古井一口,“井花香處”四字,充分體現了主人的品位。再往裡走,門洞上方題有“種春圃”,含義是門洞裡面是一塊菜園,主人把春色播種在小園裡,簡單的幾幅題額詩情畫意,足以將徽州文化的深厚底蘊揭示一二。

桃李園

沿著青石板路走進村中大路街,首先看到的民居景點為“曠古齋”。“曠古齋”堂名系今人給取的,寓廣博古徽文化之意,由當代著名書法家劉炳森手書。出瑞玉庭前行數步,便是“桃李園”。桃李園亦建於清鹹豐年間,由正屋和庭院組成,系西遞徽商胡元熙的舊居兼私熟蒙館。正屋為三間三進二樓結構,前兩進為兩小套背向三間屋。二進樓上設有獨特的“樓上井”,使整幢房屋光線充足,空氣暢通。而且,樓上木雕扶欄板權作小姐相親孔洞,供小姐偷偷觀看來往家中的男青年,能否挑選到如意郎君。二三進之間用粉牆相隔,中間有門相通,門上有隸書“桃花源里人家”石刻橫額。在通往街面的小門上,石刻有小篆“桃李園”三字門額,寓意“桃李滿天下”。出桃李園,就步入西園,與西園相鄰,與東園通連的“三畏堂”,呈五間二樓結構,大廳高懸匾額“三畏”二字及跋,取“畏天命、畏聖旨、畏大人”之意。堂前軒敞,天井寬大。

青雲軒

青雲軒青雲軒

青雲軒建於清朝同治年間,是西遞村整體民居的一個書廳,又叫便廳,至今已有130年歷史。整個結構類似四合

院,便廳居中,二樓結構,兩側平房,環繞一小庭院,院門臨巷設有門亭。長方形的庭院中石條花台,假山盆景錯落有致。最為奇特的是半個大海蚌化石,歷史約1億年以上,據說還有半個化石,因主人的爺爺贈給他人以解救其破產之危機,後來被賣到東洋,真是令人惋惜。廳內菱花隔扇,彩繪天花,格調優雅。大家請看,廳堂正中地面上有一個小圓洞,上面放著石蓋,冬天掀開,暖氣上升;夏天掀開,涼風送爽,如同一個天然空調,令人稱奇。圓洞較深,與地下洞道相通,梅雨季節洗刷地面的水可以進洞流入陰溝,建築師的設計巧妙絕倫。

天井和繡樓

繡樓繡樓

西遞古民居內大都設有“天井”,這是徽派建築的一大特色。天井的設定,一般三間屋在廳前,四合屋在廳中,起到採光、通氣諸功用。因過去徽商巨賈為了藏富防盜之需,其住宅大都建有高大封閉的屋牆,很少向外開窗。設定天井,把大自然融入屋中,使“天人合一”,足不出戶,也可見天日。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商人以積聚為本,總怕財源外流,造就天井,可“四水歸堂”,即四方之財如房頂上的雨水,匯集於天井內,不致於外流他家,俗稱“肥水不外流”。繡樓是大夫第主人利用正屋旁側隙地,建起的一座臨街閣樓,俗稱“小姐繡樓”。飛檐翹角的繡樓,建築別致,玲瓏典雅。樓額木刻分別為清進士祝世祿手書“山市”和清代本邑書法家汪恩道隸書“桃花源里人家”,其中“源”字書寫時,有意移一點於“廠”頭上,益顯整體美;尤其是“人”字,活脫脫像一位傾軀伸臂迎接小姐彩球的後生。樓下的小門戶比正屋牆體縮進一大步,與主人自書石刻門額“作退一步想”相映照,耐人尋味,果真是“進也風流,退也瀟灑”。

