鹹豐

鹹豐

鹹豐,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軍入關以來第七位皇帝,年號“鹹豐”。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生於北京圓明園之澄靜齋,為清宣宗道光帝第四子,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在位11年(1850-1861年)。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崩於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終年31歲。葬於河北遵化清東陵的定陵。廟號文宗。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鹹豐愛新覺羅·奕寧

清文宗 奕寧 鹹豐愛新覺羅·奕寧,生於1831年,死於1861年,清朝第七世皇帝。1850-1861年在位。年號鹹豐,廟號文宗。為清宣宗道光的第四子。道光三十年正月即皇帝位,時年二十歲,第二年改元。鹹豐帝在位11年,內憂外患,戰亂頻繁,幾年沒有一天安寧的日子,最後還死在出奔逃避之中。鹹豐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鹹豐帝病逝於承德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內,卒年31歲,葬入清東陵的定陵。葬於河北定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諡號為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顯皇帝。有子女3人,子2人,女1人。是清朝有子女皇帝中最少者。他被後人稱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的“四無”皇帝。他登基不久就發生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之後又有英法聯軍進攻北京火燒圓明園,他在重大事件面前大都優柔寡斷,束手無策,且迷於酒色,荒廢朝政,寵愛葉赫那拉(日後的慈禧),誤國殃民,留下千古遺憾。

個人檔案

清文宗鹹豐帝清文宗鹹豐帝

年號:鹹豐

姓名:愛新覺羅·奕詝

出生: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

出生地:北京圓明園澄靜齋

屬相:兔

父親:愛新覺羅·旻寧(即道光帝

母親:鈕祜祿氏,孝全成皇后

排行:道光帝第四子

初婚:16歲

原配:薩克達氏

配偶:皇后3人,皇貴妃2人、貴妃2人、妃4人、嬪4人等等

子女:2子,1女

即位時間: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1850年3月9日)

即位年齡:20歲

在位年數:11年

卒年: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

享年:31歲

死亡地:承德避暑山莊煙波致爽殿

廟號:文宗

諡號: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

陵寢:定陵

繼位人:愛新覺羅·載淳(即同治帝

最得意:運用智巧登上皇位

最失意:英法聯軍攻入北京

最不幸:簽訂《北京條約

最痛心:圓明園被焚掠

最擅長:玩樂

在位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是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母親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公元1831年)出生。道光於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後,他於同月己未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鹹豐”。在位11年(公元1850年~1861年),公元1861年病死,終年31歲。葬於直隸定陵(今河北省遵化縣西北)。[1]鹹豐帝是清朝秘密立儲繼承皇位的最後一位皇帝,是位沒有才能平庸皇帝。鹹豐皇帝優柔寡斷,沉迷於酒色,荒廢朝政,誤國殃民,留下千古遺憾。慈禧是鹹豐皇帝的貴妃,對她十分寵愛。鹹豐親政的以後,生活很是節儉,有一次上書房的門樞壞了,內務府請求換個新門,鹹豐沒批准,說修理一下還可以繼續用。後來門修好了,內務府的人報賬說費銀五千兩。鹹豐勃然大怒,下令訊問有關人員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的人見鹹豐認真了,慌忙說數字報錯了,是五十兩,這事才算了結。另有一次,鹹豐有一條新的杭紗套褲,因不小心燒了個約蠶豆瓣大的窟窿,太監說丟了吧,鹹豐再三惋惜,說:“物力艱難,棄之可惜,儘量給補補吧。”後來才知道,這樣補一下,下面的人竟然報銷了數百兩銀子。聽到這裡,鹹豐慨然嘆道:“做皇帝想勤儉都不容易,何況是奢侈呢?”

繼位

鹹豐愛新覺羅·奕寧

鹹豐帝奕寧,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於1850年正月丙午日病死後,他於同月已未日繼位。第二年改年號為“鹹豐”。

鹹豐的繼位並不是一帆風順。道光晚年時,傳位的問題日趨臨近,第四子奕寧(鹹豐)和第六子奕炘成為了皇位最有力的爭奪者,而且奕炘天資聰明,深得道光的喜愛。因當時內外多事,道光一直沒有下決心。鹹豐的老師,侍讀學士杜受田,一心希望鹹豐繼位。他杜受田清楚地分析了兩位皇子的長處,他認為,鹹豐的優勢在於仁厚孝順;奕炘的優勢則是聰明伶俐。而此時步入晚年的道光皇帝更需要的是一位孝順的兒子,要牢牢地抓住這一點。一次,諸皇子們隨道光皇帝去南苑打獵。這可是在父皇面前的一次很好的表現機會,但論射獵騎術鹹豐顯然不是六弟的對手,因此,杜受田告訴鹹豐:“你到了南苑,只要坐著看兄弟們驅馬打獵,自己千萬不要射殺任何動物,並且約束你的隨從也別去打獵”。並教他怎樣對父皇解釋。打獵當天,大家都有所收穫,皇子中奕炘的獵物最多,而鹹豐卻一無所獲。當老皇帝責問時,鹹豐答到,兒臣雖然無能,但是只要動手,決不會一無所獲的,只是想到此時正值春季,萬物繁衍,不忍射殺,也不願和兄弟們爭個高低。他的回答深深打動了道光皇帝,道光皇帝一心想為天下百姓選擇一位仁厚的皇帝,鹹豐自然比盛氣凌人的奕炘更和老皇帝的胃口。道光就密寫了鹹豐的名字,放在錦匣之中。

繼位傳說

由於鹹豐皇帝繼位之後,處於大清朝最危險、最困難的時候,此時的大清朝已然千瘡百孔,無力回天。所以,鹹豐帝沒有他祖先乾隆、康熙帝那樣有很大的作為。再加上他平時喜愛酒色,而且又有一個聰明勇敢的六弟奕,人們對他的繼位產生了很大的懷疑。以下就是在民間廣為流傳的幾個繼位版本。
遮其短處,巧斗奕
道光帝生育過八個兒子,但論年齡、資質,能被選為皇儲的阿哥。就只有兩個,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由於四阿哥奕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的母親靜妃養育的。平時小哥倆兒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關係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哪個更有才幹繼承大統,所以就準備用打獵和召見阿哥來觀察、斟酌。選出皇儲。

很快,打獵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來到了木蘭打獵場。打獵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就對四阿哥奕詝說:“阿哥論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蘭圍場萬萬不可開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歸。若是皇上問起,你就說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生氣盎然。正是動物繁育的季節。若是在此時對他們展開殺戮,豈不是太殘忍了嗎?”奕詝很信賴杜受田,就牢牢記住了杜受田的話。而六阿哥奕的老師卻叫奕盡力發揮,多打獵物。

