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關村

城關村

浙江城關村地處浙江省桐廬縣城近郊。村內大部分為沿江平原,三面環山。西南部屏列排門、舞象、安樂諸山,延伸為一些丘陵地帶。分水、富春兩江襟帶左右,富航運之利,昔時帆檣林立,設有錢江輪船停泊碼頭。陸路有320國道穿村而過。全村面積近5平方公里。山水輝映,景色秀麗。城關村是甘肅省景泰縣舊縣城所在地,有321戶1799人,黨員54名,隨著新農村建設發展快速。

浙江名村

城關村城關村概貌
城關村古名江口。唐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縣治遷此後,始融入市鎮,農戶、居民雜居一起。宋代分為十九坊,明代設隅隸坊郭四隅,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為上坊、中坊、下坊、四坊莊,宣統二年(1910年)屬在城鄉,1930年分屬東鎮、西鎮,1935年屬在城鎮,1949年5月屬城關區,1950年5月分屬城關鎮10個行政村,1954年冬組建為4個初級農業社,1955年為2個高級社。1957年合為城關高級農業社,1958年為桐君人民公社城關大隊,1959年7月復屬城關鎮。1960年1月又屬桐君人民公社,下分10個包產小隊。1961年改組為10個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1968年改組為9個生產隊,1972年5月復屬桐廬鎮。1984年3月為桐廬鎮城關村。

經濟

城關村城關村蔬菜生產
城關村兼有平原丘陵、江河之利,自然資源較為豐富,農林牧副漁齊全,農業向以種蔬菜、水稻為主。現已形成農工商並舉、多種經濟協調發展的經濟格局。1992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為1855.39萬元,比1978年增加31倍,名列桐廬縣前茅。

糧食生產:1950年土改後,全村有耕地1206.3畝,人均1.10畝,山林3000畝。自1961年起,由於城鎮建設需要,耕地面積銳減,至1992年,尚有耕地112畝,其中糧田僅72畝,人均0.209畝。往時,農戶耕作一年一熟,每畝年產量200餘斤。1955年試種間作稻,次年擴種連作晚稻,每畝年產量554斤。1958年後發展為三熟制(春糧、早稻、晚稻)。1964年平均畝產首次超千斤。1979年實現噸糧田。1992年平均畝產量為1439公斤。

蔬菜生產:向為農家兼營。舊時栽培品種少、產量低,商品菜上市不多。1949年後,隨著城鎮人口增加,蔬菜產需量逐漸上升。1955年,始建西湖蔬菜專業隊,基地95畝,菜農40餘人。1957年增至3個專業隊,有蔬菜基地240畝,始推行溫床育苗栽培。1960年總產量達75萬公斤,以根莖、瓜類菜為主。此後,強調“以糧為綱”,菜地面積減少。1978年後,種菜面積恢復到182.7畝,複種指數達649畝。1980年,蔬菜隊增至4個,菜農625人,種菜面積328畝,複種指數1064畝,始套用雜交栽培技術,年產各類蔬菜399.6萬斤,以時鮮細菜為主,1982年起採用地膜覆蓋栽培。1985年對茄子、番茄、黃瓜、辣椒等始用棚栽移苗,促使早熟高產。此後,由於城建徵用土地,蔬菜面積減少百餘畝,靠科技與增加複種指數增產蔬菜。經營方式上,1983年前由蔬菜隊集體生產,縣蔬菜公司包購包銷,1983年起菜地承包到戶經營,1986年起由菜農自產自銷

工業生產:1949年前,城關村只有幾家手工作坊。1963年始有糧食加工廠。1974年起,逐步開辦軋石廠、鋼套廠和麻織廠、五金電器廠。但未形成生產規模,經濟效益不高,陸續被轉、並、停產。1978年後,先後辦起桐廬塑膠皮件廠、桐廬皮鞋廠、桐廬車把一分廠和城關五金電器廠、桐廬絲綢製衣廠等。1992年在村辦企業的基礎上,成立桐廬原野實業股份有限公司,從業人員537人,固定資產706.03萬元。是年,工業總產值1104萬元,比1978年的5.88萬元增加1098.12萬元。1978年至1992年,累計上交稅金361.24萬元,上交村委會分成利潤99.69萬元。1983年,村內戶辦工業有五金、鑄件和木材加工3家,年產值37萬元。此後,戶辦工業迅速發展。1992年止,戶辦和聯產工業15家,從業人員72人,是年工業總產值149萬元,實現利稅15萬元。主要門類有小五金、壓鑄件、服裝加工、塑膠皮件、預製件加工等。

