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頭胡村

橋頭胡村

橋頭胡村,又名黃墩,距寧海縣城11公里。位於象山港尾,黃墩港畔。東瀕黃墩港,西至梅林鎮3公里接省道甬臨線公路,北行8公里至強蛟碼頭出海。村域2.3平方公里,象西公路穿東西,強蛟公路貫南北,居寧海縣北部水陸交通要衝,為農、工、商經濟綜合地區。素有寧海北鄉第一村之稱。隸屬橋頭湖鎮,為鎮人民政府駐地。1992年,全村1420戶、4204人。共60餘姓,其中胡姓占60%左右。

基本信息


歷史傳說

橋頭胡村橋頭胡村
橋頭胡原是大水湖。湖中有墩,即黃墩;有9溪匯注,譽為“九龍戲珠”。元末明初,胡義道自縣城桃源卜居湖邊,繁衍生息,形成村落。架石橋,是為黃墩橋。海潮及湖,村處潮(橋)頭,故名潮頭湖、橋頭胡。現存4溪,顏公河、祖公河分別從縣城出北門流入黃墩港,西橫河自楊梅嶺水庫上游分支流入橋頭胡,東溪自原建設鄉山區由東向西流入,形成淡水、海水匯集區,具有開發海塗養殖的優越條件。
村西有眠牛山,相傳遠古時山高林密,山下有人居住,後因龍潭被污,老龍公削半山出而去茶山,留下部分狀如眠牛,因以為名。現山上龍潭底部尚存。1985年,在眠牛山腳造水庫,出土青石箭鏃,系新石器時代文物,現存寧海縣文物管理委員會。村東有迎駕山。村有眠牛傍水、白竹連翠、虹橋飛津、砂石奇漁火、烏石臨江、山寺鐘聲、天馬追風、妙峰卓筆八景,可見橋頭胡山水之美。

農業生產

橋頭胡村橋頭胡村農作物
1949年前,農民少有田地,大部分靠挑擔,販運為生。1949年後,經過土地改革,農民分得田地,走集體化道路,以種糧為主。全村糧田千餘畝,分布在村周圍,屬建設水庫、楊梅嶺水庫灌區,水渠河道縱橫,歷年穩產、高產。80年代以來,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改變單一種糧習慣,擴大多種經營。全村有海塘堤1200米。1989年開始,投資29萬元,至1992年,建成標準海塘堤,保護田地不受海潮侵蝕。1992年,糧食麵積1137畝,畝產556公斤,總產631噸。經濟作物有:茶葉80畝,柑桔70畝,葡萄園10畝,茶園30畝。山林1146畝,封山育林,林木蓄積量3120立方米。海水養殖,對蝦、河鰻等珍貴水產,運銷寧波等地。

工業

民國時期曾有小型火力發電廠1家,供軋米、照明用。50年代初,電廠成為國營米廠。個體手工業者走社會主義道路,分別組成鐵器、木器、竹器等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現擴建為縣屬二輕集體企業,其中五金工具廠產品擋圈鉗出口國外。村辦企業始於1968年創辦的橋頭胡膠木廠。70年代末至80年代,村辦和個體、私營企業發展很快。1992年,境內有國營工廠2家,縣屬集體工廠7家,鎮辦工廠14家,村辦工廠5家,個體及私營企業74家。工業總產值7333萬元,其中村及村以下工業產值2304萬元,年創利160萬元。有1487人從事工業生產。村辦工業職工平均工資2250元。

集市

橋頭胡村橋頭胡村集市
明代,當地集市已形成。清代,旬有4市。沿習至今,連綿不衰。抗日戰爭期間,甬、奉等地淪陷後,這裡一度成為浙東地區溝通前後方的物資集散地。一時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有“小上海”之稱。
1949年後,隨著公路、碼頭建設,水陸交通更為方便,每逢農曆二、五、七、十,附近鄉鎮,遠及象山、奉化毗鄰地區,參加集市交易的一般6000人次,多時8000多人次。國營商業、合作商業、金融、服務事業,得到相應發展。1985年以來,鎮人民政府及各部門新建中新北街284米,郵電大樓、信用大樓、供銷大樓、百貨大樓等矗立兩旁;有占地10餘畝的農副產品市場,6畝的小商品市場;依照規劃,建造民用住宅800多戶。標路名,編門牌,形成新型的農村集鎮。全村30%的村民從事各種形式的商業經營。1992年,市場商品成交額2324萬元,比1978年增長8倍。

文化生活

民國時期,辦有黃汶國小。1949年後,教育事業發展很快。黃汶國小現為橋頭胡鎮中心國小。1958年建黃墩初級中學,現為寧海第六中學。有教學樓2336平方米,圖書8000冊,教師宿舍7800平方米,學生780人。1989年,又建橋頭胡鎮初級中學,村民國中入學率達95%。全村先後考入大學的有37人。村有幼稚園1所,入託兒童342名。
1949年前就有民間樂藝隊,1949年後幾次出席縣、市表演。1973年,村投資20萬元建影劇院,座位1200個。鎮辦圖書館,藏書逾萬冊。1984年,利用舊祠堂,成立老年人活動室。1992年,投資45萬元,為800戶村民安裝閉路電視。同時建成日供水2000噸的自來水工程。
橋頭胡中心衛生院,建於50年代,占地面積4875平方米,住院部病房25床,醫療設施為集鎮一流水平。著名醫師中醫內科盛君章、牙醫金亦卿、眼科陳壯懷,曾是衛生院主治醫師。現在,中心衛生院的牙科、眼科、傷科仍名聞全縣。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