打獵正式開始了,奕是意氣風發地打起獵,並且滿載而歸。而奕詝卻是一箭不發,兩手空空。道光帝看到兩個兒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是吃驚,便問奕詝原因。奕詝就對道光帝說:“皇阿瑪,兒臣看到現在正值煙花三月,所有的動物都開始生息繁衍。如來佛就以慈悲為懷,曾割下自己的肉給鷹吃。如若這時,兒臣用冰冷的弓箭將他們一網打盡,太過殘忍了。這都是佛祖不願看到的結果。”道光對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滿意,認為他有帝王的仁慈,已經寬大的胸襟。慢慢開始對四阿哥奕詝產生好感。

還有一次,道光認為自己太時日不多了。便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來,問他們倘若自己百年之後,如何治理國家?出發前,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對奕詝說:

六阿哥
六阿哥

“阿哥論口才是比不過六阿哥的,待會兒皇上問你時,你就嚎啕大哭,說皇上永遠不會死去,永遠輪不到自己當皇帝!”奕詝記住了這些話。待到道光帝詢問兩個阿哥如何治理國家之時,奕講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而輪到奕詝講時,奕詝卻泣不成聲。抽噎著說:“皇阿瑪這是什麼話?皇阿瑪行善積德,得蒼天庇佑,永遠也不會死去。哪裡輪得上吾輩當上皇帝呢?”道光畢竟是一個老人,希望兒女孝順、關心自己。六阿哥奕滔滔不絕的回答讓反而道光不高興了。他覺得奕對國事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點死,然後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雖然不如奕的回答有謀略,有方針,但是卻體現了對道光帝的愛。道光帝更加喜歡奕詝了。後來道光帝選擇了奕詝。

以上這種說法,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但細細分析卻是站不住腳的。史書上說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儲的,那么最晚就是這年去打獵了吧。上面說奕滿載而歸,敢問奕這年有多大?這時奕才14歲啊。還不具備打獵的能力呢!況且滿載而歸。還有就是,道光帝問起奕詝原因時,奕詝自己沒有打到獵物已經是羞愧不已,還有什麼臉面理直氣壯地堆皇帝父親這樣說話?說要打獵不對,違背了佛祖的意思。這不是在間接地斥責道光帝舉辦打獵大會嗎?道光帝聽後肯定不會高興,更別說對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後一點,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一點,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獵那年。上面說全部的皇子都參加,那時候,最小的皇子才1歲,還不會走路,怎能去打獵呢?

先立奕,後立奕詝

這種說法是說,道光經過對奕詝和奕長時間的觀察以後,發現奕確實是比奕詝有才華,有謀略,有武力。於是下定決心立六阿哥奕為皇太子。由於清朝自雍正帝選立儲君以來,就流傳著有把已選定的皇太子名字寫在一張紙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的習慣。於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內的宮女和太監。自己拿出一張紙,準備寫冊立儲君的“遺詔”了。

這時,有個守門的小太監很聰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運筆的姿勢,暗自揣摩道光帝寫的是什麼字,好從中了解一些眉目。結果,他看見道光帝寫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拉了一個很長的一豎。便琢磨起哪個阿哥的名字的最後一筆的長長的一豎。結果他想到了“奕”。“”字最後一筆就是一豎。他興高采烈,連忙去通報奕的生母靜妃,好領點兒賞。靜妃聽後也歡天喜地,給了小太監很多賞。然後到處去和別人炫耀:“我兒子六阿哥奕特別有才幹,都被皇上立為皇儲了。我就要當皇太后了。”結果這話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靜妃公之於眾,一點皇上的威嚴也沒有。便馬上改立了皇儲,把寫上奕名字的遺詔換下來,改寫成了奕詝。

其實這個說法很荒謬,由於清代皇室是滿族人。所以他們在寫一些重要的檔案的時候。都既要寫滿文,又要寫漢文。那個小太監怎么知道道光帝寫的那一豎是滿文中的還是漢文中的。還有,就算靜妃得到了音訊,她也不會輕易說出去。因為畢竟她在宮中已經摸爬滾了二十餘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鍛造了一顆謹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心憐皇后,冊立奕詝
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道光雖有著三千佳人,但他最愛的嬪妃卻是四阿哥奕詝的親生母親孝全成皇后。這不免讓年輕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氣傲,沒有搞好與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父親嘉慶帝的皇后)的婆媳關係,很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於皇太后的權利,更為了維護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裡,孝全成皇后依然有著很高的地位,靜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歲。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對孝全成皇后的愛全部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對奕詝疼愛有加。

奕詝長大後,雖然才華、武功方面不如奕,道光也覺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愛太子胤礽一樣。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歡的這個阿哥能力強。但是聯想到奕詝的母親,曾經是那么的楚楚動人,曾經是那么地溫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愛奕詝,不斷地騙自己,奕詝是最棒的,最好的。道光本來就對不能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護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終選擇的奕詝。

這個說法合乎情理、實際。但至於是不是真假。還有待考究。

人物生平

早期經歷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於北京圓明園,道光帝
第四子也,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二十六年,道光帝用立儲家法,書名緘藏。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宣召大臣示朱筆,立其為皇太子。宣宗逝世後,己未,鹹豐帝即位,頒詔覃恩,以第二年為鹹豐元年。

登基為帝

奕詝即位後,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其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於廣西,不久,進軍湖南、湖北,鹹豐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改稱天京,與清政府分庭抗禮。西方列強以“修約”為
名,準備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興師動兵,強占中國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
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鹹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他罷斥了道光朝任軍機大臣二十餘年、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
鹹豐六年(1856年),英法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占廣州。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鹹豐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國、美國、法國、俄國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鹹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鹹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英法聯軍進攻北塘,鹹豐帝在清軍與英法聯軍激戰之時
,竟令清軍統帥離營撤退,大沽再次淪陷。
1860年,英法聯軍攻占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鹹豐帝派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以和談為掩護,繼續組織對北京的進攻,在通州八里橋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鹹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留京議和。奕訢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鹹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駕崩託孤

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十五日,鹹豐帝在熱河行宮病重。十六日,鹹豐在煙波致爽殿寢宮,
召見怡親王載垣、鄭親王端華、御前大臣景壽、協辦大學士肅順,軍機大臣穆蔭、匡源、杜翰(杜受田之子)、焦祐瀛等。鹹豐諭:“立皇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又諭:“皇長子載淳現為皇太子,著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盡心輔弼,贊襄一切政務。”以上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顧命八大臣”或“贊襄政務八大臣”。載垣等請鹹豐帝朱筆親寫,以昭鄭重。而鹹豐帝此時已經病重,不能握管,遂命廷臣承寫朱諭。鹹豐在病逝前,授予皇后鈕祜祿氏景雲“御賞”印章,授予皇子載淳“同道堂”印章(由懿貴妃葉赫那拉氏掌管)。十七日清晨,鹹豐帝病逝。

