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坑村

理坑村

理坑村,屬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沱川鄉,原名理源,距婺源縣城東北45公里。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書,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自古以來,理坑村人才輩出,先後出過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 尤其從明代晚期開始,理坑村陸續出了一批很有名望的碩儒、大官,文風文運自此經年不衰。 其中,不僅有工部尚書餘懋學、吏部尚書餘懋衡等京官,也有廣州知府餘自怡、台州知州餘世儒等地方大員,還有一些縣府的父母官。 明清時期,理坑最為鼎盛,形成了頗具特色的明清官邸古建築群,數量、款式之多國內少見,保存也最好,理坑村至今保留著明清官宅120餘棟,被譽為“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2005年10月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2006年5月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

基本信息

村莊簡介

理坑村理坑村

來到理坑村口的理源橋,橋面上建有亭子,橋亭合一,出入村子必須穿亭而過。橋亭為長方封檐建築,亭內可供人閒坐納涼。亭子外表古樸,但門額題字卻很不一般。正前左方題為“閎開閥閱”,閎是指巷門,閥閱指的是有功勳的世家。意思是說有功勳的世宦世家巷門向你敞開著,歡迎來做客;正前右方為“山中鄒魯”,由上海陳子龍先生所題,鄒魯是指孔孟故鄉,意思是稱讚理坑為藏在深山的書鄉之地;後左方為“理學淵源”,是指理坑村人崇尚朱子理學,後右方為“筆峰兆漢”,指的是村人崇尚正統的儒家學說。這石橋上刻有“溪山拱秀”四個大字,意思是讚嘆這一方山水孕育出了一大批優秀人才。理坑村豐厚的文化底蘊由此可見一斑。

理坑村理坑村

走進理坑,進村的巷門上方題有“淵停岳峙”四個大字。這四個字一語雙關地道出了此巷的不同一般這是條受人尊敬的“官巷”。巷裡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餘自怡的“官廳”,這是皇帝有感於餘自怡為官清廉、政績突出而賜建的。官廳的大門氣宇不凡,是由水磨青磚和磚雕砌成的四柱貼牆牌樓四柱三間,中間為門,門楣有樨頭裝飾,牌樓門罩重疊五層,挑出飛檐,鰲魚戧角,最頂一層中間原先鑲嵌石刻“聖旨”一塊,這種牌樓是規格最高的“五鳳樓”,只有進士及第和官宦人家才能建造。官廳是典型的明代風格建築,簡樸莊重,圍繞長方形天井的四合院,屬木結構封閉磚牆圍護建築。官廳規模闊大,它的天井是理坑村最大的,室內光線好,通風好。官廳第二進比第一進地勢高出兩步,以顯正廳的威嚴。正廳前沿由三塊巨石鋪成。靠天井一圈四面均為卷棚,檐口瓦作由花頭瓦和滴水瓦組成,非常美觀。官廳樓層較高,樓梯設天井右邊樓上,採光好登樓方便。樓上是全家人居住的地方。

司馬第司馬第

清代順治年間司馬餘維樞的府第“司馬第”已有350年歷史,司馬第的大門高大氣派,檐下有靈芝磚四塊,枋頭作雲卷,脊端有鰲魚。花枋間有陰刻“司馬第”三字,“司馬第”下面的磚雕是《孫子兵法》。正屋大門裡面有三進三天井,右邊設有客館,上堂有橫樑三根,兩端雕刻月牙,雀替深雕靈芝紋,兩廂卷棚下有雕獅拱撐;拱墳兩邊,一邊圖案是馬、鶴、鹿,代表福祿壽,一邊是雙麒麟,以示吉祥。兩廂卷棚下有獅共撐,前進後堂三間兩廂,明間橫枋深雕;後進還有三間兩廂深半天井。據說,理坑官邸正屋大門一律朝北。一般來說,南方的房屋以坐北朝南為宜,這樣布局冬暖夏涼,而這裡的明代官邸卻違背常理,室內布局為坐西朝東,大門統一朝北,這充分體現了仕宦們對“皇恩浩蕩”的崇敬和忠孝節悌的一番苦心。

