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林[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下轄市]

海林[黑龍江省牡丹江市下轄市]

海林,隸屬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的縣級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距省會哈爾濱290公里,距牡丹江市僅12公里。地貌特徵是“九山半水半分田”,海林市行政區總面積8817平方公里,耕地總面積66.7萬畝,轄8鎮(原海南鄉已劃歸牡丹江市)、123個行政村。總人口42.2萬人(2012年),其中非農業人口占55.4%。市區面積22平方公里(含開發區),人口15萬人。有朝鮮、滿、回、蒙等19個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12.5%,其中朝鮮族占8%。海浪河畔是滿族文化發源地之一,為清寧古塔將軍治所和駐地。有16處商周以來的歷史遺址,被譽為黑龍江三大歷史文化亮點的金元文化、渤海文化、寧古塔流人文化在海林都留有印跡。海林素有“林海雪原”、“中國雪鄉”、“中國虎鄉”、“中國猴頭菇之鄉”之稱,榮獲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城市計畫試點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國家園林城市等稱號。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海林自舊石器晚期起,就有人類生息繁衍,商周時期就是中原版圖國,向中原納貢。有資料和文獻記載,商周時,曾向中原進貢石弩、貂皮、海東青等名貴物品。漢晉以來,雖多以土著民族自治,但多受中原冊封,漢時設郡,唐宋襲承漢制,明代設衛和司,明朝中葉以後設都督,皆是中原王朝封爵。清代滿族入主中原,這裡便設昂邦章京,寧古塔將軍等衙門,成為東長白山以北,黑龍江流域及庫頁島一帶大片疆域的軍政中心。

海林海林

海林市原名海林縣,系由新海、五林二縣合併時,各取原縣名稱的後一個字而得名。清代,屬寧古塔副都統轄區。清末民初,先後隸屬寧安府和寧安縣管轄。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1946年8月15日,將寧安縣北部新安鎮、海林、橫道河子、山市等地區劃出,設定新海縣,縣政府駐海林。初隸綏寧省,後改隸牡丹江專區、牡丹江省,再改隸松江省。1948年10月4日,松江省政府決定,將五林縣與新海縣合併為海林縣,縣政府駐牡丹江市內,由松江省直轄。1954年8月,松、黑兩省合併後,由黑龍江省直轄。
1956年3月6日,國務院決定,撤銷海林縣,將原海林縣所屬區域分別劃歸寧安縣、林口縣和牡丹江市。1962年10月20日,國務院決定,恢復海林縣,將原海林縣劃給寧安縣的海林、橫道河子、長汀、海南、石河、新安、舊街7個鄉鎮和原海林縣劃給林口縣的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3個鄉鎮劃為海林縣的行政區域。縣人民委員會駐海林鎮,隸屬牡丹江專區管轄。1983年9月3日,牡丹江地區撤銷後,劃歸牡丹江市領導。
1992年7月28日,國務院批准,撤銷海林縣,設立海林市(縣級)。由牡丹江市代管。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海林市位於黑龍江省東南部,地處長白山脈張廣才嶺東麓,素有“林海雪原”之稱。地理坐標為北緯44°02'~45°38',東經128°03'~129°57'。東與牡丹江市、林口縣接壤,南與寧安市毗鄰,西靠尚志市、五常市,北連方正縣,西南一隅與吉林省敦化市相連。
地形地貌
海林市屬山區和丘陵淺山區,地貌特徵為“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南北寬、東西狹,由東北向西南斜伸略呈彎曲,形如臥蠶。地勢西高東低,最高西南部老禿頂子海拔1687米,最低東北部木蘭集村海拔160米,平均海拔為400-500米。
氣候
海林市屬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氣候宜人,無霜期短。春秋季短、氣候多變,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漫長而寒冷。年平均氣溫4.2℃,歷年極端最低、最高氣溫分別為-38.8℃和37.6℃。降水充沛,但分布不均,年平均降雨量536.3毫米。年平均日照2388.9小時。年平均風速1.7米/秒,最多風向為西北風。橫跨二、三、四積溫帶,平均活動積溫2100–2500度,無霜期85–130天,年平均降水450–1000毫米。
土壤
土壤以暗棕壤為主,占陸地面積的88.8%,草甸土、黑土、白漿土分別占4.2%、1.6%、1.5%,其餘為水稻土、沼澤土等。
河流
海林市全境屬牡丹江水系。北部為牡丹江流域,面積4677平方公里,南部為海浪河流域,面積5225平方公里。海林市有常年流水的河流140餘條,主要河流有海浪河、頭道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等,由西向東流入牡丹江。
牡丹江發源於吉林長白山脈牡丹嶺,流經黑龍江省寧安縣、牡丹江市,於柴河鎮長安屯附近進入海林市境內。由南向北流經柴河、二道河子、三道河子三個鄉鎮,於木蘭集村北望天嶺出市境。本市境內流段長100公里,河面寬195—233米,二道河子鎮區內有一段急流只有30米寬,水深0.4—6米,平均2米,流速0.7米/秒。
海浪河發源於本市境內西南部張廣才嶺禿頂子、大禿頂山一帶,古稱海蘭窩集。海浪河發源由18條小河匯成,流經長汀、舊街、新安、石河、新合、海林、海南七個鄉鎮,出市境不到1里于海浪火車站北流入牡丹江,全長210.5公里。
頭道河是牡丹江進入海林市境後第一條較大支流,故名。發源於張廣才嶺海林縣與尚志縣接界處橫道河子鎮西境,流經橫道河子鎮北部和柴河鎮全境,於柴河鎮北站村北流入牡丹江,流長63公里,流域面積859.1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海林地處長白山支脈張廣才嶺東麓,林木資源豐富,有三個森工局,森林覆蓋率達72.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50個百分點,是全國重點林木生產加工基地之一;境外背靠俄羅斯遠東地區木材主產區,木材蓄積量220億立方米,每年通過綏芬河口岸進口木材近900萬立方米。
礦產資源多樣,有金、鐵、鎂、石材等資源36種,有繼西藏羊八井地熱田之後的全國第二大高溫地熱田,綜合開發潛力巨大。
解放初期,境內山林之中野生動物豐富。隨著林區的開發和非法捕獵,野生動物日趨減少,逐漸失去平衡。1985年,東北虎基本絕跡。為數較多的尚有熊、野豬等,還有紫貂、水獺等珍貴皮毛動物以及鹿、獐子等國家二類保護動物。