為政舉措

奕詝在位期間,內外交困,太平天國起義如火如荼之際,又遭遇英法聯軍侵略中國,他依靠湘軍,抑制住了太平天國起義進一步的擴張。對英法聯軍,鹹豐也派兵抵抗了,但是缺乏精力,最後失敗,以簽訂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告終。

政治

奕詝即位時,清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鹹豐帝即位之初,也有番抱負,有振作之象。甫即位,即
求賢才。林則徐、江忠源、李棠階等相繼保舉,罷免了穆彰阿、琦善等人職務,文淵閣大學士耆英別降為五品頂戴。這個時期,他的生活也比較勤謹。
道光死前一個月就爆發了太平天國起義,鹹豐帝即位後發展更為迅速,鹹豐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與清政府分庭抗禮。鹹豐帝對起義的態度很明朗,就是堅決鎮壓。
太平天國攻城略地,八旗、綠營一敗塗地。當太平軍從廣西向湖南、湖北、江西和南京迅猛進軍,清朝的經制兵,不管是八旗還是綠營,都不是對手。領軍前去鎮壓的將領有廣西提督向榮、巡撫周天爵、廣州副都統烏蘭泰、欽差大臣賽向阿、兩江總督徐廣縉等等,在太平軍面前都不堪一擊。欽差大臣陸建瀛死於太平軍刀下。欽差大臣德興阿與和春的江北大營、江南大營都連遭摧毀

鹹豐帝聽了肅順和湖廣總督吳文熔的話,依靠曾國藩、左宗棠、胡林翼等漢人組織勇營來對付。鹹豐二年十一月降旨曾國藩在湖南以在籍侍郎辦團練,後來擴充為湘軍。四年四月,湘軍開始進攻太平軍。胡林翼遠在貴州,鹹豐看了吳文熔的奏疏,知道他能吃苦耐勞,暢曉兵事,馬上同意吳的要求,令他率領黔勇於鹹豐三年十二月到湖北與太平軍作戰。對於左宗棠,鹹豐帝則令他自募一軍,隨同曾國藩襄辦軍務。鹹豐帝終於依靠他們的湘軍改變了形勢,抑制住並最後打敗了太平天國。
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鹹豐帝頗思除弊求治。鹹豐六年起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

軍事

第二次鴉片戰爭
第一,鹹豐沒有下詔決戰
他沒有作戰決心,也沒有周密部署。起初,英軍18000餘人,法軍7000餘人,陸續開赴中國。鹹豐皇帝沒有
發布詔書,動員軍民,積極抵抗;也沒有派軍隊守住天津塘沽海口。卻在圓明園慶祝他的30壽辰,在正大光明殿接受百官朝賀,並在同樂園連演四天慶壽大戲。鹹豐和王公大臣沉醉在園內的聽戲歡樂中,英法聯軍卻加緊了軍事進攻。一個大清帝國,數以百萬計官兵,難道還不如衣索比亞的11萬軍隊嗎?而且,義大利到衣索比亞很近,不像英、法到清朝那么遠;衣索比亞是個小國,不像清朝那么地大、物博、人眾、兵多!
第二,鹹豐沒有政治韜略
鹹豐戰和不決,小勝即驕。打了敗仗,簽訂《天津條約》;略獲小勝,又撕毀《天津條約》;再打敗仗,又拒絕妥協;施展貓伶狗俐小技,使得事態不斷擴大。沒有使天津談判就地解決,而支持肅順、載垣、穆蔭一夥,將英使巴夏禮等誘擒到北京,導致事態進一步擴大。鹹豐帝沒有韜略,沒有格局,耍小把戲,玩小權術,使主動局面變成被動局面,又使被動
局面更加被動。
第三,鹹豐沒有身守社稷
面對英法聯軍6000餘人犯八里橋,鹹豐沒有動員兵民“勤王”,全力守衛京師,而是準備逃跑。當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原因之一是“天子守國門”,抵禦入侵。明朝的崇禎皇帝,在社稷危難之時,既不遷都逃跑,也不巡狩圍獵,而是發出“朕死無面目見祖宗,自去冠冕,以發覆面”的哀嘆,登上煤山,自縊而死。可是,鹹豐皇帝在大敵侵入之時,不盡職守,不守國門,卻帶領老婆兒子、軍機大臣、王公貴族,逃之夭夭,美其名曰“巡狩”。鹹豐皇帝鑄成了歷史之大錯、特錯!

經濟

財政困難。打仗要錢,更何況是大仗?鹹豐朝財政出現危機。道光三十年國庫只有187萬兩,由於鎮壓起義和
賑災原因,到鹹豐三年六月,戶部存銀只有22.7萬兩,兩個月的兵餉都發不出來了。
鹹豐帝採取了一切可以採取的措施:熔化內務府金鐘,開捐例,賣官鬻爵,鑄大錢,發行官票和錢票,推行厘金制度等,終於籌措到了1億7千萬兩足夠的軍費鎮壓農民起義。

外交

鴉片戰爭之後,以英國為首的西方列強不滿足於已經獲得的侵略利益,在鹹豐年間,又提出了開放通商口
岸,鴉片走私合法化,外國公使進駐北京等要求。遭到拒絕後,英法聯軍於鹹豐六年(1856年)攻占廣州,挑起第二次鴉片戰爭。鹹豐帝讓愚頑不知變通的葉名琛為兩廣總督兼五口通商事務欽差大臣,結果受了他的騙。葉名琛把英專使額爾金的最後通牒說成是求和。英軍占領廣州時,他下令組織團練去驅逐訓練有素的英軍。他以為逮捕巴夏禮等人,夷人必亂,卻不知道這是違背國際慣例,只會導致嚴重後果。
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鹹豐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鹹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
鹹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
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當時清軍的防禦重點在大沽口,英法聯軍在
北塘登入,進而攻占大沽口。英法聯軍隨即攻占天津,並向北京進犯。鹹豐帝派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以和談為掩護,繼續組織對北京的進攻,在通州八里橋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鹹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訢 留京議和。1860年的10月,圓明園遭到英法聯軍的洗劫和焚毀。奕 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鹹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
在熱河的鹹豐帝陷於極度痛苦之中,意志消沉,整天“以醇酒婦人自戕”。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皇帝病死於熱河。葬直隸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內憂外患