天官上卿第天官上卿第

“天官府第”的外形凹凸不規則,這是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餘懋衡的府第。大門朝北,戧角門罩,小八字照牆,門樓額枋上有淺刻楷書“天官上卿”四字。明朝不設宰相,只設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以吏部為首,故習慣尊稱吏部尚書為天官,意思是除了皇帝就算他大。天官府第樸實無華,外牆歪歪扭扭,連出三角,連大門都開在角上,它既沒有官廳的氣派,也沒有司馬第的整齊。據說餘懋衡為政清廉,辦事認真,忠君敬業,接連的提升被同僚妒忌,奸臣誣陷,餘懋衡託病五次上書辭去官職。後遭讒言被除數削職為民。直到崇禎皇帝登基,追功復職。所以在建這一府第時,他有意將外牆做成不整的稜角,以反映他一生坎坷不平的心態。

尚書第尚書第

“尚書第”是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餘懋學的府第,它地處理坑中心,原有三層樓,是村中最高建築,三樓有個大視窗,朝向北方,叫“望京樓”,後毀於一場大火,現僅存一面牌樓,這五鳳牌樓上“尚書第”三個楷書大字威風氣派。餘懋學富有才華,他既是官,又是大學者,他撰寫的《春秋蠡測義》70卷被收入《四庫全書》。

位於村西頭的“花廳”是一座園林式建築,距今有400多年歷史。主人是明代末年的百萬富商,綽號萬和仁,其人樂善好施。院門內設有木結構門券樓,門樓非常考究,門額上長達兩米多的菊花磚雕,稱萬壽圖,令人讚嘆。花廳的建築布局別具一格,揉和了蘇州園林的建築風格,內為迴廊式格局,並有一跑馬樓,兩側廂房由迴廊相連,中間空出個方形大院。院落中花台、魚缸、石桌、石凳擺設一應俱全,地面用卵石鋪砌成各種圖案。奇花異木栽種於四角,花台中的一顆梔子花已有幾百年的歷史;院子中間的步道,由石板鋪成,中間四塊寓意四季發財;兩側各三塊寓意六六大順。這庭院是主人納涼、賞月之所。

理坑村理坑村

在理坑,還有清代道光年間茶商餘顯輝的“詒裕堂”、花園式的“雲溪別墅”,還有那頗具傳奇色彩的“荷包紅鯉魚”,理坑的官邸、商宅、民居,還有園林式院落,花園式別墅,隨處可見,無不讓人回味無窮。

理學淵源

理坑村理坑村

歷史上,婺源也隸屬於古徽州,理坑與黟縣就隔著那道山。理坑的建築等自然也就是徽派的建築風格了。然而與山那邊開發的紅紅火火的宏村、西遞相比,雖然它們進入了世界文化遺產的名錄。然而仔細對比起來,理坑自有她的那份野趣與雅致。整個村落最精緻的就算是那條山溪和沿河的黛瓦灰牆、馬頭牆重重的建築群了。

有徽派建築的經典之作與徽州商人的經營之道的理坑,是徽州民俗與贛文化的集結之地。走進村口,聆聽小河潺潺流水,穿行於古鎮老街的小巷,欣賞那精美的雕樑畫棟,仰望那高聳入雲的馬頭牆,遐想著高牆內昔日的輝煌。在農家,喝上一杯新做的婺源綠茶,感受高牆下純樸的民俗民風。那種自在,舒適,愜意,不言而喻。

理坑讓你遠離喧鬧的都市,感受一絲的寧靜。

發展歷史

建村年代和建村人

理坑村全景鳥瞰理坑村全景鳥瞰

據《沱川餘氏宗譜》載:沱川餘氏始祖餘道潛,與朱熹的父親朱松是宋徽宗重和八年(1118年)同科進士。餘道潛於庚子年(1120年)由安徽桐城遷沱川篁村。其後代餘景陽,於1206年遷居理坑,距今巳近800年。一條小溪繞理坑村而過,小溪在當地稱為“坑”,所以取名理坑。而理坑原名“理源”,顧名思義,理學淵源之地。

主要歷史發展概

理坑村人好讀成風,自公元1586年31歲的餘懋學考中進士後,村人更是秉承勤學苦讀之風,先後經科舉考試中進士者有16人。取仕不成外出經商的,則成巨賈。這些達官顯貴,巨富豪商,或衣錦還鄉,或告老隱退,大量的官第、商宅、民居、祠堂、石橋、文化建築開始興建。

