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定鎮

永定鎮

永定鎮地處永仁縣縣城,舊名苴卻街,是永仁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道108線及南永線貫境而過,鎮區地處縣境偏東中部的古西南夷道上,是邊疆和內地交通聯繫的要衝,素有滇川北大門之“咽喉要塞”之稱。 永定鎮為一地名,在我國北京市、雲南省以及四川省都有同名鄉鎮,由於受自然條件影響,以及當地政策規劃不同,在發展建設方面,各個鄉鎮存在差別。

基本信息

簡介

永仁縣永定鎮永仁縣永定鎮

永定鎮地處永仁縣縣城,舊名苴卻街,是永仁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國道108線及南永線貫境而過,鎮區地處縣境偏東中部的古西南夷道上,是邊疆和內地交通聯繫的要衝,素有滇川北大門之“咽喉要塞”之稱。轄雲龍、麥拉、店子、乍石、太平地、麻栗樹、大壩、良田、糯達9個村民委員會;龍頭山、苴卻、小漢壩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114個村民小組,104個自然村,總戶數8335戶,總人口27123人,其中農業人口4404戶,17187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5.43‰,主要少數民族有:彝、傣、回等少數民族11339人,其中彝族有1472人,占總人口的5.4%。

氣候降雨

永定鎮土地廣闊,地處乾熱河谷土地肥沃,灌溉便利,光熱資源充足,有國土面積237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17.2度,年平均降雨883.9mm,年日照時間2824.3小時,居全省第一,全國第二。2004年末,實有耕地面積25286畝,其中水田13446畝,旱地11840畝,農業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06畝。

支柱產業

全鎮有優質煙5400畝,實現產值555萬元;優質高效桑園1302.2畝,實現產值18.4萬元;生豬出欄21201頭,牛出欄1703頭,黑山羊出欄6348隻;2004年指導農戶發展蔬菜制繁種、早玉米、冬早蔬菜、花卉繁種等經濟作物11087畝,實現產值780萬元,僅此一項,農民人均增103元。

農業發展

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麥蠶豆等,全年糧食總產達731.8萬公斤,人均占有糧食416.84公斤。全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13424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629.7萬元,預算支出601.1萬元,專項支出72萬元,基本實現收支平衡,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76元,比上年增178元,增長9.9%。

基礎建設

境內建有移動通信基站3座,12個村(社區)委員會均開通程控電話,農村電話普及率達8.73%;公路實現了村村通,通車裡程為108國道37里,南永公路3公里,鄉村公路95公里,成昆鐵路7.84公里;境內有大小庫塘79座,正常年景可畜水3000多萬立方米,其中有中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4座,小(二)型水庫15座,壩塘59座,有電力排灌站68台,水利化程度為50%.全鎮文教衛生事業發展較快,有鎮衛生院1個,醫務人員9人,病床26張,12個村(社區)委員會均設有衛生室和衛生人員;有文化服務中心一所,廣播、電視覆蓋率分別為100%和95%;有初級中學1所,學生681人,國小 17 所,學生1127人,適齡兒童入學率達100% 。

經濟發展

2004年全鎮有個體私營戶1447戶,從業人員5108人,實現營業收入33048萬元,實現總產值26023萬元,工業總產值11905萬元;共繳納稅金482萬元,全年共完成招商引資任務806萬元,完成下達任務的161%。

農村建設

鄉鎮建設鄉鎮建設

到2007年5月底,永定鎮有35歲以下青年3232名,團總支12個,團支部14個,團小組85個,團員450名,占全鎮青年總數的13.9%。鎮黨委把黨建帶團建納入黨建工作的整體格局,把黨建帶團建工作延伸到農村黨小組建設帶農村團小組建設上來,加大“帶”的力度,農村團小組的建設得到全面加強。

黨政建設

永仁縣永定鎮永仁縣永定鎮

建組織,抓隊伍。一是有黨小組的村都成立了團小組。全鎮成立了85個團小組,實現了有黨小組的村都成立了團小組,所有的團小組都實現了“三個有”目標,即有組織、有活動地點、有活動記錄本,為黨建帶團建工作奠定了組織基礎。二是嚴格選拔農村團小組長。在農村團小組長配備上,鎮黨委堅持高標準、嚴要求,明確各黨支部(社區總支)要把共青團崗位作為培養鍛鍊青年後備幹部的重要崗位,把文化層次較高、有較好的民眾威信的青年選拔到團小組長的崗位上來。鎮黨委在研究共青團工作時,指派一名黨委成員與團委幹部配合村幹部逐一到各村小組了解團小組的組織建設情況,對癱、軟、散的團小組及時給予調整充實,使得團小組成為帶領村民小組青年團員的戰鬥堡壘,成為農村黨小組的有力助手。三是強化教育培訓。堅持以村黨校和村青年之家為陣地,各村支部(社區總支)採取舉辦培訓班的方式,加強團小組長培訓,成立培訓領導小組,制定了培訓方案,健全了培訓制度,強化了培訓管理,使農村團小組長進一步明確工作目標,增強了落實工作任務的積極性。