鹹豐愛新覺羅·奕寧

鹹豐剛剛即位,就於鹹豐元年(1851年)元月爆發了太平天國農民起義。洪秀全以“拜上帝會”為名,在廣西桂平縣金田村發動起事。在兩年的時間裡,太平軍先後攻取了漢陽岳州漢口、南京等南方重鎮,於一八五三年定都南京,頒布《天朝田畝制度》,制訂官制,建立了太平天國。由於太平軍沒有集中力量全力進行北伐以及鹹豐六年(1856年)太平天國內部的“天京事變”使清王朝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鹹豐依靠漢族地主曾國藩左宗棠等人和外國侵略者的援助,鎮壓太平天國運動。

正在鹹豐鎮壓太平天國之時,、法兩國於鹹豐六年(1856年)再次對華宣戰,史稱“第二次鴉片戰爭”。而俄國卻乘火打劫,蠶食中國領土。對於英法俄等國的侵略軍,鹹豐又妥協求和,被迫同各侵略國簽定了《天津條約》、《北京條約》、《璦琿條約》等不平等條約,迫使清政府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門,並割讓了大片土地,使中國進一步淪為半殖民地社會。

鹹豐面對國庫空虛,軍伍廢弛,吏治腐敗,天災不斷,民眾起義此起彼落,西方列強虎視眈眈這樣的一副爛攤子.一籌莫展,於是沉湎於聲色,縱慾自戕。他即位的第二年,就下令挑選秀女入宮。他尤其寵愛其中一個名葉赫那拉·玉蘭的姑娘(就是日後的慈禧)。以後,他又幾次從滿、蒙兩族的官宦人家挑選秀女,並破除祖宗規制,選漢族秀女入宮。其中最受寵愛的是牡丹春、杏花春、武林春、海棠春四人,時人稱之為“四春娘娘”,居於圓明園
鹹豐十年(1860年)九月,英法聯軍由天津登入,逼近北京,鹹豐慌忙攜帶皇后和那拉氏、四春娘娘等宮眷一百多人,逃往熱河避署山莊。不久,英法聯軍攻入北京,並縱火燒毀了有“萬園之園”之稱的圓明園。事後,鹹豐派恭親王奕炘和侵略軍談判,以割地賠款的代價求得議和。但是他仍然不敢回京,遲遲不肯動身。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開始生病。而且病情日益嚴重。他宣召載垣端華肅順、景壽等八位大臣進寢室接受顧命,下令立長子載淳為皇太子。因皇太子年幼,鹹豐要他們盡心輔佐。第二天鹹豐在內憂外患中病死在熱河避暑山莊的行殿寢宮內。
鹹豐死後的廟號為文宗顯皇帝,史稱鹹豐皇帝

性格

(圖)慈禧慈禧
鹹豐皇帝在避暑山莊里貪女色、貪絲竹、貪美酒、貪鴉片!
一貪女色。有書記載:奕置兵敗於不顧,攜妃嬪遊行園中,寄情於聲色既聊以自娛,又自我麻醉。他有所謂漢女“四春”:牡丹春、海棠春、杏花春、陀羅春。此外還眷愛“天地一家春”,就是慈禧。還有野史說鹹豐養著一位民間寡婦。《野史叟聞》記載:鹹豐鍾情於一位寡婦曹氏,山西人,長得秀美妖艷,嫵媚動人。入宮以後,帝最眷之。野史類似的記載還有:“山西籍孀婦曹氏,風流姝(shū)麗,腳甚纖小,喜歡在鞋履上綴以明珠。鹹豐帝召入宮中,最為眷愛。”
二貪絲竹。鹹豐愛看戲,愛唱戲,有時粉墨登場。在熱河行宮,他都經常點戲、看戲。他有時指導太監演戲,如《教子》、《八扯》等戲,還演唱過《朱仙鎮》、《青石山》、《平安如意》等戲。他在熱河逃難,更醉心於戲劇。他把昇平署(宮廷戲班)招到承德行宮承差,親點戲目,欽定角色。他在避暑山莊的煙波致爽殿聽戲,幾乎每天都要戲班承應,有時上午剛聽過花唱,中午還要傳旨清唱。天暖之後,有時在“如意洲”看戲。“如意洲”有水上戲台,憑水看戲,別有情趣。薛福成《庸盦筆記》記載:鹹豐帝在熱河不但圍獵,而且觀劇。“和議剛成,即召京師昇平署人員,到熱河行在唱戲,使鹹豐帝樂不思蜀”。 
三貪美酒。鹹豐貪杯,一飲即醉,一醉便鬧,大耍酒風。野史記載:“文宗嗜飲,每醉必盛怒。每怒必有一二內侍或宮女遭殃,其甚則雖所寵愛者,亦遭戮辱。倖免於死者,及醒而悔,必寵愛有加,多所賞賜,以償其苦痛。然未幾而醉,則故態復萌矣。”
四貪鴉片。鹹豐繼位不久,違背祖訓,吸上鴉片,並美其名曰“益壽如意膏”。鹹豐北狩熱河後,京師被英法聯軍侵占。他不親率軍民抗擊外敵侵略,卻以吸食鴉片來刺激自己、麻醉自己。

大事年表

道光十一年六月初九日,奕詝出生。後受教於杜受田

道光三十年正月,宣宗去世,奕詝繼位。是年太平天國起事。

鹹豐三年二月,太平軍攻占江寧,定都在此,改名天京。九月,太平天國北伐軍逼近天津。是年曾國藩建湘軍。

鹹豐五年四月,李開芳被俘,太平天國北伐軍覆沒。

鹹豐六年八月,天京事變發生。九月,“亞羅號事件”發生。

鹹豐八年四月,與俄國簽訂《璦琿條約》。五月,先後與俄、美、英、法四國簽訂《中俄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英天津條約》及《中法天津條約》。十月,太平軍取得三河大捷。

鹹豐九年五月,清大沽守軍擊退英、法艦隊。

鹹豐十年七月,英法聯軍攻占天津和大沽一帶。八月,八里橋和大沽口相繼被攻占,鹹豐帝逃往承德,亦不足兩個月,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進占北京。十月,《中英北京條約》及《中法北京條約》立。十一月,《中俄北京條約》立。十二月總理各國事務衙門成立。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鹹豐帝在承德去世。其子載淳年僅六歲,繼承大統。鹹豐委派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為輔政八大臣,輔助小皇帝。

評價

鹹豐在位的11年,借用陸游的一首詞叫《釵頭鳳》,“紅酥手,黃藤酒,滿城春色宮牆柳,東風惡,歡情薄,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我就想借用陸游《釵頭鳳》這三個“錯”字,錯、錯、錯,來論說鹹豐這11年的皇帝生涯,鹹豐做了11年皇帝,我給他概括了三個字叫做錯、錯、錯。