理坑在明末至清朝中葉最為鼎盛。出了尚書、大理寺正卿、司馬、知府等高官及一批巨富。嘉慶時全村號稱千煙,有3000多人口。高官巨富們不惜重金,大興土木,當時全村有500多座建築物,60多條巷道。

1936年至今的3次行政區劃變動,特別是1949年婺源劃歸江西管轄後,加上歷次政治運動,對這裡“徽文化圈”的繼承、保護、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但由於理坑村相對閉塞,經濟較為落後,在社會發展進程中,很少大拆大建。

1985年以來,理坑村先後有6處古建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7月,理坑村被江西省政府命名為首批“歷史文化名村”。

婺源縣政府加大了古村落的保護力度,婺源縣人大常委會還於1998年通過了《婺源縣文物管理辦法》等地方性法規。使理坑等古村落保存相當完整。

古建築保存情況

雲溪別墅雲溪別墅

從地理位置來說,理坑只是位於深山的小村落,但因為餘懋衡、餘自怡等文官大儒,至今還保留著“尚書第”、“大夫第”、“司馬第”、“天官上卿”府和“官廳”等明清官邸建築。其中,“雲溪別墅”就是清代光祿大夫餘啟官的故居,在古建築群中卓爾不凡。

走進理坑,整個村落位於一條呈袋形的山谷中段。山谷長約5000米,雖然村子所在的地方最寬,但寬度也不到300米,理源水沿著這條峽谷緩緩流經村前。

據了解,理坑村面積為9.5公頃,現有民居134幢,以住宅為主體的古建築至今還保留有130幢,其中明代24幢,清代106幢。此外,全村現存14—19世紀的祠堂3幢、石(拱、廊、板)橋9座。,被外界譽為“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理坑明清官宅約120餘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餘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餘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餘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餘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餘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檐戧角、“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是建築藝術的博覽園。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

相關書籍

由中共江西省婺源縣委黨史辦陳愛中編寫的《理坑》一書,日前入選《中國老村》系列文化叢書並由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發行。

理坑是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建村於元末明初,歷代“書香不絕,仕宦輩出”。保存有完好的明清官邸群。該書為宣傳和展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理坑村的豐厚文化底蘊,宣傳婺源旅遊資源、展示婺源鄉土文化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該書約8萬字,照片122幅,圖文並茂,裝幀精美。書中或記人敘事、或反映建築特色、或記錄民俗風情,從物質形態到非物質形態,以古村落文化的個性魅力,來充分展現婺源鄉土文化的豐富內涵。

旅遊資源

理坑村理坑村

沱川理坑村,古稱“理源”,是全國百家民俗文化村之一。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山中鄒魯”,自古被譽為“書鄉”。自宋代以來,先後出過尚書餘懋衡、餘懋學、大理寺正卿餘啟元、司馬餘維樞、知府餘自怡等以科舉中進士者有16人,七品以上官員3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理坑至今保留了一批諸如“天官上卿”、“尚書第”、“司馬弟”、“大夫第”等大批官廳府第和以精緻的磚雕、石雕、木雕見使的“詒裕堂”、“福壽堂”、“花廳”、“小姐樓”、“雲溪別墅”等古建民居。形成頗具特色的明清官邸建築群,其數量、款式之多國內罕見,被譽為“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此外,沱川河西篁村以田園風光優美著稱,擁有

“月池筆架”

“始基甲第”

“紅豆杉群”

“鯉魚跳硤”

“真武橋簾”

溪頭山川瀑布群

歷史人物

餘世儒

餘世儒(1518~1579),字汝為,號念山。明嘉靖十四年選授浙江瑞安知縣,隆慶三年為南康知縣,萬曆二年升四川台州知州,辭不赴。著有《幼學稿》、《未信稿》、《破蟋蟀集》。

餘懋學

餘懋學(1539~1599),字行之,號中宇。明隆慶二年進士。授撫州推官,擢南京戶科給事中。累官南京尚寶卿、戶部右侍郎。卒,贈工部尚書。天啟初,追謚恭穆。著有《春秋蠡測》70卷、《讀書隨筆》2卷、《說頤》8卷存目於《四庫全書》子部雜家類、《麗事館餘氏辨林》5卷、《明代實錄》、《大政輯要》、《字學辨略》、《南垣疏草》、《讀論勿藥》、《仁獄類編》。