建設發展

永仁縣永定鎮永仁縣永定鎮

近年來,結合烤菸、蠶桑、畜牧、綠色食品、蔬菜制繁種等支柱產業,組織農村青年團員建立科學技術推廣套用基地,實現了科技增效,科技致富的目的,為全鎮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一是統籌兼顧,重點培養。鎮黨委針對農村青年人頭腦靈活,知識面廣,易於接受新知識的特點,重點培養農村科技帶頭人,在全鎮85個團小組中挑能手、選骨幹,選拔出一批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農村青年、農村科技帶頭人、復員軍人進行培訓,達到了以點帶面的目的。
二是結合實際,重視實踐。鎮黨委在青年人才培訓中,注重與產業結構調整相結合,與黨委、政府經濟發展目標相結合,針對農業生產實用技術、菸葉烘烤、蠶桑種養技術等方面進行重點培訓,從而達到乾一行、精一行、富一行的農業增收目的。
三是多管齊下,注重實效。鎮黨委結合農村工作實際,注意培訓方式的多樣化。一方面,通過辦板報、舉辦廣播技術講座、讀書比賽等活動進行實用技術傳播和思想教育;另一方面,聘請技術人員授課傳經,集中學習,實地指導,達到了增強青年科技意識,強化創業增收致富能力的目的。糯達上村三位團員,在縣菸草公司的幫助下,2007年種植烤連片煙50多畝,建集群式烤爐8座,預計收入可達7萬元。

黨團教育

通過黨建帶團建,村黨支部、黨小組不斷加強對農村團員思想工作的教育,在開展支部、村黨小組學習活動時,組織團員認真參與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團章》、相關的技術技能等,不斷增強了廣大農村團員的思想政治覺悟,充分體現了團組織作為黨組織後備軍的地位和作用。現在,全鎮85個團小組,作用發揮得好的72個、占85%,有57 名團員受到鎮級以上表彰獎勵,占團員總數的10.4 %,有12人被縣委、政府評為技術能手,占團員總數的2%。

榮譽

鞏固省級文明村2個,州級文明村4個,縣級文明單位3個,縣級文明城鎮1個。

旅遊資源

永定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地區,從新石器時代開始境內就已經有人類居住,到新石器晚期出現多處先民村落,先民從事漁獵和農耕。春秋戰國時期,先民能燒制質地較好的夾沙灰陶、夾沙紅陶。秦漢時期,永定地區已經成為主要的人類活動區域,栗元莊一帶有較大的漢墓群。唐代析幽都縣設玉河縣,當時永定地區屬於玉河縣。

永定鎮境內有玄真觀、月嚴寺、石廠村過街牌樓等寺觀古蹟幾十處,一處一景,各具特色,兼有宗教文化和優美的景觀,是開發旅遊業得天獨厚的重要資源。還保存完整的有建於隋代的古剎戒台寺、建於唐代的西峰寺以及石佛摩崖造像、桃花庵開山祖師塔等。

鎮內的老萬佛堂村遺址始建於金遼,坐落在萬佛山下。萬佛山山勢秀雅,草木蔥鬱。這裡原建有古剎萬佛寺,古稱萬佛堂。山以寺名,村以寺名,可見該寺當年影響之大。史書記載明朝英宗皇帝親賜寺名“萬佛禪寺”。在萬佛老村的東口還屹立著一座古代的過街樓,它建於明萬曆四年,坐西朝東,山石砌築,拱券外側用青石伐券,是古代山村軍事駐防和村落安防的典型代表建築之一。

被列為北京市重點古建文物保護單位的戒台寺,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寺。始建於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當時叫慧聚寺。遼代鹹雍年間有一名叫法均的高僧,到這裡開壇傳戒,建立了戒壇。明代正統十三年( 144 8年)重修後,改名萬壽撣寺。以後,清代康熙、乾隆年間又對寺廟進行了維修與擴建。 現在遺留的建築,多為清代所建。

