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遞古民居

西遞古民居

西遞位於安徽省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形成青山秀水的美景。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西遞村是一處以胡姓宗族血緣關係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始終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現保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被世人稱為明、清古建博物館。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介紹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編號:200-025)。

西遞村位於距離黃山市50多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公里的安徽省黟(易yi)縣,距黟縣縣城四公里。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西遞村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西遞的石、磚、木三雕,堪稱西遞三絕。

2005年西遞被中央電視台評為“2005中國魅力名鎮前10佳”。

黟縣始建於,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在黟縣保存著大量風格迥異的明清古民居、古村落。西遞村至今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居有一百二十多座,房屋基本上保持原貌,未被破壞。

西遞村已開放的保存較好的古民居有十二三個,參觀人員在村旅遊公司,購買參觀券後,由導遊引導依次參觀,已開放民居中的村民照常過著自己的生活,只是在有人參觀時輔助做些講解並推銷其旅遊商品。西遞村原有牌坊十多個,現只有一座保存完好的胡文光石雕牌坊,建於明萬曆六年的“胡文光牌坊",當時的西遞人胡文光登嘉靖乙卯科進士,先為江西萬載縣知縣,後為膠州刺吏,遷荊王府長史,授予四品朝列大夫。因其政績顯著,皇帝遂恩準敕建這座石坊。牌坊高12.3米,寬9.95米,系三間四柱五樓單體仿木結構,通體採用不易風化的"黟縣青"大理石。它的保留是因為一位軍屬老大媽的保護。上世紀六十年代,當有人要這座牌坊同其它牌坊一起砸掉時,她就住在牌坊旁,是她出面勸阻,又因為她的兒子在部隊當團長,才沒有人敢動手。

景點介紹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西遞始建於宋朝的元祐(宋哲宗)年間,由於河水向西流經這個村莊,原來稱為“西川”。因古有遞送郵件的驛站,故而得名“西遞”,素有“桃花源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里人家”之稱。

西遞村中一條主道貫穿東西,與其兩側各一條與之平行的街道一起穿過很多窄巷。在敬愛堂、履福堂、刺史牌樓等公共建築之前有小廣場。今天,主要旅遊景點包括124幢保護完好的明清建築。大多數民居都對公眾開放。主要建築有明萬曆六年(1578年)建的青石牌坊,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建的大夫第等。

西遞背倚秀美青山,清流抱村穿戶,數百幢明清時期的民居建築靜靜佇立。高大奇偉的馬頭牆有驕傲睥睨的表情,也有跌竅飛揚的韻致;灰白的屋壁被時間塗劃出斑駁的線條,更有了凝重、沉靜的效果;還有宗族詞堂、書院、牌坊和宗譜。走進民居,美輪美奐的磚雕、石雕、木雕裝飾入眼皆是,門罩、天井、花園、漏窗、房梁、屏風、家具,都在無聲地展示著精心的設計與精美的手藝。

西遞古民居群是徽派建築的典型代表,現存完好的明清民居四百四十多幢,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為世所罕見。

管理方式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在許多未列入參觀範圍的明清民居中,如果你向房主打聲招呼,房主也會歡迎進去參觀的。村中有些住戶也開展各種旅遊服務項目,如餐飲、木雕、盆景展覽等,有一戶村民在自己的住宅中開辦餐館,並在自家的兩個小院落中,按照蘇州園林的特點進行建設,以吸引遊人,據說他還要進行不斷地進行修建和完善。

從開放的民居看,房屋的主人對這種管理形式都非常滿意,屋內收拾得非常乾淨,屋內家具、用具擺設和字畫的布置,都保留著明清特色,古樸典雅,許多家具都是明清時保留下來的,很多民居中還擺設著紅木家具。

古民居的管理西遞村的旅遊資源的管理有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大多數明清民居仍為村民個人所有,從房屋管理、維修、屋內的陳設到日常清掃,都由民居的主人負責,這就大大減輕了政府的負擔。

西遞村的這種旅遊資源管理形式是非常獨特的,為其它地方提供了可以借鑑的經驗,如果不採用這種辦法,當地政府是沒有財力維護和管理這些古民居的,也無法解決古民居的產權和居民搬遷問題。

在導遊人員的帶領下遊客依次參觀十五個左右的明清民居。每參觀完一處,導遊就給房屋主人一張做結算用的參觀票,據了解每參觀一批客人房主可得到幾角錢收入,全年可收入三千多元。這些對外參觀點的房產基本都是個人的,房屋的維修和清掃都由房主負責。

文化遺產價值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西遞村始建於北宋,迄今已有950年的歷史,為胡姓人家聚居之地。整個村落呈船形,四面環山,兩條溪流串村而過,村中街巷沿溪而設,均用青石鋪地,整個村落空間自然流暢,動靜相宜。街巷兩旁的古建築淡雅樸素,錯落有致。西遞村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包括凌雲閣、刺史牌樓、瑞玉庭、桃李園、東園、西園、大夫第、敬愛堂、履福堂、青雲軒、膺福堂等,都堪稱徽派古民居建築藝術之典範。西遞村頭的三間青石牌坊建於明萬曆六年(公元1578),四柱五樓,崢嶸巍峨,結構精巧,是胡氏家族地位顯赫的象徵;村中有座康熙年間建造的“履福堂”,陳設典雅,充滿書香氣息,廳堂題為“書詩經世文章,孝悌傳家根本”、“讀書好營商好效好便好,創業難守成難知難不難”的對聯,顯示出“儒商”本色;村中另一古宅為“大夫第”,建於清康熙三十年(公元1691年)為臨街亭閣式建築,原用於觀景。門額下有“作退一步想”的題字,語意警醒,耐人咀嚼。西遞村中各家各戶的宅院都頗為富麗雅致:精巧的花園、黑色大理石製作的門框、漏窗,石雕的奇花異卉、飛禽走獸,磚雕的樓台亭閣、人物戲文,及精美的木雕,絢麗的彩繪、璧畫,都體現了中國古代藝術之精華。其“布局之工,結構之巧,裝飾之美,營造之精,文化內涵之深”,為國內古民居建築群所罕見,是徽派民居中的一顆明珠。

旅遊統計

西遞旅遊接待人次統計表 單位:萬人

西遞古民居西遞古民居

乘車路線

乘火車、汽車或飛機到黃山市的屯溪,再轉汽車1個半小時就可到黟(音易)縣。然後乘汽車到西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