行政區劃

996年,海林市面積9877.8平方千米。轄7鎮、5鄉:海林鎮、長汀鎮、柴河鎮、橫道河子鎮、山市鎮、二道河子鎮、新安朝鮮族鎮、舊街鄉、石河鄉、新合鄉、三道河子鄉、海南韓族鄉。市政府駐海林鎮。
2001年鄉鎮區域化調整,舊街鄉合併到長汀鎮。
2005年,海林市轄8個鎮、1個鄉: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海南韓族鄉。境內還有大海林林業局、海林林業局、柴河林業局等。
2009年,《黑龍江省民政廳關於調整牡丹江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覆》(黑民區[2009]121號):同意將海林市所轄的海南韓族鄉整建制劃歸牡丹江市西安區管轄(2010年5月19日正式實施)。
2010年,轄8個鎮:海林鎮、長汀鎮、橫道鎮、山市鎮、柴河鎮、二道鎮、新安朝鮮族鎮、三道鎮。

人口民族

1996年,海林市人口約43.5萬人。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海林市總人口435677人,其中:海林鎮103511人,長汀鎮16118人,橫道河子鎮18980人,山市鎮19932人,柴河鎮26281人,二道河鎮14285人,新安朝鮮族鎮18909人,三道河子鎮10666人,舊街鄉16424人,石河鄉12954人,新合鄉27767人,海南韓族鄉18792人,海林農場7742人,山市種奶牛場6868人,大海林林業局43479人,海林林業局17873人,柴河林業局55096人。
截止到2011年末,海林市總人口404096人,比上年減少2770人,下降6.8%,其中:農業人口158696人,比上年減少1323人;非農業人口245400人,比上年減少1447人。海林市城鄉居民總戶數158656戶,比上年增加1039戶。海林市出生人口2529人,比上年減少549人;死亡人口3060人,比上年增加477人。海林市人口出生率6.3‰,死亡率7.6‰,人口自然增長率-1.3‰
海林有漢、滿、朝、回等21個民族,2012年,少數民族人口4.8萬人,朝鮮族2.6萬人,是主要的少數民族。

區位交通

海林西距省會城市哈爾濱286公里,東距牡丹江市12公里,距綏芬河口岸175公里,南距琿春口岸274公里。距牡丹江國際航空港29公里。
濱綏、圖佳鐵路穿越全境,並貫通全國六大鐵路幹線。201、301兩條國道貫穿全境,是黑龍江省東出海參崴、南下圖們江的途經城市。

