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屯村

阿勒屯村位於新疆省哈密市回城鄉西郊,維吾爾族稱之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黃金之地。這裡保留著哈密九代回王的墓地、回王府等,建築風格既體現了維吾爾族風格,又吸收了中原漢文化的雕樑畫棟,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民族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2008年10月14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公布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通知”(建規<2008>192號)。在此次公布的36箇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我區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名列其中。

簡介

(圖)阿勒屯村阿勒屯村

阿勒屯村位於哈密市回城鄉西郊,有三個生產隊,總戶數166戶,其中:維吾爾族126戶,漢族38戶,回族2戶。總人口542人,其中維族439人,漢族94人,回族9人,男278人,女264人。耕地面積889.8畝,1隊338.8畝,2隊332.2畝,3隊218畝,其中葡萄面積73.5畝,大棗面積253.4畝,棉花513.1畝,蔬菜3畝,玉米10畝,麥子36.8畝。

機遇

2009年3月23日,哈密市市長莫合買提•尼亞孜在地市建設、文物部門領導的陪同下專程前往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阿勒屯村進行工作調研。

莫市長主要對名村內現有的文物保護單位——新舊麥德爾斯學堂、阿伊勒克麻扎主麻寺九龍樹和古代道路、村落名居開展了現場調研。在調研中他指出,在對歷史文化名村進行規劃和保護時,要很好的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抗震安居房建設以及文物保護、旅遊開發緊密結合起來,要使歷史文化名村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也要使老百姓從中受益。他同時還要求城建、規劃部門在規劃建設中要充分尊重歷史文化名村和文物保護法,按規定辦事、辦好事,並要求地市建設、文化部門緊密配合、共同促進次工作。根據國家規劃,阿勒屯村在2008年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村的基礎上,在環境整治、配套設施建設、文物保護等方面將獲得國家資金支持。

文化

位於哈密市西南郊的回城鄉阿勒屯村,維吾爾族稱之為“阿勒同勒克”,意思是黃金之地。這裡保留著哈密九代回王的墓地、回王府等,建築風格既體現了維吾爾族風格,又吸收了中原漢文化的雕樑畫棟,是不可多得的古代民族文化遺產。哈密相關部門表示,將做好歷史文化名村的保護工作。

在哈密王陵附近,曾經有一處規模宏大的哈密王宮,建於1705年,是清政府任命的第一代回王額貝都拉從京城請來了若干個能工巧匠,耗時七年建造成的,那時這座王宮府第的建築之美在新疆是獨一無二的。但在1931年,有著200多年歷史的輝煌建築毀於戰火,被夷為平地。
哈密的文化是古絲綢之路最典型的文化,哈密的歷史是新疆歷史上最濃重的一筆。回王陵是哈密歷代回王的歷史見證,是凝結多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徵。

特色

棉花:哈密屬典型的內陸性乾旱帶荒漠氣候。夏季炎熱,光照充足,積溫高,晝夜溫差大,無霜期長。降雨較少,蒸發量大,這裡生長的棉花沒有污染,品質優良(陸地棉花色澤潔白有絲光),是植物種植優質棉花的理想地區。

哈密大棗:哈密大棗是紅棗家庭中一個相對獨立的優良品系,是在新疆哈密山南平原戈壁的特定氣候條件下生成的果中珍品。該果個大飽滿、色澤紅潤、核小肉厚、甘甜爽口。據西北農大實驗中心測定:哈密大棗平均單個鮮重17克,最重可達32.1克,出肉率96%,總糖含量69.71%,明顯優於內地大宗棗品種 。

育肥牛:具有適應性強、增重快、肉質好、屠宰率高等特點。

育肥羊: 體大、肉多、毛好的肉用型品系,其品系主要特點是胸部寬深、背腰長直、肌肉豐滿、體軀成圓筒狀,四肢短而結實,肉用羊體形突出,其體形外貌、肉用特點、羊毛品質與生產性能均達到了中國美利奴羊肉細型品質所要求的各項性能指標。

旅遊

(圖)阿勒屯村風景阿勒屯村風景

哈密王陵位於新疆哈密市回城鄉阿勒屯村,是清朝哈密王及其王室成員的墓葬建築群。維吾爾族人將此地稱為“阿勒屯勒克”,意為“黃金之陵”。1990年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政府公布為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哈密回王清朝哈密維吾爾地方封建領主的習稱。1697年哈密維吾爾首領額貝都拉助清廷平定噶爾丹叛亂有功,被冊封為“一等札薩克達爾汗”,其部被編為蒙古鑲紅旗,爵位世襲。自此,其後裔由王公、貝子、貝勒一直晉升為和碩親王。哈密王權從1697年至1930年結束,歷經九世、共233年,是清朝以來新疆維吾爾封建王公統治時間最長的一個。在兩個多世紀的時間裡,歷代哈密回王依靠清政府實行政教合一的統治,在穩定新疆、平定叛亂、維護祖國統一方面起到了積極作用。

哈密王陵內現存建築有具有典型伊斯蘭建築風格的艾提尕爾大清真寺、七世回王伯錫爾拱拜及將中原建築風格和地方建築風格融於一體的九世回王陵、台吉陵等。這些既是各族工匠們智慧的結晶,也是多種文化互相影響的歷史見證,更是民族團結的象徵。

清真寺

在大拱拜的對面有一座清真寺,叫艾提卡清真寺,據說是四世回王玉素甫在1760年左右修建的。走進寺內,感嘆於它的宏大,以至於在說話的時候都會出現回音。這是新疆最大的室內清真寺,它東西長60米,南北寬36米,占地2300平方米,可同時容納4000人做禮拜。寺內有9排共108根雕花木柱支撐著頂部,每一根木柱都是未經加工的天山松木,需要兩人合抱。四面牆壁繪有絢麗色彩的花卉和阿拉伯文的古蘭經,逼真細膩,大殿頂部繪有方格藻井圖案,地面是方形青磚。雖然我不是伊斯蘭教的信徒,但我依然能感受到這裡的肅穆與莊嚴。

清真寺門內有一個鏇梯,可以直上到寺頂。每逢古爾邦節或者肉孜節那一天的早晨,就會有人從這裡攀上寺頂去喊經,有時在數公里外,都能聽到洪亮的喊經聲。

邁里巴紐

在哈密九世王朝中,最富有傳奇色彩的就屬邁里巴紐,因為她是一個女性,是七世回王伯錫爾的妻子,也是哈密近代史上唯一的一個女王。同治年間,哈密兵荒馬亂,農民起義軍將哈密團團圍住,邁里巴紐帶著一支人馬殺出重圍,向巴里坤求援。等援兵到來時,哈密已經淪陷。伯錫爾死後,默罕默德繼承王位,因他自小重病在身而不能料理政務,於是邁里巴紐擔綱重任,將哈密政務打理的井井有條,在哈密的歷史上邁里巴紐算是一個傳奇女性。直到現在,她的名字都會被當地維吾爾人津津樂道。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