第一個錯,就是錯坐了皇帝的位子。鹹豐做皇帝,錯不錯在他自己,錯錯在道光,道光在選皇太子的時候,德才兩個條件,沒有考慮德才兼備,只考慮到了德而沒考慮了才,實際上鹹豐後來在德的問題上做的也是很不夠的,我後面還要講,就說道光選皇太子的時候,應當說選錯了,責任在道光,但是我們今天講鹹豐,所以我說鹹豐錯坐了皇帝的位子。鹹豐這個人無遠見,無膽識,無才能,無作為,是一位很不稱職的皇帝,因為他不稱職,因為我剛才說這個四無,所以他就接著發生第二個錯誤,就是鹹豐皇帝的第二個錯,就是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時,逃離了皇都北京。鹹豐皇帝登上寶座之後,面臨著內憂,陽九之運,和外患明夷之變。

第二個錯就是英法聯軍入侵北京的時候,逃離了北京,把廣大人民丟於水深火熱之中而不顧。

第三個錯,錯定了顧命大臣,鹹豐11年,1861年7月15病重,7月16病危,7月17死了,死之前他召集八大臣,這八個人載垣,端華、景壽、肅順、穆蔭、匡源、杜翰、焦祐瀛到他病榻前,宣布立載淳為皇太子,因為他就一個兒子沒有選擇的問題,就是同治。讓這八個人做顧命大臣,也記載叫做贊襄政務大臣,七月十七鹹豐就死了,我說他的第三個錯就是錯定了顧命大臣,順治幼年攝政王兩個,就多爾袞和濟爾哈朗,康熙初政的時候,扶正大臣是四個,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那到了同治的時候,顧命大臣就變成了八個,這八個意見就很難協調了。

後期的鹹豐皇帝沒有國君的使命感,也沒有歷史的責任感。鹹豐皇帝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的歷史責任上,不僅有過,而且有罪。鹹豐皇帝應是《北京條約》簽訂的直接責任者。鹹豐在外敵入京、義軍蜂起、社稷多難、江山危急之時,逃離皇都北京,躲在避暑山莊,而且恐懼洋人,拒不迴鑾返京,是滿清第一昏君。

后妃與子女

文宗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同治嫡母,1837-1881)文宗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同治嫡母,1837-1881)

后妃

端恪皇貴妃

莊靜皇貴妃

惠征孝欽顯皇后

穆楊阿孝貞顯皇后

孝德顯皇后

璷妃,那拉氏,鹹豐六年六月初九日賜號為璷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璷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璷妃。光緒二十一年(1895)乙未四月二十一日卒。二十三年八月初十日奉安。

吉妃,王佳氏,正黃旗維翰佐領下園戶清遠之女,鹹豐八年五月十五日賜號為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吉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吉妃。光緒三十一年(1905)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禧妃,察哈拉氏,鹹豐九年四月十一日賜號為禧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禧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禧妃。光緒三年(1877)丁丑五月十六日卒。九月奉安。

吉妃,王氏,正黃旗維翰佐領下園戶清遠之女,鹹豐八年五月十五日賜號為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吉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吉妃。光緒三十一年乙巳十月十六日卒。三十三年九月初六日奉安。

慶妃,張佳氏,鹹豐九年九月初九日賜號為慶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慶嬪。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再詔晉尊為慶妃。光緒十一年(1885)乙酉五月初三日卒,十五年奉安。

雲嬪,武佳氏,初入侍文宗於皇子邸,為側福晉。鹹豐元年賜號為雲貴人。二年十一月,冊封雲嬪。五年(1855)乙卯正月初四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鹹豐三年三月為容常在,七年賜號為容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容嬪。同治八年(1869)己巳五月十二日卒,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

璹嬪,那拉氏,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員外郎惠春女。鹹豐三年為璹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璹嬪。同治十三年(1874)甲戌三月二十四日卒,終年34歲。光緒元年三月十二日奉安。

玉嬪,那拉氏,生於道光二十三年(1843),員外郎惠春女。鹹豐三年為玉貴人;十一年十月,穆宗尊封為皇考玉嬪。同治元年(1862)壬戌十一月十六日卒,終年20歲。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玶常在,伊爾根覺羅氏,鹹豐元年為英貴人;二年十一月,冊封英嬪,鹹豐三年十月,降為伊貴人。五年二月二十四日,降為伊常在,復降為伊答應。六年(1856)五月二十五日,封為玶常在。七月十五日卒,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五日奉安。

瑃常在,鹹豐元年為瑃貴人;三年降為明常在;五年降為明答應;六年為瑃常在;九年(1859)去世。

鑫常在,鹹豐元年為鑫常在;九年(1859)去世。

皇子

皇長子載淳,即,母懿嬪葉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 皇次子憫郡王,生於鹹豐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死於鹹豐八年二月初五日(1858),1歲。文宗第二子,母玫貴妃。

皇女

固倫榮安公主,生於鹹豐五年五月初七日(1855),死於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874),20歲。文宗第一女,母莊靜皇貴妃。同治十二年下嫁瓜爾佳·苻珍。

養女

固倫榮壽公主,生於鹹豐四年二月初二日(1854),死於宣統三年(1911),58歲。奕訢第一女。同治五年下嫁富察·志瑞。

鹹豐帝後宮年表

文宗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文宗孝貞顯皇后鈕祜祿氏

道光二十七年 武佳氏入侍潛邸為格格。

道光二十八年二月二十七日 冊封太僕寺少卿富泰之女薩克達氏為皇子福晉,奉旨成婚。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二日 福晉薩克達氏薨。

道光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 皇四子繼皇帝位。二十七日 冊謚福晉薩克達氏為孝德皇后。賜封格格武佳氏為雲貴人。十月二十七日 行孝德皇后冊謚禮。

鹹豐二年二月十一日 冊封廣西右江道穆揚阿之女鈕祜祿氏為貞嬪;雲貴人武佳氏為雲嬪、國子監祭酒彥昌之女伊爾根覺羅氏為英嬪;賜封安徽寧池太廣道之女葉赫那拉氏為蘭貴人、主事慶海之女他他拉氏為麗貴人、春貴人、左都御使奎照之女索綽羅氏為婉常在。五月二十五日 冊封鈕祜祿氏為貞貴妃。六月初八 冊立貞嬪鈕祜祿氏為中宮皇后。九月十一日 晉封婉常在為婉貴人。十月十七日 行皇后冊立禮。 賜封教習薩爾杭阿之女伊爾根覺羅氏為容常在。十一月初七 行雲嬪、英嬪冊封禮。