商業企業:城關村歷史上是浙西山貨集散地之一,往來商賈、船戶、筏工常逾千人。清末民初,有過塘行、錢莊、棉布、百貨40餘家。抗日戰爭期間,山貨滯銷,水運被封,市鎮遭炸,商業凋零。1949年後逐步形成社會主義統一商業市場。1979年後,形成多種成份、多種形式、多條渠道的商業體制。村辦商業起步較晚。1980年,城關村創辦城關飯店。爾後,逐步增辦安樂飯店、安樂旅館、城關停車場和桐廬大廈等商業企業。1992年村辦商業6家,從業人員124人,營業額179.74萬元,實現稅利13.62萬元。同時,有個體商業攤店50家,從業人員106人,年營業額達172.73萬元。經營門類主要有飲食業、菸酒糖果、旅店、修理、服裝鞋革及雜貨等。

文化教育

城關村城關村
城關村得縣城所在地之利,村區元代有滄江書院,明代有如春、鏡塘、安東書院,清代有桐江書院。清末改縣學堂,並有私立國小3家。民國初年,有2家高等國小校,1944年設初級中學。村區現有中學2所,國小3所,幼稚園20餘所。文化設施亦較為齊全,有文化館、圖書館、電影院、劇院、廣播站、電視台等。醫療保健設施有縣人民醫院、中醫院,鎮衛生院及婦幼保健站,村民均就近得到醫療保健

40年代末,全村335戶,除田主富戶37戶、自耕農58戶外,有240戶無地,其中193戶無房。1949年後經過土改,有280戶分到耕地1025.9畝以及樓房、平房和草房155間,村民生活條件逐步得以改善。人均年收入,1955年為55元,到1978年為212元,1985年首次實現超千元,1992年為2453元,比1978年增加11.5倍。隨著經濟的發展,60年代村民始建新樓,但數量不多。一般為磚木結構。進入80年代,村民漸富,普遍建了新房,自1983年至1990年,有435戶建房61626平方米。到1992年,又增加新房面積23362.72平方米,連同原有房屋,人均住房面積已達71平方米,水電設施齊全。是年,全村450戶已擁有電視機400多台,電冰櫃160台。

城關村處於浙西國家級旅遊線的熱點上,富春江秀麗山水名冠東南,境東桐君山,前人譽為“峨嵋一角”,為華夏中藥鼻祖桐君老人故里。江心沙灘、江濱公園、圓通寺遺址,均為遊憩賞景勝地。城關地靈人傑,元代有詩人徐舫明代有政治家、太子少保姚夔清代有宏通淹博、睥睨一代的袁昶。民國以來,有畫壇巨子葉淺予以及電影藝術教育家汪歲寒等,寓外科技、文藝工作者多達上百人。

甘肅名村

城關村城關村概貌
城關村全村90%的村民住上了寬敞明亮的大瓦房,戶均1輛機車和1.5部手機,擁有50多輛微型轎車和30多輛卡車。2007年全村的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3450元。村民“糧袋子”充實,“菜藍子”豐富。鄉村道路得到硬化,改廚、改廁、改圈工作全面推進,戶戶通上了乾淨的自來水,有線電視網際網路絡走進了家家戶戶,新農村建設框架基本形成。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有序推進,群團組織活動豐富,農民用遠程教育學技術、唱歌跳舞健身心成為時尚,鄰里和睦相處、友愛互助。

建築業

城關村城關村建築業
改革開放之初,在黨的富民政策鼓勵下,城關村村黨支部集體貸款10000元,成立了全縣第一支農民建築隊。他們從襯砌渠道、修築公路、修建民宅等小型工程做起,在短短的一年內就獲得了數萬元的經濟效益,淘到了致富路上的“第一桶金”。隨著建築市場的不斷發展變化、建築隊伍的發展壯大和技術力量的提升,全村十幾個工程隊攜手合作,註冊成立了景泰縣第一家民建設築企業——蘆陽建築公司和景泰縣第二建築公司。1999年,隨著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城關村建築業迎來第二次創業發展的良好機遇。景泰縣人民文化廣場、人民公園、星羅棋布的住宅樓,鱗次櫛比的商業樓,是城關村建築業輝煌發展的見證。

養殖業

城關村城關村養殖業
城關村黨總支在帶領民眾做好建築業這塊“大蛋糕”的同時,經過市場調查,決定先行試點建起了城關村第一個養豬場——長生養豬場,邁出了發展養豬業的第一步。由於養豬產業發展市場潛力巨大,利潤可觀,民眾積極性高,村黨支部幫助引導民眾從分散粗放養殖向規模集約養殖邁進,民眾自發投工投勞建起了多家養豬場,以1997年盛大種豬場的建立為標誌,城關村的養豬業步入了快車道。隨後,村黨支部把1999年、2001年、2003年分別確定為城關村養殖業的培育年、發展年、提高年,由盛大種豬場牽頭,做出了“賒銷仔豬、上門服務、統一收購”的服務承諾,政府在土地劃撥、飼料收購、水電供應等方面大開“綠燈”,加速了城關村養殖業的發展。為了充分發揮黨支部在引導產業發展中的戰鬥堡壘作用,2007年,城關村率先在全縣成立了第一家養殖合作社黨支部,把黨的組織優勢、政治優勢與農業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將黨員推向領跑產業發展的潮頭,11名黨員“一對一”、“一對多”幫扶27名有經營潛力的養殖戶,壯大了養殖規模。2007年底,全村建成萬頭豬場1家、千頭豬場1家、百頭豬場17家,全村生豬存欄量達到1.8萬頭,養殖業產值超過2000萬元。過去“養牛為耕田,養豬為過年,養雞來換油鹽錢”在城關村已永遠成為歷史。

