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民居

安徽民居

安徽民居是安徽省漢族傳統民居建築,特點鮮明,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安徽民居其布局一般都以三合院或四合院為基本單位,但巨觀世界與北京的院落形式有別。根據當地氣候、地形的特點,安徽傳統的民居建築多為各種造型的二層樓房,有的依山傍水,有的參差起伏,有的層樓疊院,精緻樸素、堂皇俊秀。但無論南方還是北方的漢族,其傳統民居的共同特點都是坐北朝南,注重內採光;以木樑承重,以磚、石、土砌護牆;以堂屋為中心,以雕樑畫棟和裝飾屋頂、檐口見長。

民居簡介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西遞村位於安徽省黃山市黟縣東南部,四面環山,兩條溪流從村北、村東經過村落在村南會源橋匯聚。現存明、清古民居124幢,祠堂3幢。2000年11月30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中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西遞村是一處以宗族血緣關係為紐帶,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該村源於公元11世紀,發展鼎盛於14-19世紀。20世紀初,隨著我國封建宗法制度的解體,西遞村的發展也日趨緩慢。由於歷史上較少受到戰亂的侵襲,也未受到經濟發展的衝擊,村落原始形態保存完好,保持著歷史發展的真實性和完整性。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西遞村以一條縱向的街道和兩條沿溪的道路為主要骨架,構成東向為主、向南北延伸的村落街巷系統。所有街巷均以黟縣青石鋪地,古建築為木結構、磚牆維護,木雕、石雕、磚雕豐富多彩,巷道、溪流、建築布局相宜。村落空間變化韻味有致,建築色調樸素淡雅,體現了皖南古村落人居環境營造方面的傑出才能和成就,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價值。西遞的石、磚、木三雕,堪稱西遞三絕。

古村落

古民居內的楹聯古民居內的楹聯

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英文名稱:Ancient Villages in Southern Anhui - Xidi and Hongcun),西遞、宏村於1999年12月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III)(IV)(V)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編號:200-025)。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西遞、宏村這兩個傳統的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著那些在上個世紀已經消失或改變了的鄉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風格,古建築和裝飾物,以及供水系統完備的民居都是非常獨特的文化遺存。

結構

追慕堂追慕堂
追慕堂追慕堂

舊時徽州城鄉住宅多為磚木結構的樓房。明代以樓上寬敞為特徵。清代以後,多為一明(廳堂)兩暗(左右臥 室)的三間屋和一明四暗的四合屋。一屋多進。大門飾以山水人物石雕磚刻。門樓重檐飛角,各進皆開天井,通風透光,雨水通過水梘流入陰溝。俗稱"四水歸堂",意為"財不外流"。各進之間有隔間牆四周高築防火牆(馬頭牆),遠遠望去,猶如古城堡。一般是一個家庭之系住一進,中門關閉,各家獨戶過日子。中門打開,一個大門進出祭奠先人。徽州山區氣候濕潤,人們一般把樓上作為日常生活的主要棲息之處,保留土著山越人"巢居"的遺風。樓上廳屋一般都比較寬敞,有廳堂、臥室和廂房,沿天井還設有"美人靠"。

富麗堂皇的迪吉堂富麗堂皇的迪吉堂

房屋外牆,除入口外,只開少數小窗。小窗通常用水磨磚或黑色青石雕砌成各種形式漏窗,點綴於白牆上,形成強烈的疏密對比。民居正立面,牆上有卷草、如意一類的磚雕圖案。入口門框多用青石磚砌成,給人以幽靜安閒之感。

思溪和延村離的很近,建於南宋慶元五年,一進村子就被坐落在寸口的那座明代"通濟橋"和"如來佛柱"吸引住,一邊欣賞一邊和村民們聊天才使我掉隊了。所以在思溪我是一個人遊玩的,所以印象也更深刻。整個村落背山面水,嵌於錦峰繡安徽民居嶺、清溪碧河的自然風光之中,房屋群落與自然環境巧妙結合,山水互為點綴,如詩如畫,意境神美。村中清代商家住宅"振源堂"、"承裕堂"、"承德堂"、"孝友兼隆廳"等。"三雕"(磚雕、石雕、木雕)工藝精湛,充分體現了徽派民居的建築特色,清代"銀庫"屋,當世現已少見;"敬序堂"花廳,一派古色古香,為品茶對弈、吟詩作畫理想之地;在俞氏客館格扇門上,陽刻96個不同字型的"壽"字組成的"百壽圖",堪稱"木雕精品"。