經濟

概況
1983年,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的農村改革全面展開;隨後,改革開放的重點由農村轉移到城市,計畫經濟體制逐步向有計畫的商品經濟體制轉變。1988年,海林縣被省委確定為城鄉綜合改革試點縣,當年就實現了財政收入、工商稅收“雙超億”,成為全省第一個“雙超億”的縣份。1992年,以鄧小平同志南巡講話為標誌,該市全面進入由計畫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型期,同年10月18號,海林正式撤縣建市。
1993年,海林被國務院批准為對外開放城市;特別是1992—1995年海林連續4年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十強之首”。1995—1997年伴隨國有企業改革,工業城市特有的結構性、體制性、機制性矛盾集中顯現,企業兼併破產、解決下崗職工再就業等成為當時十分重要的任務。1997年,海林市被批准為全國縣級綜合改革試點市。自2002年海林經濟開發區正式闢建到2005年,該市經濟開始逐步走出低谷,迅速實現了恢復性增長。
2011年,海林市地區生產總值1318648萬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81438萬元,同比增長14.4%;第二產業增加值669988萬元,同比增長23.5%;第三產業增加值367222萬元,同比增長13.8%。人均國內生產總值32632元,同比增長19.5%。產業結構有所調整,第一、二、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由上年的20.8:49.0:30.2,調整為21.3:50.8:27.9。
2012年,海林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51.9142億元。第一產業實現31.1253億元,;第二產業實現78.0817億元;第三產業實現42.7072億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85.6291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3.0254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實現1.73億美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34.6465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實現16653元、11656元。
農業
2011年,海林市糧食種植面積118萬畝,符合國家級綠色食品原料標準的大豆35萬畝、玉米30萬畝、水稻15萬畝,其中有機水稻基地面積1萬畝,糧食總產29萬噸。海林市露地蔬菜種植面積發展到8萬畝,棚室蔬菜面積發展到550萬平方米,已建成9個標準化棚室蔬菜小區,蔬菜年產量達17.5萬噸,年對俄出口蔬菜4000萬斤。建有占地4.6萬平方米集蔬菜加工、銷售、調運於一體的蔬菜交易市場。海林市食用菌種植規模12.1億袋(盤),主要有黑木耳、滑子蘑、猴頭菇、香菇等10多個品種,年產食用菌乾品約5.7萬噸。建成食用菌產業億袋鄉鎮6個、千萬袋村27個、規模化專業村43個、食用菌產業示範園區133個。食用菌協會是國家級食用菌試點協會,鄉(村)級協會62個。被中國國家食用菌協會命名為“中國猴頭菇之鄉”、全國食用菌行業優秀基地縣。
工業
2011年,海林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323179萬元,同比增長44.9%。產品銷售收入1214123萬元,同比增長53.9%。利稅129573萬元,同比增長61.6%。利潤75678萬元,同比增長68.5%。
2011年,海林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萬元以上)已達69家,實現產值1140144萬元,同比增長47.0%,其中:國有企業853萬元,同比增長17.1%;有限責任公司301368萬元,同比增長43.3%;股份有限公司240416萬元,同比增長55.9%;外商及港澳台投資企業67754萬元,同比增長64.26%;私營企業477698萬元,同比增長46.92%;股份合作企業52055萬元,同比增長18.69%。
海林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海林市城區北側,2002年6月啟動建設,2010年6月26日被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是黑龍江省三家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之一。歷時8年,實現了由縣級自辦園區到國家級開發區的“四級連跳”,成為黑龍江省建區最晚,晉級最快的園區之一;2007年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中小企業國際園,2008年被省財政廳確定為產業集聚示範點,榮獲首屆“江浙企業家投資中國首選開發區”、“全國十大誠信開發區”稱號。

社會事業

教育
2011年,海林市普通中學25所,其中教育部門辦15所,其他部門辦9所,民辦1所。在普通中學中,九年制學校8所。職業教育學校3所,分別是職業高中、教師進修學校、成人衛生中專。海林市國小53所,其中教育部門辦46所,其他部門辦7所。國小教學點9個。朝鮮族中學1所,朝鮮族國小1所。海林市普通高中在校生8346人;普通國中在校生9166人;職業高中在校生1360人;國小在校生17171人。
衛生

