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坑村民居

理坑村民居

理坑村民居位於江西省委源縣沱川鄉理坑村。山村原名里坑,因自古村人崇尚理學,秉承勤讀之風,被譽為朱子理學之源,故稱理坑。自元代起文風大興,明清時更是文人學上、進士官宦輩出,曾有36官宦、16進士、92文入學士,出了333部582卷著作,其中5部78卷被收入《四庫全書》。村中建起大批官邸建築群。

基本信息

簡介

理坑村民居理坑村民居
理坑與李坑是兩個不同的地方。理坑原名理源,位於婺源縣城56公里的沱川鄉。建村於北宋末年,村人好讀成風,崇尚“讀朱子之節,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禮”,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
論風景,兩個地方有相似的地方——小河流經村落,李坑是小河貫穿村子,小山圍繞,在山坡高地上可俯視全村,小橋流水的景色更美;理坑小河流經村旁,比起李坑要差一些,但是偏遠,遊人少,稍微純樸一點。幾百年來這偏僻山村,秉承勤學苦讀之風,人才輩出,先後出過尚書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啟元,司馬余維樞,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進士1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其中5部78卷被列入《四庫全書》,可見理坑昔日的輝煌。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余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檐戧角、“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是建築藝術的博覽園。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

主要建築

理坑村民居理坑村民居
理坑明清官宅約120餘幢,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築有明代崇禎年間廣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廳”,明代天啟年間吏部尚書余懋衡的“天官上卿”。
明代萬曆年間戶部右侍郎、工部尚書余懋學的“尚書第”,清代順治年間司馬余維樞的“司馬第”,清代道光年間茶商余顯輝的“詒裕堂”,還有花園式的“雲溪別墅”,園林式建築“花廳”,頗具傳奇色彩的“金家井”。這些古建築粉牆黛瓦、飛檐戧角、“三雕”工藝精湛,布局科學、合理、冬暖夏涼,是生態文明的綠寶石,是建築藝術的博覽園。已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全國百個民俗文化村之一。天官上卿府邸是明末吏部尚書余懋衡告老還鄉時修建的,用來家人居住和接待嬌客的地方。房子的大門是帶表較高地位“八字門”,門坊上淺淺地刻著代表主人官職的“天官上卿”四個字。這所房子的特別之處在於它的門是設在一個角上的,牆也不正,有點歪曲,但屋內卻非常方正,據說這反映了余懋衡一生為人處世、做官時的心態,只要做人方方正正,外表怎樣倒沒關係。屋內裝飾也比較簡樸,一來體現了明代建築的簡樸風格,二來也反映了主人的性格。

旅遊資源

沱川理坑村,古稱“理源”,是全國百家民俗文化村之一。被文人學者贊為“理學淵源”、“山中鄒魯”,自古被譽為“書鄉”。自宋代以來,先後出過尚書余懋衡、余懋學、大理寺正卿余啟元、司馬余維樞、知府余自怡等以科舉中進士者有16人,七品以上官員36人,文人學士92人,著作達333部582卷之多。理坑至今保留了一批諸如“天官上卿”、“尚書第”、“司馬弟”、“大夫第”等大批官廳府第和以精緻的磚雕、石雕、木雕見使的“詒裕堂”、“福壽堂”、“花廳”、“小姐樓”、“雲溪別墅”等古建民居。形成頗具特色的明清官邸建築群,其數量、款式之多國內罕見,被譽為“中國明清官邸、民宅最集中的典型古建村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