敬愛堂內院敬愛堂內院

在藝術處理方面,皖南民居的各部形體簡單,可是一入大門,走進院子,使人印象為之一變。樓上在柱子上外側周圍裝有華美的木欄桿,欄桿上花紋有的簡潔秀麗,有的複雜細緻,在統一中又有若干變化。由於集中使用裝飾,使以水平線條為主的雕飾較繁密的欄桿,與上下兩層以垂直線條為主、體形比較素淨的木板壁 及柳條式的窗欞形成強烈的對比,是這類民居的最主要也是最成功處之一。

追慕堂追慕堂

明清時代徽州一般的民居均為大宅,以三合院或四合院最為普遍。院內再用高牆分隔,形成小天井。前庭兩旁為廂房,樓下明間為堂屋,左右間為臥室。堂屋一般不用隔扇,為開敞式。廂房開間窄小,進深很淺,故採光性能較好。上層多為"跑馬樓"形式,通廊環繞,均用鏤雕精細的木欄桿隔扇加以裝飾。書房和閨房都在樓上。這樣,一方面不受來往客人的干擾,另一方面,讀者疲倦或孤獨苦悶時可憑窗遠眺,得到一種心靈的慰借和美的享受。有的二樓還沒有隱藏在欄桿雕花之中的小窗,以供閨房之中的小姐偷看樓下廳堂里有青年客人,便於選擇稱心如意的郎君。除外牆防盜外,富有人家室內還有暗室,由於平面複雜,暗室入口常用磚牆面、木雕裝飾等掩蓋,所以難以發現。除暗室外,還有夾層設計,從樓下看,以為是樓上的樓板,而上樓後,腳下就是地板,這種夾層設計,有時一家人中,也只有一兩個人知道。裡面放有金銀珠寶等貴重物品。

建築特色

朝北居

朝北居:假如不是地形特殊,住屋的最佳朝向,當選擇坐北朝南,但徽州明清時期所建民居,卻大多是大門朝北。原來古徽人的居住習慣有許多禁忌。漢代就流行著“商家門不宜南向,征家門不宜北向”的說法。究其原因,據五行說法:商屬金,南方屬火,火克金,不吉利;征屬火,北方屬水,水克火,也不吉利。徽州明清時期,徽商鼎盛,他們一旦發了財,就回鄉做屋,為圖吉利,大門自不朝南,皆形成朝北居。至今徽州仍保留有數以萬計的朝北古民居。

屋套屋

屋套屋:徽州宅居很深,進門為前庭,中設天井,後設廳堂住人,廳堂用中門與後廳堂隔開,後廳堂設一堂二臥室,堂室後是一道封火牆,靠牆設天井,兩旁建廂房,這是第一進。第二進的結構仍為一脊分兩堂,前後兩天井,中有隔扇,有臥室四間,堂室兩個。第三進、第四進或者往後的更多進,結構都是如此,一進套一進,形成屋套屋。

重檐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重檐:徽派民居皆建成雙層屋檐。這重檐習俗的形成,有著一段廣為流傳

的故事。據傳,五代十國時,歙州是南唐後主李煜所管轄的地方。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建立宋朝,親徵到了歙州,正當宋太祖抵達今休寧縣海陽城外的時候,天色突變,大雨將至,太祖便至一間瓦房處避雨,為免擾民,太祖下令不得進入室內,可是徽州民居的屋檐很小,遠不及中原地帶的屋檐那么長,加上這天風大雨急,眾人都被淋了個落湯雞。雨過天晴,居民開門發現太祖此般模樣,以為死罪難逃,跪地不起,太祖卻未責怪,問道:歙州屋檐為什麼造的這么窄呢?村民答曰“這是祖上沿襲下來的,一向都是如此。”太祖便道:“雖說祖上的舊制不能改,但你們可以在下面再修一個屋檐,以利過往行人避雨。”村民一聽,連稱有理,於是立即照辦,自此以後,徽州漸漸所有的民居都修上了上下兩層屋檐。