2011年,海林市擁有衛生機構274個,地方214個,其中市直二級醫療機構2個,市直衛生機構5個,專科醫院3個,鄉鎮衛生院8個,民營個體31個,農村衛生所(室)162個,衛生防疫機構2個,婦幼保健機構1個。衛生機構擁有床位數1241張,衛生技術人員1958人,其中:執業醫師751人,執業助理醫師1148人,註冊護士538人。
民族宗教
2012年,海林市少數民族中只有朝鮮族設立了民族學校,共有2所學校,其中國小1所、完全中學1所,教職人員144人,學生763人;另有朝鮮族幼稚園1所,教職人員21人(在編教師11人、代課教師10人)。2005年,海林市被授予全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2009年,被國務院授予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2012年,海林市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蘭教五大宗教,有佛教活動場所1處,僧人6人,信眾5000多人;有道教活動場所2處,道士5人,信眾560人;有天主教活動場所5處,信眾85人,成立了兩會;有基督教活動場所62處,信眾3483人,教職人員76人;伊斯蘭教無神職人員和宗教活動場所,信眾540人(回民總人口540人)。

民俗文化

風土民俗
民俗民俗

海林位於東北,跟其他最古老的東北民俗一樣,當地風土民俗有相當一部分是滿族及其先祖留傳下來的。比如吃殺豬菜、火鍋、吃黏豆包、凍菜,烤火盆,反穿皮襖,穿靰鞡鞋,用靰鞡草,采山、打獵,抓嘎拉哈,供山神爺,供胡(狐)仙、黃仙。後來,朝鮮民族大量進入東北,形成了東北主體民族的一部分,朝鮮民族的鮮明特性,在與東北漢族、滿族等兄弟民族的的融合過程中,又形成了東北民族中另一大風情特徵。比如,朝鮮族人的飲食起居與婚喪嫁娶等。如朝鮮民族喜歡吃辣白菜、泡菜,吃牛肉、狗肉,喝大醬湯、熬大骨湯等等。清王朝入主中原,大量漢人外遷東北,東北民風中又多了大量的中原和江南風俗如忙年,過端午節、中秋節,吃年糕,喝臘八粥,供灶王爺,祭祖譜,扭秧歌,唱二人轉等等內容。清王朝末期,沙俄在東北境內修築了一條橫貫黑龍江的中東鐵路,有大量的俄羅斯人曾經生活在林海雪原,又帶來一些異域色彩,尤其是俄羅斯風俗,如吃麵包火腿,喝啤酒,穿布拉吉,冬天穿棉裙等等。
海林民俗具有東北民俗的典型特徵。東北民俗具有多元性,但總體上是漢、滿、朝、俄等民俗共存。
民眾文化
海林市有作家協會、詩詞楹聯協會、書法協會、民間藝術家協會等民間文藝社團11個,定期舉辦了書畫展、攝影作品展、剪紙展、根雕作品展、雪雕、民間收藏展等活動,免費向廣大市民開放。同時,海林市還開辦包括小說、詩歌、美術、舞蹈、秧歌等在內的30多個門類的培訓班,培養出一大批文化骨幹,帶動了民眾文化活動的順利開展。
海林市連續舉辦二十三屆的“端午詩會”,已成為黑龍江省內民眾文化活動的知名品牌。連續十年開展的“林海之夏”廣場文化活動,平均每年開展文藝演出活動近30場,觀眾年均參與人數達20萬人次。
海林市還先後榮獲“黑龍江省楹聯文化市”、“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全國文化先進縣(市)”等多項稱號,民眾文化工作作為黑龍江省唯一典型被推薦到中央文史館。

風景名勝

海林是旅遊城市,有“雪、虎、山、水、情”五大特色旅遊資源,“林海雪原”、“威虎山”、“中國雪鄉”三大旅遊品牌最為聞名。截至2013年,共有4A級景區3個、3A級景區5個、2S級滑雪場2個。
雪鄉雪鄉

其中有世界最大的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繁育基地;有全國最早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高山滑雪場,是國家級滑雪訓練基地;有威虎山、佛手山、中國雪鄉三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蓮花湖國家級地質公園;有世界最大的貓科動物飼養繁育基地——橫道河子東北虎飼養場;有國家級滑雪訓練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高山滑雪場;有東北最大的人工水體——蓮花湖;有16處自商周以來的歷史遺址。
雙峰林場
中國雪景、雪鄉之源的“雙峰”,位於大海林林業局中國雪鄉國家森林公園內,距長汀鎮105公里,占地面積500公頃,整個地區海拔均在1200米以上,素有“中國雪鄉”之稱。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發展以來,有眾多電視劇在此取景。解放軍“八一”滑雪場建設在雙峰雪鄉3.5公里處。