鹹豐三年二月二十四日 賜封宮女披甲人吉祿之女為鑫常在。九月初三 降封英嬪為伊貴人。十月 降封春貴人為名常在。十一月初三 賜封宮女領催誠意之女徐佳氏為玫常在。

鹹豐四年二月二十六日 冊封蘭貴人為懿嬪。十一月二十五日 行懿嬪冊封禮。十二月二十四日 冊封麗貴人為麗嬪、婉貴人為婉嬪。晉封容常在為容貴人、玫常在為玫貴人。
鹹豐五年正月初四 雲嬪武佳氏薨。二月初十 賜封主事全如之女葉赫那拉氏為璷貴人。候補員外郎桂林之女葉赫那拉氏為貴人。二十四日降封伊貴人為伊常在,後再降封伊答應,明常在為明答應。五月初七 麗嬪生皇長女,初九 晉封麗嬪為麗妃。二十四日降封玫貴人為玫常在。六月十七日降封玫常在為徐官女子,二十五日 復封徐官女子為玫常在。十二月二十八日 行麗妃、婉嬪晉封禮。

鹹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懿嬪生皇長子載淳,晉封懿妃。五月二十五日 復封伊答應為玶常在,明答應為瑃常在。

鹹豐七年正月初二 晉封懿妃為懿貴妃。十二月十三日 行懿貴妃晉封禮。同年 冊封一等侍衛裕祥之女佟佳氏為祺嬪。賜封璹貴人之妹為玉貴人,玫常在復封玫貴人。八年二月初五 玫貴人生皇二子,三月初九 冊封玫貴人為玫嬪,二十五日 祺嬪、玉貴人入宮。五月十五日 賜封宮女園戶清遠之女王氏為吉貴人,十二月二十四日 行玫嬪、祺嬪冊封禮。

鹹豐九年正月初四瑃常在薨。四月十一日 賜封長春宮女子海棠春,內務府廚役常順之女察哈拉氏為禧貴人。五月初六 鑫常在薨。九月初九 賜封長春宮女子張氏為慶貴人。

鹹豐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文宗殯天,皇長子載淳繼皇帝位,尊封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十八日 尊封懿貴妃為聖母皇太后,九月初一敬上母后徽號慈安皇太后,聖母徽號慈禧皇太后。十月初十 晉尊麗妃為麗皇貴妃;婉嬪為婉妃;玫嬪為玫妃;祺嬪為祺妃;璷貴人為璷嬪;容貴人為容嬪;璹貴人為璹嬪;玉貴人為玉嬪;吉貴人為吉嬪;禧貴人為禧嬪;慶貴人為慶嬪。

同治元年四月二十五日 行母后、聖母上徽號禮。十一月十六日 玉嬪葉赫那拉氏薨。

同治八年五月十二日 容嬪伊爾根覺羅氏薨。

同治十一年十月初八 皇帝大婚,敬上母后徽號端裕,聖母徽號端佑。

同治十二年二月,皇帝親政,敬上母后徽號康慶,聖母徽號康頤。

同治十三年三月二十四日 璹嬪葉赫那拉氏薨。 十一月十六日晉尊麗皇貴妃為麗皇貴太妃,婉妃為婉貴妃,玫妃為玫貴妃,祺妃為祺貴妃,敷嬪為敷妃,吉嬪為吉妃,禧嬪為禧妃,慶嬪為慶妃。

光緒元年七月 敬上母后徽號昭和莊敬,聖母徽號昭豫莊誠。

光緒三年五月十六日 禧妃察哈拉氏薨。

光緒七年三月初十 母后慈安端裕康慶昭和莊敬皇太后鈕祜祿氏崩。恭上大行皇太后尊謚孝貞慈安裕慶和敬儀天祚聖顯皇后。

光緒十一年五月初三 慶妃張氏薨。

光緒十五年二月 皇帝大婚,敬上聖母徽號壽恭。三月皇帝親政,敬上聖母徽號欽獻。

光緒十六年十一月初八 玫貴妃徐佳氏薨。十五日麗皇貴太妃他他拉氏薨,冊謚莊靜皇貴妃。

光緒二十年五月十七日 婉貴妃索綽羅氏薨。八月 聖母六旬聖壽,敬上徽號崇熙。

光緒二十一年四月二十一日 璷妃葉赫那拉氏薨。

光緒三十一年十月十六日 吉妃王氏薨。

光緒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日 德宗殯天,穆宗承繼子溥儀繼皇帝位。尊封聖母為聖祖母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二十二日 聖祖母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太皇太后崩。二十五日 晉尊祺貴妃為祺皇貴太妃。二十六日 恭上大行太皇太后尊謚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聖顯皇后。

宣統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祺皇貴太妃佟佳氏薨。五月 冊謚端恪皇貴妃。

兄弟姐妹

兄弟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生性頑劣調皮,不務正業。道光皇帝對其不問不睬。據《老太監的回憶》一書中記載,因出言不諱,觸怒了道光皇帝,被其一腳踢死。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他命薄如紙,還未滿月就夭折了。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慧質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命運多舛,僅僅活了二十多天便匆匆離開了人世。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惇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過繼給惇恪親王綿愷。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訢,和碩恭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幼時聰明好學,博學多才。長大後,大刀闊斧,能文能武。鹹豐帝十歲喪母,道光皇帝下旨將奕詝(即鹹豐帝)交於靜皇貴妃(即孝靜成皇后)撫養。小時與鹹豐帝是總角之交,情深似海。倆人還創造出刀法十八式,槍法二十八式。道光將槍法命名為“棣泰協力”刀法命名為“寶鍔宣威”。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後為慈禧之妹葉赫那拉·婉貞之夫,光緒帝載湉、監國攝政載灃之生父,宣統皇帝溥儀之祖父。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鍾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卒後謚“端”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穆宗即位,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同治三年,分府,仍在內廷行走,命管樂部。十一年,授內大臣,加親王銜。德宗即位,復命免宴見叩拜、奏事書名。光緒三年二月,薨,謚“敬”。

姐妹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1819)。生於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日,母為繼妃佟佳氏,即孝慎成皇后。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殤,時年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次女:生於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日,母為祥嬪鈕祜祿氏毓琤。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命名,無封。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1835)。生於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日,母為全妃鈕祜祿氏伊蘭,即孝全成皇后。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日殤,年11歲。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葬陳家門園寢。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一1860)。生於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日,母為孝全成皇后,時為全貴妃。道光二十一年(1841)16歲,指配德穆楚克札布,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鹹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德穆楚克札布請移葬藩部,不許。
額駙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鹹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鹹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856)。生於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日,母為祥妃鈕祜祿氏。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14歲,指配恩祟,道光十二月初三日下嫁。鹹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日卒,年28歲。
額駙恩崇(?一1864),初名恩醇。鹹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內務府總管。鹹豐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務府總管職。同治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同治三年(1864)再兼署內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859)。生於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日,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道光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鹹豐九年(18E9)四月十三日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後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鹹豐五年(1855)七月薦授蒙古都統。鹹豐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鹹豐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鹹豐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贊襄政務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三月授徹前大臣。同治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去世。謚端勤。
皇七女(1840——1844):生於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婉柔。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日殤,時年5歲。未命名,無封。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866)。生於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鹹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額駙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後賜改今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薦官至護軍統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光緒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光緒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1884)。生於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日,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鹹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同治四年(1865)正月德徽卒。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日去世,年43歲。
額駙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恆,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卒,無子,以從子為嗣。皇十女(1844—1845):生於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日,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次年正月二十日殤,無名無封。