戒台寺又名戒壇寺。它以擁有全國最大的佛寺戒壇而久負盛名,同泉州的開元寺戒壇、杭州的昭慶寺戒壇,被稱為“全國三大戒壇”。戒台寺在規模上又居三大戒壇之首,被譽為“天下第一壇”。戒台寺坐西朝東,依山而建,占地4.4公頃,其主要建築有:山門殿、天王殿、大雄寶殿、千佛閣、九仙殿、戒壇殿等。大雄寶殿是寺廟的正殿,其匾額上的“蓮界香林”四字為乾隆御筆。

戒壇在西北院,壇基為精美的漢白玉石雕。整個戒壇分三層,高約3米。上層有蓮花寶座,上塑釋跡牟尼坐像。壇周還有113個戒神像。在殿堂內,陳設一把明代雕花沉香木椅,是當年傳戒時三師七證的座位千佛閣北側,是著名的牡丹院,仿照江南園林修築。院內遍是丁香、牡丹。1755年夏天,乾隆皇帝帶領后妃曾在此避暑。清恭親王奕欣也曾在這裡居住過。

戒台寺的古松,遠在明代就很有名,古有“潭拓以泉勝,戒台以松名”之說。壇內最著名的松樹有五株:臥龍松、自在松、九龍松、抱塔松、活動松。它們各有特點,活動松,搖一枝全身俱動;自在松,長勢悠然自得;臥龍松,酷肖一條臥伏的巨龍;九龍松,主幹上長出九株支幹,形如九條巨龍;抱塔松,臥地伸長環抱一塔。其中以九龍松名氣最大。它高達18米,樹圍6.4 米,是唐武德年間種植的,距今已1300多年,是北京的“白皮 松之最”。“戒台五松”蒼翠古老,樹型各異,嚴寒酷暑,傲然挺立,使千年古剎戒台寺更為恬靜肅穆。

西峰寺曾經是鹹豐的弟弟奕欣(恭親王鬼子六)的家廟,也是恭親王的兒子(載瀅)的地宮所在地。載瀅的地宮是北京唯一一座開放式的清地宮。地宮現在是空的,只有地宮這一建築了,裡面的郡王爺和夫人幾十年前就被改葬它處了。地宮雖然是歷史文物,但更多的時候是冬天存菜的儲藏室。

西峰寺本來是檀柘寺的下院,因為恭親王為了避開慈禧的刁難以養病為由,自動離開京城舉家遷住檀柘寺。一住就是十多年,以為無望再回京城,對檀柘寺大力修建與維護。寺里的主持感謝恭親王對檀柘寺所做的貢獻,便把下院西峰寺送給了恭親王,給他做家族墓地。誰成想後來國事艱難,慈禧又起用恭親王。恭親王又回京城,去世賜封墓地麻谷峪。西峰寺修建的地宮也就沒用上,他的次子載瀅繼承了封號,後來地宮成了載瀅之墓葬地。至此,西峰寺是鬼子六的墓地一說也就成為虛話。

西峰寺也是上、中、下、三院格式,現在的三院是在過去三院的基礎上擴大修建的。現在的西峰寺是一個事業單位的培訓中心,原來寺院裡的主要建築全部維新保留,新的建築也依據清建築風格和原有建築和諧一致。舉目可望青山疊翠,古樹參天,自然風光秀麗;院內園林布局典雅,錯落有致,花木繁茂,人文景觀眾多,歷史感厚重。漫步寺內,恍惚連線了另一個時空,那千年的白果樹下正駐立著委曲求全的恭親王,感嘆著臥龍何時再能騰飛。  

交通線路

交通四通八達,108國道由東向西從鎮內穿過,門潭路、西苑路貫穿轄區南北,是去往潭柘寺、戒台寺風景區的必經之路。鎮內有959、977、981、931、948、960等多路公共汽車直達市區。

相關內容

北京龍鳳山滑雪場位於京西門頭溝區永定鎮萬佛堂村,距離北京市中心26公里,是距離北京最近的滑雪場,也是北京唯一一家乘捷運可以到達的滑雪場。新近建成的108高速公路直達龍風山滑雪場,可以讓市區的人們驅車20分鐘內抵達滑雪場。

門頭溝區行政區劃

門頭溝區轄4個街道、1個地區、8個鎮,區政府駐大峪街道。
街道大峪街道 | 城子街道 | 東辛房街道 | 大台街道
地區王平地區
潭柘寺鎮 | 永定鎮 | 龍泉鎮 | 軍莊鎮 | 雁翅鎮 | 齋堂鎮 | 清水鎮 | 妙峰山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