滿頂床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滿頂床:徽州傳統床具。因為床頂、床後和床頭均用木板圍成,故稱“滿頂床”。床前掛帳幔,猶如訊息台。床柱多用榧木製作,因為榧數年花果同樹而生,取“四代同堂”和“五世昌盛”的彩頭。床板常用7塊,寓“五男二女”之意。床的正面,雕飾較為講究,左右兩側一般雕飾為“丹鳳朝陽”,上牙板雕為“雙龍戲珠”。床周欄板一般均雕有“鳳凰戲牡丹”、“松鼠與葡萄”、“鴛鴦戲水”等精美圖案。

壓畫桌

壓畫桌:徽州宅居的傳統陳設。徽州民居廳堂正中壁上多掛中堂畫、對聯,或用大幅紅紙寫上“天地君親師”五字,均裝裱成捲軸懸掛。在捲軸之下設長條桌,桌面上放置兩個馬鞍形的畫腳,捲軸向下展開至長條桌,擱入畫腳的“馬鞍”內,畫幅即平整穩固,此長條桌則稱“壓畫桌”。

門票攻略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想去安徽黟縣的西遞,宏村,掐指算來,大概有10年了.不知為何一直沒有排在每年的出行計畫之中.今年5.1,天上掉陷餅,給了5天假期.趕緊做功課,下決心去安徽,了卻我10年的心愿.

因為受到國家地理雜誌出版的<中國最美的100個風情小鎮>的影響,時間又充裕,這次就多看幾個村落,計畫遊覽黟縣的西遞,宏村,塔川和南屏.徽州區的唐模,潛口和呈砍.以及歙縣的棠樾牌坊群.4月29日傍晚,上海—黃山的慢車(其實是快車)準點出發,10多個小時後,次日9點多到達黃山站, 火車站出口就有去黟縣的中巴車. 4天的時間,完成了我的計畫.還有多餘,順帶用了一天時間爬上了齊雲山的最高峰和方臘寨.整個旅行很休閒,很放鬆,總之,較為滿意.只有一點,耿耿於懷,就是門票太離譜.

為什麼本篇的題目是逃票攻略? 因為我此次跑了七個小村, 2個人門票花了人民幣916元.太貴了,實在太貴了.雖然這7個小村,各有特點,各有不同.但門票還是太離譜,北京的故宮大氣,豪華,壯觀,中國的首都,消費水平全國第一,門票也只不過人民幣60元.而安徽的小山村,門票動轍80,更有100的.象是搶錢.又象是殺雞取卵.因為如此,促使我寫這篇攻略.徽派建築的主題是一脈的. 7個小村,主要看古民居,古詞堂,小橋,流水,人家.其實不必看這么多.我因為非常喜歡古民居,其中7個村落又是<中國100個風情小鎮>,所以看多了,下面言歸正專,一一道來: 宏村, 世界文化遺產,門票80元, 免費導遊(2010年5月價),管理非常嚴格,無縫可專.每個道口,都有人把關.工作人員晚上20:30下班,20:00還有人巡邏,查票,清晨5:30分後,又有人巡邏,查票,絕對無法逃票,想省門票錢,就住在景點外的老鄉家,讓其購買9折門票. 注意:不要聽他們忽悠,說什麼房價貴點,然後幫您逃票,不可能的, 宏村太嚴.

強調一點,百密一蔬, 宏村, 西遞門票的有效期是2-3天,甚至一周.真想省門票,就想辦法從游完結束的遊客手中購買用過的門票.雙方都可得到實惠.這方法其實很好.很有效.也是唯一的漏洞.