軼事典故

避其短處,巧斗奕訢

道光帝生育過九個兒子,但論年齡、資質,能被選為皇儲的阿哥。就只有兩個,就是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
訢。由於四阿哥奕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英年早逝,所以奕詝是由六阿哥奕訢的母親靜妃養育的。平時小哥倆兒雖然不是一母所生,但關係一直很好。道光帝也很彷徨,不知道奕詝和奕訢哪個更有才幹繼承大統,所以就準備用打獵和召見阿哥來觀察、斟酌。選出皇儲。
很快,打獵的日子就到了。所有的阿哥都井然有序地來到了木蘭打獵場。打獵前,四阿哥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就對四阿哥奕詝說:“阿哥論英武,是比不上六阿哥的,阿哥到了木蘭圍場萬萬不可開弓放箭,一定要空手而歸。若是皇上問起,你就說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生氣盎然。正是動物繁育的季節。若是在此時對他們展開殺戮,豈不是太殘忍了嗎?”奕詝很信賴杜受田,就牢牢記住了杜受田的話。而六阿哥奕訢的老師卻叫奕訢盡力發揮,多打獵物。
打獵正式開始了,奕訢是意氣風發地打起獵,並且滿載而歸。而奕詝卻是一箭不發,兩手空空。道光帝看到兩個兒子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很是吃驚,便問奕詝原因。奕詝就對道光帝說:“皇阿瑪,兒臣看到現在正值煙花三月,所有的動物都開始生息繁衍。如來佛就以慈悲為懷,曾割下自己的肉給鷹吃。如若這時,兒臣用冰冷的弓箭將他們一網打盡,太過殘忍了。這都是佛祖不願看到的結果。”道光對四阿哥奕詝的回答很滿意,認為他有帝王的仁慈,以及寬大的胸襟。慢慢開始對四阿哥奕詝產生好感。
還有一次,道光認為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來,問他們倘若自己百年之後,如何治理國家?出發前,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對奕詝說:“阿哥論口才是比不過六阿哥的,待會兒皇上問你時,你就嚎啕大哭,說皇上永遠不會死去,永遠輪不到自己當皇帝!”奕詝記住了這些話。待到道光帝詢問兩個阿哥如何治理國家之時,奕訢講得頭頭是道,口若懸河。而輪到奕詝講時,奕詝卻泣不成聲。抽噎著說:“皇阿瑪這是什麼話?皇阿瑪行善積德,得蒼天庇佑,永遠也不會死去。哪裡輪得上我輩當上皇帝呢?”道光畢竟是一個老人,希望兒女孝順、關心自己。六阿哥奕訢滔滔不絕的回答讓反而道光不高興了。他覺得奕訢對國事這么有研究,肯定是巴不得自己早點死,然後他早早登基。而四阿哥奕詝的回答雖然不如奕訴的回答有謀略,有方針,但是卻體現了對道光帝的愛。道光帝更加喜歡奕詝了。後來道光帝選擇了奕詝。
以上這種說法,表面上看起來似乎頗有道理,但細細分析卻是站不住腳的。史書上說道光帝是道光二十六年立儲的,那么最晚就是這年去打獵了吧。這不是在間接地斥責道光帝舉辦打獵大會嗎?道光帝聽後肯定不會高興,更別說對奕詝好感增加了。最後一點,也就是最有說服力的一點,那就是道光二十六年,就是打獵那年。上面說全部的皇子都參加,那時候,最小的皇子才1歲,還不會走路,怎能去打獵呢?,

先立奕訢,後立奕詝

這種說法是說,道光經過對奕詝和奕訢長時間的觀察以後,發現奕訢確實是比奕詝有才華,有謀略,有武力。於是下定決心立六阿哥奕訢為皇太子。由於清朝自雍正帝選立儲君以來,就流傳著有把已選定的皇太子名字寫在一張紙上,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的習慣。於是,一天晚上,道光帝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清理了大堂之內的宮女和太監。自己拿出一張紙,準備寫冊立儲君的“遺詔”了。
這時,有個守門的小太監很聰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運筆的姿勢,暗自揣摩道光帝寫的是什麼字,好從中了解一些眉目。結果,他看見道光帝寫最後一個字的時候,拉了一個很長的一豎。便琢磨起哪個阿哥的名字的最後一筆的長長的一豎。結果他想到了“奕訢”。“訢”字最後一筆就是一豎。他興高采烈,連忙去通報奕訢的生母靜妃,好領點兒賞。靜妃聽後也歡天喜地,給了小太監很多賞。然後到處去和別人炫耀:“我兒子六阿哥奕訢特別有才幹,都被皇上立為皇儲了。我就要當皇太后了。”結果這話一傳十,十傳百。最終傳到了道光帝的耳朵里。道光帝很不高興。認為自己的秘密竟然被靜妃公之於眾,一點皇上的威嚴也沒有。便馬上改立了皇儲,把寫上奕訢名字的遺詔換下來,改寫成了奕詝。
其實這個說法很荒謬,由於清代皇室是滿族人。所以他們在寫一些重要的檔案的時候。都既要寫滿文,又要寫漢文。那個小太監怎么知道道光帝寫的那一豎是滿文中的還是漢文中的。還有,就算靜妃得到了音訊,她也不會輕易說出去。因為畢竟她在宮中已經摸爬滾了二十餘年,早就揣摩透了道光帝的性格和鍛造了一顆謹慎的心。她很明白其中的利害的。