餘懋衡

餘懋衡,生卒年均不詳,字持國,號少原。明萬曆二十年進士,初任永新知縣、御史。 後歷任河南道守、大理寺右侍丞、大理寺左少卿、右僉都御史、南京吏部尚書等職。著有《關中集》4卷存於《四庫全書》集部別集類,還有《奏議》40卷、《古方略》45卷、《明新會志》、《少源語錄》、《乾惕齋集》、《澗濱寤語》、《太和軒集》、《經翼》、《沱川鄉約書》。

餘自怡

餘自怡(?~1639),字士可,號魯瞻,又號敬宇。明崇禎元年進士,先後當過湘陰知縣、戶部主事、副都御史,後改任廣州知府。著有《經書疑義》、《三教測》、《三才蠡測》、《魯瞻文集》、《星槎集》、《潯關雜詠》。

餘維樞

餘維樞 (?~1666),字中台,號慎旃。清順治九年歲貢廷市第三名,授直隸永年知縣。十年復出補為山西臨縣知縣。康熙三年行取,遷司馬,授兵部職方司督捕主事。著有《從祀諸儒系儀》、《泮宮禮樂合集》、《令洺集》、《中台文集》、《中台詩稿》、《毛詩解》、《池上樓詩集》。清順治十六年餘維樞興建“司馬第”,標誌著“婺源三雕”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餘啟官

餘啟官 ,生卒年不詳,字佐卿,號雲溪。原本在廣東做茶葉生意,逐漸成為富商巨賈。然而,餘啟官一心信奉為官,決心以商兼儒,經過刻苦攻讀,一舉得中進士,終以光祿大夫而光宗耀祖。

榮譽稱號

理坑村理坑村

江西省婺源縣理坑村被中國農村發展促進會列為全國百家民俗文化村,使這座融山光水色、民俗風情和古建藝術於一體的古建村落成為中外遊客旅遊觀光的熱土。

被外界譽為“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理坑,始建於北宋末年,因村人尊崇朱子理學,故又名理源(即理學淵源)。這裡不僅山清水秀,風光旖旎,而且幾百年來,科甲連綿,人才輩出,先後有榜眼、侍郎、尚書、大理寺正卿、太僕寺卿、司馬、廣州知府等七品以上官員36人,文人學士92人,其中明代戶部侍郎餘懋學、清代學者餘煌等名人著作共5部78卷被收入《四庫全書》。

特色飲食

理坑村美食理坑村美食

荷包紅鯉魚此魚是婺源獨有的魚種,形似荷包,已被選入國宴,可以加香菇、豬油、蔥白和姜清燉或紅燒。8兩到1.2斤的最為合適¥15-20元/斤 粉蒸肉粉蒸臘肉¥10-16元/盆 清蒸草魚頭這種魚是用清冷的礦泉水養出來的,泉水含多種礦物質,當地習俗是中秋節時吃塘魚頭,此時塘魚頭中腦髓最滿,吃了補腦。這種冷水魚,一年才能長到一斤。最好是抓一條三、四斤的,專吃魚頭¥12-18元/盆 糊豆腐味道鮮而且清,是當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進放有高湯的熱鍋里,加上調料燜幾分鐘,再澆上熟豬油,放上蝦仁、肉蓉、香菇丁和筍尖,一手攪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濕澱粉和豬油,舀到盤裡,澆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蔥花即成¥5-8元/盆 李坑撰肉zhi 巴掌大小的肉用竹器串好,抹上調料,放在剛燃燒過的糠灰上面烤,烤出來的油滴到灰里又會增加灰的熱量。外脆內松.特別香¥12-18元/盆 糖醋鵝頸用精肉、豆腐皮和雞蛋做成,類似於鵝頸狀,酸甜適中,皮肉鮮嫩¥15-20元/盆 南瓜花塞肉南瓜花是一種野菜,塞的是米粉和肉¥6-8元/盤 石雞和牛蛙差不多,因多生活在石縫裡,故名,大的一個有兩三斤重,小的也有半斤八兩的,味道鮮美,是一種滋補佳品,多以夾心豬肉清燉吃時價,賓館30-50元,鄉間便宜些。 土雞農家自家養的雞 30-40元一隻,加工2元 下飯小菜酶豆腐、酸辣椒、醃柚子皮、酸豆角免費 野菜南瓜花(夏天上市)、筍尖(冬天春天)、苦菜(春天)、野翹(春天)、厥菜(春天鮮厥,乾厥全年有)時令價 小點心蒸汽糕、野艾果、木心果、灰汁果 0.15元-0.8元不等 綠茶農家自留地里采的茶免費 酒米酒、清華大曲、婺源家鄉酒等不超過30元。