西遞, 世界文化遺產, 門票80元, 免費導遊(2010年5月價),同樣管理非常嚴格,,沿景點公路有很多崗哨,他們密切注視著往來的遊客.很難從村邊進入.但有縫可專, 一旦您逃入景點內,就無人查票,可放心,大膽的遊逛.最好乘黟縣到西遞的中巴車,(隨上,隨下).記住,不要在景點門口下車,有人問起,就說去找朋友,一直往下乘,直到轉彎,有一片樹林處,看不到售票處,看不到崗哨人員,這時下車.但不要以為此時大功告成了.司機和村民都會告密的.我就被司機告密了,逃票沒成功.下車後,不要急著進入樹林,要先過馬路,背向樹林有一個小山坡,走上去,離開人們的視線,等個10幾分鐘,在下一班中巴車到來之前, 進入樹林,也許能逃入景點內, 看運氣. 另一種辦法就是晚上住在售票處對面的飯店,隔天一早,6:00之前,工作人員還未上班,留進景點.

塔川. 著名的是它的秋色. 門票20元,免費導遊.(2010年5月價),一個非常小的小村,秋天以外,村落沒什麼好看的.2幢民居,10來棵大樹,一個農家樂.就一個導遊女孩陪著我們,沒看到其他工作人員,逃票非常容易.最好從宏村走過去,約30分鐘可達,本人認為, 宏村到塔川的這條公路,兩邊的景色還是不錯的.值得走一走.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南屏, 迷宮般小村. 門票43元, 免費導遊(2010年5月價), 有點看頭,我在裡面迷路了.乘黟縣到南屏的中巴車,不要在景點門口下車,要在中巴車從公路轉向景區小路時就下車,下車後歇一歇,看一看, 此處管理鬆懈,定能找到逃入景區的入口.

唐模, 導遊費:20元.門票55元(2010年5月價), 小小的古村,一條水街,一座廊橋,一條長廊,最有名的是古代名人的真跡石刻,碑刻的石材已絕跡,故有寶中之寶,價值連城之說..不買票是看不到的,但可以蹭團,導遊有鑰匙. 從黟縣坐中巴到岩寺新客站,還要換2次中巴才能到唐模.我要了輛摩托三輪車,2人才6元錢,其實路還是很遠的,咋這么便宜 ? 我心裡納悶 ? 我一路與他說是否可以逃票,他一口回絕.直接把我帶到景區售票處.等我入園回頭看他,他在拿回扣,不知多少錢,但肯定是回扣.原來如此.注意:在您要摩托三輪車時,還是說去找朋友, 寧可車費貴點.唐模站有個路邊公共運輸車站亭,就在車站亭下車,然後坐在亭里,說等人,等摩托三輪車走後,沒人時,找條小路,留進景區.同樣, 此處管理鬆懈.逃票定能成功.

潛口, 門票免費.造舊如舊,新建了很多明朝的老宅.

呈砍, 四面環山,深山中的古村落. 門票80元(2010年5月價), 一座元代的小廊橋,一個大詞堂,古民居不少.管理鬆懈, 逃票非常容易.從潛口搭乘中巴直達景區售票處,下車後,往回走2-3分鐘,看似有2家息業的餐廳,走進去,點2個蔬菜,休息半小時,然後大搖大擺從小路走入景區.無人管你,盡情遊玩.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歙縣棠樾牌坊群. 門票100元(2010年5月價),就7個牌坊,外加一個鮑氏花園. 門票最貴又最不值得去.我是因為當天住在景點旁邊的農家樂,” 鮑氏第一家”的後面.老闆嚇唬我,說查票很嚴,查到不合算,直到天黑才指引我入園, 沒啥好看的,因為天黑了. 其實查票不嚴的,以後有網友住宿在他家的話,不要理他,一定要他指路,進景點就當自己是購票入內的,誰來查你?