心憐皇后,冊立奕詝

身為至高無上的皇帝,道光雖有著三千佳人,但他最愛的嬪妃卻是四阿哥奕詝的親生母親孝全成皇后。這不免讓年輕的孝全成皇后心高氣傲,沒有搞好與孝和睿皇后(是指道光帝的父親嘉慶帝的皇后)的婆媳關係,很
早就被孝和睿皇后毒死了,迫於皇太后的權利,更為了維護皇家的面子。道光帝一直是敢怒不敢言,不敢追究孝全成皇后的死因。但在他心裡,孝全成皇后依然有著很高的地位,為奕訢之母靜妃所不能及也。孝全成皇后逝世那年,奕詝才十歲。道光帝心痛皇后的死去,把他對孝全成皇后的愛全部傾注到了小小的奕詝身上,一直對奕詝疼愛有加。
奕詝長大後,雖然才華、武功方面不如奕訢,道光也覺察到了。但是,正如康熙帝偏愛太子胤礽一樣。明知道有其他的阿哥比自己喜歡的這個阿哥能力強。但是聯想到奕詝的母親,曾經是那么楚楚動人,曾經是那么溫柔似水。自然就更加喜愛奕詝。道光本來就對不能為孝全成皇后追查死因,不能保護孝全成皇后而深感歉意。所以道光帝最終選擇的奕詝。這個說法合乎情理、實際。但至於是真是假,還有待考究。

臨終託孤,錯定顧命

鹹豐帝僅有一子,懿貴妃所生的大阿哥載淳。自己死後,江山必將由載淳來繼承,但載淳年紀太小,今年不過六歲,剛剛開始上學讀書,一旦登基,十年八年之內不能親理國政。由誰來輔佐兒子,代行皇權呢?憑血緣關係,憑才略,首屈一指的人物是恭親王奕訢。但此時,鹹豐帝跟恭親王奕訢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惡化了。雖然奕訢的血緣關係最近,是載淳的叔叔,又才略非凡,但在鹹豐看來,威脅也最大。奕訢不可靠,能不能向肅順託孤呢?肅順是自己的親信,忠心耿耿,但鹹豐這對肅順也不能說一點戒心都沒有。鹹豐知道,肅順作為一個遠支宗室,他不可能篡權奪位,但肅順這個人飛揚跋扈,權力欲極強,很可能欺負皇帝年幼,大權獨攬,成為“鰲拜第二”,這也是鹹豐帝不願意看到的。如果奕訢、肅順都不可靠,不用說了,惟一的人選就是懿貴妃了。懿貴妃是載淳的生母,按清朝制度,載淳一旦登基,懿貴妃就將升格為太后,兒子年幼,自然聽媽媽的,懿貴妃母以子貴,到時候大權獨攬,發號施令,順理成章。鹹豐知道懿貴妃那可不是一個安分守已的人,她已經表現出了對朝政過分的熱衷。鹹豐帝又擔心清朝出現一個呂后甚至武則天,怎么辦?
經過幾個月的苦思冥想,鹹豐帝終於在臨終前確立了他身後的權力格局和行政運行體制。鹹豐帝把太子交給肅順,然後由其他七位大臣替小皇帝處理國政,當然鹹豐帝對肅順也不是沒有防範,他還交給即將成為太后的皇后和懿貴妃一人一個圖章,給皇后的圖章印文是“御賞”,給懿貴妃的圖章印文是“同道堂”。從此以後,肅順等人擬好了小皇帝的上諭,然後把這個上諭拿到兩位太后那裡蓋章,“御賞”章蓋在上面或者叫前面,“同道堂”蓋在下面或者叫後面。兩位太后蓋完章之後,上諭生效,頒發執行。鹹豐帝這個安排的用意是拿肅順來壓制奕訢,然後用懿貴妃牽制肅順,那么誰來制衡懿貴妃呢?這由皇后來完成。因為鹹豐帝規定,將來下發的上諭,必須兩位太后同時蓋章才能生效。

史籍記載

清文宗鹹豐皇帝愛新覺羅·奕詝(1831-1861年),清朝入關後第七位皇帝,道光皇帝第四子。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即位,以次年為鹹豐元年,時年20歲。在位11年。在位期間,正逢清朝亂世,國庫空虛,危機四伏。即位不到一年,太平天國即在金田起義,且三年左右就危及北京,鹹豐帝屢派兵將鎮壓太平天國及各地農民起義。戰火未息,英法聯合侵略軍又迅速攻占天津、北京,奕詝從圓明園逃往避暑山莊。只命奕欣留北京與英法講和。侵略軍竟野蠻地焚掠了圓明等園。不得已奕詝與英法等國簽訂了數宗不平等條約。奕詝縱有重整江山之心,已無回天之力。奕詝即位後,面臨內憂外患的統治危機。其時,太平天國起義爆發於廣西,不久,進軍湖南、湖北,鹹豐三年(1853年)三月攻克南京建都,與清政府分庭抗禮。西方列強以“修約”為名,準備對中國發動新的侵略戰爭。沙皇俄國在中國東北興師動兵,強占中國黑龍江以北大片領土。為了挽救統治危機,鹹豐帝頗思除弊求治。他任賢去邪,企圖重振綱紀。重用漢族官僚曾國藩,依靠其訓練指揮的漢族地主武裝鎮壓太平天國和捻軍起義。提拔敢於任事的肅順,支持肅順等革除弊政。同時,他罷斥了道光朝任軍機大臣二十餘年、貪位保榮、妨賢病國的穆彰阿,處決了第一次鴉片戰爭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員耆英。鹹豐六年(1856年),英法對中國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攻占廣州。鹹豐八年(1858年),英法艦隊攻陷大沽炮台,進迫天津。鹹豐派桂良、花沙納往天津議和,與英、美、法、俄分別簽訂《中英天津條約》、《中美天津條約》、《中法天津條約》和《中俄天津條約》。列強不滿足於《天津條約》規定的權利,蓄意重新挑起戰爭。鹹豐帝命清軍加強大沽口防務。鹹豐九年(1859年),在英國蓄意挑起的大沽口衝突中,英法侵略軍被擊敗。鹹豐十年(1860年),英法兩國再次組成侵華聯軍,大舉入侵。英法聯軍進攻北塘,鹹豐帝在清軍與英法聯軍激戰之時,竟令清軍統帥離營撤退,大沽再次淪陷。英法聯軍攻占天津,隨即向北京進犯。鹹豐帝派遣怡親王載垣、兵部尚書穆蔭為欽差大臣,往通州與英、法議和。英法聯軍以和談為掩護,繼續組織對北京的進攻,在通州八里橋擊敗清軍後,進攻北京,圓明園、清漪園等處被焚掠。鹹豐帝自圓明園倉皇逃亡熱河(今承德市),命恭親王奕欣留京議和。奕欣代表清政府與英、法、俄簽訂了《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中俄北京條約》,並批准了中英、中法《天津條約》。在《中俄北京條約》中,承認了鹹豐八年(1858年)沙俄迫使清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的《璦琿條約》。鹹豐十一年(1861年)七月,鹹豐皇帝病死於熱河。卒謚協天翊運執中垂謨懋德振武聖孝淵恭端仁寬敏莊儉顯皇帝。廟號文宗。葬直隸遵化清東陵之定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