民俗風情

儺舞

儺舞儺舞

儺舞,又稱鬼戲,是漢族最古老的一種祭神跳鬼、驅瘟避疫、表示安慶的娛神舞蹈。婺源儺舞歷史悠久,早在明代初葉就有婺源儺舞外出表演的記載。這種帶有原始宗教色彩和圖騰崇拜意識的舞儀,寄託了村民的美好願望,古時每逢打醮、新春都跳儺舞,祈福禳災,自娛自樂。婺源的儺舞節目多為神話和民間傳說故事,表演非常古樸、粗獷、誇張、簡練。如《開天闢地》,舞者頭掛“盤古氏”面具,手持大斧,四面砍劈,表現出開創乾坤的盤古勇往直前、無堅不摧的英雄氣概。《判官醉灑》表現判官與小鬼嬉耍鬥酒的酩酊醉態,人物性格鮮明,饒有生活情趣。《舞花》則是一組大型舞劇,表現秦二世胡亥篡奪皇位的歷史故事,氣勢磅礴。

儺舞是一種古典舞蹈與彩繪木雕的相結合的藝術。婺源儺面具有50多種,以木頭雕做,工藝精緻,手法誇張,神氣活現,其忠奸優劣、老少妍陋無不神似。舊時鄉民把儺面具奉為“神靈”,開櫥和封存儺面具還有一套尊祀的儀式。

婺源儺舞由於受到明未盛行的目連戲的影響,有的節目逐漸發展為戲曲形式,除用鑼鼓伴奏,還增加了弦樂和高腔曲調,別具特色。

抬閣

險中見趣的娛樂——抬閣

抬閣,是婺源地戲中由數名兒童扮演古裝戲劇人物,站立在四方形的高閣子上由人抬著行走的一種險中求趣的娛樂形式。

扮演者各飾某一傳統戲曲中的角色,根據劇情,組成一個個精彩的造型,固定在抬閣的鐵柱或支架上。造型有三層或五層不等,高達三至五米,也有的底層四人,頂層一人。抬閣由四人或八人扛著遊走。

為了扮演者的安全和保持抬閣行走時的平衡,抬閣支架上置有兩根長飄帶,一前一後交由地面人員拉扯控制,左右兩側還各有一個手持長叉的“保鏢”護衛,兼送食品給抬閣上的小演員以示鼓勵和助興。

抬閣造型優美,畫面壯觀,加上鑼鼓相伴,十分氣派,一直為民眾所喜聞樂見。

婚嫁壽誕的席間樂隊——串堂班

婺源民間每有婚嫁壽誕等喜事,都會請串堂班在宴席間演奏,場面十分熱鬧。客人邊吃喝邊聽奏樂,別有一番趣味。

串堂班是一種民間音樂組織,成員一般六到八人,有的是以此為生的樂隊,有的是農閒時臨時邀集而成,如今基本上是後一種。串堂班有大鑼、雲鑼、小鑼、鼓、鈸、嗩吶、笛子、二胡、京胡、三弦等樂器。每人擅長二三種樂器,班主由文、武場技巧全面者擔任。

打擊樂器固定在一個特製的擔子上面,可挑可拆,便於串堂。

大戶人家婚娶壽誕,為求吉慶熱鬧,必請串堂班。除禮儀有固定的樂曲外,宴請賓客時,亦請串堂班伴奏,以示對賓客的尊重和主人富有。

有時,逢村族喜慶或私人“堂會”等場面大而隆重的活動,串堂班亦可唱戲。樂者擔任戲中某個或幾個角色,生旦醜末淨唱念兼備。腔調有微腔、京腔、黃梅戲等。

飲食住宿

理坑益美飯店位置處於村子中心一帶,四周是田園風光,風景迷人,環境幽雅,還可以讓遊客親身體驗到自己種菜的樂趣。

益美飯店總計五個房間,有單人房1間,雙人房3間,三人房1間。環境舒適、衛生清潔。還有著讓遊客自己燒火做飯的樂趣。

益美飯店

益美飯店有標間,床位能宿二十人,能接待吃,每個樓層都有洗手間,可以很方便的洗漱,房間內的床軟而舒適,雖然是農家,但是房間的基本設施都很齊全,有電視、沙發、還有空調呢。

