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洞村

老虎洞村

老虎洞村位於蕭山市西部,隸屬於聞堰鎮。村區占地總面積3.4平方公里。東和城廂鎮湖山村、長河鎮湯家金村接界,南與湘湖農場接壤,西和東旺村相依,北面由老虎洞山環抱。全村由青山張、長池頭、陳家埠、水園裡、灣里張、青山頭、王家莊7個自然村組成。村委會駐地長池頭。1992年有582戶,1878人。村民中以張、王、韓、蔡等姓氏居多。

基本信息


經濟發展

老虎洞村虎洞村紡織廠
老虎洞村依山傍水,地處古湘湖西南沿岸,從事農業歷史悠久。據民國《湘湖志》載:“宋神宗朝築為湖,政和二年楊氏依山為岸築土為塘,後曆元明清各朝屢有占墾情事”。至民國時期,湘湖水面縮小,大多淤漲成陸,始擴地耕作,因湖田地勢偏低,常遭水患,村民貧窮潦倒。
1949年後,人民政府重視興修水利,推行“三熟制”,進行園田化建設,使農業有了基本保障。但由於長期生產單一,經營不活,村級經濟發展緩慢。到70年代,集體經濟仍薄弱,村民人均收入連年徘徊在140元左右,只能維持低標準的溫飽生活。1978年後,村民思想解放,轉變傳統生產格局,向高效農業和創匯農業發展。1982年底,全村1419畝農業耕地,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88年起,實施“噸糧田”工程,套用“模式栽培、配方施肥”的新技術。建立村農業技術推廣站肥藥供應站、種子倉庫,還投資12.8萬元,先後購置聯合收割機2台、50型拖拉機2台、開溝機1台,直接為農戶提供服務。至1992年,糧食畝產連續5年超過1000公斤。同時,成立山林隊,有專業人員33名,對村里1314畝山林負責管理。實行封山育林,擴大經濟林面積,現建有茶園103畝,是“浙江龍井”的產地之一;擴大和新建果園370畝,種植楊梅柑桔板栗桃子等。另外,尚有編草荐、個人運輸、養鴨、養魚等工副業。由資源優勢成為經濟優勢。
發展工業,壯大村級經濟。1974年,村里動用合作化以來積累資金5.74萬元,創辦起東風算盤廠。開辦時用小會堂作廠房,條件艱苦。1976年算盤廠改名東風農機五金縫紉機廠,不久更名為蕭山工業縫紉機廠,同時新辦湘湖時裝廠。之後,縫紉機廠規模由小變大,獲利潤從3萬、5萬上升為10多萬元,1989年達到34.1萬元,成為村級“財源大戶”。1980年後,老虎洞村抓住改革開放的機遇,以兩個廠為依託,又相繼建立蕭山化纖紡織廠、湘湖蓴菜廠、聞堰漁業機械廠、湘湖建築隊、聞堰土方隊和聞堰春江商店等6家工廠和流通企業。主要產品:工業縫紉機、高檔大提花貢緞、流行時裝蓴菜、漁具機械、裝飾布等10餘種。“滬佳”、“湘湖”牌工業縫紉機,產量由創辦時年產120台猛增到年產7800台,其中95%以上出口孟加拉泰國巴西香港等14個國家和地區,飲譽國際市場。1992年村里再次投資183萬元,開發出民用的封閉式三線縫紉機,也受到客戶歡迎。
老虎洞村農業、工業、山林特產和家庭副業得到全面發展,村級經濟殷實。1992年,全村擁有工業固定資產179萬元,自有資產242.54萬元;獲工業利潤86.65萬元;共有職工432人,占村民總人口的26.2%。村里實現工農業總產值867萬元,其中農業353萬元,比1978年的41.2萬元增加8.5倍;工業514萬元,比1981年的46.12萬元增加11倍。村民人均收入1812元(含職工),比1978年的142元增加12.7倍。職工人均收入3270元。1987、1992年村黨支部兩次被中共蕭山市委評為市級先進。1992年被中共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標兵村