惇仁堂

西遞村西遞村

惇仁堂,位於“大夫第”後弄,“敬愛堂”上首,濱臨前邊溪,是徽商泰斗,明經胡氏二十四世祖胡貫三之父胡應

海晚年居住的地方。房屋呈五開間兩廂二樓結構,寬大明亮,氣勢軒昂,現為胡貫三嫡系三十世兒孫居住。房大屋亮是惇仁堂建築的顯著特點,中間廳堂十分寬敞,目前在西遞明清古居中數第一。後半部平頂天花,前半部拱形卷蓬為頂,並高於後半部,以確保天井光線直接照射到廳堂的太師壁。兩側各兩間為臥房,兩間臥房相通,古稱“聯珠房”,類似現代的套間。緊靠廳堂的兩間臥室,面臨天井,光線也很充足,而兩側的房間,由於離天井較遠,光線自然就差多了。因此設計者就專門在房間窗戶上方設計了一束見方的小天井。俗稱“子”天井,以供採光之用。同時在兩梢間又裝有桃花木雕圖案的隔扇門分隔,關上隔門,是三門兩廂式樣,而打開扇門,就一眼能看清並列五間房和兩側類似天窗的小天井,另有一番天地。其建築結構非常特殊,在西遞眾多的古民居中又獨樹一幟。

堂內陳列擺設古樸典雅。“惇仁堂”匾額高懸太師壁上方,是清嘉慶年間自稱“菊叟”的汪承霈手書。汪承霈,休寧人氏,舉人出身,官拜三品,系太子太傅,軍機大臣,吏部尚書汪由敦之子。廳堂上懸掛木刻楹聯兩副:“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壽本乎仁,樂生於智;勤能補拙,儉可養廉”。楹文寓意深刻,氣度不凡,具有哲理,道出了當年主人的心志和為人。廳堂太師壁左右兩側,各有一具至今隱約可見的報喜捷板。

敬愛堂

敬愛堂,原為明經胡氏十四世祖仕亨公之享堂,他的三個兒子為表示兄弟間互敬互愛,故將享堂改建成祠堂。入中門為祭祀大廳,廳分上、下庭,左右分設兩廡,下庭的兩根6米高的黟縣青石柱與上庭兩根粗壯的白果木柱相映襯,承托規整的梁架,雄偉壯觀。舉首環顧,對聯楹柱,特別是梁檁音懸掛著“天恩重沐”、“上國琳琅”、“四世承恩”、“盛朝英俊”等多塊金字古匾,似向遊人宣示胡氏宗族當年的榮耀。上庭正面木板壁上懸掛著祖宗的畫像,上懸匾額“百代蒸嘗”,意思是要世世代代不忘祖先的恩典。下面正中是一把太師椅,當是族長之位。兩邊縱列兩排羅漢椅、案,為族中年長和有聲望之人議事或祭祀時所坐。廳前還有一大几案,用於祭祀時放置祭品。上庭之後為樓式建築的供奉廳,供奉列祖宗神位。神主次序是始祖居中,其他依昭穆之序左右排列。

追慕堂

追慕堂,建於清朝甲寅年間(公元1794年)為明經胡氏廿四世祖胡貫三,追思慕念祖父丙培公,父親應海公一生、崇文尚義,樂善好施而建。堂內有李世明的功臣畫像和供奉著李世明塑像。追慕堂為西遞胡氏榮祖公後裔二十三世應海公祠,建於清乾隆甲寅年,寓含後人追思慕戀先祖業績之情意,追慕堂屋頂為飛檐翹角,八字型大門樓,檐下三元門外設有木欄,八字牆用整塊打磨光滑的黟縣大理石製成,風格獨特,極為精美壯觀。

膺福堂

膺福堂,建於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乃明經胡氏二十五世祖,誥封從二品,戶部尚書,胡如川(尚憎)的故居,現為其後裔居住,《膺福堂》高大貼牆門樓,飛檐翹角,方柱月梁,磚雕精美,氣勢宏偉,顯示了非同一般的官第型制。

建於清初,是西遞官職最高的清二品官胡尚熷的私邸。未進其門,便可看到磚雕的八字門樓,其構型與胡文光刺史牌樓相似,門樓上角磚雕的龍鳳尾,非常細緻。進入大門,就有一個高高的門檻。古時門檻是衡量一個人官職高低的標誌,這是個二品官門檻,當然比大家剛才在大夫第見到的要高得多了。文官從右側進,武將從左側進,七品以上的官員才能開大門、跨門檻而進。屋內木雕的蓮花門,以及一些古家具,均玲瓏剔透,可見當時屋主人的豪華氣派。