內容簡介

本書以大量的調研圖片、工程實踐、相關論文及著作為基礎,對安徽徽州民居進行了詳細的論述。全書共分為八章,第一章介紹了安徽徽州民居的文化背景、變遷、發展和完善。第二章介紹了安徽徽州民居聚落的緣起和發展演變及聚落的特徵、構成和空間序列。第三、四章以建築為主,分宅居和公共建築兩部分闡述了建築的主要特徵、平面類型、構成元素和單元組合。第五、六、七章以建築裝修裝飾為主,論述了建築的裝修裝飾構件、色彩及三雕藝術。第八章提出了當代徽州新民居的探索思路和存在的問題,如徽州傳統民居面臨現代社會生活的挑戰;與時俱進的徽州農村新民居;“徽而新”與“新而徽”的探索;走出徽州民居“保護”與“更新改造”的誤區等等,希望能供讀者參考、借鑑,引發讀者的進一步思者。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章溯源篇

第一節徽州概述

第二節“徽州傳統建築文化”與“徽文化”

第三節中原移民與徽州地區的文化變遷

第四節徽商崛起與徽州地區的文化融合

第五節徽州民居在文化變遷中發生

一、從民居空間模式分析

安徽民居安徽民居

二、從民居結構構造模式分析

三、從民居“門”的造型模式分析

四、此外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可以作為徽州民居演變的佐證

第六節徽州民居在文化融合中完善

一、祠堂遍及鄉村聚落

二、牌坊名冠全國

三、書院家塾的興起

四、宅園深入民家

第二章徽州民居聚落

第一節徽州聚落的緣起和發展演變

一、聚落聚落,“聚”而“落”之

二、“聚”之方能“落”以西遞聚落為例

三、“落”之更能“聚”以宏村聚落為例

四、概述徽州聚落的發展演變階段

第二節徽州聚落的特徵和生態環境

一、“徽之為郡在山嶺川谷崎嶇之中”

二、徽州聚落應對生態環境的理念和實踐

三、徽州聚落融“生態”、“形態”和“情態”於一體

第三節徽州聚落的構成和空間序列

一、社會生活和人文因素影響聚落的構成和空間序列

二、徽州聚落的水口”水口乃地之門戶”

三、“村口”“繼”於水口,”承”於水口

四、“深巷重門人不見,道旁猶自說程朱”

五、家族總祠往往是徽州聚落的“中心”和“高潮”

六、“氣韻生動”與“天工人巧”

第三章徽州民居建築之宅居

第一節徽州民居建築主要特徵

一、平面方整,中軸對稱

二、外牆封閉

三、講究大門

四、造型典雅

五、空間緊湊

六、結構巧妙

七、裝修精湛

八、組合靈活

第二節宅居建築的平面類型和單元組合

一、徽州民居宅居的平面類型

二、徽州民居宅居的單元組合

第三節天井徽州民居建築最活躍的“元素”

一、天然採光

二、自然通風

三、排泄雨水

四、防火防盜

五、組織功能

第四節宅居大門的功能與類型

第五節平民化的鄉土庭園徽州宅園

一、前院宅園,即入口大門處進入宅居的宅園空間

二、豪宅的前院空間系列以宏村承志堂為例

三、內院後園或側園

四、水院水園

第六節徽州民居建築宅居賞析

一、宏村“承志堂”