湘湖蓴菜

老虎洞村湘湖蓴菜
老虎洞村是傳統特產湘湖蓴菜的發源地,出產蓴菜歷史久遠。蓴菜春天生長,夏秋採摘,是中國南方三大水生名菜之一,含有較高的植物蛋白,具有獨特滋味。在封建時代為進獻貢品,南宋《(嘉泰)會稽志》載:“蕭山湘湖之蓴菜特珍,柔滑而腴。”北宋詩人陸游亦留下“湖心三月水粼粼,湖面花開盡白萍,採得蓴絲生不滑,秘傳煮法要瞞人”的詩句。19世紀中期開始,由於水面銳減,野生蓴菜逐年減少。1949年後,雖還有少量野生蓴菜,但不採摘利用,多作餵豬飼料,至60年代終因湖水乾涸而絕跡。
80年代後,失傳20多年的“湘湖蓴菜”又展新貌。1980年初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時,把恢復傳統蓴菜列為創匯農業開發。由老農民追憶蓴菜生長的特性與養植方法,用1.7畝山間低田進行人工試植,引入山泉溪水灌溉,終於在夏秋季節長出碧綠而柔滑的蓴菜。次年擴大為17畝養植,並將新鮮蓴菜送往杭州樓外樓、天外天等飯店、菜館作菜餚,得到國內外客人的讚賞。1982年初夏,一名日本商人在杭州品嘗蓴菜後,馬上追蹤尋訪到村,要求組織批量生產。1984年起,利用有山有水優越的自然條件,大面積發展養植,並投資5萬多元,建立湘湖蓴菜廠,實行栽培管理--人工採摘--機械化挑級--科學蒸煮--保鮮加工“一條龍”生產線。養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由恢復初期幾百公斤提高到上百噸,產值與創匯能力也逐年增加。由於湘湖蓴菜具有清香爽口,潤滑不膩的風味,產品暢銷於杭州上海天津北京等許多大城市。同時,從1982年起先後出口日本美國台灣香港等4個國家和地區。其中尤以日本最多,現已與昭和、無山等4家貿易公司簽有契約,銷量由開始的1.54噸,增加到近百噸。
湘湖蓴菜因馳名中外而得到發展。1992年,湘湖蓴菜廠有職工22人,忙季達100多人,蓴菜養植面積擴展到340畝,總產量178噸,總產值170多萬元(其中為國家創匯45萬美元),獲淨利潤13.87萬元。1988年起,老虎洞村被浙江省列為農產品主要生產出口基地。1992年7、8月間,蕭山市受農業部委託赴太平洋島國斐濟舉辦中國農業展覽時,湘湖蓴菜受到青睞。

文明建設

老虎洞村老虎洞村報
村級經濟的發展壯大,使老虎洞村崇尚文明,樹立新風。
80年代初,富起來的村民開始建新住宅。村里原有住房多為平房老屋和草舍,且分散零亂。至1992年全村已有95%以上的農戶舊房換新,均是2、3層樓,較為寬敞。按統一規劃新建起的房屋,外型美觀,內部講究。冰櫃洗衣機機車空調等高檔電器設備逐年增多,電話也開始裝入村民家中。1992年投資50萬元完成自來水工程。如今,村民燒的有煤氣,飲用有自來水。
1987年由村出土地、省淡水魚試驗場投資,聯建一條沿東風河的水泥大道,全長2500米。此大道北與村中各條小路連線,東南西三面和杭(州)金(華)、蕭(山)湘(湖)、蕭(山)聞(堰)公路貫通。同時,村前大道還開通直達杭州的322路公交客貨營運線路,交通便捷。
1986年建立養老金制度,凡男65歲、女60歲以上老人,每年發給80元生活費。軍人家屬困難戶、老黨員、老幹部和殘疾人員給予優待與照顧。僅此兩項全年要支出2萬餘元。
從1989年起實行九年制義務教育。現村有幼稚園國小各1所,共有幼兒、小學生145名,教師6名,入學(園)率與鞏固率均達100%。1988年以來,村投資共4萬元,用於校舍加層、整修操場、改裝門窗、添置教學用具等。村設有醫務室,3名醫務人員,配齊普通藥械及化驗、輸氧等設備,做到小病不出村。1992年恢復統籌醫療制度,村民看病藥費可報銷50%。另外,還建有圖書、檔案室,豐富文化生活。
村北海拔218米的老虎洞山山巔上有兩塊畸形巨石,上端相接,下如空斗。該天然石穴,僅容一人出入,相傳是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地方。明代學者劉宗周撰聯說:“此地曾傳嘗膽事,我來猶憶臥薪人。”洞穴下方尚有蓮花庵,歷史上曾香火旺盛,但60年代被毀。1988年,老虎洞村和鄰近村民自願投資重建,裝點一新,鋪好上山石階,又在半山處新建三江亭,可眺望錢塘江富春江浦陽江匯合處的優美景色。旅遊事業逐漸發展。
老虎洞村,1988年被中共蕭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命名為文明村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