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安村

丙安村

赤水市丙安鄉丙安村處於川黔古道上,赤水河邊,古鎮只有一條狹窄的石板街,沿河一帶全是古色古香的吊腳樓老樓多掩映在綠樹叢和芭蕉林里,沿崖壁修築的石階延伸到河灘邊。從明清時代起丙安一直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客棧、飯店、茶館比比皆是,鎮上多數居民以此為業。走在小鎮上這裡的舊屋、舊瓦、舊牆飛檐中,都透著歷史的滄桑。

基本信息

簡介

(圖)丙安村丙安村

丙安鄉丙安村處於川黔古道上,距赤水市區12公里,三面環赤水河。在河邊建有許多由數百根圓木支撐在赭色岩石上的吊腳樓,崖壁上也錯錯落落地建有許多吊腳樓。在古鎮上僅有一條窄窄的石板街,長約400米,從明清時代起一直為上下客商歇息之地,因而客棧、飯店、茶館比比皆是,鎮上多數居民以此為業。

丙安村下轄20個村民組,總戶數605戶,總人口2090人,耕地面積2454畝,林地面積7434畝,其中楠竹3859畝。由於交通不便等原因,十年前,農民人均年收入只有600多元。鄉政府號召農民大力種植經濟作物和石斛等中藥材,幫助建立流通渠道,加上農業稅收的取消,農民增收明顯,去年人均收入達到了1780元。

保護

赤水市政府對這些歷史文化遺存進行搶救性保護,先後實施保護性修繕,制訂了整體保護規劃。對丙安鄉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以及紅一軍團軍團部、古寨門、吊角樓等等歷史遺存、人文景觀進行了科學規劃、合理布局,使文物古蹟得到了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以繼承和弘揚歷史文化為重點。

村莊榮譽

丙安村丙安村
由國家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同組織評選的第四批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日前舉行授牌儀式,赤水市丙安鄉丙安村獲此殊榮。

近年來,赤水市政府對這裡的歷史文化遺存進行搶救性保護,先後實施保護性修繕,制訂了整體保護規劃,並積極參與“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評選活動。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終於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行列。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古鎮

國家建設部和文物局從2003年至今已經評選並命名了兩批共三十六個“歷史文化名村”。這些村分布在全國二十五個省份,既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又有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的傳統風貌。
爨底下村
西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西遞村
宏村
流坑村
田螺坑村
張谷英村
大旗頭村
鵬城村
党家村
靈水村
雞鳴驛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美岱召村
漁梁村
江村
培田村
下梅村
渼陂村
理坑村
朱家峪村
臨灃寨
大余灣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白霧村
楊家溝村
麻扎村
碗窯村
徐岙村
包宅村
俞源村
流坑村
肇興侗寨
張谷英村
諸葛村
淶灘鎮
棠樾村
田螺坑村
高山村
莫洛村
迤沙拉村
雲山屯村
隆里村
肇興寨村
白霧村
爨底下村
靈水村
琉璃渠村
雞鳴驛村
冉莊村
英談村
西灣村
皇城村
張壁村
西文興村
良戶村
郭峪村
小河村
美岱召村
五當召村
陸巷村
明月灣村
俞源村
郭洞村
深澳村
厚吳村
西遞村
宏村
漁梁村
江村
唐模村
棠樾村
屏山村
田螺坑村
培田村
下梅村
福全村
城村
桂峰村
流坑村
渼陂村
理坑村
賈家村
燕坊村
汪口村
朱家峪村
東楮島村
大余灣村
滾龍壩村
張谷英村
上甘棠村
高椅村
乾岩頭村
頭村
鵬城村
南社村
自力村
碧江村
大嶺村

靈水村
舉人村
爨底下村
桑峪村
楊家峪村
馬欄村
東胡林村
西胡林村
沿河城村
靈岳寺村
上清水村
燕家台村
杜家莊村
齊家莊村
張家莊村
塔河村
黃安村
田莊村
淞白村
韭園村
琉璃渠村
三家店村
櫻桃溝村
澗溝村
上葦甸村
石門營村
石佛村
萬佛堂村
魯家灘村
平原村
賴坊村
羅田村
嚴台村
白鷺村
延村
天寶村
雄崖所村
張店村
歇馬村
南崗古排村
前美村
秀水村
蘿蔔寨村
丙安村
增沖村
馬頭村
樓上村
鄭營村
東蓮花村
南長灘村
阿勒屯村
陂下村
師家溝村

岜沙苗寨
壩光村
長溪村
瓷器口鎮
從化溪頭村
大旗頭村
丹巴碉樓
德夯苗寨
都羅寨
俄亞大村
高椅村
貴州屯堡
洪坑土樓群
湖南洪江鎮
黃埔村
金帳汗蒙古部落
黎槎村
理坑
利加則
寧海前童
烏篷船
於家石頭民俗村
元陽梯田
芷溪村
中山鎮
竹溪村
大江埔村
橋溪村
崇武古城
曹家大院
常家大院
娘子關村党家村
楊家溝村
郭麻日村
麻扎村
臨灃寨
偏城村
北方城村
李家山村
夏門村
竇莊村
上莊村
三門源村
呈坎村
查濟村
南屏村
廉村
漈下村
翠亨村
大蘆村
塘尾村
諾鄧村
兩河口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