二、西遞的幾棟宅居

第四章徽州民居聚落中的公共建築

第一節徽州祠堂建築

一、祠堂是徽州民居聚落不可或缺的公共建築

二、宗祠、支祠、家祠

三、祠堂的平面構成

四、祠堂門樓立面形象

五、祠堂組合棠樾村口祠堂群

第二節徽州書院建築

一、徽州書院的興衰

二、官辦、族辦、私學的三類書院

三、徽州書院的功能分區與布局

四、書院的歷史遺存以雄村竹山書院為例

第三節徽州牌坊

一、徽州牌坊概述

二、徽州牌坊的類型

三、著名徽州牌坊舉例

第五章徽州民居建築裝飾構件

第一節裝飾構件概述

第二節徽州民居建築室外裝飾構件

一、牆體裝飾

二、室外門窗裝飾

第三節徽州民居建築室內裝飾構件

一、梁架裝飾

二、門窗扇裝飾

三、屏風、隔斷、拄落與花牙子

四、樓梯欄桿與美人靠

五、廳堂家具陳設

第四節徽州民居的其他裝修、裝飾

一、鋪地

二、庭院門

三、桌凳

四、水榭

第六章徽州建築“三雕”:磚雕、石雕、木雕

第一節徽州“三雕”綜述

第二節徽州民居建築”磚雕”裝飾

第三節徽州民居建築“石雕”裝飾

第四節徽州民居建築“木雕”裝飾

第七章徽州民居建築裝修裝飾色彩

第一節徽州民居建築裝修裝飾色彩綜述

第二節徽州民居建築外部色彩

一、牆體與屋面

二、線腳與門罩

三、青水牆涇縣花磚

第三節徽州民居建築內部裝修裝飾色彩

一、梁架

二、柱

三、小木裝飾

第四節徽州民居建築材料和服飾色彩

第五節徽州民居建築色彩觀念的形成

一、地理環境的影響

二、傳統價值觀念

三、傳統吉祥觀念

四、道德觀念

五、文化觀念

六、宗法觀念

第六節徽州民居建築色彩觀念的特色與內涵

第七節其他徽州建築的色彩

一、祠堂建築色彩

二、牌坊建築色彩

第八章徽州民居探索篇

第一節關於徽州民居若干概念的界定

第二節徽州傳統民居面臨現代社會生活的挑戰

一、“家庭細胞分裂”

二、“居民職業分解”

三、“社會交往頻繁”

四、“交通工具進步”

五、“用地日益緊張”

六、“建築材料更替”

第三節與時俱進的農村“新徽州民居”

第四節“徽而新”與“新而徽”的探索

第五節走出徽州傳統民居“保護”和“更新改造”的誤區

後記

作者簡介

黟縣古民居

黟縣古民居保護突出“一幢一策”

在“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的推動下,黟縣境內一幢幢歷經滄桑的徽式老房子重煥生機。自“百村千幢”工程實施以來,該縣按照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相結合的方式,目前已累計投入資金2.8億元,對全縣11個古村落、1個集中保護地、62幢古民居實施了修復和保護。

據黃山日報報導,該縣根據每幢建築的地理位置、歷史價值等實際情況,科學制定“一幢一策”保護方針,對一些分布較零散,不易於整合管理的古民居,則採取項目包裝,對外招商引資,以藉助外力的形式,整合開發一批獨具特色的高端古民居客棧、文化酒店、鄉村會所等旅遊新業態,讓老房子在得到完好保護的同時,發揮自身商業價值,為下一步更好的保護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來源。如該縣萬春藝術館、宏村一品齋等已成功實現自身價值的轉型,不僅得到新主人的精心呵護,而且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對於一些相對聚集,易於集中管理的“百村千幢”工程,該縣鼓勵村民自主參與古村落、古民居的保護與管理,通過引導村民發展文化體驗游、鄉村生態游等,在拓展村民增收渠道的同時,樹立村民的保護意識和責任感。如該縣古村落盧村實施“百村千幢”工程後,通過政府扶持和幫助,目前全村已累計投入1800萬元,整治河道,三線地埋,村莊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遊客接待量增加了30%以上,去年全村人均收入突破8000元。

該縣還將“百村千幢”工程與亮點建設、重點村鎮環境風貌整治、百佳攝影點等工作有機結合,通過認領、認租、認購和招商引資等方式,進一步加大資金爭取和整合力度,計畫投資2.49億元,深入推進50幢古民居和3個古村落的保護和修復,真正把“百村千幢”工程打造成全縣的亮點工程、惠民工程。

中國各地特色民居

由於中國疆域遼闊,民族眾多,歷史悠久,各地的地理氣候條件和生活方式不盡相同,因此,中國的民居建築樣式和風格在世界建築史上也較為鮮見。中國民居是各地居民自己設計建造的具有一定代表性、富有地方特色的民家住宅。在中國的民居中,最具特點的民居有北京四合院、西北黃土高原的窯洞、安徽的古民居、福建和廣東等地的客家土樓、蒙古的蒙古包等。

中國最美的地方

罕見的山水奇景與獨特的民俗民情、失落的古文明與珍貴的文明遺存,世界的多種極致之美在這裡匯聚、碰撞出一首自然與人文的交響詩。帶你一起去領略絕世之美!

盤點中國各地各族民居

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不同氣候,不同地域和不同的民族創造了屬於自己的溫暖的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