曠古齋

曠古堂曠古堂

曠古齋,徽州古民居的一大特色,就是建有門樓、門罩。它的作用既可以遮風避雨,保護門扇、門框,也可

以顯示出主人的身份、地位和理想追求。徽州人十分重視門樓的修建,有“千金門樓,四兩屋”之說,古人寧可花去千兩黃金用來修建門樓,僅僅花費四兩用來建房子,聽起來有些誇張,但可以反映出門樓是身份地位的象徵。門樓上面雕刻有精美徽州三雕——木雕、磚雕、石雕,製作得富麗堂皇,展現了新安畫派和徽州版畫深厚的藝術根基,也展示了徽商在當時的中國無與倫比的財力和物力。 從曠古齋門罩的造型就不難看出主人的身份。整個門罩呈元寶形,兩頭翹角的下方各有“富”、“貴”二字,“富”字表達了主人希望經商賺錢,招財進寶的追求,“貴"字則是反映了主人亦商亦讀,以商保仕的願望。

曠古齋是一座由庭院、花園和多單元房子組成的私家宅院。前面對遊客展出的是前樓廳堂。廳堂的陳設是典型的古徽州風格,正面板牆上方懸掛的是一塊隸書宇大匾“曠古齋”,匾額下是中堂畫,畫兩邊有兩副古對聯,其中一副是“孝悌傳家根本,詩書經世文章”,這是一幅改字聯,其中把“孝悌”寫為“孝弟”,更擴展了兄弟和睦之情;“文章”的章字中“早”字豎出了頭,以示多讀詩書早日出人頭地之意。

路線推薦

5小時朋友遊覽路線

遊覽時間:5小時

途中景點: 走馬樓 > 胡文光刺史牌坊 > 應天齊藝術館 > 曠古齋 > 篤誼庭 > 迪吉堂 > 尚德堂 > 東園

5小時家庭遊覽線路

遊覽時間:5小時

途中景點: 正門 > 走馬樓 > 胡文光刺史牌坊 > 應天齊藝術館 > 迪吉堂 > 篤誼庭 > 西園 > 桃李園

接待名人

歷史悠久、古樸典雅、風光秀麗的西遞村,1986年被定為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喬石、李瑞環、朱鎔基等先後來西遞視察,中外遊客更是絡繹不絕,留下了一篇篇華文,一首首贊詩:“我們終於找到了中國古代和現代歷史的銜接點,”“西遞是古民居建築的藝術寶庫。”

文化榮譽

西遞彩色導覽地圖西遞彩色導覽地圖

2000年,西遞村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遞村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村落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

2011年5月5日,西遞村景區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國家5A級旅遊景區”稱號

村落評價

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名

爨底下村 | 西灣村[山西省] | 俞源村 | 郭洞村 | 西遞村 | 安徽宏村 | 流坑村 | 田螺坑村 | 張谷英村 | 大旗頭村 | 鵬城村 | 党家村

中國的世界遺產

截止到2013年6月,中國的45項“世界遺產”

31處文化遺產

哈尼梯田 | 元上都遺址 | 杭州西湖文化景觀 | “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 | 廬山 | 長城 | 故宮 | 天壇 | 頤和園 | 周口店 | 安陽殷墟 | 秦始皇陵 | 莫高窟 | 平遙古城 | 武當山 | 承德避暑山莊 | 孔府孔廟孔林 | 西藏布達拉宮 | 麗江古城 | 蘇州古典園林 | 明清皇陵 | 龍門石窟 | 大足石刻 | 都江堰青城山 | 雲崗石窟 | 澳門歷史城區 | 安徽西遞宏村 | 福建土樓 | 廣東開平碉樓與村落 | 山西五台山 | 高句麗王城、王陵及墓葬

10處自然遺產 新疆天山| 雲南澄江化石地| 中國丹霞地貌 | 中國三清山| 中國喀斯特 | 四川大熊貓棲息地 | 三江併流 | 黃龍 | 九寨溝 | 武陵源風景名勝區
4處文化與自然遺產 泰山 | 黃山 |武夷山| 峨眉山-樂山大佛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黟縣旅遊景點

宏村 | 南屏 | 西遞 | 塔川秋色 | 潯陽台 | 賽金花故居 | 盧村 | 屏山 | 關麓 | 木坑 | 打鼓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