蓮花湖

22

中國北方最大的人工湖、國家水上訓練基地。位於黑龍江省海林市境內東北部,是國家重點工程蓮花水電站建成後形成的大型人工湖泊,黑龍江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和省級地質公園。蓮花湖風景區以森林、湖泊、島嶼和峰崖石壁為主體景觀,有三大峽谷、四大湖灣、五大景區、七大島嶼和三十多個主要景點。存有商周時期的群力岩畫、渤海國高麗古井、金代江東古墓群、清代烽火台等歷史文化遺蹟。
東北虎林園
東北虎東北虎

東北虎林園是世界最大的東北虎繁育飼養基地。占地面積14萬平方米,1998年建成開園,對瀕臨滅絕的東北虎進行人工飼養繁育和野化訓練。開園以來人工繁育純種活體東北虎1000餘只。相繼建成了猛虎觀賞園,幼虎園,獅園,熊園,鹿園,獅虎獸等多種小動物觀賞區,以及全國最大的東北虎科普教育展覽館。2007年7月橫道河子東北虎林園被國家林業局授予“中國虎鄉”稱號。2009年12月,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
楊子榮紀念館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AAA級景區,占地面積8.5萬平方米,由紀念館區、烈士墓區、植物園區和兵器展覽區四部分組成。紀念館共展出楊子榮烈士遺物和其他獻、實物195件及照片、題詞240餘幅。紀念館南側是正在建設中的兵器展覽區,已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捐贈退役殲擊機、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進一步豐富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突出紅色旅遊景區特色。[19]
威虎山城
威虎山城位於橫道鎮東側,與俄羅斯風情園隔道相望。威虎山城是按照小說《林海雪原》和東北山區城鎮的模式興建的。是為了滿足以《林海雪原》及舊東北山區小城鎮題材影視拍攝而興建的外景基地,占地面積24萬平方米。主要由城門樓、林海鎮、夾皮溝村、神河廟、威虎廳等幾大部分構成。

地方特產

山產品
海林市境內可食用的天然野生山野菜品種達50餘種,是東北山野菜綠色食品基地。品種以蕨菜、刺嫩芽、猴腿菜、黃瓜香、山芹菜等為主。重點採集區分布在二道鎮、三道鎮、柴河鎮、長汀鎮、橫道鎮及三大森工局區域內。海林市是黑龍江省重點松籽產區,境內建有萬畝人工紅松果林基地。海林市漿果屬寒帶特有的漿果,品質優秀,山葡萄、紫梅、草莓、樹莓年產量分別達25000噸、16200噸、5200噸、4010噸。2012年,人工種植黑豆基地6000畝,年產量近千噸。
藥材
海林市野生中藥材資源蘊藏豐富,共有102科、215種,其中動物藥材22科、39種,植物藥材80科、176種。主要品種有刺五加、五味子、滿山紅、黃芪、桔梗,蘊藏量分別達7.5萬噸、7960噸、5268噸、240噸、400噸,2012年採集量分別達2000噸、50噸、40噸、10噸、8噸。大宗藥材有赤芍、升麻、桔梗、滿山紅、防風等76種;名貴藥材有山參田雞麝香熊膽鹿茸豹骨等9種。同時,海林市種植中藥材已有40多年的歷史,已經形成橫道鎮二十二村、三十五林場平貝種植基地,山市鎮黃芪、五味子種植基地。建立了北藥開發研究所,海林市已被黑龍江省列為刺五加生產基地。2012年,海林適宜發展種植藥材的土地面積達45萬畝,北藥種植面積發展到11000畝,主要品種有平貝、五味子、沙參、黃芪、防風、沙棘等,年總產量約1.18萬噸。
甜葉菊
甜葉菊葉曬乾粉碎後可做糖料,其甜度為白砂糖的100–150倍,經深加工製成的甜葉菊糖甙其甜度是白砂糖的250–300倍,熱量僅為白砂糖的1/300,是天然的“綠色甜味添加劑”,已被廣泛套用於食品、飲料、釀造、醫藥、化妝品等行業。2012年,海林種植面積已達2萬畝,畝產達600斤,產量達6000噸。

城市榮譽

海林是黑龍江省的十強縣,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實驗區,聯合國人居署可持續發展城市計畫試點市,同時又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特色魅力城市。
其他榮譽還有國家園林城,全國平安縣,中國猴頭菇之鄉,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市委,全國造林綠化先進集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