交通指南

小橋流水人家

理坑村理坑村

上海方向多從衢州下車到婺源,從衢州到婺源的車在長途汽車南站上車。每天三趟:早上六點四十分;中午十一點半;下午的一點二十分。車次不多,距離約一百五十公里,二個半小時到三小時到。如果你的火車趕不上這三趟車建議到上饒坐車。

到婺源

上饒到婺源的車子很多,乘車地點在上饒的帶湖路車站,約半小時就有一趟車,距離約一百七十公里。行程約三小時到三小個半小時。在上饒打的注意一點是按人收費的,一般在市區是二元一人,如果是二人就四元。價格可能是全國最低的了。

九江到婺源

理坑村理坑村

從北京方向來的可在九江下車,可惜九江到婺源的車子每天只有一趟。約在中午具體時間沒有遇上司機,所以沒弄清楚。是婺源早上去九江返回的車子。遇上這輛車也是湊巧了,一般建議直接去景德鎮,因為九江到景德鎮的車子很方便,而且是高速公路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一百四十多公里。而景德鎮到婺源的車子幾乎隨時都有。九江到婺源要經過景德鎮。

景德鎮到婺源

景德鎮到婺源的車子是最多的了。在景德鎮的里村車站上車,這裡多是到縣城的車,幾乎隨時都有。也有直接到婺源清華的車,婺源到清華的車一天三趟,約早上八點左右一趟,然後是十一點左右一趟,一點多一趟。具體時間要等我再了解清楚。從景德鎮到婺源約八十三公里,到清華也是一樣的路程。到縣城約二小時到,清華要二個半小時到三小時(從賦春到清華的路面不是柏油路是沙土路)。

南昌到婺源

理坑村理坑村

北京方向來的還可以在南昌下車,這裡到婺源有三趟車,春運期有四趟:早上七點、八點(這兩趟春運過後可能只有一趟),下午二點半、四點半。在南昌的八一大道的長途汽車站上車,從南昌的火車站坐二路車到長運下,建議坐走昌九、九景高速公路的大巴比較舒適。下午四點半的車一定是大巴,其它車不一定。春運期間八點的車也是走高速的大巴。走高速公路行程約三百八十公里五個半小時,依維柯中巴約六小時三百五十公里。

鷹潭到婺源

理坑村理坑村

鷹潭到婺源有三趟車:乘車地點為鷹潭汽車站,時間為早上七點二十、八點二十、中午十二點五十。時間約為三個小時到四小時,具體情況現在沒有完全了解清楚。 上海: 上海有車直達婺源,一趟在上海中漕路的華亭賓館附近,每天有車。時間為下午的六點。約在第二天凌晨二點到。另一趟在上海的浦東,具體地點現在沒有了解清楚。為隔天開。約五百多公里。

黃山市(屯溪)到婺源

很多游婺源的多連帶著游皖南或者黃山,所以從黃山市到婺源的車是大家比較關心的了。屯溪到婺源有二趟車,時間為早上七點半、中午十二點十分,路程為110公里,約二個多小時到,另外到杭州的車也經過屯溪,具體時間不清楚。

三清山到婺源

很多驢友往往游三清山後再到婺源,或者從婺源到三清山。我這次最新了解到婺源也有車到三清山,三清山發車時間為早上,具體時間不清楚。到婺源後中午十二點二十分返回,走的線路現在還不清楚,等弄清楚了一定會給自駕車朋友一個驚喜。不必繞彎子走上饒或者常山了。

中國最美鄉村

當你每天對著忙碌的城市生活時,你是否曾感到枯燥、壓抑。那時,當你走進廣闊清新、美麗自然的鄉村村寨時,你定會發現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讓你立即心曠神怡並折服於大自然的神奇力量。這裡所選的是《地圖》雜誌中所評選出的中國最美鄉村。它們或具有優美的景色或具有神秘的環境。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