發展

城關村城關村
伴隨著建築業養殖業“兩大產業”的快速發展,城關村步入了全縣的富裕村行列,但城關村黨總支始終倡導“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算富”的村策,積極引導首先富裕起來的致富能人,通過結對幫扶、重點支持等各種形式,幫助和扶持村裡的困難民眾發展生產、脫貧致富,讓黨的改革成果惠及每家每戶,努力實現共同富裕、奔向小康的宏偉藍圖。近年來,黨的各項惠農政策沐浴著農村的千家萬戶,取消農業稅、實施糧食直補、“兩免一補”、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讓“種田不交稅,上學不交費,看病不太貴”的夢想成為現實;計畫生育獎勵扶助政策,90歲以上高齡老人、70歲以上殘困老人、60歲以上孤寡老人的生活補貼政策得到落實;村里大街小巷都鋪成了平展光潔的水泥路,有線電視網際網路絡延伸到了家家戶戶,民眾是看在眼裡,樂在心上。2007年,村黨總支籌資6萬多元,在村委會院內新建了老年人活動中心,裝修了音樂廳,購置了健身器材,籌備了農家書屋,進一步豐富了村民的文化生活。一些戲曲愛好者自發組建了城關戲曲藝苑,每逢休閒時節,便吹拉彈唱,其樂融融,充分享受著改革開放帶來的美好生活。

茂名行政區劃百科(一)

茂名市位於南中國海之濱,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背靠祖國大西南,茂名“三高農業”蓬勃發展,荔枝、香蕉、龍眼等“嶺南佳果”馳名中外。

浙江名村

村是一個基層單位,也是一個極其重要的研究單位。1964年,毛澤東同志曾經說過:研究現代史,不能不去搞家史和村史。從研究最基層的家史、村史的微觀入手,這是進而研究整個巨觀社會歷史的基礎。無疑,這是很有見地的論斷。從不少村的形成、發展、變化中,可以看到整個社會生活、生產組合、家庭結構在發生變化。素稱"方誌之鄉"的浙江,歷史上修過的村志卻不多。
文昌村
村坑村
里商村
隱將村
三合村
大章村
中沙村
中秋村
龍門村
四聯村
民強村
場口村
昌東村
口村
峴口村
何雲村
南四村
城東村
城西村
望仙村
蔣家村
石門堂村
西湖村
里葉村
嶺後村
桐子源村
乾潭村
梅塘村
新安江村
新葉村
馬溪村
宮裡村
仇嶺塢村
孫家村
里湖村
城關村
深澳村
橫山村
梅蓉村
東恩村
尖山下村
杜家村
航民村
浦聯村
犁頭金村
湖山村
湘湖村
建設村
歡潭村
老虎洞村
龍虎村
鳳凰村
山一村
民豐村
向陽村
吳王村
金星村
姚家埭村
張堰村
唐公村
梧桐村
聯盟村
超山村
東河村
楊家村
相士地村
青雲村
黃賢村
舒前村
滕頭村
力洋村
長街村
瓦窯山村
西店村
南門村
峽山村
前童村
橋頭胡村
冠莊
黃壇楊村
梅林村
大徐村
東陳村
北門村
牆頭村
爵溪農村
爵溪漁村
上李家村
邱二村
三官村
上張村
小溪口村
馬家村
井村
五鶴村
長潭村
雙一村
古城村
石龍村
田垓村
老石坎村
西畝村
阮村
杭垓村
羅村
統里村
曉墅村
高二村
梅溪村
鄣吳村
鶴鹿溪村
長潮村
父子嶺村
月明村
牛步墩村
白米村
白峴村
白溪村
西峰壩村
訪賢村
沈灣村
青草塢村
香山村
俞家盪村
前途村
高家墩村
新莊村
雉城村
水產村
火星村
士林村
東衡村
北代舍村
楊墩村
陸家灣村
鍾管村
湖墩村
新豐村
新塘村
北港村
陳板橋村
輯里村
新華村
黃龍兜村
朝陽村
鎮西村
漾東村
小梅村
大利村
馬塔塘村
西滸村
南鹿村
陶莊村
古竇涇村
金魚橋村
馬厙村
中華村
楊溪村
新橋村
豐盪村
陳匠村
五豐村
東田村
東浜頭村
石山頭村
范家橋村
河山村
桃園村
羔羊村
越豐村
灣里村
翔厚村
黎明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